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北京的春节
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下册第一单元(2课时)
一、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
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
基本表达方法。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生字、词语测读等,能正确认读、书写“蒜、醋”等15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燃放、通宵”等词语,提升自主识字学词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体会作者“京味儿”的语言特点,感受老北京
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提升阅读感悟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
者抓住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2.(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四和任务五中的2.(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2、3和任务三中的2.(检测目标3)
四、资源与建议
1.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
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
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
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
3.从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入手,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境,结合生活体
验,走进老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年味儿。教学中,让学生在
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使学生在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
习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教学本课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按顺序理清文中不同时间点所对应的民俗
活动。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分清“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揣摩作者详写了哪些部分,重点突出了哪些民俗活动的特点,并体会作者“京味
儿”语言的特点。最后回顾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进一步体会课
文主次分明的好处。
五、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L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体现“京味儿”语言的词语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
查工具书解释不理解的词语。
3.思考课后的问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
4.收集春节的习俗。
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向目标1)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词语,体会儿化的读法,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检测
目标1)
饺子眨眼通宵白醋燃放小贩彼此腊八蒜
杂拌儿玩意儿擦黑儿摆摊儿零七八碎儿
3.在全班交流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结合图片和资料介绍文中与老北京地区
春节风俗相关的事物。(检测目标1)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围绕春节的
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指向目标3)
2,学生圈划重点重要日子:腊月一小年一除夕一初一一正月十五一正月十九
时间详略习俗气氛
腊八
学生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检测目标3)
3.快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时间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检测
目标3)
学习任务三:分清主次,了解详略
1.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说一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为
什么这样写。(指向目标3)
腊月初九至二十二
过了二十三
...
2.小组合作,利用表格把阅读内容整理归纳(检测目标3)
学习任务四:反复品读,揣摩效果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指向目标2)
(二)小组研读,从时间顺序把握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多幅画面,去品味老舍京
味儿语言特点,体会春节的热闹。(检测目标2)
(三)全班交流。(检测目标2)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
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
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有感情地感情朗读。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
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交流“除夕”部分:
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除夕这一天的习俗,组间进行补充。(作者重点描写了
除夕这一天吃团圆饭、守岁、祭祖等习俗。)
抓住“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一句中“家家”“赶”“到
处”“香味”等词语,体会除夕这一日的热闹。
抓住“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
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等句子中“除
非”“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等词语,感受人们对吃团圆饭、
祭祖、守岁等风俗的重视。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读出除夕这一日热闹、团圆的气氛。
交流“初一”部分:
学生圈画出第9自然段中“截然不同”一词,批注感受:人们享受着初一这
一日的休闲时光。
学生圈画出第10自然段中描写不同人活动的语句,批注感受:初一这天,
不同的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实而快乐。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列举初一午后不同人的活动,
写出了初一的热闹、美好。
学生分角色朗读正月初一午后不同人活动的语句,感受初一这一日与除夕不
同的“热闹”。
交流“元宵节”部分:
抓住描写花灯的语句,读懂写出了哪些特点,通过朗读感受元宵节的风俗特
点,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
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将“一律、清一色、通通”替换为“都”,请学生对比着读一读,体会同一
意思可以用不同词语表达,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同时体会排比句的作用,通过感
情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3.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
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
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
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任务五: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整体读课文,体会详略安排得当的好处。(指向目标3)
(1)找出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比较:这些部分和“腊八、腊月二十
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日相比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风俗特点突出的日子重点交代了人们的活动,而其他日子
作者是一笔带过的,甚至把几天的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在一起写,写得比较概括。
(3)出示第7、第11自然段,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的
活动写得简略,有详有略的好处是什么?
(4)交流后小结:这样写能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检测目标3)
2.感受作家“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指向目标2)
学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语句,结合课后练
习第三题的例句,读好加点词语的儿化音,在朗读中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检测目标2)
3.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
什么不同?(检测目标3)
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
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
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六、作业与练习
1听写文中生字词。(检测目标1)
2.摘抄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特点。(检测目
标2)
3.写一写本地区春节的习俗。注意按一定顺序写,把重点的习俗和活动写详
细。(检测目标3)
七、学后反思
1.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国春节的习俗有:
2我明白了读文章的时候要分清文章的主次,详写主要部分的好处是: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反思
课题2腊八粥备课人:
主题与课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课时)
一\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说出自
己的感受。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
的表达方法。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生字、词语测读等,能正确认读、书写“腊、粥、腻、稠”等
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腊八、搅和、浓稠”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脉络,初步区分内容的主次,找出人物动作、语
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习将重点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感悟文章写法的妙处。明白内容的详略是
根据作者表达的需要安排的。
三、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2.(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2,任务四中的2.(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中的3,任务四中的2.(检测目标3)
四、资源与建议
1.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
写主要部分的”有了初步感知。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深入了解“如何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习作。
2.本单元讲的是传统习俗,课前可以搜集与腊八粥有关的小故事,为学习本
课激发兴趣。
3.学习课文时,继续使用第一课的学习方法,先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详略,
再通过深入阅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五、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好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解释不理解
的词语。
3、思考课后的问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
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之一;认读字词,理解运用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向目标1)
2.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检测目标1)
腊八沸腾搅和汤匙细腻熬粥肿胀染缸下咽板栗浓稠
3.和同桌交流易写错的字的识记方法:腻,稠。(腻;形声字,油脂过多而
肥腻。稠:形声字,禾多而密,所以是禾木旁)
4.为强化巩固,我要写一写:
学习任务之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读完文章后,能简单描述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指
向目标2)。
能说说课文围绕课题主要讲了几件事情?能用小标题概括出来。(板书:等
粥喝粥)
2、能找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能谈一谈详细的部分是
如何写的,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检测目标2)
学习任务三:“无关”内容,品妙处,学表达(指向目标3)
1.默读第一段,能体会作者写吃腊八粥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
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的原因。
2.边读边圈画出喜欢的句子并想象腊八粥的样子。理解所运用的手法。
3.尝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食物。读给同桌听一听,请同学评一评。(检
测目标3)
学习任务四:读细节,懂八儿
1.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八儿等粥的事情,八儿是怎样等粥的?能试着用小标
题概括。
2.分小组合作交流。能够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
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能说一说浮现在眼前的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检测目标2、3)
盼粥:①能理解“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会换一种说
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
②理解“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
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会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体会。
③能体会标点符号,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指导朗读第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
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能走进文本体会八儿盼粥的急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象画面。
④能理解反问句并会改写句子。出示: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
什么法来反抗吗?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想粥:①默读第9—11自然段,理解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
为什么又改变了。
②理解“孥孥”包含的情感,能感受到和谐温馨的美好画面。同时说一说还
对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深刻。
③同桌分角色朗读并想象画面。
猜粥:①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②找出句子后大声朗读,能做到边读边想象八儿心中的腊八粥的模样。
看粥:①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能
找出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里。
②能猜测看了腊八粥后的八儿,心里在想什么。
分小组讨论能总结出详写的妙处。
六、作业与练习
1.摘抄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根据练笔的要求和同学们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七、学后反思一
1.请梳理体会到的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妙处。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认为幸福就是: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反思
课题3.古诗三首备课人:
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课第一单元(2课时)
一、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诵读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生字、词语测试,认识并会写“侯、章、栖、鸦”等生字,提升
自主识字学词能力。通过对诗歌的语调、韵律、节奏等初步感知内容和情感。
2.借助相关资料,想象画面,分清诗歌内容的主次,体会诗人是如何抒发
感情的。
3.积累有关节日的诗词,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三四(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3)
四、资源与建议
1.节日咏怀是我国传统诗歌的固有题材,三位诗人抓取当时节日最典型的事
物入诗,让我们读到不一样的节日味道。诗歌文体有其特殊性,洗练的语言往往
包含丰富的内容,因对诗歌创作背景和理解不深,因此阅读时应该区分诗歌内容
的主次,才能更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2.按照“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一一想象诗歌画面,分清诗句主次一一
感受诗人情感”的学习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3.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创作背景,
更好帮助理解古诗,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读好停顿,并划分节奏,找准
韵脚,练习诵读。
2.将文中生字词语勾画出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在书上做批注。
3.思考课后问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写在书上。
4.查阅资料,了解创作背景以及诗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读通古诗,读出诗韵
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和注释,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指向目标1)
2.指名朗读,检查自读情况一一是否读准字音。(检测目标1)
强调易错字音字形:
散sdn纤xidn脉3[多音字依意定音]
侯hou栖qi[栖,形声字,“西”指“太阳归西”,“木”指“树
木”,表示“太阳下山的时候,鸟儿回到树上的巢里”。本义:鸟儿歇息]
3.指导朗读一一是否读出诗韵。(指向目标1)
(1)范读《寒食》,引导学生发现押韵的规则。指生读,评价。
仿照《寒食》,让学生自己找出《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的韵脚。
练读。
(2)读好停顿和重音,体会诗歌的节律。
我发现七言诗歌的停顿。(一般是“前四后三”,五言诗歌的停顿
一般“前二后三”,划分节奏)
为了读出我对诗歌的理解应该重点读好以下字词:。(“不、斜、
传、散”;“冷、湿、尽、落”,读好叠词“迢迢”、"皎皎”、“纤纤”、“脉
脉”、“盈盈”等)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多种方式展示朗读。(检测目标1)
学习任务二:学习《寒食》,体会诗句内容的主次之分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交流时,不需要一字不差地机械翻译注释的意思,
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指向目标2)
2.想象画面,把握诗歌特点。
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呢?你觉得这些画面中,哪一个
画面印象最深?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春城飞花图”:春天的京城……
[用朗读读出“落英缤纷,柳枝轻拂”的美]
“传蜡烛图”:汉宫轻烟……(检测目标2)
3.借助背景资料和历史典故,分清诗歌的主要内容主次。
本诗重点在。(借寒食传蜡烛表达诗人的讽谏之意)。
4.再读诗歌,体会诗人如何表达情感的?
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前面所描绘的春日风光是,是表达对寒食
节时“御赐传烛”的看法是。理由:写景是为了下面抒发感情做铺垫
的。(检测目标2)
5.齐读《寒食》,读出作者的感情。
学习任务三:学习《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指
向目标2)
1.《迢迢牵牛星》
(1)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诗句回答。
本诗的主人公是?(皎皎河汉女)做什么?(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做得
如何?(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为什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明确主题:夫妻咫尺天涯,无法团圆的悲苦。
(3)哪些地方传递出伤感与哀怨呢?
指生读,读出饱含的悲苦。
2.《十五夜望月》
(1)圈画出看到的景物。交流:庭院地面、树、鸦鹊、露水、桂花、月。
(2)想象中秋夜月下独立的诗人遥望月亮的画面。
“庭院地面________,鸦雀________,冷露,桂花—,这样的
景色真。”
读出这种清冷的、寂静的美。
(3)出示与月有关的诗句(结合课后题)
体会月亮的意象,表达作者对友人思念。
3.借助资料,了解内容主次。
《迢迢牵牛星》前面对织女的大量描写,实际上是为了更好抒发“盈盈一水
间,脉脉不得语的感慨,表达天各一方无法团聚的痛惜。《十五夜望月》诗人渲
染出的中秋节清冷孤寂的意境,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小结:前面写景的画面,都是为了,后面抒情的内容才是诗人重点要
表达的。(检测目标2)
学习任务四:抓住典型特点,品味语言(指向目标3)
1.这三首诗是由不同时代的诗人所写的,为什么要放在同一篇课文当中呢,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完成表格。
2.纵向看三首古诗都描写节日,抓取了这个节日最典型的事物来写表达情
节日典型事物表达情感语言特点
《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感。(《寒食》:春城飞花、传蜡,冷静、讽刺;《迢迢牵牛星》:七夕有情人相
聚,痛苦、哀伤;《十五夜望月》:中秋月圆,桂香,伤感、惆怅)
3.品读古诗,发现每首诗歌语言的特点。(检测目标2)
要点:(1)《寒食》动词很生动:如“飞、斜、传、散”等。
(2)《迢迢牵牛星》叠词的使用很传神:如“迢迢”"皎皎”“纤纤”“札
札”“盈盈”“脉脉”
(3)《十五夜望月》中灰冷色调的词很有特色:地白、鸦、冷露、无声、湿桂
花、月明。
小结:词语的使用让我们如见其景,如临其境,让整个诗歌都“活”了起来。
学习任务五:拓展延伸《长歌行》
1.自由读“日积月累”的诗句,注意读准“晞”XIO
2.交流诗句,大致说出语意。
3.多种方式朗读,熟读成诵。
4.分清表达内容的主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要珍惜时间。
六、作业与练习
1.组内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检测目标1)
2.拓展古诗画面,用诗配文或配画的形式表达的情感(检测目标2)
3.搜集其他写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完成节日主题的诗歌小报(检测目标3)
七、学后反思
1.从“诗歌的内容主次”学习中,我受到的启发是:
2.我积累的写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有: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反思
课题4藏戏备课人:
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
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
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
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
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二、学习目标
1.三分钟之内独立默读完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哪些做了具体描述,
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
色。
三、评价任务
1.学习活动一“学”中达成目标1和目标二。
2.学习活动二“练”中达成目标二。
3.学习活动三“用”中达成目标三。
四、资源与建议
1.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
写主要部分的”有了初步感知。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深入了解“如何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学
习本课时注意体会藏戏的特点,加深对单元主题“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感
悟。
2.课文中有不少含义深刻的词句,课前可以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
积累的方法去理解。还可以借助网络收集阅读一些有关藏戏和自己身边戏曲的
相关资料,为学习并仿写准备素材。
3.习本课时,以读促学,通过读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清详略,再主抓详
写,最后训练和仿写。
五、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将课文中的哄堂大笑、两面三刀等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解
释词语,理解在文中的意思。
3.思考课前导读的问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
4.借助寒假了解本地春节习俗,利用网络收集阅读一些有关藏戏和自己身
边戏曲的相关资料,为学习并仿写准备素材。
课中学习
一、学习活动一:“学”
(一)预习分享展示自我(学生自由分享,其他组员补充)
1.作者知多少
2.词语解释
哄堂大笑:一屋子人全笑起来,文中指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发誓架桥引来
人们嘲笑。造句: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造句:
优哉游哉:悠闲的样子。造句:
(二)读课文知内容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落介绍了藏戏的
艺术特色。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读后交流、梳理:第4-7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
形成(略写)第8-19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详写)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传统戏剧独特的
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突出了藏戏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出
戏可以演三五天的特色。
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落介绍了藏戏
的艺术特色。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读后交流、梳理:第4-7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略写)第8-19自然段
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详写)
(三)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8-17)
1.自主学习:
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
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
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出示句子: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
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
讨论交流:在藏戏中,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
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
人物身份颜色代表意义
国王
王妃
巫女
妖魔
村民
唐东杰布
藏戏里的面具和你了解的京剧脸谱有什么相似之处?
各类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试和色彩,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
能,使观众能观其外表,辨其性格,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出示句子: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
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钱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
有观众就行。
藏戏没有舞台,怎样演出?提示:突出“不要……不要……不要……只
要……只要……”
(3)演唱:不受时间限制。想一想,为什么藏戏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提示:生活节奏缓慢,藏戏情节可以拖延,唱腔及动作可随意发挥,一段戏
可以不断重复。
3.出示句子: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提示: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
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
活化石。
4.思考:作者在描写藏戏的特色时,哪个部分写得详细,哪个部分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藏戏特点部分写详细的?
提示:面具的描写最为详尽,舞台和演唱方面的特点描写较简略,这样写详
略得当,能更加突出藏戏最具特色的方面。
板书:详略得当
5.总结学法
读-找-品-读
学习活动二“练”
将刚才的方法应用到学习藏戏形成形成的部分中去(4-7)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交流后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2.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提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
举……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
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
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板书艺术特色
学习活动三“用”
1.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1)再读第8-18自然段,请你试着用文中的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2)指名读第1-3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读一读文章开头的三个自然段,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提示:用反问排比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带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
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4)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
2.仿写
你还了解那种习俗或者地方特色,如果你来介绍,你会怎样写?
(1)交流方法,借助今天学习的这种开头写法,和具体特色的描写。
(2)写一些自己课前收集的不同剧种
六、作业与练习
1.将学到的有关藏戏的知识讲给家人听。
2.留心关注自己身边的不同习俗和艺术形式。
七、学后反思
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反思
课题5鲁滨逊漂流记备课人:
主题与课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课时)
一、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说出自
己的感受。
2准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
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3.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惧”“凄”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0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及节选部分,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能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名
著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1,2.(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中的2,3(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中(一)的2,4,(三)的2,任务四(检测目标3)
四、资源与建议
学习时先阅读作品的梗概,可以通过梗概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把握名著的主要
内容,接着阅读节选的片段,整体把握节选的内容,抓住主人公在克服困难时的
心态变化,对人物做出评价。最后根据梗概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激发阅读名著的
兴趣。
五、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及好词勾画出来进行摘抄识记,查工具书解释不理解
的词语。
3.思考课后的问题,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将想法批注在书上。
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之一;认读字词,理解运用(检测目标D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向目标1)
2.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检测目标1)
梗概天涯海角畜养圈养野蛮前所未闻与世隔绝日辱心平气和宽慰
3.和同桌交流易写错的字的识记方法:贷:“代”替你保管宝“贝”袭:
“衣”上有“龙”
4.为强化巩固,我要写一写:
学习任务之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检测目标2)
L读完文章后,能简单说说本课与所学的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能说说课文
有哪两部分组成。(板书:梗概节选)并通过借助资料了解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
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小说的情节。
2.默读梗概部分并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交流梗概部分:
(1)从梗概中了解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知道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能够在文中找出相关
语句并做上记号。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部小说的大意。
3.通过默读梗概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件事,能够给每一件
事加一个小标题。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能够随时做补充。
学习任务之三:整体感知,感知人物形象(检测目标3)
(一)思考鲁滨逊在荒岛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自主阅读,边读边圈画出相关语句,用关键词写下自己的批注。
2.抓住关键词句,同桌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办法
没法估算日子用刀刻痕记录时间
缺乏物资从船上收罗很多东西
没有住的地方砍木材,加工,打桩,建住所
恐惧、沮丧记录遇到的幸与不幸,尽可能安慰
自己
3.小组讨论,画一画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图,可以是(忧伤)一()一(),
也可以协商设计其他形式的心态变化图。
4.小组交流分享,抓住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如,从“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我被抛弃
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等语句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初到荒
岛时苦闷失望的心态。
从“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很快就习惯了”“有什么必要介意呢”等语句中,可
以感受到鲁滨逊能够面对现实、理智应对各种问题的心态。
从“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有了一点
儿焉知非福的想法”等语句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28年的荒岛生活,鲁滨逊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
化。有感情地读读鲁滨逊的幸与不幸列表,感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鲁滨逊精神。
(1)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2)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
(3)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
“我”,形成对话朗读。
2.通过鲁滨逊将好处与坏处列表对照的方法,结合实际生活,谈谈有何启示。
(三)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L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共学,从文章中找到关键词句,筛选出关键信息,
2.自由汇报,全班汇总。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
的人”来说一句话。
(1)从“没法估算日子”到“用刀刻痕记录时间”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
聪明机智的人。
(2)从“缺乏物资”到“去船上尽力收罗物资”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深
谋远虑的人。
(3)从“没有住的地方”到“耗时费力围起栅栏”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
吃苦耐劳的人。
(4)从“列表记录幸与不幸到调整心态”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坚强智慧,
具有辩证思维的人。
学习任务之四:拓展延伸,发挥想象(检测目标3)
(一)小说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出示目录)如“遇上海盗”“野人又
来了”,从目录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标题,猜猜他又有怎样的奇遇?
1.小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汇报。
2,全班汇总。
六、作业与练习
1.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写一篇《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笔记,侧重写自己对情节与人物的感受。
七、学后反思
1.你从这本书中获得哪些生活的启示?
八、板书设计
九、教后反思
课题习作家乡的风俗备课人:
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课第一单元习作(2课时)
一、课标要求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
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的2和4和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三和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3)
二、学习目标
1.能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一种风俗或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主动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习作,并在交流中修改完善。
三、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的2和4和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三和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3)
四、资源与建议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对“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本
次习作之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整理家乡的风俗资料,锁定话题材料。
2.主要话题锁定后,指导学生列个提纲,明确关于这个风俗是什么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大家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3.指导写作与修改时提示学生要有顺序、有重点、有参与,将风俗的特点
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巧妙过渡引入。
五、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交流平台,回顾《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重点写的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那样写。
2.搜集家乡风俗的图文资料,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把家乡的风
俗了解得更透彻一些。
3.先在小组内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想一想要
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引入民俗主题,明确写什么。
1.回顾本单元课文,分别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
《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指向目标1)
你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
的风俗。
3.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我为大家介绍的家乡
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我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4.表达交流。(指向目标1)
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
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如:过年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时候吃鱼:寓意是年年有余。
大年初一吃块糖:预示着一年都甜甜蜜蜜。
学习任务二:研读习作要求,了解怎样写。
1.自读课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明确:
(1)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者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2)写清楚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酒店项目策划方案
- 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 酒厂传统营销方案
- 浅析债务加入概念、类型、契约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 (含答案)
-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辽宁行政职业能力模拟65
- 安徽申论B类模拟67
- 关于成立文创公司商业计划书
- 地方公务员广东申论256
- 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实践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成长生涯发展展示
- 城轨行车组织-工程列车的开行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实施细则
- 船舶贸易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上海海事大学
- 第五章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 (新版)征信知识竞赛基础题库(500题)
- 《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家长会》 PPT课件
- 肌内注射法PPT课件
- 第二章 冷冻干燥食品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