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 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课件)_第1页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 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课件)_第2页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 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课件)_第3页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 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课件)_第4页
2024山东中考化学二轮重点专题突破 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实验探究题一阶

点对点练基础二阶

分类练提能力实验猜想(潍坊3考)例1某同学取铜锈[Cu2(OH)2CO3]放在试管内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发现铜锈溶解生成蓝色溶液的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这一现象引起大家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结合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及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③可能是二氧化碳;④可能是氮气;⑤可能是氨气。【交流讨论】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肯定不是氮气和氨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合理即可)铜锈的主要成分及稀盐酸中不含氮元素例2某实验小组将少量氢化钙(CaH2)溶于水,形成了无色透明的溶液,再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沉淀产生,经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然后进行了滤液溶质成分的探究。【查阅资料】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NaOH和__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讨论与交流】经过讨论最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

猜想四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例3为探究FeCl3溶液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作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一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作出猜想】猜想一:铁离子(Fe3+)起催化作用

猜想二:______________起催化作用

猜想三:水分子起催化作用【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离子(或Cl-)过氧化氢溶液中本就含有大量水分子操作、现象、结论的对应关系(潍坊2考)例4化学老师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猜想1:没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2: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猜想3: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设计方案并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10g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静置_______________猜想1不正确②用______蘸取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__________比较,测出pHpH=11猜想__(填“2”或“3”)正确有白色沉淀生成玻璃棒标准比色卡2例5已知甲醇燃烧后的产物中除了水蒸气外,还含有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小组同学对其产物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进行实验】小华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上述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含有______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CO、CO2

水蒸气E中黑色粉末变红,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方案、装置的评价例6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聪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1:Na2SO4

猜想2:Na2SO4和NaOH

猜想3:Na2SO4和H2SO4【实验探究】

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不变红色猜想一正确猜想二不正确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猜想三正确方案三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正确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方案评价】(1)小明认为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方认为方案二不能证明猜想三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正确。除此方案外,请再设计一种方案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猜想1和猜想3中物质均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1、2、3中的溶质都能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冒出(合理即可)例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一氧化碳气体还原并测定某铁锈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杂质中不含铁元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称取5g铁锈样品于丙装置中,并精确称量丁、戊、己装置的质量。提示:碱石灰既可吸收二氧化碳,也可吸收水。(1)为防止对后续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的顺序调换,会使最终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或“偏小”)。(3)从环保角度,上述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改进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混合气体中的

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偏大

己装置的后面加一个小气球或者燃着的酒精灯例8(2023恩施改编)古玩市场惊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同款黄金面具,为定量分析黄金面具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查阅资料】(1)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以假乱真。(2)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ρ≈0.09g/L。【设计实验】如图所示:Ⅰ.向锥形瓶中加入5.0g黄金面具样品,注射器吸入25mL稀硫酸。数据处理(潍坊2考)Ⅱ.将注射器中的稀硫酸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稀硫酸,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如下表)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200400515x525(1)上表中的数据x=____。(2)分析数据,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V=____mL。【数据处理】此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w1=________。52050029.25%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1.纳米零价铁(单质铁)在环保领域应用广泛,以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不考虑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零价铁的反应为:H2+FeCO3Fe+H2O+CO2。反应一段时间后,某学习小组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剩余固体的成分:猜想一:Fe

猜想二:FeCO3猜想三:___________。=====高温Fe和FeCO3【实验探究】该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干燥气体(2)向装置A中加入稀硫酸后,A中产生气泡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小芳同学判断猜想一正确,小刚同学认为小芳的判断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B中溶液变浑浊,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到装置D中黑色粉末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猜想___正确。

铁和FeCO3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并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剩余固体中含FeCO3

H2+CuOCu+H2O====△三【反思交流】如果将装置E去掉,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剩余固体中含有Fe,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

通过D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可证明剩余固体中的铁与硫酸反应产生了氢气2.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和NaOH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分析:小明认为猜想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SO4和CuSO4四

CuSO4+2NaOH===Cu(OH)2↓

+Na2SO4【实验与验证】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溶液为无色猜想__不成立实验二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__________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三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滤液酸碱度pH=7猜想___成立三无明显现象一【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_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不能3.乙醇俗称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和内燃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常用高粱、玉米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物质发酵生产,属于可再生资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开辟了新的道路。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生成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H2O;

猜想二:__________;

猜想三:CO2、CO、H2O。CO2、H2O【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下列药品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E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待燃烧产物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BDEACD(或BDECD或BDEC或BDEAC)

吸收并完全除去剩余气体中的CO2,防止对CO的检验产生干扰【现象与结论】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交流】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反思:甲同学发现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产生。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无水硫酸铜变蓝色Fe2O3+3CO

2Fe+3CO2

=====高温缺少尾气处理装置4.小英设计了探究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实验。将SO2通入质量分数为1.7%的AgNO3溶液中,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知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查阅资料】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Ag2S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提出问题】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仅有Ag2SO4

猜想二:仅有Ag2SO3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Ag2SO4和Ag2SO3【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成立二【实验结论】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一种酸和沉淀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O2+2AgNO3+H2O===Ag2SO3↓+2HNO3【拓展延伸】①另取溶液A,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盛有少量AgNO3溶液的试管里滴入Na2SO3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酸银过量,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潍坊2考)5.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一)定性分析【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实验方案】【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_____________;(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HCl===NaCl+H2O+CO2↑氢氧化钡溶液将①中过量稀盐酸换成过量稀硝酸(二)定量分析【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方案】该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1)首先称取a克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择);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c-b-a偏大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丙,影响实验结果(三)拓展交流经查阅材料: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CO2+H2O===2NaHCO3小明同学将5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g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Na2CO3和NaHCO36.某工业铁红(Fe2O3)样品中可能混有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杂质。根据工业制取铁红的流程分析,该杂质可能是FeO或CuO。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杂质及杂质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图1

(1)甲组同学分别取质量相等的样品和Fe2O3,加入试管Ⅰ、Ⅱ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稀硫酸进行如图1对照实验,并得出结论:样品中不含杂质。你认为该结论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不合理(2)乙组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收集资料①上述三种氧化物在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氢气反应得到相应的金属单质和水。②三种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铁粉中混有少量铜时,难以从金属颜色确定是否含有金属铜。

氧化铁>氧化亚铁>氧化铜(或Fe2O3>FeO>CuO)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乙组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图2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F→___→___→___→B。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向各装置中加入药品。装置F中试剂X是_________溶液,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下列实验操作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填写操作编号)。a.加热装置D中反应管

b.检验H2的纯度c.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活塞,向圆底烧瓶中加入稀盐酸③该实验处理尾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CDE氢氧化钠除去H2中的水蒸气cba点燃(合理即可)图2实验分析与结论乙组同学的两次实验数据如下表(两次实验工业铁红均与氢气完全反应):实验编号加入装置D中工业铁红的质量(g)实验后装置E的增重(g)18.02.6216.05.2①分析数据,你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②请你帮助乙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样品中杂质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若该样品中不含杂质本题不必作答)。样品中含有杂质

取实验1中装置D中剩余固体,用磁铁吸引,若固体全部被磁铁吸引,说明杂质是氧化亚铁,若固体部分被磁铁吸引,说明杂质中含有氧化铜7.果蔬洗盐既能去除水果和蔬菜表面的农药,又能杀菌、去小虫,近几年比较流行。某品牌果蔬洗盐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小敏取用时不小心将其洒落在天然气的火焰上,发现火焰呈黄色,这引起了小敏探究其成分的兴趣。【查阅资料】1.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2.农药大多数呈酸性。【提出猜想】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碳酸氢钠

猜想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小敏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药大多数呈酸性(合理即可)【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①取一定量果蔬洗盐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有气体生成,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品牌果蔬洗盐中含有________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氢钠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②将①加热后残留固体全部溶于水,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分别测量①和②产生沉淀质量①中产生沉淀2.5g,②中产生沉淀质量_________该品牌果蔬洗盐中含有碳酸钠大于2.5g【继续探究】小敏想到妈妈以前常用食盐水洗水果,猜想该品牌果蔬洗盐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钠。她向其水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至溶液呈酸性,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钠。【拓展延伸】该品牌果蔬洗盐不可直接食用,使用后,要用清水冲洗。过量稀硝酸硝酸银(或AgNO3)定量探究8.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认识燃烧(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填字母序号)。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C2H5OH+3O2

2CO2+3H2O=====点燃(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步骤1:室温下,按右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任务三】调控燃烧(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m1>m2=m3

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9.泡腾片含有NaHCO3和柠檬酸等物质,放入水中时,NaHCO3完全反应产生C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品牌泡腾片中NaHCO3的含量,设计实验方案如下:①按图示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取用的泡腾片质量为4g。②打开止水夹a通入适量空气后,称量D装置,其质量为m1g。关闭止水夹a,用注射器向B装置中注入适量水。③待装置B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a,再次通入适量空气,第二次称量D装置,其质量为m2g。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盛装泡腾片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碱石灰主要含CaO和NaOH,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CO2质量增加,写出所涉及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空气中的CO2气体,防止其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锥形瓶

干燥CO2气体,防止气体中的水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2NaOH+CO2===Na2CO3+H2O[或CaO+H2O===

Ca(OH)2或Ca(OH)2+CO2===

CaCO3↓+H2O](4)步骤③中再次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测定泡腾片中所含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若省略E装置,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大

将装置内残留的CO2全部吹入D装置,减少装置中残留的CO2对实验测定造成影响实验中意外现象的探究(潍坊2考)10.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2H2OMg(OH)2+H2↑====△(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假设与分析】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____。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CO2(或二氧化碳)减小【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1.取上述红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________假设2成立2.取上述红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红色褪去假设3成立红色褪去隔绝空气冷却至室温(或放置一段时间至室温)【拓展延伸】(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请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___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钾1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未知浓度的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将制得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展开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①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②AgCl为白色且难溶于水的固体;③CO2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④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Na2CO3===2NaHCO3;⑤CO2不与AgNO3溶液反应。【作出猜想】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甲同学的猜想:澄清石灰水已变质。乙同学的猜想: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_____(填化学式)气体杂质。【实验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B试管中是AgNO3溶液,C试管中是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后通入气体X。HCl①盛有AgNO3溶液的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A、B、C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乙同学的猜想都正确。【实验反思】要除去上述CO2中的气体杂质,可以将气体通入到____(填字母)中。A.NaOH溶液B.Na2C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检验氯化氢是否被A装置完全吸收

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无明显现象,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C12.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图4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气泡产生(或无明显现象)

Zn+H2SO4===ZnSO4+H2↑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查阅资料】(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图4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知连接导管a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彬的猜想正确小辰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品红溶液不褪色(或无明显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彬连接导管a与导管__(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气体燃烧,听到轻微的“噗”声小彬的猜想正确c【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____(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__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__(填序号)。A.锌

B.铜

C.银锌没有A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潍坊2考)13.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石灰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如下探究。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长宽厚约为1cm×1cm×0.2cm),一块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的火焰上加热2min(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见表1。实验组别实验条件试管B中的现象甲未加热无明显现象乙酒精灯加热呈浅红色丙酒精喷灯加热呈红色表1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1)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_____。(2)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

Ca(OH)2+CO2===CaCO3↓+H2O否,酒精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丙组实验中,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未少许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实验方案)。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酚酞红色褪去;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晃动时氢氧化钙继续溶解,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Ⅱ.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衡量。“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数(单位为mL)。消耗盐酸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

某研究小组在电炉内煅烧石灰石样品,并测定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表2。煅烧温度

活性度煅烧时间

1050℃1100℃1150℃1200℃1250℃1300℃12min79083686880845441216min79385687184555653020min795863873864617623表2不同条件下煅烧产物的活性度(mL)(5)石灰石锻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100~1200℃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煅烧不同的时间,在1100~1200℃范围内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高Ⅲ.

石灰石用途的探究(6)石灰石是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石灰石能除去铁矿石中的SiO2,同时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铁的产率。分析加入石灰石能提高生铁产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灰石高温分解产生的CO2与焦炭反应生成CO,可还原生成更多铁14.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查阅资料】1.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2.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3.常温常压,氢气密度是dg/mL。【设计与实验】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图1实验,现象如表1。图1试管一周后现象A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B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C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D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表1(1)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2)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与_______有关。(3)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