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对话教学的策略探究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对话教学的策略探究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对话教学的策略探究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对话教学的策略探究_第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对话教学的策略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堂互动对话教学的策略探究初中语文课堂互动对话教学的策略探究

【内容提要】新课改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的互动对话教学是当今语文课堂研究的亮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和《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通过对互动对话教学的理论依据、策略的研究,并在调查、统计、案例、行动的基础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互动对话教学,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与学习成功的乐趣,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堂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互动对话时光荏苒,在语文教学的讲坛上我已经耕耘十余年了。其间经历了语文教学的数次改革,本人也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摸索改革,由原来的“填鸭”式为“启发”式,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课堂发言权,教师设问,学生答疑,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可困扰我的是学生在教学中不敢提问,也不善于提问。课堂的热闹往往是表面的,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没有积极动起来,教学“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基本上在教师的控制中进行,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是微乎其微。这里我记录自己执教中比较有感触的两个教学片断,对此进行反思,以探究语文课堂互动对话教学的策略。一、

顾课堂教学片断一:学习《石壕吏》一文,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如下:(一)学生自读课文,形成对文章的初步感知。(二)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情节分角色演课本剧。其中又分三步:1、小组自选角色。2、根据角色身份,展开想象,揣摩角色语言动作3、学生演出后交流感想和得失,观众进行评价。(三)让学生作进一步想象,“老翁逾墙”后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四)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片断二:学习《背影》一文,教师设计如下: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课堂互动包括学生与作者的互动,让学生与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人格以深远的影响;包括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激活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建构以学生生活为本的知识结构;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

略基于以上认识,我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改革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对话,使我们的课堂能真正动起来。我作了以下尝试:(一)激活互动对话的文本资源语文的“文本”即“话本”,是对话的资源。在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不仅仅讲究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更讲究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满足个体需要去自主选择阅读的信息,以实现个性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能有效捕捉文本信息,激活对话资源,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碰撞,进而产生共鸣。1、挖掘丰富的文本资源(1)菜单式学习例如:在讲授八年级《我的母亲》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或凭兴趣、或凭特长、或凭个人的独特体验与积累,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开展菜单式学习:读一读:如果你喜欢朗读,可以通过朗读精彩语段来品味文章的深意。吟一吟:如果你爱好吟诗,可以吟诵与本文内容、情感相关的诗歌。唱一唱:如果你热爱歌唱,可以唱一首与文章感情相类似的歌曲。说一说:如果你擅长积累,可以讲一个和文章内容有关的故事。讲一讲:如果你善于表达,可以讲述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赏一赏:如果你长于鉴赏,可以从内容、语言等方面多角度赏析文章。问一问:如果你喜欢发问,可以向老师、同学质疑,请求帮助解决。(2)空白处想象文章未经阅读时,只是一个多层次的语言框架,其间的“空白”,有待于学生去发掘、填补。这犹如维纳斯断缺的胳膊,她孕育着丰富的生命之梦,引发人们美妙的想象。学生作为课堂阅读的主体,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对话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其中的生命情志;另一方面,学生又在这精神的洗礼中借他人的思想来锻造自己的思想,借他人的情感来丰富自己的情感,发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法国美学大师罗兰·巴尔特说:“每一个成功的文本都应该是一个未完成的东西。这个未完成取决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二度创作,即主动地去理解文本表层下面的东西,这才能获得阅读的极乐。”(3)生活中寻找老师应该从心里让自己的学生成为知识的富有者,甚至成为智者。这样一来,老师的视野就要走出课堂之外了。一册书,不论容纳了多少课文,数量都是不够的。况且就学生的语文知识构成,或者就语文素养来说,又决不仅仅来自课堂。古人早就说过:“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切切实实地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教学中,我总觉得有一种需要,那就是要把课内的知识引向课外,尽一切可能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如在教学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让学生结合周围的造纸企业和养鸭场,每人撰写一篇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找机会大家互相介绍、交流。大家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再比如:教学散文《端午的鸭蛋》后,我就让学生去搜集农村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譬如今年的嘉兴市“南湖论剑”活动,各参赛高手在挖掘文本资源方面动足了脑筋:《爸爸的花儿落了》和《音乐之声》的执教者都将“电影片段”引入了课堂,《短信生花和》和《两小儿辩日》分别将手机短信和网络互动带入了课堂,在保持语文味的同时,又做到了与时俱进。(二):创设问题情景,启动“互动对话”在“互动对话”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此阶段可以安排在新课前的课余时间或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互动与对话欲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与一定情感相联系的。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八年级《蜡烛》一文时:师:二战后期,作者作为军事记者随军采访,知道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就写了这篇通讯。假如你是一名随军摄影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一事件,你要用你手中的相机,把这瞬间变成永恒,你会抓拍哪个画面?请描述出来,并说明理由。生1:我要抓拍的是老妇人埋葬好苏联红军战士、点燃大蜡烛后,对着烛光,两臂交*抱在胸前,批着黑色的大围巾,静静地坐在坟前的情景。生2:我觉得老妇人面前那红红的蜡烛火焰和老妇人披着的黑色大围巾,色彩鲜明对比,视觉效果强烈。红色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希望,让人想到奉献,想到美好;黑色给人一种沉重悲凉之感,渲染了一种沉郁肃穆的气氛,寄托了老妇人沉痛哀悼的心情。生3:我想置这个画面于炮火纷飞的背景中,这样更有一种悲壮美。生4:我要拍老妇人跪在烈士身边,亲吻他的嘴唇和前额的画面。你想,在老妇人的周围,炮弹在炸响,炮弹的火焰映照在老妇人的脸上,让我们看到他母亲般的慈爱与坚毅,炮火声声更给画面增添了一种悲壮的色彩。以上例子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借鉴,勤于积累和挖掘,适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一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2.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如在《春》一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春天这一个事物既像“娃娃”、又像“姑娘”、还像“青年”?”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了以下的探究方案:这三个比喻句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生”、“美丽”、“力量”。3.悦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思考我们的多数教师习惯了让学生当自己的听众,却忽视了教师本身也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欣赏学生表现出的独特视角。所谓悦纳学生:一是将学生视为平等身份的对象,二是在倾听中抓住对话的机会,乘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授八年级《浪之歌》时:师:为何海浪认为这就是爱的真谛?海浪的爱情观是什么?生1:老师,海浪对海岸的爱情真叫人感动,我想起您常说作家写景物往往是有寓意的,这篇散文是不是仅仅用来写爱情啊?师(笑):你可真敏感。除了爱情,你觉得还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生2:我觉得还可以表达对自己事业的追求。把孜孜追求的事业想象成海岸。师:很有意思。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海岸”你们的“海岸”是什么啊?生3:如果是我,我的“海岸”就是我那难以攻克的数学。生4:我的海岸就是我热爱的美术。生5:我的海岸也是我的理想:我希望能创建一家能战胜微软帝国的软件公司。从以上可以看出,面对一篇篇鲜活的文章,学生的阅读结果与老师的阅读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感悟,虽稚嫩,但却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语言表达能力而获得的最有成就感的结论,也是他们阅读兴趣的源泉,教师要悦纳学生的思考,要承认他们独到见解。(三)、注重情感交流(1)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激发、唤起学生情感的过程,是以情感为核心并贯穿始终的心理交流过程。首先,教师应以愉悦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注重及时、合理地运用表扬、鼓励的话语,以点燃学生稚嫩心灵的希望和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注重用非语言行为与学生交流,如目光、表情、手势等。教师在课堂上要用亲切和蔼的目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关注和爱护。(2)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学会“移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关注其处境和感受,体会其内心世界(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和思考方式。即使学生发言中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也不应该打击他的积极性,要委婉地指出错误并指导纠正错误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感受,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其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让教学环节在诚恳、开放、自由的气氛中互动进行。(四)形成互动对话教学的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体会了什么”,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以多种形式积极促进学生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领悟,在探索中经历,从而发展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则巧妙地由台前转向“幕后”,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通过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可以设计以下对话式课型:1、体验品读课此种课型以情感“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情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并让他们进行“设身处地”地体察,发现各种信息,构建起对文本的感悟。以《我的母亲》一课为例:教学过程:一、由教师设置情境与角色:假设你就是严而有爱、很有刚气的作者母亲,生活在当时的家庭环境中。体验(一):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人?性格怎样?体验(二):“你”最讨厌哪个人?为什么?体验(三):“你”受到五叔的侮辱后,“你”是怎样想的?在这种与文本的互动中,学生构建起对作品人物的全面把握。二、再由教师设置情境与角色:假如你是作者胡适先生,你准备怎样回答读者的以下疑问?(一):“你”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母亲与家人相处?(二):“你”在当时和成名后对母亲的评价有何不同?此体验重在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三、由学生设置情境与角色体验,互动交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推动思维朝纵深发展。学生创设以下情景及角色进行体验:“假如我的母亲生活在现代,她的教育方法会成功吗?”“如果你生活在那个社会,你会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吗?为什么?”学生互相沉浸在角色的体验中,既把握了作品的人物性格,又开拓了文本的空间。2、拓展探读课此种课型以自主“探究”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品味阅读,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通过对文本意义的不同构建,进行个性化阅读,阐释出文本的新义。以《孔乙己》一课为例:课前准备:教师印发本课学案;学生自读课文,并阅读小说全文,完成“阅读探究报告”;然后按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由每个小组初拟一个讨论题;教师批阅后,根据同学的报告及小组的意向,协调安排,确定每个组的讨论题。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后,投影公布每个小组讨论题:1、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怎样?2、填写孔乙己的人物履历表。3、课文写了哪些人?主人公是谁?4、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5、文中的长衫、粉板有和作用?6、文中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然后各小组派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讨论。三、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结合小说的情节对孔乙己的悲剧根源作出诠释,对鲁迅先生之所以写作《孔乙己》和倾注全力刻画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3、专题研读课此种课型以“研读”为中心,引导学生就作家作品进行“专题研究”,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以“品诗歌,悟人生”为主题,对初中八年级第四册第六个诗歌单元和课外古诗词背诵单元进行研究性阅读。一单元:唐代诗歌作品(李白、杜甫、王勃等)一单元:东晋、南唐、宋朝(陶渊明、李煜、辛弃疾等)专题研究过程:一、开展相关阅读1、对课文选用的诗歌学生进行讨论,初步体味。2、学生搜集课文涉及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与之有联系的诗集和相关评论二、申报专题研究内容学生可以个人或集体(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