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版_第1页
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版_第2页
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版_第3页
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版_第4页
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题精校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2024年“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青荇(xìng)圭臬(niè)守拙(zhuó)百舸(gě)争流B.巢窠(kē)龟(jūn)裂蓊(wěng)郁长歌当(dāng)哭C.驯(xùn)鸽猿猱(náo)熟谙(ān)锲(qiè)而不舍D.逶迤(yí)慰藉(jí)便(biàn)宜恃(shì)才傲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廓驰骋慷慨金壁辉煌B.拾掇春霄青衿闻名遐迩C.苍茫青篱颓圮文过饰非D.罪愆瞥见风致锱铢必较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春天,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的洋槐似乎比翠叶青青的杨柳更些。②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拥有另一个更为更为丰富的世界!③静静的夏夜,仰望美丽的星空,他又回想起那的童年。A.沉稳浩瀚幽远B.沉稳浩瀚悠远C.沉稳浩荡悠远D.沉静浩荡幽远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人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B.各方的汇报限定在5分钟内,言简意赅,皆是有备而来。C.如果看过教科片《保护青蛙》,你一定会为青蛙动作的敏捷,捕食的准确拍案而起。D.雪霁初晴,辽宁舰劈波斩浪向预定海域驶去。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B.学风教育学习后,我院学生迟到人数减少了两倍。C.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D.歼-15经过生产、调试、试飞和总装成功在停机坪着陆。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B.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C.北国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D.“放学后,班干留一下”他说:“开个短会。”7.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拟人)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喻)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对偶)D.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因写史书而有名,和“李白”一起被称为“李杜”B.清代作家蒲松龄写了文言长篇小说《聊斋志异》。C.“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名句。D.舒婷,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二、诗歌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9-11题。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9.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雕车”为雕绘着彩纹的车子。B.“凤箫”指排箫,这里指音乐。C.“玉壶”为玉做的壶,这儿指明月。D.“蛾儿”“雪柳”为当时男子佩带的饰物。1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风夜放花千树”意为一夜之间千树万树开花了。B.“宝马雕车香满路”意为游人骑着奢华的马车,一路幽香飘过。C.“一夜鱼龙舞”意为一夜之间,鱼和龙在水中起舞。D.“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为那人在灯火明亮的地方。1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A.“青玉案”为词牌名,“元夕”为标题。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C.本词运用反衬的手法,塑造了“那人”孤芳自赏、忧国忧民的形象。D.诗人通过描绘元夕夜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节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违背B.顾吾念之顾:回头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负:凭借D.相如虽驽驽:无能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A.以空言求壁B.以戏弄臣C.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B.乃辞谢固请C.左右皆呼万岁D.璧有瑕,请指示王15.下列对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译文:相如于是拿着玉璧后退几步站立,依靠着柱子。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译文:相如手持宝璧,正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译文:通过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D.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译文:相如手持玉璧正视庭柱,想用玉璧撞击柱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1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小题1分)①______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③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④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⑤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采薇》)五、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20题。(17分)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摘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17.解释下列家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赏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点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联系文章内容,写出本文的文眼。(3分)19.文章标题是“故都的秋”,而第二段却写了江南的秋。这与文章中心是否相偏离?(4分)20.文段通过故都秋天的哪些具体景物来抒发情感的?(5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3题。(13分)①读书加惠于人们的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②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有负面影响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节选自谢冕《读书人是幸福人》,有删改)21.请分别写出两个文段的中心句。(4分)第①段:第②段:22.两个文段各自运用了哪种论据类型来论证观点的?(4分)第①段:第②段:23.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论证效果?(6分)六、语文综合实践(10分)24.语文综合实践。某校学生会准备在“五一”假期间组织学校青年志愿者参加打扫街道卫生、悬挂宣传横幅、清理无序张贴物、疏导交通等的“创建城市文明卫生”活动,现请你以该校学生会的名义面向全体同学写一份倡议书,倡议大家踊跃参加。要求:内容完整,格式正确。不少于200字。25.阅读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