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0000吨汽车新能源部件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_第1页
年产50000吨汽车新能源部件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_第2页
年产50000吨汽车新能源部件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_第3页
年产50000吨汽车新能源部件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_第4页
年产50000吨汽车新能源部件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新能源部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75页汽车新能源部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xXXX有限公司年产50000吨汽车新能源部件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41.4编制原则 5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61.7综合评价 7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82.1项目提出背景 8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92.2.1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92.2.2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02.2.3有助于摆脱目前能源束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02.2.4符合《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112.2.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122.2.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32.2.7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32.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32.3.1政策可行性 132.3.2技术可行性 162.3.3管理可行性 172.3.4市场可行性 172.4可行性分析结论 17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 193.1我国汽车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193.2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3.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213.4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263.5项目目标市场及竞争优势分析 313.6市场小结 32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34.1项目选址 334.2区域建设条件 334.2.1区域地理位置 334.2.2区域地形地貌 344.2.3区域气候条件 344.2.4区域交通条件 35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36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75.1总图布置原则 375.2土建方案 375.2.1总体规划方案 375.2.2土建工程方案 385.3主要建设内容 395.4建筑设计主要规范及标准 395.5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05.5.1给排水 405.5.2供电 425.6道路设计 445.7总图运输方案 445.8土地利用情况 455.8.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55.8.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5第六章产品及技术方案 476.1主要产品方案 476.2产品生产采用标准 47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47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76.5产品技术优势 486.6项目产品生产工艺 486.6.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486.6.2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49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507.1主要原材料供应 507.2主要设备选型 507.2.1设备选型原则 507.2.2主要设备明细 51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53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53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38.2.1能源消耗种类 53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53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54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54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58.5.1工业节能 558.5.2节水措施 568.5.3建筑节能 568.5.4企业节能管理 578.6结论 58第九章环保措施 59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9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99.1.2设计原则 59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9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609.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609.3.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619.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619.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619.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63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639.5绿化方案 649.6消防措施 649.6.1设计依据 649.6.2防范措施 649.6.3消防管理 66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66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710.1编制依据 6710.2概况 6710.3劳动安全 6710.3.1工程消防 6710.3.2防火防爆设计 6810.3.3电力 68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6810.4劳动卫生 6910.4.1工业卫生设施 6910.4.2防暑降温 6910.4.3个人卫生 6910.4.4照明 6910.4.5噪声 6910.4.6个人防护 7010.4.7安全教育 70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7111.1组织机构 71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7111.3人力资源管理 7211.3.1劳动定员 7211.3.2福利待遇 72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74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7412.2建设工期 7412.3实施进度安排 74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613.1投资估算依据 7613.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7613.3流动资金估算 7713.4资金筹措 7713.5项目投资总额 7713.7资金使用和管理 80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8114.1销售收入及成本费用估算 81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8114.1.2产品成本 8214.1.3平均产品利润 8314.2财务评价 83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83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8314.2.3不确定性分析 8414.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87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915.1项目风险因素 89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915.1.2技术风险 8915.1.3市场风险 8915.1.4资金管理风险 9015.2风险规避对策 90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90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90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90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91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9216.1招标管理 9216.2招标依据 9216.3招标范围 9216.4招标方式 9316.5招标程序 9316.6评标程序 94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94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9416.9合同备案 94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9517.1结论 9517.2建议 95附表 96附件1产品销售收入预测表 96附件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97附件3外购原材料表 98附件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9附件5工资及福利表 100附件6利润和利润分配表 101附件7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表 102附件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03附件9流动资金估算表 104附件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05附件11资产负债表 107附件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8附件13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10附件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1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汽车新能源部件生产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xxxx1.1.5项目负责人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80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671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18698.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43270.00万元,土地费用为3150.00万元,其他费用为663.13万元,预备费1318.87万元),建设期利息为490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80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正常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150000.0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为109090.9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23655.92万元,年均净利润17741.94万元,年可上缴增值税7846.37万元,年上缴销售税金及附加784.64万元,投资利润率29.57%,投资利税率40.36%,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6.06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50000吨汽车新能源部件系列产品。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10亩,总建设面积1223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见下表: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备注1、主要建筑工程1号加工中心生产车间135000.0035000.002号精装数控车间110000.0010000.00仓储库房120000.0020000.00主体办公楼93000.0027000.00包括综合办公室、会展厅、汽研所、财务部、人事部、行政部、销售部等19个部门员工宿舍64000.0024000.00职工食堂31200.003600.00环保处理站11200.001200.00配电房1400.00400.00门房1100.00100.00其他辅助设施11000.001000.00合计75900.00122300.00行政办公及其他设施占地面积7400.002、公共工程场地硬化及道路45000.0045000.00绿化工程18000.0018000.00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800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30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0000.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分三期进行:第一期:2017年9月—2018年8月,计1年;第二期:2018年9月—2019年8月,计1年;第三期:2019年9月—2020年8月,计1年;建设工期共计3年。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xXXX有限公司坐落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市高新区钓渭镇东崖村靠近法士特西边。宝鸡处在西安、成都、兰州、银川四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交通优势。隧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连霍、宝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公司占地面积共计27000平方米(包括综合办公室、会展厅、汽研所、财务部、人事部、行政部、销售部等19个部门),一期投入资本金2.1亿元,预计总投入资本金8亿元。预计年产值15亿元。公司现有员工1000人,工程技术人员30人,高级工程师20人。公司主营产品:重型汽车底盘系列制动产品、电气产品(排气管、动力转向油缸、组合踏板、脚制动阀、空气干燥器、挂车阀、离合器、助力缸等100多个品种)。变速箱(操纵杆、减压阀、单H阀、双H阀、锁止阀等37个品种)。新能源汽车配件(电控系统、电机装置、变速系统、电池等),小轿车配件(刹车助力器、中央电子盒、刹车片、防尘套等30个品种)根据各个合作汽车生产厂家订单生产并对汽车生产市场和汽车维修企业供货,产品定位于国内领先,目标市场为国内主要重型汽车生产企业、重型变速箱、小轿车、新能源汽车部件生产企业。预计年产值15亿元,实现年营业利润3亿元,缴纳各项税款2.5亿元。公司以“科技先行,质量为本,创新发展,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指导各项工作,始终建成技术创新、产品创优、服务创佳的方针,争创国内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热忱欢迎世界朋友光临指导工作,真诚合作,共谋新的发展和辉煌。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现代财务会计》;《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所在地资源及能源优势作为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前置条件,合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最大利用和效益最大化。(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行业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达产年设计产能吨/年50000.002总占地面积亩210.003总建筑面积㎡122300.004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80000.004.1建筑工程万元18698.004.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43270.004.3土地费用万元3150.004.4其他费用万元663.134.5预备费用万元1318.874.6建设期利息万元4900.004.7铺底流动资金万元800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万元150000.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109090.91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23655.924年均净利润万元17741.94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784.646年均增值税万元7846.377年均所得税万元5913.988项目定员人8009建设期年3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29.57%2项目投资利税率%40.36%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2.23%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8.83%5税后财务静现值(ic=8%)万元101,637.716税前财务静现值(ic=8%)万元144,484.26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6.06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5.239盈亏平衡点%37.45%1.7综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汽车新能源部件生产项目”的设计与建设,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经验积累等,逐步在项目当地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规模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生产高品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系列产品,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该项目建设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顺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潮流,不仅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还可提高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水平,进而间接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整车技术含量。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将具有极强的社会效益。所以,本项目可行。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所以,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提出背景目前,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能源消耗增长呈现加速趋势,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石油供需的矛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多重挑战。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将消耗石油高达2.56亿吨,约占石油总消耗量的67%。由此可以看出,寻找石油替代能源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而新能源既能改善环境,又能推动产业升级,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制高点之一。特别是在原油价格重上100美元/桶的大背景下,加速发展新能源更是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国务院2010年制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就成为两大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正是大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保护人类居住环境的有效方式。由于传统的汽油、柴油车对于大气污染影响比较严重,在全球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的当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14-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过60%。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443亿元;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增至1108亿元。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及市场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目前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时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能被动的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主动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变革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关键零部件技术特别是电控领域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提高我国新能源零部件的配套能力。鉴于以上背景,项目方即是在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背景、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国家产业政策利好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的本次“汽车新能源部件生产项目”。项目企业充分利用建设地资源、能源、人力成本优势以及产业基础优势,紧抓“十三五”战略机遇期带来绝佳的发展契机,满足了不断高涨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本次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项目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项目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2.1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的汽车产业在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汽车工业强国相比,还是相当的落后,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发达国家车企手中。目前,国内的车企只可以做技术改进,在核心技术领域,如发动机、变速器、安全气囊等方面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然而,在电动汽车的研发方面,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务院相继出台加快推广应用、充电设施建设等指导意见。各部门也先后出台实施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推动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等各方支持下得以飞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无论是保有量还是当年产销量都是世界第一位。在传统汽车领域,虽然我们也在努力赶超,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相对而言,在电动汽车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小得多,因而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这是我国汽车产业一次“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我们应该把握这次机遇,建立在世界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从产业布局上,抢占未来世界汽车产业制高点,实现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2.2.2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大国之一。汽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位置,支柱产业地位明显。而汽车工业发展是汽车焊接行业发展动力和最主要因素。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国内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将持续带动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发展。该项目对推动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深入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有利于产业集群式发展,将为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来新技术、新产品,可有效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程。2.2.3有助于摆脱目前能源束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可谓是“时代呼唤绿色环保”的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注重节约能源,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和绿色环保,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燃油与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未来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此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符合绿色环保革命的需求,因为新能源汽车环保,低能耗,它是绿色环保,净化空气污染的最好交通产物,如何给广大市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了这种趋势,更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最近几年中国石油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己经远远超过了自身的石油资源供给量。伴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供应的逐渐减少,各个石油消费大国的石油资源争夺战也会越来越激烈,在不远的将来如何能够确保稳定的石油资源供应将会是每个石油消费大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因此,在石油枯竭之前抓住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机遇,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积极发展一批能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集群,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摆脱目前能源束缚的重要举措。2.2.4符合《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在2015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到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特别提出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计划,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本项目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新技术,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整体制造技术水平,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整体研发能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及可持续发展进程。2.2.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品牌,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项目正常运营后,公司将加大创新投入,瞄准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配套产业,进行高性能、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研发和生产,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延伸企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现突破。此外,本次项目建设还将大力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车间,此举是项目公司长远战略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能量,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2.2.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新增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对拉动区域产业经济起到积极作用。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当地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税收带来可观的收入,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2.7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9090.91万元,年可实现利润总额23655.92万元,年可上缴增值税7846.37万元,年上缴销售税金及附加784.64万元,年可上缴所得税5913.98万元。因此,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14544.99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程。2.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3.1政策可行性1、《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把节约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完善能源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树立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的理念,坚持追赶与跨越并重,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重大工程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建设能源科技强国,能源科技总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积极发展交通燃油替代。加强先进生物质能技术攻关和示范,重点发展新一代非粮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超前部署微藻制油技术研发和示范。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船舶、天然气汽车和船舶,扩大交通燃油替代规模。2、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利用企业投入、社会资本、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协同攻关,重点围绕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总成、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等6个创新链进行任务部署。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动力系统、高效传动系统、汽车电子等节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与国际同步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鼓励行业企业加强高强轻质车身、关键总成及其精密零部件、电机和电驱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攻关,开展汽车整车工艺、关键总成和零部件等先进制造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提出: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加快研制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及其生产、控制与检测等装备,开发新型超级电容器及其与电池组合系统,推进动力电池及相关零配件、组合件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在动力电池重大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超前部署,重点开展高比能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以及新结构、新工艺等研究,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电动化附件的研发。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研究。把握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向,对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加大研究力度。4、《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十大重点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应用。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配套环境,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全面提升电动汽车整车品质与性能。加快推进电动汽车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与应用,重点开展整车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结构轻量化设计。提升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配套能力与整车性能。6、《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因此,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发展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2.3.2技术可行性针对主机厂的项目和产品开发体系,建立健全自身的项目管理体系、产品开发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产品的计划、设计、开发、生产、供货、检验和交付,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保证产品开发能够满足客户在质量、成本和时间上的需求。公司的技术创新主要由市场需求、质量改进和国家政策拉动。公司研发人员具有多年行业从业经历,熟悉行业情况,了解行业动向,对技术发展方向有较深刻的理解。公司工艺工装人员经验丰富,熟知材料性质、加工工艺。公司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各种激励制度保障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次项目建成后将公司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脚步,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因此,本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2.3.3管理可行性项目公司为实现跨越发展,公司坚持“科技领先,管理高效”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企业科技开发步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3.4市场可行性根据各个合作汽车生产厂家订单生产并对汽车生产市场和汽车维修企业供货,产品定位于国内领先,目标市场为国内主要重型汽车生产企业、重型变速箱、小轿车、新能源汽车部件生产企业。项目将与多家国内知名重型车厂家作为一级配套资格,同时对汽车配件市场和汽车维修市场也将加大合作大量销售。因此项目市场优势较强。2.4可行性分析结论鉴于以上必要性及可行性的预测分析得知,本项目的实施将面临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在赢得企业利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增加政府财税收入、提高劳动就业率。该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3.1我国汽车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分析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体系的确立和汽车制造产业的转移,我国汽车工业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逐步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转变。(1)我国汽车市场概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同比增长7.26%和6.86%;2015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450.33万辆和2,459.8万辆,同比增长3.29%和4.71%;2016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76%和13.95%。2000年至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情况如下: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二三线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2016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为120辆/千人,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见下表),人均保有量较低,因此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依然巨大。尤其在二、三线城市等汽车保有量相对较低的地区,更多的家庭将选择购买汽车作为出行工具。除此而外,国内品牌汽车的逐渐增多和大众化汽车的普及,给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不同价位的汽车产品以选择,既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也通过汽车消费结构的丰富与完善推升了我国汽车行业产销两旺的势头。3.2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随着全球经济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市场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行业相伴而发展。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相对较慢;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制造商逐渐分离,通过不断引进技术、降低成本、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得以快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兼具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吸引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我国合资或独资设厂,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一步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此外,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涌现了一大批颇具实力且具有民族品牌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部分民族企业产品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了国际知名整车制造商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采购体系。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的收入规模为12,101亿元,到2016年增长至32,117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7.67%。同时,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汽车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趋势,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也快速增长,成为主要的汽车出口产品,其中以向美国、日本、欧盟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出口为主。2009年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254.74亿美元,到2016年达到536.8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13.23%。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车身附件产品因其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占据了汽车零部件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我国车身附件产品的出口额为32.33亿美元,到2016年达87.0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96%。3.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分析国家“863”计划提出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的技术发展布局,即重点攻克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其中,“三纵”指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横”为纯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电控系统、驱动电机系统和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主要由整车控制系统、驱动电机系统以及自动变速器系统构成,其作为纯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具体情况如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15年5月22日,工信部再次发文,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关于“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内容很多。按照规划,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而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2025年,我国将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一、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2、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10,新能源客车实现批量出口;到2025年,2家整车企业销量进入世界前10。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10%。3、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实现批量出口。4、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实现车-车、车-设施之间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区域试点。燃料电池汽车1.关键材料、零部件逐步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批量化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保证能力;到2025年,实现高品质关键材料、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和批量供应。2.燃料电池堆和整车性能逐步提升。到2020年,燃料电池堆寿命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超过2.5千瓦/升,整车耐久性到达15万公里,续驶里程500公里,加氢时间3分钟,冷启动温度低于-30℃;到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大幅提高,和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批量生产和市场化推广。3.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示范运行;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行。节能汽车到2020年,乘用车(含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商用车新车油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网联汽车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二、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研发一体化纯电动平台。2.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和增程式器发动机。3.下一代锂离子电动力电池和新体系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电驱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4.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化汽车产业链建设,突破车联网应用、信息融合、车辆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燃料电池汽车1.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等关键材料批量生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2.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提升和工程化水平的研究。3.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器等燃料电池通用化技术研究。4.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可靠性提升和成本控制技术。节能汽车1.整车轻量化技术、低滚阻轮胎,车身外形优化设计。2.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缸内直喷、均质燃烧和涡轮增压等高效率发动机,提高热动能量转化效率。3.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节能空调、起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优化。智能网联汽车1、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现有的Telmatics系统基础上,为乘客的安全便利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2、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3、装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盲区预警系统、驾驶员疲劳预警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及预测式紧急刹车系统,能提供至少两种可共同运行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与车道偏离预警的结合,以减轻驾驶人负担。减少交通事故30%以上,减少交通死亡人数10%以上。4、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结构化道路下和各种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系统,可执行完整的安全关键驾驶功能,在行驶全程中检测道路状况,实现可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最高安全车速达到120km/h,综合能耗较常规汽车降低10%以上,减少排放20%以上。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面临能源、环境和安全的压力日益加大。从可持续发展看,汽车产业必须解决能源、污染、安全和拥堵全球公认的四大汽车公害,低碳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汽车已被认为是最终解决方案。美日欧等国家都已提出了汽车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并通过加强技术创新、跨产业协同融合等规划,加快推动实现汽车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大背景下的转型和变革。在低碳化方面,主要汽车发达国家基本都提出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达到2020年5L/100km,2025年4L/100km左右的目标。在电动化方面,在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主要汽车制造商努力下,基于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不断加快。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30万辆。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世界汽车销量的30%。在智能化方面,世界先进国家已将汽车产业的发展蓝图确定为要实现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数字模型。如,德国工业4.0清晰定义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汽车、设施及制造服务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以及明确了从汽车机电一体化到智能驾驶信息物理融合推进时间表。欧盟计划2050年形成一体化智能和互通互联汽车的交通区。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汽车产销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46%和13.65%,增幅比上年提升11.21个百分点和8.97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接近60%,交通领域石油消费占比接近50%,其中近80%被汽车消耗。同时,城市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突出,汽车成为环境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汽车产业肩负改善交通、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的重要责任,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刻不容缓。从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看,依据汽车产业的现有基础、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节能减排法规的促进下,经过“十三五”期间的扎实推进与重点突破,有可能在“十四五”形成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优势领域。3.4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前景分析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2017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21.2万辆和19.5万辆,同比增长19.7%和14.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17.5万辆和16万辆,同比增长30.4%和26.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3.7万辆和3.5万辆,同比下降14.4%和19.7%。1、挑战: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挑战。①能源方面,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65%,其中汽车产业消耗占到了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②环境方面,全国主要城市有九成以上出现了空气质量超标,许多大中城市出现了雾霾等恶劣天气;③大中城市,尤其是节假日里,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是普遍现象。2、机遇:全球汽车技术呈现“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2016年8月份,我国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汽车产业发展的总目标。①汽车产业的碳排放要求越来越严,必须提升创新技术体系;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必须持续创新、要求具备国际竞争力。②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是时代的要求,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产品是一个基本趋势;③智能网联汽车取得一系列成果,并有效普及应用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一句话,我国汽车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却是机遇大于挑战。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是世界第一1、新能源汽车市场稳步增长: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50.7万辆,占2016年汽车市场份额1.8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4万辆。2016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建设运营数量超过15万个,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增长。②2017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2万辆和19.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9.7%和14.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5万辆和1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0.4%和26.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万辆和3.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4.4%和19.7%。2、车辆电动化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从趋势来看,下一代车型上大量应用会使用的全新的一体化电动底盘、轻量化材料、智能化技术。自主的汽车企业保持了自己特点的电动化的技术路线。①电动客车已经领先世界水平,具有加强的竞争力;②城市配送电动车,技术相对成熟,具有全面替代这个领域的燃油车水准。③A级,A0级电动乘用车,在二、三线城市已经到消费者普遍认可。B、C级乘用车在插电式技术与国际产品不相上下。3、动力电池瓶颈得到有效缓解2016年8月份发布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也分别提出了比能量寿命、成本、安全性发展目标。我国主要的动力电池企业,比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在注资/合资等方面,逐步向上游产业链延伸。近几年,我国动力电池水平稳步提升,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加快。①从性能上看,我国的锂电池已经达到了160Wh/kg;②从成本看,电池原材料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目前系统价格已经到15元/Wh;③为提升能量密度,降低生产成本,动力电池企业开始生产大容量单体电芯,比如第一条21700圆柱形生产线已经在湖北开工建设。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目标①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到2017年底保有量将超过180万辆;②到2020年和2025年保有量分别超过500万辆超过2000万辆;③2016年充电桩达到15万个,目标到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500万个和2000万个。④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行业总销量逐步提升,达到15%-20%。⑤在关键部件、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实现高速、健康发展的基本趋势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必将带动零部件产业发展传统汽车零部件由发动机零配件、底盘零件、仪表电器件、车身及车身附件以及通用件五大类构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从动力源(电池、电机)到传动装置、转向装置、制动装置等都发生了变化。以电动汽车为例,传统汽柴油车的空调压缩机由发动机带动(或直接驱动),而电动汽车的空调则由电机驱动。传统汽柴油车换挡是由调节变速器的速比实现的,但电动汽车换挡则是由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实现的。在电动汽车上,一般还有电磁制动装置,可以利用驱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实现电动机的发电运行,使减速制动时的能量转换成对蓄电池充电的电流,从而得到再生利用,而传统汽柴油车上则没有。新能源汽车零部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受国家政策及资本市场支持,市场前景较好,但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技术尚不成熟,主要细分市场如电力驱动系统、电源系统和辅助系统等仍然有待完善。由于传统的汽油、柴油车对于大气污染影响比较严重,在全球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受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的当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发展。据数据显示,2014-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过60%。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443亿元;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增至1108亿元。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十分迅速,其中新能源整车制造环节所受到的关注程度远远超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板块。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能力弱已经成为阻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瓶颈。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及市场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目前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时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能被动的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主动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变革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关键零部件技术特别是电控领域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提高我国新能源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按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0万辆(商用车100万辆,乘用车400万辆),商用车8万/套,乘用车2万/套计,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出2200亿元。3.5项目目标市场及竞争优势分析1、市场合作单位:吉利沃尔沃小轿车配套,汉德车桥、法士特变速箱、山西大同变速箱、重汽变速箱、北汽福田、中国重汽、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机及驱动系统、电驱动变速系统、电动车用大功率电子器件、车用DC/DC、车载充电机、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动力耦合及传动装置等生产,与上述国内知名重型车厂家作为一级配套资格,同时对汽车配件市场和汽车维修市场也要合作大量销售。2、项目目标市场:根据各个合作汽车生产厂家订单生产并对汽车生产市场和汽车维修企业供货,产品定位于国内领先,目标市场为国内主要重型汽车生产企业、重型变速箱、小轿车、新能源汽车部件生产企业。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3、企业竞争优势:产品技术创新:针对主机厂的项目和产品开发体系,建立健全自身的项目管理体系、产品开发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产品的计划、设计、开发、生产、供货、检验和交付,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保证产品开发能够满足客户在质量、成本和时间上的需求。公司的技术创新主要由市场需求、质量改进和国家政策拉动。公司研发人员具有多年行业从业经历,熟悉行业情况,了解行业动向,对技术发展方向有较深刻的理解。公司工艺工装人员经验丰富,熟知材料性质、加工工艺。公司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各种激励制度保障技术创新的发展。劳动成本优势:公司生产技术人员均为熟练程度高的人员,减少了废品损失,产品质量高,相对节约了成本,产品价格占了一定优势。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高:公司生产装备根据合理、科学的工艺流程装备,提高了生产技术效率。强化服务网络化,通过此模式生产企业可以及时获得顾客购买汽车配件过程中所提的各种问题,据此分析出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尽早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配件。可以及时得知客户的库存情况,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汽车配件调配计划,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又抢得了市场先机。对顾客来说,利用互联网信息和便捷服务,汽车配件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资金流通,获得了较满意的收益。3.6市场小结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将带动项目汽车新能源部件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本次“汽车新能源部件生产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属于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范畴,建设条件十分良好,本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小康社会起到积极作用。项目实施既增加了项目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综上,本次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发展契机,实施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因此,项目具备市场可行性。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区,周围环境及建设条件能够满足本项目的需要。项目区域所在位置图4.2区域建设条件4.2.1区域地理位置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东连咸阳,南接汉中,西北与甘肃省的天水和平凉毗邻。秦岭南屏,渭水中流,关陇西阻北横,渭北沃野平原。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总面积181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5平方公里。4.2.2区域地形地貌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秦岭群峰与渭河平原互为映衬,构成了宝鸡市的地貌主体。位于宝鸡市太白县境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山峰。宝鸡市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与其他构造体系的复合交接部位,具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特点,可分为南部的秦岭褶皱带、中部的渭河断陷带和北部的鄂尔多斯台向斜区3个地质构造单元。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代秦岭山脉的基础。渭河断陷盆地处于鄂尔多斯台向斜和秦岭褶皱系之间,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形成渭河平原及其两侧不对称的黄土台原。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其间。渭河北部的岐山是以奥陶纪灰岩为主的低山,而渭河南部则是由古老变质岩和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组成的中高山。4.2.3区域气候条件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绥,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春、秋二季处在冬、夏季风调交替的过渡时期,使故里委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4.2.4区域交通条件铁路宝鸡自古就是交通要塞,古代有大散关(San-kuanPass),现代有宝鸡铁路枢纽。宝鸡铁路枢纽为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是通往中国西北、西南铁路交通的主要咽喉通道。为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西宝客运专线(西宝高铁)、宝麟铁路(在建)、宝南铁路(待建)、宝鸡至兰州高铁(宝兰客运专线在建)交汇点。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1958年诞生于此。西部第一条动车组西宝动车组也于2007年开通。现每天有开往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兰州、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宁、郑州、成都、昆明、重庆、厦门、福州、南昌、佳木斯、连云港、太原、阿克苏、榆林、延安、广元、安康等方向的多趟列车。西宝客运专线已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3年12月28日开通。宝麟铁路于2012年开工建设,宝兰客运专线也于2012年10月19日开工建设。铁路名称外文名称枢纽定位铁路性质铁路定位陇海铁路Lianyungang-LanzhouRailway国家级枢纽客运兼货运国家级宝成铁路Baoji-ChengduRailway国家级枢纽客运兼货运国家级宝中铁路Baoji-ZhongweiRailway铁路起点客运兼货运国家级宝麟铁路Baoji-LinyouRailway铁路起点货运省级西宝客运专线Xi'an-BaojiHigh-speedRail铁路终点客运专线(高铁)国家级宝兰客运专线Baoji-LanzhouHigh-speedRail铁路起点客运专线(高铁)国家级公路宝鸡市拥有较为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国家高速G30(连霍高速公路)和G85(银昆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另外,G3511(菏宝高速公路)

将同银昆高速公路交汇于凤翔县

;同时,宝鸡绕城高速公路

也在修建中,届时宝鸡将形成十字加外环的大公路交通格局。除高速公路外,宝鸡与周边县市也有二级公路相通,每天从宝鸡发往各县、乡、村、旅游景点的班车多达数百次,交通便利。此外,为方便市区游客出行,宝鸡还开通有至重点旅游区的一日游旅游汽车。航空宝鸡机场在原凤翔军用机场基础上改建而成。凤翔军用机场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城东约5公里糜杆桥镇,在民国时期就是一个军用机场。自建成后,一直作为军用机场使用。2008年9月,在凤翔军用机场早已不再承担任何军队飞行任务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对宝鸡市建设军民两用机场进行了可行性考察,并与相关方多次沟通协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民航总局规划及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改扩建为民用机场,定位为支线机场。同时,还将修建跑道、宝鸡市区到机场的机场连接线和航站楼等配套设施,并修建连接连霍高速和菏宝高速合凤段。宝鸡机场的建成,将使宝鸡构建起立体交通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2.14亿元,比2015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46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06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533.62亿元,同比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9:63.5:27.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1262元,折合7390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9370元人民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74.5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0.4%。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5.1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5.2土建方案5.2.1总体规划方案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5.2.2土建工程方案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结构设计方案①地基及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②结构选型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③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④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5.3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10亩,总建设面积1223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见下表: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备注1、主要建筑工程1号加工中心生产车间135000.0035000.002号精装数控车间110000.0010000.00仓储库房120000.0020000.00主体办公楼93000.0027000.00包括综合办公室、会展厅、汽研所、财务部、人事部、行政部、销售部等19个部门员工宿舍64000.0024000.00职工食堂31200.003600.00环保处理站11200.001200.00配电房1400.00400.00门房1100.00100.00其他辅助设施11000.001000.00合计75900.00122300.00行政办公及其他设施占地面积7400.002、公共工程场地硬化及道路45000.0045000.00绿化工程18000.0018000.005.4建筑设计主要规范及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_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5.5工程管线布置方案5.5.1给排水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一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50014一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2005年版]》GB50084-2001二、给水设计A、水源本项目工程水源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引入管采用管径DN150。B、室内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给水管道采用PP一R给水管,热熔连接。消防给水系统设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确保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消火栓采用SG24/65型室内自救式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龙带长25米,水枪喷嘴为DN19。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钢管。C、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水源为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给水管网系统布置成环状,主要管径由DN150组成,室外设有地上式消火栓。三、排水设计室内排水室内排水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洗涤废水合流管道,排水管采用PVC芯层发泡管道。室外排水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至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进入市政雨水回排放系统。四、消防固定灭火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