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材料二:灵丘之丈人善养蜂,岁收蜜数百斛,腊称之。于是,其富比封君焉。丈人卒,其子继: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陶朱公之齐过而问焉曰是何昔者之熇熇而今日之凉凉也?其邻之叟对曰:“以蜂。”请问其故,对曰:“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制木以为蜂之宫,不罅不庮。其置也,疏密有行,新旧有次。坐有方,牖有乡。五五为伍,一人司之。视其生息,调其暄寒,巩其架构,时其墐发,蕃则从之析之,寡则与之裒之,不使有二王也。去其蛛蝨蚍蜉,弭其土蜂蝇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于是,故者安,新者息,丈人不出户而收其利。今其子则不然矣。园庐不葺,污秽不治,燥湿不调,启闭无节,居处龜應,出入障碍,而蜂不乐其居矣。及其久也,蛅蟖同其房而不知,蝼蚁钻其室而不禁,鹩鬻掠之于白日,狐狸窃之于昏夜,莫之察也。取蜜而已。又焉得不凉凉也哉?”陶朱公曰:“噫!二三子识之,为国有民者可以鉴矣!”(选自《郁离子》)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陶朱公A之齐B过而问C焉D曰E是何F昔者之熇熇G而今日之凉凉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置,指放下、放在一边,与《石钟山记》中“今以钟磬置水中”的“置”意思相同。B.甚,指厉害、严重,与《陈情表》中“况臣孤苦,特为尤甚”的“甚”意思相同。C.次,指次序、等次,与《兰亭集序》中的“列坐其次”的“次”意思不同。D.息,指滋生、繁殖、增长,与《归去来兮辞》中“请息交以绝游”的“息”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橐驼认为,自己种树成功的原因不过是顺应了树的本性,即种树时在尊重树木本性的基础上精耕细作,种好后就不再去动他了。B.郭橐驼认为,他植者明面上是爱树、忧树,实际上却怀着一种损害树、仇恨树的心理来种树,所以他们种的树都比不上自己种的。C.丈人的儿子养蜂时什么都不管,只是收取蜂蜜罢了,这种行为与郭橐驼种树“其置也若弃”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结果也不一样。D.陶朱公最后说的话表明这篇文章与《种树郭橐驼传》一样,都是因事设理,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表达了作者革新弊政的愿望。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2)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14.郭橐驼种树与灵丘丈人养蜂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材料二: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原之为书,其辞旨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虽其不知学于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独驰骋于变风、变雅之末流,以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然使世之放臣、屏子、怨妻、去妇,抆泪讴唫于下,而所天者幸而听之,则于彼此之间,天性民彝之善,岂不足以交有所发,而增夫三纲五典之重?此予之所以每有味于其言,而不敢直以“词人之赋”视之也。(节选自朱熹《楚辞集注·序》)材料三:屈原之心,其为忠清洁白,固无待于辩论而自显,若其为行之不能无过,则亦非区区辩说所能全也。故君子之于人也,取其大节之纯全,而略其细行之不能无弊。则虽三人同行,犹必有可师者,况如屈子,乃千载而一人哉!孔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此观人之法也。夫屈原之忠,忠而过者也。屈原之过,过于忠者也。故论原者,论其大节,则其它可以一切置之而不问。论其细行而必其合乎圣贤之矩度则吾固已言其不能皆合于中庸矣尚何说哉!(节选自朱熹《楚辞后语·反禺骚第十六》)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论其细行A而必其合乎圣贤之矩B度C则吾固已言D其不能皆合E于中庸矣F尚何说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穷,文中指不得志、处境困难。与下文“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中的“穷”意思相同。B.《国风》,其大部分作品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内容丰富,是《诗经》中的精华。C.中庸,是儒家思想中道德行为的奉行标准,指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D.子,用在姓氏之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文中的“屏子”“屈子”“孔子”都是这个意思。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写作《离骚》,是为表达自己的忧愁幽思,也表达自己的怨愤不平。B.屈原的文章简洁,语言含蓄,但旨趣极大;列举眼前事物,但意义深远。C.朱熹认为屈原的文章辞旨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冲淡了其爱国之心。D.朱熹认为屈原“忠而过者”“过于忠者”,但并不影响其“大节”之处。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2)此予之所以每有味于其言,而不敢直以“词人之赋”视之也。14.根据给出的三则材料,说说司马迁和朱熹对屈原志行的评价有何不同。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然而墨、晏、邹、庄、申、韩①,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子固②视吾所知,为尚可以异学乱之者乎?非知我也。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已。子固以为如何?苦寒,比日侍奉万福。自爱。(节选自王安石《答曾子固书》)材料二: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下此而如太子弘③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下此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不规其大,不研其精,不审其时,且有如汉儒之以《公羊》废大伦,王莽之以讥二名待匈奴,王安石以国服赋青苗者,经且为蠹,而史尤勿论已。读汉高之诛韩、彭而乱萌消,则杀亲贤者益其忮毒。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故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慧,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注】①墨、晏、邹、压、申、韩:墨指墨翟;晏指晏子;邹指邹衍;庄指庄周;申指申不害;韩指韩非子,②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③太子弘,李弘,武后所生,唐高宗之子,后为武后毒死,谥为孝敬皇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方今乱俗A不在于佛B乃在于学士大夫C沉没D利欲F以言相尚G不知自治H而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为,文中指认为,与《石钟山记》中“自以为得其实”的“以为”意思相同。B.察,文中指考察,与屈原《离骚》中“悔相道之不察兮”的“察”意思不相同。C.卒,文中指尽、完,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可以卒千年”的“卒”意思相同。D.有,文中同“又”,与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万籁有声”的“有”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认为读书不能局限,应该广泛涉猎,所以他不仅阅读“诸子百家”,还有医学著作;还要注重实际调查,向人请教,无所不问。B.王安石举例西汉扬雄对墨家、道家和法家等著作无所不读,却不受扰乱,以此作为论据之一,证明曾巩所谓佛经乱俗的观点是错误的。C.王夫之认为读书如果不掌握大端,不研求精义,不详考时势,就会像汉儒假借《公羊传》,王莽假借“讥二名”等一样,使读书成为危害。D.梁元帝认为:因为自己读书太多才导致江陵沦陷,所以他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全部焚烧,用实际行动显示他痛改前非的决心和意志。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2)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14.王夫之认为应如何读书?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谟,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通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选自苏轼《醉白堂记》)材料二: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③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④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注释:①魏国忠献韩公:韩琦,北宋名相,谥忠献。②伊、周:指商朝贤相伊尹与西周摄政周公旦。③陂(bēi):池塘,水边。④傃(sù):向,沿着。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处己也A厚B其取名也C廉D以实E浮于名F而世通G其美不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独,仅仅,与《石钟山记》中的“独与迈乘小舟”中的“独”意思相同。B.苟,如果,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终苟免而怀仁”中的“苟”意思相同。C.贤,贤德,与《兰亭集序》中的“群贤毕至”中的“贤”意思不相同。D.适,恰好,与《与妻书》中的“适冬之望日前后”中“适”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读书人感到疑惑,他们不明就里,认为韩公与尹伊、周公相比,也可以毫无愧色,但他却还羡慕白乐天。B.苏轼认为上天降任于韩公这样的人,让他们因此终身生活在忧患和利害相交中,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C.韩公已辅佐三任帝王安定天下,晚年辞官而不得,世人又不感恩于他,此时,韩公羡慕白乐天不足为怪。D.材料将韩公与白乐天、古代君子与后世君子作对比,意在表明韩公不仅才华、功勋出众,而且道德高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2)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14.古人喜借堂、亭等建筑寄寓心意,请写出文中“醉白堂”“放鹤亭”各自寄寓的含义。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宋清传①柳宗元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疕疡③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④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注】①本文作于作者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永贞元年(805年),作者被贬到偏僻荒凉的永州任司马,一呆就是十年。②雠:销售、售出。③疕疡:疮肿产生的疼痛。④翦翦:心中容不下事情、狭隘的样子。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观今之交乎A人者B炎而C附D寒E而弃F鲜G有能H类清之为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消除伤痛、康复,与《项脊轩志》“已为墙”中的“已”词义不同。B.文中“度不能报”的“报”指偿还,与“益厚报清”中的“报”词义不同。C.害,阻碍,与《种树郭橐驼传》“故吾不害其长而已”中的“害”词义相同。D.名,名词活用作动词,与《离骚》“名余日正则兮”中的“名”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清看重药材质量,囤积出售好药材;凭借长远的目光获得大利,不妄为,坚守商道终成富商。B.宋清准许赊欠,从不索钱;年末则焚毁所有的债券。其他商人对宋清的言行感到惊奇,都讥笑他。C.宋清不以贫富穷达而区别对待。不论是患疮病恶疾的还是罢官免职的,他都一视同仁地卖给良药。D.文章先叙后议。先记卖药一事,称扬宋清不为“世道交”的优良品质,再由此引发对炎凉世态的抨击。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14.本文与《种树郭橐驼传》同为柳宗元针砭时弊之作,但有同有异。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屈原列传》)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节选自《离骚》)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一[A]令出[B]平伐[C]其功[D]曰[E]以为[F]‘非我[G]莫能[H]为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代词,文中指代屈原,“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的“之”也作代词用,两者用法相同。B.疾,是“痛心”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的“疾”词义不相同。C.灵修,表示有灵智远见的人,用以比喻国君,文中指楚怀王。D.流亡,文中指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流落逃亡在外,和现在所说的“流亡海外”一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的意思是“遭遇忧愁”,这正是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B.屈原的作品语言简练,语意含蓄,善于用平常的词语表现宏大的意旨,用浅近的事例表现深远的意义。C.屈原在《离骚》中称述远古、中古帝王及春秋时期诸侯的事迹,用以讽刺楚国的时政。D.屈原因才能出众而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这在《离骚》中表述为“既替余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揽茝”。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4.作者认为屈原之志“可与日月争光”,依据材料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其理由。答案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DE11.A12.B13.(1)因此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成长罢了,没有能使它高大茂盛的办法(本领、能力)。
(2)不满一个月,就有整窝整窝飞离的蜜蜂,他的儿子并不担忧这种情况。14.①都对对象精心管理;②都尊重对象的规律(天性);③都取得了成功。【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陶朱公来到齐国,经过时就向人询问,说:“这个地方为什么以前那麼繁盛而现在却是这样冷落呢?”“陶朱公之齐”主谓宾结构齐全,其后B处断开;“过而问焉”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故本句为状语后置句,其后D处断开;“曰”是断句标志,其后E处断开。故选BD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今以钟磬置水中”的“置”意思是“放置”。句意: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B.正确。句意: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何况臣的孤苦,(情况)特别严重。C.正确。“列坐其次”“次”意思是“岸边”。句意:新旧蜂房有一定的次序。/(大家)依次排列,坐(于)曲水岸边。D.正确。“请息交以绝游”的“息”意思是“断绝”,句意:新蜂也生生不已。/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实际上却怀着一种损害树、仇恨树的心理来种树”有误。由原文“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可知,是他植者的行为实际上起到了“损害树、仇恨树”的后果。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害”,妨碍;“硕”,使动用法,使高大;“茂”,使动用法,使茂盛。(2)“期月”,满一个月;“举”,全、整;“蜂有举族去者”,定语后置句式,应为“有举族去蜂”;“恤”,忧虑、担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昔者丈人之养蜂也,园有庐,庐有守……其置也,疏密有行,新旧有次”可知,都对对象精心管理;②由原文“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制木以为蜂之宫,不罅不庮……其取蜜也,分其赢而已矣,不竭其力也”可知,都尊重对象的规律(天性);③由原文“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岁收蜜数百斛,腊称之。于是,其富比封君焉”可知,都取得了成功。参考译文:材料一: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茂盛啊,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均,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完成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惦记它,离开后就不再去照看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那样(细心呵护),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损伤它的果实罢了,没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新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是又养护太过,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动摇树根看土捣得实不实,这样就一天天背离了树木的天性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然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树)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材料二:灵丘那个地方有一位老人非常善于养蜂,每一年他能收获好几百斛蜂蜜,收的蜂蜡也和蜂蜜一样多。这样一来,他的富有几乎可以和一位拥有封地的列侯相等了。老人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养蜂事业;不满一个月,就有整窝整窝飞离的蜜蜂,他的儿子并不担忧这种情况。过了一年多,逃走的蜜蜂将近一半。又过了一年多,剩余的蜜蜂全飞走了,他的家从此开始败落下来。陶朱公来到齐国,经过时就向人询问,说:“这个地方为什么以前那麼繁盛而现在却是这样冷落呢?”他邻居的老翁说:“因为蜜蜂的缘故。”陶朱公又问原因,老翁回答说:“从前灵丘老人饲养蜜蜂时,园内有房舍,房舍里有人看守。挖空树木来作为蜜蜂的居处,不透风,不漏雨。安置蜂房,间隔宽窄有一定的行列,新旧蜂房有一定的次序。坐落有方位,窗口有方向。每五个蜂房作为一组,由一个人负责管理。观察蜜蜂生殖繁衍的情形,调整气温的冷暖,巩固支架与结构,按照时节来为蜂房塞孔开洞,如果蜜蜂繁殖多了,就把它们分开,使一窝分成两窝,若蜜蜂少了,就把它们聚拢在一处,不让一个蜂房内有两个蜂王。清除蜘蛛,蟊虫以及大蚂蚁,消弭土蜂、蝇虎的危害,夏天不使它们受到烈日的曝晒,冬天不受严寒的侵袭,暴风吹袭,蜂房不会摇落,大雨浇灌也不会毁坏。老先生采收蜂蜜,只是收取多余的部分罢了,不会耗尽蜜蜂的生机活力。因此老蜂生活得很安定,新蜂也生生不已,老先生不必出门就可以收取蜂蜜的利益。现在他的儿子就不是这样了。蜂园中的芦舍不修补,肮脏了也不清理,干燥或潮湿不加以调节,蜂房的开闭不按时节,蜜蜂的居处危殆不安,进出蜂房有所阻碍,因此蜜蜂也就不喜欢它们所居住的地方了。等到时间一久,小蛾虫吐丝把蜂房都网住了,他却还不知道,蚂蚁把蜂房都钻出了孔洞,他却不加以禁止,鹪鹩在白天来掠食蜂蜜,狐狸也在黑夜来窃取蜂蜜,他却还不加以注意。只知道收取蜂蜜罢了。像这样又怎么不会变得萧条冷落呢!”陶朱公说:“唉!弟子们要记住这个教训啊,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人,应该以此为诫!”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ACF11.D12.C13.(1)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条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2)这就是我常常对他的言辞有感触,而不敢直接把它当作“词人之赋”来看待的原因。14.司马迁高度赞扬屈原的志行,认为他正道直行、志洁行廉,其作品可与日月争光。朱熹认为屈原的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但其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其作品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虽有不足但仍有可取之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评论他的小事却一定要求符合圣贤的规矩,我本来已经说他们不能都合乎中庸了,还怎么说呢。“论其细行”,动宾结构,句意完整,A处断开;“乎圣贤之矩度”作“合”的后置状语,其后C处断开;“矣”为句末语气词,其后F处断开。故选AC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B.正确。C.正确。D.“‘屏子’都是这个意思”错误,“屏子”中的“子”不是表示对人的尊称,指“孩子”。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冲淡了其爱国之心”错误,原文有“然皆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可见朱熹认为屈原的文章虽辞旨有怨怼激发之处,但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并非冲淡了其爱国之心。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明”,阐明;“治乱”,国家治乱兴亡;“条贯”,条理;“见”,表现出来。(2)“所以”,……的原因;“味”,感触;“视”,看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知,司马迁高度赞扬屈原的志行,认为他正道直行、志洁行廉,其作品可与日月争光。结合“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原之为书,其辞旨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岂不足以交有所发,而增夫三纲五典之重”可知,朱熹认为屈原的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但其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其作品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虽有不足但仍有可取之处。参考译文:材料一: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大概是自己的怨愤所引起的。《诗经》中的《国风》,写男女恋情而不过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接愤怒。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赞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材料二:屈原为人,他的思想和行为虽然超出了中庸之道,不合于君臣的规范,然而这都源于他忠君爱国的诚恳的心意。屈原写文章,文辞虽然富于变化,怨恨社会的不良风气,激励国君治理好国家,不可以当成写作的典范和法则,然而这都是源于不能抑制对国君真挚的感情。虽然他不知道向中原学习,探究周公、孔子的学说,只在楚地民歌的领域纵横自如,能充分发挥才能,针对颓风弊俗、不良的风习创作具讽世作用的作品,因此儒家学者和正人君子有的羞于称赞。如果让世上被放逐的大臣、遭到遗弃的孩子、心生怨恨的妻子、被丈夫休弃的妇女吟诵屈原的作品,他们都会默然擦眼泪,如果国君有幸而听了他的建议,那么人伦世俗就会变好,难道不会是让情绪得以发泄吗?这就是我常常回味他的话,却不敢只以“词人之赋”看待他的原因。(节选自朱熹《楚辞集注》)材料三:屈原的内心,一定是忠诚清廉洁白的,本来就无需辩论而自然显现,如果说他的行为则不能没有过错,那也不是简单的辩论所能保全的。所以君子对于人的评价,取其大节的完美,而忽略其细节的不能没有弊端。即使三人同行,还必须有可以学习的,何况像屈原,乃是千载一人啊!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这是观察人的方法。屈原的忠诚,忠诚而太过分了。屈原的过错,就在于过分的忠诚。因此,评论屈原,要论其大节,那么其他可以一切置之而不需问。评论他的小事却一定要求符合圣贤的规矩,我本来已经说他们不能都合乎中庸了,还怎么说呢!(节选自朱熹《楚辞后语·反禺骚第十六》)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FG11.C12.D13.(1)只有在获得知识之后才去读书,才能有所选择和取舍,因此不同的学问也不会混淆。(2)善于读书并有所心得,能够用书籍来修正自己的人很少。14.(1)在读书过程中,要明白人生的大道理,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2)善于读书并有所心得,能够用书籍来修正自己的言行;(3)抓住书中的重点,研究书的精华,审察它是否合乎时宜。【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使礼俗混乱的因素不是在于佛学之说,而是在于士大夫们沉浸在利欲之中,以言词相互推重,不知道自律修身的缘故。“乱俗不在于佛”句子结构完整,是个主谓句,与后文“乃在于……”是对称的句子,故B处断开;“在于”承前省略主语“乱俗”,“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作为“于”的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后文“以言”做后面句子的状语,故F处断开;“以言相尚”是状语加谓语,后文“不知”做后面句子的谓语,故G处断开。故选BF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你认为这个看法怎么样?/自以为得到了实际的根据。B.正确。观察/看清。句意: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C.错误。终,完/存放。句意:而不忍心读下去。/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D.正确。又/有。句意:我十五岁立志向学。/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有声音。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用实际行动显示他痛改前非的决心和意志”错,由材料二第一段“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可知,梁元帝焚书是他认为今天的命运是读书造成的,所以焚烧,而不是要痛改前非。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1)“致”:获得;“去取”:取舍;“乱”:混淆。(2)“善”:擅长,善于;“正”:修正;“鲜”:少。【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二段“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可知,读书要明白人生大的道理,确立修养自身治理百姓,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能善于精通事理。由材料二第二段“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可知,要善于读书,能用书籍来修正自己的言行。由材料二第二段“不规其大,不研其精,不审其时,且有如汉儒之以《公羊》废大伦,王莽之以讥二名待匈奴,王安石以国服赋青苗者,经且为蠹,而史尤勿论已”可知,读书要能抓住书中的重点,研究精华,审察它是否合乎时宜。参考译文:材料一但是,世上很早就看不到全部的经书了,如果只是读经书,就无法了解经书。所以我从诸子百家的书,到《难经》《素问》《本草》各类小说,没有不读的;对农夫、女工,没有不请教的;这样做了之后对经书才能明白它的大体而没有疑问了。大概是后世的学者,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上古先王那时的情况已经不同了。不这么做,就不足以全面掌握圣人的旧法、旧典、成例,扬雄虽然不喜欢那些非议圣人的著作,但墨子、晏子、邹子、庄子、申子、韩非子的著作,他哪有没读过的?他对经书有了完善的理解之后再去博览百家,然后有所舍弃和保留,所以与圣人不同的学说不能紊乱他的思想。也正因为他的思想没有紊乱,所以他能有所舍弃和保留,用来印证自己所领会到的道理。子固你看我对圣人学说的认知,还可以被异说紊乱得了吗?你真不了解我啊。
现在使礼俗混乱的因素不是在于佛学之说,而是在于士大夫们沉浸在利欲之中,以言词相互推重,不知道自律修身的缘故。你认为这个看法怎么样?最近天气太冷了,祝你双亲万福。希望你自己多多保重。材料二(梁武帝承运三年)江陵沦陷,元帝烧掉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焚书)他回答说:“我读书万卷,还落得今天的下场,所以把书烧了。”有厌恶元帝不悔恨自己治国不仁,而归罪于读书的人说:“书哪里对不起元帝呢?”这不是懂得读书的人所说的言论。元帝自取灭亡,固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而也未尝不是因为读书所导致的。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明白人生的大道理,用来确立修养自身治理百姓的根本,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以之达到善于精通事理,心领神会的地步,而将之付诸实用。善于读书而有心得,又能以书导正的人很少,如太子李弘读《春秋》而不忍心读下去的很少,就像穆姜命卜史占卦,能自我反省而知道惭愧的人也很少了。不抓住书中的重点,不研究书的精华,不审察它是否合乎时宜,而且像汉儒曲解《公羊传》而废皇后,太子;王莽曲解古书之义,讥刺匈奴的复名,王安石以国家贷款推行青苗法,都造成弊害,史论就更不用说了。读了汉高祖诛杀韩信、彭越以清除叛乱根源,那么要杀害亲近贤能的人就会更加狠毒;没有取舍的标准独立思考加以明辨事理,而提出独特的见解,那么读书万卷,只是导致更迷茫,倒不如不如不学无术的人还保持他的纯朴。所以孔子曰:“我十五岁立志向学。”心志坚定学问才能精进,没听过胸无大志而以学为志的。以求学游移心志,异常邪恶的学说,粗俗的传说,放荡散漫的小聪明,严重的会腐蚀人心,小则浪费时间,元帝的所作所为至死都不觉悟啊!哪里能不归罪涉猎了万卷的书籍呢?一般的学者,却效法他的卑陋,怎么可以不加以警惕呢?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答案】10.BDF11.C12.C13.(1)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我夸耀,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我轻视。(2)任由它们飞到哪里,有时在池塘边的田地站立,有时在万里云海之外飞翔。14.醉白堂:①表达主人对白乐天的羡慕以及想做一个寻常普通人的心愿;②寄寓自己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完全融入自然的人生情怀。放鹤亭:寄托作者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古代君子)对自己要求繁多,对个人身名要求极低。因此他们实际才能超过名声,因而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也”并不是句末语气词,而是句中表停顿,“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结构一致,中间和“廉”后断开,即BD处断开;“而”字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且“浮于名”是“实”的谓语,不能断开,即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仅仅;特意、特地。句意:忠献公哪里只是羡慕白乐天啊。/特地和苏迈乘船到绝壁之下。B.错误。如果;苟且、暂且。句意: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庶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感念国君的仁德。C.正确。贤德;形容词做名词,贤德的人。句意: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各种贤人聚集在一起。D.错误。都是“恰好”。句意: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恰好是冬季望日前后。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世人又不感恩于他”错,由原文“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可知,韩公已辅佐三任帝王安定天下,晚年辞官不得,非常羡慕白乐天。没有“世人不感恩于他”这一前提条件。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多”,炫耀、夸耀、赞美;“少”,轻视;“既……亦……”,既……也……。(2)“纵”,放任、任由;“如”,到,往,去;“或”,有时。【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醉白堂:①韩公给自己的池塘取名“醉白”是“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后文作者分析“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可见这个名字表达主人对白乐天的羡慕以及想做一个寻常普通人的心愿;②由“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可知,寄寓自己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完全融入自然的人生情怀。放鹤亭:“鹤”在中国文化中往往代表隐逸和高洁,由“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可知,寄托作者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参考译文:材料一: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的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他选取白居易《池上》一诗,把它作为醉白堂之歌。意思好像是羡慕白居易并且认为自己有不及白居易的地方。天下士人,听说后心生疑惑,认为忠献公已经无愧于商代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却还羡慕白乐天,是什么道理呢?我听了这些士人的议论笑着说:忠献公哪里只是羡慕白乐天啊,忠献公想做一个普通人却不能够啊。上天降生这个人,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那么受冻的人找他求衣穿,挨饿的人找他要饭吃,凡是不能满足的都想要得到满足。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那他将穷于应付。因此他终身处于忧患的环境之中,行走在利害相交的道路上。这难道是他所愿意做的吗?忠献公已经辅佐三个皇帝安定天下,晚年萌生告老还乡的强烈愿望,可是大家一起挽留他继续任职,他不能够推拒。在这个时候,他羡慕白乐天,是不值得奇怪的。但是把白乐天一生和忠献公比较,人生收获的大小多少,那么后世的评论,相信一定会公允无欺。韩公以文韬使天下太平,以武略策划安定社稷,却不居功自傲。急于招贤才,不吝啬爵位利禄(拿爵禄赏赐天下贤才),而士子们并不知道是出于他的恩情。勇敢征战,安定六军。遥远边陲地域的人也仰慕他的风采,而国家安危系于一身。这些都是忠献公做到的,而白乐天没有做到。在自己身体强健时乞求告老还乡,退隐居家十五年,每天和朋友们饮酒赋诗,尽享山水田园乐趣。家里有穿不完的布帛,吃不完的粮食,歌舞作乐享受不尽。这些就是白乐天所拥有的,而忠献公享受不到这些。忠诚言论,美好计谋,为国家效劳,而且灿烂文采在后代显露;不管穷达得志与否,不改变操守,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这些方面忠献公和白乐天都是一样的拥有。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我夸耀,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我轻视,而是推崇两人共同的地方作为寄托。当他在酒醉之中寄托自己的情怀,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不仅仅是和白乐天相比较。古代君子对自己要求繁多,对个人身名要求极低。因此他们实际才能超过名声,因而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圣人如孔子,说自己要赶上老子彭祖,却把自己比为左丘明,自认为不如学生颜渊。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臧武仲自比为圣人,白圭自比为禹,司马长卿自认为是蔺相如,扬雄自比为孟轲,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人始终不赞同他们。由此看来,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 过去忠献公曾对他儿子忠彦说,想请我为醉白堂写一篇记没有实现。死后,忠彦把这件事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材料二: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异的地方。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几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山人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在池塘边的田地站立,有时在万里云海之外飞翔;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DF11.D12.B13.(1)我宋清赚钱来养活妻子儿女罢了,并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讲道义的人)。然而说我是个痴傻蠢笨的人,也是不对的。(2)我们小民即使中断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么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14.①同:两篇文章都用到了对比手法;②异:《宋清传》是直接与“市道人”形成对比,直讽世风;《种树郭橐驼传》除对比外,还以“种树之术”类比“养人之术”,表意婉曲。【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看现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人们,如果人家得势时就攀附,如果人家失势时就离弃,很少有能像宋清那样做的。“今之交乎人者”是“观”的宾语,故在B处断开;“炎而附”“寒而弃”具有相同的句式结构,各自独立成句,故在D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已:消除伤痛、康复;/然后。句意:希望能快些治好病。/然后又砌成了墙。B.正确。报:偿还;/回报。句意:他估计有些欠账不能还回来了。/就更加优厚回报宋清。C.正确。两个“害”都是“阻碍、妨害”的意思。句意:但这些并不妨害宋清成为富有的药商。/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D.错误。两个“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自居;/命名”。句意:但那些位于朝廷官府官学私塾乡村以士大夫自居的人们。/给我命名为正则。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年末则焚毁所有的债券”错,根据“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可知,焚毁的不是所有的债券,而是宋清估计不能偿还的债券。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妻子”,妻子儿女;“蚩妄”,痴傻蠢笨;“谬”,不对、错误。(2)“辍飧饔”,中断吃饭;“劳”,慰劳;“蕃、安”,使动用法,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根据“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可知,作者在《宋清传》中直接将宋清与“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的“市道人”进行对比,一个“悲夫”的感慨,直接表达了对当世风气的讽刺。《种树郭橐驼传》对比的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二、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之间的对比;三、将自己如何种树和别人做对比。在最后用“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由“种树之术”转移到“养人之术”,从而形成类比,来委婉地讽喻当时的社会现实。参考译文:宋清,是唐朝京城长安西部市场上经营药材的一位商人,经营着好药材。凡从深山大泽采药的人们,一定会将好药材送到宋清那里,宋清总是用优厚的价格收购他们。长安城里的大夫们,得到宋清的药材配上他们的药方,总是容易应验,于是大家都称赞宋清的药材好。那些得了头癣痈疽的人,也全都喜欢到宋清那里求药,希望能快些治好病。宋清都高兴地立即答应他们,即使没有带钱来的,宋清仍都给他们好药。药铺里堆积的借据债券像山一样,但宋清从不曾到他们家里求索欠钱。有些来客宋清不认识,住得也很远,拿了药给宋清借券,宋清也不拒绝他们。一年到头,他估计有些欠账不能还回来了,就总是烧毁那些欠据债券,而且始终都不再提起。市场上的人们因为他的怪异,都嘲笑他说:“宋清,是个痴呆妄做的人。”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位有道义的人啊!”宋清听了这些话说:“我宋清求利来养活妻儿家人,并不是有道义的人。但认为我是痴呆妄做,也是错误的。”宋清经营药材四十年,烧毁的债券一百个求药的人中就有几十个。这些人中有些最后做了大官,有些还治理着好几个州县,他们获受的俸禄高,最后回馈赠送宋清的人们,在门外一个接一个连接。即使有些人不能立即回报宋清,并且赊欠药钱最后死去的人成百上千,但这些并不妨害宋清成为富有的药商。宋清求利长远,长远了就能获得大利,哪像那些小商人小市人呢?他们一旦不能得到钱,就会变脸大怒,再不能得到钱,就会大骂并且仇恨起来。他们经商求利,不也太心胸狭窄了吗?我看见痴呆的商人大有人在啊。宋清确实是凭着这些获得大利,有钱了又不妄为,坚守他的原则不停止,最终就富裕起来。求购他药的人越来越多,他经营获利就自然就越来越大了。有些被朝廷贬斥流放罢免的人们来求药,他们的亲人和他们交往,尚且看他们为失势的倒霉者,但宋清并不用怠慢的言行对待他们,一定像以前一样给他们好药材。这些人一旦再被朝廷重用官复原位,就更加优厚回报宋清。宋清长远求利大都像这样。我看现在社会上与人交往的人们,如果人家得势时就攀附,如果人家失势时就离弃,很少有能像宋清那样做的。世人谈论起来,只是说“用交易逐利之道交往”。唉!宋清,是一位商人,但现在与人交往有能希望回报像宋清那样长远的人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兼并协议-合同范本
- 贷款授权书及物业装修合同
- 共同发展合作协议书模板
- 电商代运营服务合同2024年
- 独家经纪代理协议范本
- 股权代理协议2024年
- 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样本
- 办公楼装修合同模板
- 房地产估价师聘用协议2024年
- 2024年房屋租赁装修过程中沟通协调协议
- 芥菜栽培技术规程
- 古风折扇的设计 (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 大学生体育课学情分析
- 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临沂大学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正式版)JBT 5300-2024 工业用阀门材料 选用指南
- 4.2 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课堂(部编版)
- d级洁净区管理与操作规范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 《髌骨骨折骨折》课件
- 农业银行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