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五文言文阅读简答——精细筛选,分层概括近几年新高考文言文新增了主观表达题。这一新增题型拓展到对文言文思想内容的深度考查,其考查目的旨在深度理解文言文的内涵,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新增题型体现了高考由原来的重文意理解到重思想情感育人方向的转变。本题虽为主观题,但题目难度适中,解题时,依据题干到文中检索相关信息,然后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便可顺利作答。命题角度1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主要是围绕传主人生经历和成就,要求概括其业绩成就、思想性格品质、心理特点等。1.注意传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如传主是军事将领,应根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如传主是政府官员,应从其政绩(为政)和人品(为人)方面概括。2.了解通常情况下古代人物的品质追求。如求学成才、求财治家、求吏治民、求智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代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趣等。3.筛选原文信息并自己加工整合信息。人物品质特点可以从文中直接提取,多数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乙卯,方伯公领乡书。丙辰,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从京师。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楚声不绝。太夫人闻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曰:“请佩此言当韦。”戊寅,方伯公以大参备兵通、泰,寻由河工超迁河南右辖。未几,转左。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调补,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案:心系幼孤,疼爱后辈;不忘祖德,推惠及人;珍惜生命,宽仁善良;关心丈夫,淡泊名利。解析:本题涉及赵太夫人对子孙、对先人、对他人、对丈夫四个方面的“识大义”。题目给出两个关键信息:“平居言语”与“识大义”。前者限定了信息的范围,后者限定了信息的属性“识大义”——懂得大道理。按照这个思路,划定信息范围,分类归纳内容要点即可。【参考译文】天呀,天呀!为何要这么匆忙地夺走外祖母的生命啊!悲哀啊!不成器的我幼年丧母,外祖母每次见到我,眼泪就止不住落下,一边哭泣一边抚摩着我说:“儿啊,你饿吗?莫非你冷了?”就取来衣服让我穿,拿来食物给我吃。所以我虽然是孤独的幼子,却与在母亲膝下无异。如今我长大了,然而外祖母在哪里呢?悲哀啊,悲哀啊!太夫人姓赵,她的祖先是江陵人,景泰年间搬迁至公安县,于是入籍定居,第四代子孙为处士文深。赠中宪公东谷和文深住在一个街巷,向来交好,由此了解到太夫人勤勉谨慎的性格,说:“这才是我想要的儿媳妇啊。”于是命令方伯公下聘礼(迎娶)。赠中宪公生性喜爱饮酒,每天和各位酒友一起游乐,只是因为生活艰难,不能肆意饮酒。自从选择太夫人为儿媳妇,鲜美柔滑的食物堆满几案,置办得非常迅速。许多原来的酒友吃惊地说:“从前跟你一起饮酒,尚且缺少鱼类菜肴,现在为何突然这样丰盛呢?”打开他的粮仓,发现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这样之后才知道太夫人饿着肚子冒着寒冷去到公婆的住处,尽心竭力地侍奉。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恭人不吃饭,外祖母也不吃饭。恭人卧病不起,太夫人的悲痛就可想而知了。即使距今已五十多年了,谈及此事就痛哭流涕。(她)居家曾经告诫子孙:“我现在比较宽裕了,所以才能够有所施舍,不像去世的婆婆虽然贫穷却还乐善好施。你们所以有今日,如果没有去世的婆婆的德行是到不了这地步的,希望后代不要忘了去世的婆婆(的德行)啊!”乙卯年,方伯公乡试中试。丙辰年,进士及第。己未年,官至中央六部中的郎官。太夫人跟随去京师,生活四年,没有添置一件鲜艳华丽的衣服。丙寅年,方伯公任江西佥都御史,当时的长官喜用鞭笞之刑,公庭之上哀号痛苦之声不断。太夫人听说了这件事,愤怒地说:“你们的盛怒容易消解,人的生命却难以接续,你为什么用别人灼骨般的痛苦来博取自己一时的畅快呢?”方伯公因此改变态度说:“请允许我借此话来戒掉急躁的性情。”戊寅年,方伯公以大参之职备军于通州、泰州,不久因治理水患破格升迁为河南右辖。没过多久,又升为河南左辖。夜以继日地处理公文,精力渐渐耗损。太夫人常常劝说方伯公:“还是休息休息吧!当下不能焚琴煮鹤(指糟蹋身体)来求温饱,难道你没有去双田耕种、饮东湖之水的打算吗?”方伯公说:“所说的归隐,是让妻子和儿女生活艰难,你为何像这样为难我呢!”癸未年按例依次补缺调任官职,到底请求告老还乡,顺从了太夫人的意愿。(太夫人)居家时曾告诫各个孩子说:“你们的父亲用积攒的俸禄稍微扩展田地和房屋,然而没有尽数分给你们,却推及而供养族人,只是除了惦念你们的祖父之外,也让你们明白不可以独自享有这些。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她平素说的话就像这样识大义。不成器的我,是太夫人的外孙,按照道义不敢粉饰外祖母的德行,然而也不敢有所隐瞒。只有不吝啬地将您的事迹铭记下来,使后世受您深恩,那么,这真是家舅的大幸,是我的大幸。命题角度2提炼事物或事件的特点性质通常情况下,文本会全面介绍主要人物(传主),主要包括该人物治学、为人、为官方面的情况。为了考查考生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情况,命题者会设置有关其某一方面特点的题目,考查貌似非文章主要方面的内容,如文化常识方面的题目。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1.仔细阅读,准确筛选,做好勾画标记。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再细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2.精准审题,判断角度,明确答题方向。要注意判断题干所暗示的答题角度和表述答案应采用的表述方式,如概括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其可能的答题角度有考试内容、举办时间和录取标准等。〖即练即悟〗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曰:“古君子也。”置第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生抗疏直之。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非也。人臣觐君,服视其品秩,於御史何居?”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一变。(节选自《明儒学案》,有删改)请根据该段内容,概括出陈选在为官方面的特点。答案:①刚直耿介;②谨遵礼数;③重视德行;④恪尽职守。解析:“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生抗疏直之”说明其为官耿直;“人臣觐君,服视其品秩,於御史何居?”说明谨遵礼节;“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说明为官注重德行;“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说明履职恪尽职守。【参考译文】陈选字士贤,台州临海人。明英宗天顺庚辰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会试),丘文庄看到他的文章,说:“这是个古代的君子啊。”把它评为第一。陈选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罗一峰因为议论夺情起复一事被贬谪,先生上奏章替他辩护。出京巡视江西,布政使和按察使穿着便服进来拜见,先生说:“不对啊。臣子觐见国君,应该按照品级穿好官服,(穿便装)把御史放在哪里呢?”还没有依法裁处,而贪官污吏都闻风辞官。不久后担任南京提督学政,(选拔人才)全然以德行为主。试卷上写着生员的姓名,不加以密封,说:“我都不信任自己(指自己和考官),又凭什么被别人信任呢?”每次巡视属地留宿在学宫中,生员们分房读书,夜里灯火晶亮,先生让人拿着两根蜡烛走在前面,巡行学舍,督促生员勤学戒惰,读书人的风气因此完全改变了。命题角度3分析概括事理和事件的原因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发另一事件的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行为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在备考中引起重视。这类题的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甚至有的要求概括作者写作的理由。1.精准审题,明确答题角度。既然是问原因,那么结果肯定在题干中出现。既然有结果,那么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有主要原因又有次要原因,有外在原因又有内在原因。答题的关键点自然在于自身原因,兼及客观原因、外部原因。另外,如果涉及文章自身,自然要关涉文章的思路、结构及手法等方面的理由。2.理清层次,搜寻关键信息。在文中寻找理由文字时,对于要点较集中的说理文字(尤其是长句子),特别要分清层次,提取关键词语转换为答案。3.分清因果,理顺逻辑关系。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验证,一是可以检查理由与结果之间是否合理;二是看看答案表述是否与结果保持一致,必要时可以调整答案表述形式。〖即练即悟〗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项经传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羡余,无敢冒利者。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②升太平府知府。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③移治临江。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有删改)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答案: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严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护。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局部段落文意的理解、概括和信息筛选、分析能力。文本答题区间相对集中,从内容来看,先介绍太平府、临江府的不同地理位置,再讲两府不同的民风民情,最后提出不同的治理策略,可谓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心为民。项经立足太平府“民贫”的特点而采取“身抚循之”的宽缓的为政之策,着眼临江府“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的特点而实行“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的严厉的施政之策,恩威各有侧重,显示了项经的为政智慧和对百姓的关爱。【参考译文】①项公名经,字诚之,号怡庵,是项公项襄毅(谥号)的长子。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丁未年考取进士,第二年,被授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皇上命令检查皇宫的府库。皇宫的府库一向被有势力的权贵掌管,项公上任后,按照原来的实际情况,核查记录赋税的盈余,没有人敢贪占利益。等到又到南城巡视时,南城已经做得很好。他担任御史有七年,有他父亲的倔强风骨。②后来项经升任太平府知府。一到衙门就感叹说:“唉!太平是建康的南面屏障,实在是国家重要的郡,然而百姓们贫困得很,不施行宽松政策不行。”于是亲自安抚数以万计的流亡而来的人。③后来他调任管理临江。临江跟袁、筠各个郡县接壤,土匪强盗任意抢劫,在那里出没,百姓们不能安居乐业。项公到后,怜悯地说:“临江与太平不同,盗匪们不打击,百姓不得安宁。”于是马上捕捉各方盗匪一百八十人,按法处置他们,全郡就治理好了。命题角度4概括情节和结构思路情节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命题考查概括传主主要活动轨迹和事迹。理清结构,要求考生对文言文的某一段落或整篇的层次进行梳理,多见于一些议论性文言文,或传记中的议论性语句,这类题型在北京卷和上海卷中比重较大。1.标注文本表时间、地点的标志词,明确传主所做的事情。要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理清相关人物在不同时段(或任职的不同时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要按照题干的指向概括相关情节。2.明确人物关系和官职变动情况,梳理全文行文脉络。用不同符号勾画标注不同人物姓名和官职变动等词语,明确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上下级、同事,还是亲属。官职和地点的变化,交代了人物的活动轨迹和主要事迹,便于理清全文脉络。3.分析概括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明确逻辑关系。明确事件的前后逻辑关系,便于推断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和发展趋势,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情节和结构特点。〖即练即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④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浮户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请筑山决水,使复故道。”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之苦。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事乃得已。(节选自朱熹《宋若水传》)第④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答案:宋若水指出,恢复故道会让数百户居民动荡离散,危害极大。而寿岳庇佑国运的说法不见经典记载,不足为据。即使认为地脉影响国运的说法成立,由于国家中兴发生在改道之后,那么恢复故道就会影响大好国运,这与恢复故道的理由自相矛盾。宋若水从后果的严重性、对方论据的权威性、对方论述的严谨性三个角度进行反驳,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命题角度5概括情感态度和探究写作目的情感态度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写作目的是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即作者通过写作活动以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这种题型多见于带有议论色彩的阐释类文言文本。1.寻找表达情感态度的标志词语。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虚词来表达,如“耳、耶、焉、岂、其、哉、为”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质疑,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用心揣摩。2.抓住首尾段落,探求写作目的。文章的写作目的首先要从作品的位置上来分析推断,一般在文首或文末。既要结合时代背景还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更要注意知人论世,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怀密切相关。〖即练即悟〗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章望之字序欧阳修校书郎章君,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曰:“愿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予为之字曰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民信,事行而为世法,其动作容貌皆可以表于民也。……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天下之望也。故君子之贤于一乡者,一乡之望也;贤于一国者,一国之望也;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于后世者,后世之望也。孝慈友悌达于一乡,古所谓乡先生者,一乡之望也。春秋之贤大夫,若随之季良、郑之子产者,一国之望也。位于中而奸臣贼子不敢窃发于外,如汉之大将军;出入将相,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安危,如唐之裴丞相者,天下之望也。其人已殁,其事已久,闻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龙、稷、契是也。其功可以及百世,其道可以师百王,虽有贤圣莫敢过之者,周、孔是也。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本文引用时有删节)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墨烯行业分析报告
- 共享电单车行业研究报告
- 水生植物群落构建-洞察分析
- 云计算安全架构-第7篇-洞察分析
- 油库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模版(3篇)
- 2024年在村公路竣工通车剪彩仪式上的讲话范例(2篇)
- 2024年个人下半年工作总结模版(3篇)
- 2024年出纳工作总结例文(5篇)
- 物业区域经理岗位职责模版(2篇)
- 市场主管岗位职责具体概述模版(3篇)
- 厦门旅游课件
- 人工智能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单位食堂供餐方案(2篇)
- 农村《智慧养老》课件
- 《庖丁解牛》 (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2022课程方案试题
- 丝氨酸蛋白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理控制要点
- 针刺气冲穴对慢性疼痛动物模式的电生理研究
-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矩阵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