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苦恼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在想心思。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姚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什么?”军人问。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勺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驼子骂个不停,谄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我?嘻嘻……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回大车店去!”他想。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纳丧子后无处倾诉自己的痛苦,无人愿意真心倾听他的无边的苦恼,其遭遇与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相似性。B.军人对姚纳的遭遇仅是礼节性的敷衍,这跟社会地位不同造成的隔膜有关;而与姚纳同处社会底层的年轻的车夫却一言不发蒙头睡觉,实在发人深省。C.老婆、儿子这样的字眼对姚纳来说都是苦恼,文中画横线句通过反问句式说明不可能有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D.姚纳多次与人倾诉心中的苦闷都未成功,本文借助几组相同的情景,反映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纳讲述自己遭遇的话语多用不连贯的短句,这既与他卑微的身份有关,也与他内心深藏着无边的痛苦难以措辞有关。B.文中多次用简洁的笔墨写到雪景。“雪”在本文中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旨等多重作用。C.小说灵活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马车夫姚纳这一典型形象。D.小说结尾写姚纳尽情地向瘦马倾诉自己的丧子之痛,具有留白的效果,含蓄隽永,引发读者对姚纳命运的猜测﹑思考。8.小说第一段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9.结合本文以及《装在套子里的人》谈一谈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点。【答案】6.D7.B8.①从环境作用看:“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营造了一种令人压抑的环境氛围。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看:“幽灵”以及马儿“瘦骨棱棱”“棍子般”塑造了一个令人怜悯的人物形象。③从主题意蕴看:作者采用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漫画式的夸张、出色的细节描写,暗示文章主旨。9.①小说的主人公经常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②结构紧凑,情节安排合理,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③以小见大,通过对小人物的刻画讽刺大的社会现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借助几组相同情景”错误,三次倾诉,文本第五段“‘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是斥骂;文本第十段“‘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是嘲讽,文本第十六段“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根本没被注意,情景并不相同。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雪’在本文中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旨等多重作用”错,雪景描写主要是写环境的恶劣,有渲染环境、暗示人与人之间冷漠的主旨,但是没有推动情节发展。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暮色昏暗”“大片湿雪”“懒洋洋地飘飞”营造了一种凄冷孤寂、压抑的氛围。人物:“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人像幽灵,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马则是瘦骨棱棱,腿像棍子,一人一马都给人一种可怜的感觉。主题:作者则用一种冷静客观的眼睛看着这“一动也不动”的人,“呆呆不动”的马;用一种夸张的漫画笔法呈现出来,也暗示了小说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姚纳: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姚纳的悲剧在于他失去了儿子,内心的痛苦无人理解和关心,最终只能向小母马倾诉。别里科夫:别里科夫虽然是一个教师,但他同样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的悲剧在于他生活在自己的“套子”里,无法与外界正常交流,最终在孤独和恐惧中度过一生。②结构紧凑,情节安排合理,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苦恼》通过姚纳四次向人倾诉苦恼的失败,最后向小母马倾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别里科夫的生活和最终的结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③以小见大的手法,契诃夫善于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特点。《苦恼》通过姚纳向人倾诉苦恼的失败,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人际关系的疏离。《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别里科夫的生活方式,反映了社会的保守和对新事物的排斥。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摩诘诗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宝玉笑道: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众人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宝钗正告诉众姊妹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只见写道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香菱听了心下不信,料着是他们瞒哄自己的话,还只管问黛玉宝钗等。

(节选自《红楼梦》第48—49回)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在小说中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文中时时处处的“笑”与题目的“苦吟”并不切合,但构成了艺术上的反差美。

B.在《红楼梦》全书中,黛玉给人的整体印象大都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小心谨慎的形象,本文却写出了她性格的另一面。

C.宝钗评诗多不具体,“不好”“不是”“还使得”,如此评诗,一是品鉴能为不够,再就是性格使然,她并不认同女孩子写诗的行为。

D.现实中香菱写不出众人称赏的好诗,梦中却写成了,既应验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之说,也表明香菱的诗才有限。,

7.下列对三首咏月诗的有关品评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第一首诗,宝钗说“不好,不是这个做法”,黛玉则说“措辞不雅”“被他缚住了”,可见此诗多陈词套语,少了真情新意。

B.宝钗评第二首诗说“还使得”,黛玉说“过于穿凿”,二人看法有分歧,表明此诗虽然还不够好,但有可取之处,有了进步。

C.有人说第三首诗的颔联化用了李白《子夜吴歌》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意境,这突出表现了香菱活学活用的诗才。

D.从宝黛、众人对三首诗的点评中,可以发现曹雪芹的诗歌创作观:要多借用前人的名句,以避免直白无趣,但又不能堆砌辞藻。

8.香菱的三首咏月诗创作在小说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笑”在此文段中出现了二十多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红楼梦》全书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句子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需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作用的基本能力。小说中的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主要从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和结构手法等方面入手。【解答】(1)A.“不切合”错误,题目的“苦吟”体现香菱苦志学诗,而大观园众姊妹的欢声笑语,表现了她们生命中的青春活力,二者并不矛盾;

C.“品鉴能力不够”错误,宝钗评诗一是性格使然,二是她对香菱学诗不以为然;

D.“也表明香菱的诗才有限”错误,香菱梦中写成了诗体现香菱对学诗的痴迷。

故选B。

(2)D.“要多借用前人的名句”错误,结合原文黛玉说“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可见是鼓励香菱自己创作,不被前人束缚。

故选D。

(3)①结合“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等可知,香菱写诗、改诗的行为,刻画香菱对学诗的执着,丰富了她的形象特征,香菱是一个聪明好学、刻苦勤奋、学而不厌、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悟性极强的人,表现她内在的美好。

②借助众人对三首诗的评论,间接描绘出了大观园众人形象侧面,特别是黛玉、宝钗形象。结合“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等可知,如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使香菱很快悟入作诗门径,获得成功。体现她待人真诚平等,不虚情假意。结合“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可知,宝钗评诗多不具体,“不好”“不是”“还使得”,对香菱学诗不以为然,骨子里透出对香菱的歧视。

③三首诗从初写到改定的过程,也是小说情节内容逐渐丰富、完备的过程,是构成了小说情节完整性的必要部分。结合“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可知,香菱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的词语堆砌起来,凑成一首诗了无新意。结合“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可知,第二首诗有所进步,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全诗是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结合“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可知,第三首诗颔联化用了李白《子夜吴歌》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意境,突出表现了香菱活学活用的诗才。

④结合以上可知,三首咏月诗嵌入小说,给小说的叙事增添了抒情性色彩,增添了诗意和文化意蕴。

(4)①“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本节主要写香菱向黛玉学作诗,文中写了二十多次“笑”,可谓无处不“笑”,无时不“笑”,白天“笑”,梦里“笑”,在欢笑声里营造出一片远离尘俗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快乐净土。

②大观园众姊妹的欢声笑语,表现了她们生命中的青春活力,反映出此时此刻的无忧无虑。如香菱和黛玉都是孤苦无依的女子,结合“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等可知,黛玉是心思细密的女子,从不曾对他人敞开心扉,但是她能在香菱面前发自真心的笑,就说明她已经真心接受了这样的姐妹之谊。结合“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摩诘诗来,又要换杜律”等可知,而香菱学诗也是脱离日常生活苦闷的原因,她此时的笑,既是逃离纷扰后发自真心的笑容,也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只有在这时,她们才能展现年轻女孩的青春活力和无忧无虑。

③自始至终的“笑”声不断与《红楼梦》整部书的悲剧色彩构成强烈的反差,读来令人唏嘘叹惋。结合“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等可知,如香菱命运不幸,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后来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最后难产而死。这样一个苦命人有着诉不完的悲愁,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节中直接写香菱的“笑”竟有13处之多,几乎处处弥漫着她的笑声,增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

答案:

(1)B

(2)D

(3)①香菱写诗、改诗的行为,丰富了她的形象特征(或“性格特点”);②借助众人对三首诗的评论,间接描绘出了大观园众人形象侧面,特别是黛玉、宝钗形象;③三首诗从初写到改定的过程,也是小说情节内容逐渐丰富、完备的过程,是构成了小说情节完整性的必要部分;④给小说的叙事增添了抒情性色彩,增添了小说的文化意蕴。

(4)①无处不“笑”,无时不“笑”,白天“笑”,梦里“笑”,在欢笑声里营造出一片远离尘俗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快乐净土;②大观园众姊妹的欢声笑语,表现了她们生命中的青春活力,反映出此时此刻的无忧无虑;③自始至终的“笑”声不断与《红楼梦》整部书的悲剧色彩构成强烈的反差,读来令人唏嘘叹惋。【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寒水刀张港老滕五十岁,坐村头,讲:“马将军,打鬼子那马将军,手中一把寒水刀……”滕老汉六十了,他坐河堤,跟玩水的人讲:“寒水刀,那是九十九锻……”滕老汉七十了,他蹲场院,对干活儿的人开口:“寒水刀……”村人接茬:“刀上波纹一闪一闪,像将冻没冻的秋寒水。”众人哈哈大笑。滕老汉收话,闷头抽开烟。不言不语的滕老汉八十岁了,他说话了:“胸闷,好像有石头块子在里边长着。”赤脚医生把了脉,说这是壅症,凝血吐出来就没事了。可是,烈药、猛药也下了,病不见轻。儿子滕钢请来西医。西医听了摁了,微微摇头,拉滕钢外屋说话。钢子回来跟爹说:“大夫说了,没事,吃了药就好。”这天,滕老汉走上院子,摩挲那头下奶牛,说:“钢子呀,把它卖了。”“对对对,卖了钱,上省城,找名医。”钢子拿回钱,给爹看。滕老汉说:“钢子呀,你进城,城东头有个田铁匠,你请他来我这儿。我不方便走动。”“爹,咱们上省城找名医,叫铁匠干什么!”“叫你去你就去。这就去。”田铁匠来了。看脸,这人也得六十来岁。滕老汉让座倒水,说:“田师傅,打过刀吗?”“这话问的,跑调了。你得问打过什么刀才是。”“好,要的就你这句。瞅瞅这个。”滕老汉打褥底下摸出张纸。田师傅一看:“呀!啊——①这刀,这刀!这刀?”“这活儿,干过吗?”田师傅摇头又摇头。滕老汉说:“马将军,打鬼子那马将军,手中一把寒水刀,刀上波纹一闪一闪,像将冻没冻的寒水……”田师傅正正眼镜,颠来倒去细看,点点头:“难也不难。折了锻,锻了折,烧几十个红,五斤铁打剩一斤,也许能成。这活儿能干。”“好!要的就你这句!”滕老汉打枕下摸出一沓钱,“这你先拿着。刀成了,咱再算。”

铁匠走了,钢子跺脚:“我说爹,这是什么事儿!看病要紧!”“寒水刀哇寒水刀,马将军的寒水刀……”滕老汉只管叨咕。“爹!病不看,打刀干什么!”“这田铁匠,我看行,一看眼神就是行。我看行。”滕老汉自己说自己的。从此,滕老汉起起卧卧,不得安宁。滕老汉对儿子说:“你上城,看看刀打得怎样。”滕钢回来说:“还只是个铁块子,没个模样。”如是几次,眼看天冷,江水将冻未冻,薄冰碴子撞薄冰碴子,蓝蓝的江水一天一天变得阴沉,风一过,黑水白浪,看着比冬天还凉。这天,滕钢从城里回来,拿破棉袄包着一把刀。滕老汉洗了手,②刀背一弹,铮铮铿铿,如腊月之夜的过门风;刃上一触,如严冬之冰、早春之雪,寒气由指到腋;对窗再看,寒青逼人,冷森森的。滕老汉拉儿子上河堤,村里人跟着看稀奇。滕老汉撇了棉袄,歇步伏虎,一个起势,一记缠头裹脑大劈柴,将棵柳树砍下偏枝。滕老汉又使出一招怀中抱月,抚刀大笑:“好刀好刀!好刀哇!”村人问:“这就是那寒水刀?”滕老汉摇摇头:“③马将军那刀哇,其实只不过是比普通刀强一些的骑兵刀。名为‘寒水刀’,说是取‘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出征誓师时,马将军以刀发誓,说是表示一去不复还也!”众人唏嘘。滕老汉捧刀长叹:“心病,压我几十年,不敢说出口呀!今儿,跟老少乡亲说了。说了,我就痛快。”啊?啥事?“罗家店一仗,打日本,打得惨呀!马将军双手打枪……最后,把刀递给了我。可我……可我……保命时,丢了刀。”④啊?“这回呀,清明给马将军上香,我能说话了。我能说:‘将军呀,刀回来了!’”滕老汉回家,吐出一口黑血,登时脸上红润了。他指着青瓦房,对儿子说:“房子,你留一间,我这间卖了。”“爹——你又要干啥?”“本来呀,只是想打出个刀样子,哪承想,人家打出了这等的好刀!这可不是一头牛两头牛了。房子卖了,补人家钱。”滕钢带钱去依安城,却哭唧唧地回来了。“咋样?”“田师傅火使了药,伤了眼睛,再也不能打铁了。钱他不要。”“他有话说吗?”“他说,他爹是马将军五团的,他爹说过寒水刀,他爹有过打寒水刀的心思。”(选自2024年4月《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文本二:构建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小说推进情节的基本原则。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的论述中提出,因果关系存在与否,是区分故事与情节的标准。在他看来,故事是叙述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情,情节虽然也叙述事情,但重点放在了因果关系上。他举的经典例子是,国王死了,后来王后死了。这是一个故事。国王死了,王后因为悲伤也死了,情节的意味才得以凸显。类似的观点和例证,已经被学界广泛接受。当然,因果关系往往并不如福斯特列举的那样简单,他以国王和王后为主人公,似乎不言而喻地用一种提纯了的民间故事原型来概括更具体、更复杂的情节内容,有助于读者对情节的本质特点加以最直观的理解。虽然福斯特也提到了含有某种奥秘的一段情节,使得因果关系显得不那么直截了当,比如“王后死了,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后来才发现是由于对国王的死感到悲伤”。但他并没有展开讨论,在复杂小说的带有奥秘性的情节设计中,蕴含间接因果关系所显示的重要价值。而这种间接性以及带来的复杂价值,恰恰是类似《促织》这样的传奇小说中所较多呈现的。(节选自詹丹《神秘情节中的因果逻辑——重读<促织>》)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人听滕老汉反复讲寒水刀的故事后接茬,与鲁镇人听祥林嫂反复讲阿毛的故事后几乎能背诵她的话并接话,写法上相似。

B.滕老汉卖掉下奶牛前“摩挲那头下奶牛”,“摩挲”这一动作细节表现了他对下奶牛的不舍,也体现出他打刀前的矛盾心理。

C.江水“将冻未冻”“变得阴沉”“比冬天还凉”,这些描写渲染了阴寒沉寂的氛围,为“寒青逼人”“冷森森”的寒水刀出场蓄势。

D.小说讲述了滕老汉打寒水刀的故事,借此表现出滕老汉对罗家店一仗的久久不忘,对马将军的敬意,以及对自己丢刀的愧意。

7.下列对文本一画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这刀,这刀!这刀?”三处不同的标点,准确地呈现了田铁匠心理细微变化的过程。

B.句子②从多感官的角度描写寒水刀,兼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寒水刀的不同寻常。

C.句子③以滕老汉之口交代了寒水刀名字的由来,侧面塑造了马将军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D.句子④单字成段,与上文村人“唏嘘”等反应连贯一体,旨在突出滕老汉讲故事有吸引力。

8.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滕老汉说到“寒水刀”时,心理也发生不同变化。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文本二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文本一是如何通过构建事件“显得不那么直截了当”的因果关系来设计情节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

6.B(B项“体现出他打刀前的矛盾心理”说法有误,“摩挲”这一动作细节并不能看出膝老汉打寒水刀前的矛盾心理。)

7.D(D项“旨在突出膝老汉讲故事有吸引力”说法有误,原文中“众人唏嘘”是对马将军出征誓师的感慨,众人说的“啊?啥事?”是延宕、悬念、好奇,众人说的“啊?”是对滕老汉丢刀的遗憾。)

8.①感怀/怀念/缅怀/骄傲/敬意,滕老汉从五十岁开始,无数次对别人讲起寒水刀。②期待/焦急,儿子找来田铁匠后,他期待田铁匠会打寒水刀:田铁匠接了打寒水刀的活儿后,他几次催儿子去看寒水刀是否打好。③兴奋/激动,表现在寒水刀打好后,田铁匠说“好刀好刀”等语言描写:④释怀,寒水刀打好后,他对众人讲寒水刀的由来,了却心病。⑤感激/感恩/决意报答,田铁匠打的寒水刀出乎意料地好,他要卖了房子给田铁匠付钱。(5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前文讲滕老汉频繁地讲述寒水刀/膝老汉的胸闷之症药物难治/卖下奶牛后不去看病而是急切地找人打刀等,以上状况及行为的原因,在结尾处明了——原来是膝老汉为保命而丢刀的愧意与悔恨久久紫绕,故而有这些状况。②前文讲田铁匠看到刀的图纸后连声感叹,颠来倒去细细观看,许下诺言“这活儿能干”/火伤了眼睛,再无法打铁却不要膝老汉的钱,种种情况的原因,在结尾处明了——原来田铁匠的父亲也是马将军五团的战士,他父亲恰好也有打寒水刀的心愿,他是为了继承父愿,故而有这些行动。(6分:每点3分,对“果”概述2分,对“因”的解读1分,“果”的概述“/”前后任选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狂人日记(节选)鲁迅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一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二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三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四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各种人都以奇怪的方式看待“我”,连赵家的狗也看“我”两眼,这样的描写,更能呈现出“我”精神状态的不同。B.连素未谋面的孩子都要睁着怪眼睛看着“我”,小说暗示封建社会对孩子的戕害,他们的思想在无意识中被侵占。C.翻开书本后的狂人,竟然把书本上的“仁义道德”都看成了“吃人”二字,可见他早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D.“我”自己虽然要被人吃了,但这个吃人的人中还有“我”的兄弟,所以“我”跟吃人这事不是无关的,我脱离不了干系。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了嵌套式叙事结构,虽都是第一人称叙事,却有两个不同指向,一个是整体故事的叙事者“余”,一个是日记的记载者“我”。B.小说运用大量的隐喻和象征,表达隐晦含蓄,读者在阅读中需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才能在“发疯”的文字表象下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内容。C.由对外界的描摹逐步深入到家庭内部的呈现,由外人吃人到哥哥吃人,小说构建了一个层层包围的社会圈子,密不透风,让文章的批判更具深意。D.文章既使用文言,又使用了白话,白话是正常人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而文言则是发疯之人使用的语言体系,文白交织,语言艺术构思新颖有趣。8.小说名为《狂人日记》,小说是如何建构一个“狂人”的形象的?(5分)9.鲁迅在《呐喊》序中写道:“假如有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毁灭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狂人日记》亦是呐喊之作,请问本文是如何呈现这种希望的?(6分)6.C考察对文意理解。狂人把书本上的“仁义道德”都看成了“吃人”二字,是他看到了社会真相,并不是他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7.D考察对文本艺术分析。白话是发疯之人使用的,而文言则是正常之人使用的语言体系。8.①叙述者的解释说明:在文章第一段,“余”介绍狂人说道是之前生了“迫害狂”病;②日记体语言呈现:体现个性化语言表达,错落的表达形式,语序颠倒,错别字等等,都符合疯子的口吻;③心理描写:看到的人都是“吃人”的人的形象,思考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吃人的世界;④他人对待狂人的态度:找医生给他治病等一些情节的体现;⑤夸张的动作表达:忍不住放声大笑等,符合疯子的身份;⑥语言描写:说出的话都是“疯子”式语言,比如:“你告诉我!”“赶紧吃罢!”等。(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9.①借狂人之表达,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②借狂人的形态,以非正常状态表达对封建制度的反抗。③用狂人的反思,呈现出一种自我反思和忏悔态度。(一点2分)(如有其他合理解读,可酌情给分)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根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络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①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②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③“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Y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表达王熙凤的夸赞,借夸林黛玉通身气派来夸贾母及其嫡孙女。B.②写出王熙凤的悲伤,真心怜惜林黛玉丧母且伤心姑妈不幸离世。C.③表现王熙凤的自责,只顾着为林黛玉的命苦伤心而忽略了贾母。D.④体现王熙凤的关心,对林黛玉的学习、身体、生活等悉心照顾。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主要以林黛玉的视角写初到贾府时的所见所闻,也借助其他人的视角来描写林黛玉的形象。B.文中“三个姊妹”因林黛玉初到而来与之见面,只用寥寥数笔描写无法窥见其不同的个性特点。C.文本介绍贾府人物的写法不同,有详有略,有单独介绍也有集体介绍,人物虽多却不重复累赘。D.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相逢时心有灵犀,但表现却不相同,是由于二人身份、经历、性格等不同。8.文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方式相似,却表现出二人不同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请以贾宝玉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河南省鹤壁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英雄的舞蹈路翎在两条澄碧的、细瘦的、美丽的小河像亲爱的姊妹一般会合的地方,有一座小的村镇。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面,可爱的、和善的居民们,是生活在一种非常古旧的英雄的气氛中,而且厉害地激动着,这种气氛,是从镇上的一座茶馆里散发出来的。茶馆里,靠着正面的墙壁,十几年来,用一张方桌和一张小的条桌搭成了一个高台,每到黄昏不论是严寒的冬日或是酷热的夏天,都坐满了年轻的年老的男子们,——而天黑下来的时候,一支蜡烛亮了,有名的说书人张小赖,爬上了高台。这是很少有过例外的。张小赖十几年来好像从不会生病,张小赖在茶馆里生动地叫喊着古代的英雄们的事迹,从年轻直到年老,从他的女儿的出生一直到他的妻子、女儿都埋进了黄土……他热衷于他的这样的生活,恰如这地面上的任何人热衷于他们的生活一样。可是,突然地有一天,在斜对面的茶馆里,一个女子拉着胡琴,一个男人用女人的声音尖厉地怪唱了起来了。是从城里来的,唱着他从来都不曾知道的《毛毛雨》和《何日君再来》。他的听众们,突然跑过去了一大半。并且从那边传出热闹的哄笑声来,这,使他发抖,感觉到尖厉的痛苦。“这种,伤风败俗的东西啊!”他叫,猛力地拍了一下他的惊堂木,而后就拖着腿,点着头,哼着,不再讲下去了。于是剩下的听众也跑了过去了。他在寂静中溜下讲台来,回到他的孤居去了。这是可怕的失败和痛楚。但他的那个少年时代的梦想,他的那些古代的英雄们,都在他的梦里升了起来,照耀着他了。他梦见吕布一戟刺来,挑下了他的帽子,然后又向他温柔地笑了一笑。他醒来就流出了感激的眼泪。他一下午都发烧,非常地不适,但黄昏的时候他还带着神秘的、惨白的、严肃的神色重又走上了他十几年来所盘踞的高台。蜡烛点燃了。“今天,我们来说华容道,关公知恩放曹操!”他用神秘的、轻微的声音说,拍了一下惊堂木。但他的听众只有往常的一半。同时斜对面的茶馆里男人装作女人的声音突然地叫起来了,他寒颤了一下,望着街上的摊子上的、阴雨里的凄迷的灯光。他看见有人冒着雨从他这边向对面跑去了。“我是替天行道!”张小赖想,猛力地、愤怒地拍了一下他手上的坚强的、光亮的木头;这个突然的声音,和他的脸上的那种轻蔑的、讥嘲的、魔鬼似的神情,使得剩下的那十几个人肃然了,他的那一件破旧的衣服,就从他的身上,在寂静中滑脱了。这就露出了十几年来这种生涯的记录,那一副可怖的、奇特的骨架。这一副骨架,和它上面的那个魔鬼的头颅,在寂静中轻轻地颤动着。最初这或许是有趣的,博得全场的哄笑;但到了仅剩下一副骨架在这样的装疯作怪里颤动着的时候,就只能引起一种恐怖的印象了。张小赖,在高台上,在幽暗的光线下,高举着两手,站起来了。“却说曹操一看,啊呀呀呀呀!”他叫,全身发抖,然后突然寂静。他这样地高举着两手站着有半分钟。在寂静中,听到雨落在瓦上的清晰的声音,斜对面的甜甜的胡琴的声音,和男人装作女人的尖厉的、淫荡的歌声。……“曹操心中一想!”高台上的那个精灵,突然地缩下去了,那一块木头猛烈地击在桌子上;然而,这假做的精灵的衰弱的人的心,却瞥见了,他的听众们,有些涣散,有的在谈话,有的在听着斜对面而笑着。突然地他觉得有一阵眩晕,他听见对面的歌声唱:“摸一下幺妹的手呀,幺妹生得乖!”他呆住了,同时他觉得手脚发冷。“喂,张小赖,曹操哪个的呀!”酒馆的肥胖的老板喊。张小赖突然地惊觉,发着颤,不顾一切地叫了起来,叫喊着曹操、关公、青龙偃月刀、大火和参天的古树。但酒馆的老板,却摇摆着走了出去了。一种极端的愤怒,和跟着来的一种极端的、奇特的欢笑,使张小赖发狂了。精赤的、狂热的张小赖突然地就唱起来,并且打起拳来。随后他跳了下来拾起了地上的一根竹棍——他在台上挥舞起竹棍来了。他觉得窒闷,可怕的窒闷,于是拼命地叫喊了一声。这叫喊引来了无数的人,他听见对面的胡琴声和歌声停止了——它们被他征服了。然而这窒闷继续强大,他又叫喊了两声,并且拼死命地舞着竹棍。忽然地觉得他心里的什么东西碎裂了。他大叫一声扑翻了条桌,跌在地上了。茶馆里腾起了一个惊异的、失望的喊声,有挤动和茶杯碎裂的声音。然后是突然的寂静。“死了。”一个苍老的、严肃、安静的声音,在寂静中说。一九四五年七月九日(选自《路翎小说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古朴宁静、祥和美好的风景画,渲染出整个村镇都有崇尚英雄的氛围,为下文写茶馆里发生的故事做铺垫。B.张小赖所说的英雄故事原先被小镇的人追捧,但在新潮文化出现之后观众开始流失,表明这是一个新旧文化思想交会的时代。C.为了能吸引观众,张小赖竭尽全力抗争,小说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描写他的癫狂,在作者看来这是他思想的觉醒。D.小说结尾张小赖的死凸显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表明具有世俗吸引力的新的文化潮流尽管含有糟粕,却仍是不可抵御的。7.关于文中“关公知恩放曹操”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小赖借古人的故事,表现自己与黑暗社会斗争的英雄主义情结,他那狂热的精神与可怖的骨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B.斜对面的胡琴声和歌声激发了张小赖内心不屑与愤怒的情感,他要“替天行道”,隐含着他想要捍卫旧文化的意味。C.看到“伤风败俗”的流行小曲受到观众的追捧,自己讲述的古代英雄受到冷落,张小赖由不安、痛苦、失落、绝望到疯狂。D.张小赖“惊觉”后的表演未能挽回败局,酒店老板摇摆着走出去的神态,显示出他对张小赖的不屑,这进一步刺激了张小赖的发狂。8.“寂静”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分析“寂静”的丰富意蕴。(4分)9.张小赖在文中的形象最终定格在疯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