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第1页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第2页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第3页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第4页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三的第2、9、11、12、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

计算解问题。

2、借助习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

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

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

20X3+688-15X372X2-100

604-3+50994-3-252X9+5X4

要求:①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②计算结果,鼓励学生用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导入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

老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

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

(1)出示题目:看图观察,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

(2)提示问题。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

(3)收集信息:①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②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

圆桌可以坐4人。

(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

有:

①4X7+4X6==52(人)

②4X(7+6)或(7+6)义4=52(人)

每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

法的特点,为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5)及时训练:课本第103页的第9题。

①说一说,题目描述的情景。②整理题目的信息,所求问题。③寻找解决问

题的方法。④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教师要进行简要总结。

3、除法和精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4页的第1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观察,结合题目情境对学生避行环保敏育,说明益鸟益

虫的好处。

(2)提出问题:小鸟比青量导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3)收集信息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诀问题脚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

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训练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2题(这是一道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①先让学生收集题目的信息数据:两种规格的牙刷一种是8枝买32元。另

一种是1枝买4元。

②提出问题:“买哪一种便宜",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获得成

功的体验。

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324-8=4元4元5角一4元=5角

第二种:4元5角X8=34元34元—32元=2元

第三种:324-8=4元4元<4元5角

四、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包括(租船问

题)(等余问题)二篇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5。

【学习目标】

1.理解“至少”和“最多”的实际意义,正确用“进一法”解决有余数的

除法问题。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形结

合”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

正确用“进一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进一法”和“至少”和“最多”的实际意义。

【设计特色】

本节课的设计需要学生真正理解“至少”和“最多”的意思,正确用“进

一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同时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内每个成员既是独立的,同时又是互相依赖

的,最终保证合作学习的开展,为解决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进一法”解决实际

问题提供保证。学生通过最终学习,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学习过程】

课题《混合运算》练习课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4课时《混合运算练习课》

课本50-52页练习H第3、6、7、8、9、12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灵活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顺序列综合算式并运算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和必要时添加小括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自学报告单(附件5)

学生练习(附件6)

完整教案点此下载:点击下载此文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4册《总复习》复习整理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知识整理

完整教案点此下载:点击下载此文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

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

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小棒

学具:每人1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复习: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

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

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请看题目:1.2组做第一题,3.4组做第二题,

自己动手分一分吧!

学生汇报结果。

4.咱们二(5)班的同学真优秀!现在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你们都喜欢动

物吗?那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大家真聪明!今天,

熊猫贝贝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在百度搜索中搜索主题图然

后用课件出示)它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想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不知

道每盘放几个?你们能帮帮它吗?现在请大家用12根小棒代替12根竹笋,自

己动手分一分吧?

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

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

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

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

二.新授

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

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

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

列呢?

(1)首先,我们看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分得的结

果每份是几呢?

分页代码

(3)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所以12+4就等于3.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的时候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

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它数字不变。(齐读两边)

3.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呢?动手分一分,分完后,

师问:谁能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呢?(指名回答)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

用除法计算。

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1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18张圆片代替18块饼

自己动手先摆一摆,再列出除法算式,指名3位同学板演。

2.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看来大家都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了,也会

列除法算式了,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3.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第一题):

(1).开火车,读算式。

84-4=2154-5=3104-2=5

124-3=464-3=29+3=3

(2)请写出除法算式。

6除以3等于2。

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有1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3人。

有9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3个。

(3).先说说题目意思,再列算式。

课件出示后师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4)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

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我们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及表示的意

义,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六.今天的作业是小册子:第9页1,2,3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124-4=3

文本框:。ooooooo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课题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课型整理课

教学内容

第二、四、六单元

教学目标

1、梳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对这两部

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3、在交流、合作与分享中,配牙膏学生最是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系统整理这两个短语的知识,达到巩固的目地

教学难点能灵活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自学报告卡片

完整设计点此下载:点击下载此文件

学习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

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课前预习

精要点拨

本节的难点是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这个问题要根据具体数据的多少来确

定,通常是数据多,1格表示的单位数就多;如果数据少,1格表示的单位数就

少。

个人活动

1、提前亲自栽一盘蒜苗。

2、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

预习自测

看图回答问题。

某校教师退休人数统计表

1、一个方格代表几个人?O

2、哪年退休人数最多?()

3、哪年退休人数最少?()

4、退休最多的比最少的人数多多少人?()

5、五年共退休多少人?()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小组合作活动要求:

1、将个人观察、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将组内同学记录的蒜苗第15天生长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并制成条形

统计图。

(阅读课本中本节内容,完成第94页练习)

3、想一想:条形统计图上,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

探究点二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当堂检测

1、看95页“试一试”第1题,完成相应练习。

(1)、你能说出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吗?

项目舞蹈乐器体育科技数学

人数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完成课本95页试一试第2题。

巩固训练

1、教材链接(完成数学课本一第96页一练一练)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的。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教材链接(完成《配套练习》一第57页->思维拓展一第2题)

我的收获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

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导学案: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除了太阳能帮助我们辨认方向,树叶也可以。树叶

茂密的那面是南面,相反的一面就是反面。知道老师怎么知道的吗?当然是书

啦!书是知识的海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学

校的图书馆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小图书馆”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

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关于减法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①根据算式“236T18”,估计得数。(说出自己是如何估计的)

“120本”是估计的结果,准确的得数是多少?你能算出来吗?请大家试

一试。

②先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③小组汇报个性算法。

④竖式算法。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

409-128=308-156=

3、学习验算,体验价值

谈话导入:淘气和笑笑从图书馆出来遇到了妈妈,他们一起去买鞋,瞧,

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帮一帮淘气吗?(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证明淘气算得

对不对)

①用减法检验:从付出的150元中,减去买皮鞋的128元,就是应找回的

钱,结果等于22元,找32元不对(如下竖式)。或用150元减去找回的钱

数,看是否等于买鞋的128元(竖式略)。

②加法验算法:把买鞋用去的128元与找回的钱加起来,看是否等于妈妈

所付的150元。

4、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①讨论300-76怎么计算呢?

②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并板书:

300-76300-76300-

76

5、反馈交流验算方法。教师板书。

6、讨论总结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课堂检测: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517-243909-128372-143566-177

2.完成教材第62页的第2题。

(1)通过动物卡片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2)还利用这四个动物卡片,练习列出三位数的加法。

课堂小结:

今天我学会了(),我在()方面

的表现很好,今后要注意的是()。

学习目标

1、经历处理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课本97至99页。

思考:

1、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预习自测

下面是某市2008年各月的月平均气温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

月份/月

学习目标:

1.测量铅笔长度,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2.通过实际测量,我能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我会进行估算。

时间预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7分;展示交流18分;达标检测:5分

课前准备:准备1把直尺。

快乐探究

一、估一估,量一量

1、我估计第一根铅笔长()cm,实际测量结果是()cm。

2、10厘米就是()分米。

3、分米用字母()表示,1分米写成1()。

4、1分米=()厘米或

1()=10cm

二、想一想

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3._一

二、里一里

1、用直尺量出铅笔的长度。

2、1厘米中有()小格,每小格的长度是()。

3、1毫米写成1()。

1cm=()mm

四、说一说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

五、在小组内完成“试一试”

3dm=()cm

40nlm=()cm

500cm=()m

快乐收获

1、我会画线段。

(1)长30mm.(2)长2cm5mm

⑶长1dm.

2,我会填。

7m=()dm3cm=()mm

60cm=()dm800cm=()m

90dm=()m2m=()cm

学习目标:

1、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2、能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估计。

3、会进行加法的验算。

学习重难点:

目标1是重点

目标2是难点

时间预设:

激趣导课:2分

自主、合作、探究:10分钟

展示练习:20分

达标检测:7分钟

总结:1分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读第57页的小知识,了解废电池的危害,板书课题。

2、齐读目标,明确方向。

-*、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课本第55页(1)(2)(3)

2、小组合作。

(1)检查自主练习情况。

(2)交流讨论纠错。

分页代码

三、成果展示:

1、每组选一题进行展示。

2、随堂练习:用竖式计算

456+307

271+436

169+602

85+324

3、学习验算方法。

4、同步练习。(小灵通第36页第四题)

四、

达标检测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67+385

513+487

56+165

2、实践运用。(课本第58页第四题)

《回收废电池》教学反思

《回收废电池》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数加法的

基础上,再来学习的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加法。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

运算。并让学生明白三位数的加法,其实只是数位变多了,但竖式的运算法则

其实跟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完全相同。这节课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有:

1、教材创设了“回收废电池”的情景,我首先能结合这一素材,对学生进

行环保教育,并通过“你知道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废电池对身体健康的

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生

活的密切联系,适时的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合理展示。考虑到让每组展示既重复又浪费时间又难为学生,我采用了

只让一组展示过程,教师强调重点,对其他组的展示结果进行检查的方法。这

样节省了时间,能让学生充分地练习。

3、适时讲解验算的方法。在学生练习了加法竖式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

如何能准确的检验出加法计算的正误呢?我们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

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当然,这节课还有不足的地方。

1、练习安排没体现层次性,导致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状。

2、备课不够认真,导致出现目标都没读的情况。

面对课改,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学很多。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

握“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

“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

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际问题,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答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操作、观察讨论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

力、分析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

4、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是实际问题转化为“求

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

“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平台、小棒若干、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1、口算比赛

2、回顾旧知,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老师:奖励女生4朵花,奖给男生花的朵数是女生的2倍,奖给男生多少

朵花?

学生:8朵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男生的花是女生的2倍,就是4的2倍,也就是2个4。

2*4=8(朵)

老师:回答得很好,这是我们以前学些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二、操作学具、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操作学具,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①老师: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你们想不

想像宇航员杨利伟叔叔那样去遨游太空呢?

学生:想!

②老师:我们就一起用小棒摆飞机代表我们的心愿吧!老师先教你们摆一

个飞机吧!

③老师:比一比,看谁摆得又多又好(规定时间)

2、观察思考

老师:老师摆了一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5根)

某某同学摆了两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10根)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摆1架飞机用5根,摆两架飞机要用2个5根,就是10根。

老师:那么某某同学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呢?为什么?

学生:10里面有2个5

老师:摆3架飞机的同学用了多少根小棒?(15根)

那又是老师用的小棒的几倍呢?为什么?

反复强调15里面有3个5,15就是5的3倍。

分页代码

3、列式计算

15/5=3

4、小组交流

每个同学算一算,自己摆飞机所用的小棒是老师所用小棒的几倍?怎么

算?

5、完成课件上的练习。

(二)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并进行

解答?

(3)要求提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4)要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什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5)得数5的后面不写单位?为什么?

老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

几个另一个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应用拓展

1、完成书,联系十二第2题;

2、完成做一做。

个人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两者仅

仅是换了说法。因此,教学时应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学

会用转化的方法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

个数”,从而使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述中,领会“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以联欢会为题

材,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

教学中,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摆学具等

活动,在脑海里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识。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各组的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

明白道理,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造

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

的经验基础上去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

合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5.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彩纸剪好的衣裤若干。

学具准备:每生1—6数字卡片各一张、5角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践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场乒乓球

赛,同时老师还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乒乓球比赛活动中有关的几个数学问题。

请大家准备好5角钱,准备买票入场。(学生操作——在桌上摆5角钱。)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拿的是几张几角的?(学生回答各种拿法。)

师:噢,你们想到的5角钱的拿法可真多,真是棒极了!那我们就一起买

票进场吧。

二、动手操作、体验新知

出示课件:(乒乓球赛场)

1.感知排列。

师:比赛前,运动员想请你们为他们编号,愿意吗?

要求:①请从1、2、3三张数字卡片中每次选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的号

码,不许重复;

②三人一组,一个人当记录员,其余两人摆数字卡片,看哪组编的号码最

多。(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回答所编的号码。)

2.讨论排列方法。

师:怎么有的组编的号码多,而有的组却编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

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学生自主探索后教师指名汇报。)

小结:方法①:先摆3个数,再把它们换位,一共有6种方法。方法②:

先把1摆在十位,再把2和3分别摆在个位,即摆成12.13;再把2摆在十

位,把1和3分别摆在个位,可摆成21、23;最后把3摆在十位,把1和2

分别摆在个位,可摆成31和32,一共也有6种方法。方法③……

3.评议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摆法。

4.感知组合

师:好了,我们把排好的号码发给这些运动员吧。(演示课件:发号码情

景。)

师:运动员还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请你们替他们选取运动服,你们乐意

吗?

(课件出示:运动服:红上衣、蓝上衣、黄裤子、绿裤子。)

师:你觉得可以怎样搭配衣裤呢?

分页代码

(小组讨论,动手摆一摆,然后指名在黑板上集中呈现搭配好的衣裤组合

模型。)

师:同学们想出了4种搭配方法。第一场比赛有三个运动员上场比赛,下

面让我们以热烈地掌声欢迎运动员上场比赛。(鼓掌)

(课件演示:三位运动员穿好学生设计的服装在乐声中闪亮登场,互相握

手问好。)

师:瞧,他们还在互相握手问好呢!同学们想一想,有三位运动员,每两

人握一次手,一共得握几次手?小组合作试一试,体验后再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如果每两位运动员打一场球,三位运动员要打几

场呢?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让我们一起观看比赛吧。

(出示课件,师生观看乒乓球比赛录像。)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师:比赛结束了,该向运动员发奖品了。

(出示课件:奖品——奖杯)

师:奖品都准备好了,如果再给它们配上颜色,那就更漂亮了。谁能给奖

品图案涂上颜色?如果给你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分别涂在奖杯的乒乓

球、支架、底座这三个部分,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奖杯?

(先让学生尝试,再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小组反馈的情况,课件

演示6种涂色方法。)

四、总结全课、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是教师进行课

堂教学的依据。教学本节课时,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有目

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教师在课堂上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为目标,以“乒乓球比赛”主题活动为主线,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

动,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

上课伊始,教师就组织学生摆一摆,加强外部操作的直观性,引导学生操

作、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中,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为运动员编号、自主探索不漏号、不重复的编号方法,

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体验了探索的成功或失败。

3.转变角色,在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

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

者,由居就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变不平等的“家长式”师生关系为

“学友式”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真是棒极了!”、“你们乐意

吗?"、“选择你喜欢的摆法”等教学语言都体现了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

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和学生在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

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

《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材P67-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数位:千位,感性

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学生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和写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

感,使学生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及观察、操作、思考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作

用。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和数的组成。

2.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生活,收集数据

1.问:生活中有许多较大的数,谁说说有那些较大的数?对于较大的数,

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有的会读,有的会写,有的知道数的组成等。)

2.揭示课题:对于较大的数,你还想学会哪些知识?(板书课题:1000以

内的数的认识)

二、激趣迁移,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一小堆正方体。(10个)

(1)这有一小堆小正方体,谁能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

问: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板书:个)好,那你

来数数看。(学生数,课件演示,一个一个的出示小正方体)

问:正好数了几个一?(10个)也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

(2)出示问题: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较大一堆小正方体。(100个)

(1)这有比较多的小正方体,谁能很快的数出有多少个?(100个)你们

是怎样数的给大家说说,并数数看。(有的可能一个一个的数,有的可能10个

10个的数。问:哪种办法又快又好?(生:10个10个的数。)

(2)我们一块来数一下,好吗?齐数。(课件演示:10个10个的数。)

问:正好数了几个10?(10个),也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0个。板

书:百)

(3)出示问题: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

3.课件出示:1000个小正方体。

(1)这有更多的小正方体,怎样能很快的数完?数数看。(学生试着数)

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交流后,问:哪种方法更好?有的说出一百一

百的数。)

师生共同数。(课件演示;一百一百的数)

问:正好数了几个100?(10个)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00个,板书:

千)

(2)出示问题: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

(3)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指名

说。)

A、当物体个数较少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

B、当物体个数较多时,可以一"I'"一"H的数,10个十是100。

C、当物体个数更多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1000。

三、数数竞赛,突破难点

分页代码

师:关于数数,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做一个数数比

赛。

1.从198数到206,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大声数,开始。

2.从985数到1000,同桌对数,一个同学先数,另一个同学接着往下数,

开始。

3.从890数到1000,男女对数,比比哪一队数的流利(一十一十的数)

四、自主学会读、写法及组成

师::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好,现在我们来做个估数游戏。

1.估一估,我们二年级有多少人?(学生任意估,提供每班约50人,有5

个班的信息,最后教师指出准确人数:273人。)

问:谁会写这个数字,集体在本上写出来,指名板演。齐读。

问:这个数字谁能说出它的组成?(273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然

后其他学生回答。)

2.第二个游戏,考考你,一年有多少天?(365天)学生回答后,组织自

学。第一步,在本上写下数;第二步,读一读;第三步,说说它由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

3.出示课件:

问;谁会拨126、304、580?

问:谁能说出126、304、580这三个数的组成?

问:这两个数中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

这两个数中的0哪个读出来哪个不读出来?(读一读再说)

板书:126、304、580

拿出计数器:同上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练习69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

(1)每种物品各多少钱?

(2)妈妈带了1000元钱,买这三种物品够吗?答后追问:说说你是怎样

估计的?

(3)妈妈选中了照相机,该怎样付钱?

(自己想一想,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3.我校有多少学生?估估看。(学生任意估,提供每班约50人,有30个

班的信息,最后教师指出准确人数:1664人。)

(组织自学。第一步,在本上写下数;第二步,读一读;第三步,说说它

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六、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H)例2写作:126读作:一百二十六

10个十是(一百)写作:304读作:三百零四

10个一百是(一千)写作:580读作:五百八十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

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和交流成反比例的

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方案: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现

在请大家想一想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一定,播种的总公顷数与播种的天数。

请几名学生发言,重点说出判断理由。

二、探究新知

1、读书问题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

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请看下面亮亮、红红、聪聪和丫丫四人的读书情况。

出示图中文字和表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

师:从文字和表格中你都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谈到:

•他们四人读同一本书,丫丫看的最快,9天就看完了;亮亮看的最

慢用了15天。

•红红每天看15页,用12天看完了这本书,通过15X12=180可以知

道这本书的页数是180o

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可能会说出表中的规律,如果学生直接回答

出表中的规律,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果没说出表中规律,教师

可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师: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师: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联的量,那在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

生:表中有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所用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所用的天数就越多;并且两个量的乘积是

180o

师:这里的180是什么?谁能说出这里的关系式?

生:180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这本书的页数是不变的。每天看的页数又需

要的天数=180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每天看的页数又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

师: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

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

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

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师:像这样,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的积一定(书的页数一定),我们

就把这两个相关联的量称为成反比例的量。

2、换零钱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成比例的量,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看一个

关于换零钱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张表格。

让学生独立观察。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把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换成面值1角的需要100张,换成面值

2角的需要50张。

师:那么大家能用口算完成表格吗?

生:都换成面值5角的需要20张;换成面值1元的需要10张;面值5元

的需要2张。

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分页代码

•换的钱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张数就越少;换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张

数就越多;

•表中面值与张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钱的面值X张数=10(元)

师:谁能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表中有两个相关联的量,钱的面值与张数;

・这里钱的张数随着钱的面值的变化而变化,钱的面值变大,钱的张数就

变小;钱的面值变小,张数就变大,

师:通过刚刚我们对反比例关系的了解,这里的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

两种量成反比例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师:我们刚刚遇到的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变化,这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

成反比例的量。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

三、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就试着来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先自己想

一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现在我们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据我们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

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样想?其中关键是看什么?

让学生自己或者和同桌总结归纳一下,指名汇报交流。

总结:判断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

量,再看两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

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现在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和

同学交流一下。

让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四、练一练

1、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反比例并不陌生了,现在请同学们读“练一练”的

第1题,自己读题并判断。

指名回答,说明理由。这里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2、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2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3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4、师:大家知道大齿轮和小齿轮是怎样转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明白大齿轮与小齿轮转数的关系,因为30:10=3,所以大齿轮转一

圈,小齿轮转3圈。

五、课外拓展

师:其实成反比例的量不仅仅用表格可以表示出来,我们也可以在方格纸

上画图来表示。

出示知识窗的表格与方格图,让学生了解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纸上的

图表示。

首页>小学教案>二年级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

加两位数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万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算式卡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会说

2、口算练习

3、竖式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统计表

2、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列出算式并估算结果

4、小组合作,讨论算法

5、汇报交流

6、反馈练习,独立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2、森林医生

3、竖式计算

四、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连加

118+104+95=317(个)

估算:120+100+100=320(个)

计算:竖式脱式:

118118+104+95

104=222+95

+95=317

317

答:一共跳了317个。

教材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统计内容“栽蒜苗”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

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难点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

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

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

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

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

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

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

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

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

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

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

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

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栽蒜苗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

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回执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重点:

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

计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多媒体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数量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从中获取

信息,并说一说,谁的蒜苗长得高?当学生有争论时,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统

计图,找出原因,引导学生提出将两张图合并在一起的想法,体会复式条形统

计图的必要性。

二、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多媒体出示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

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三、巩固和练习。

试一试第1题,先组织学生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上每个条形的实际意义,再

比较相关的两个数量,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算一算课后问

题,然后提问:为什么锻炼前后有的成绩提得快,有的成绩提得慢,与同学进

行交流。

试一试第2题,多媒体出示第27届奥运会中、韩两国的奖牌情况统计图,

让学说说上面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答教材中呈现的问题。

四、实践活动。

1,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

图。

2,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

计图。

第3课时:栽蒜苗(三)

分页代码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

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

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

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

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

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

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

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三、巩固和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

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

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

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

量也不例外。

四、实践活动。

1,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

2,小组报告测量结果。

3,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并统计人数。

4,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第4课时:走进网络

教学目的:让学生养成从各种媒体收集数据的习惯,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

知识面,了解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工农业蓬勃发展。

1,出示挂图,展示我国2002年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部分产量数据,提问:

这些数据从哪里可以得到?激起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识,初步的了结网络。

2,进行读写练习,读出和写出挂图上的数,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写,互相

交换角色进行。

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3小题,再全班交流。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1,从网络上查找我国近五年来交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感受我国近年来交

通的变化情况。

2,全班交流你家乡到北京的距离,估一估五年中新建的铁路有几个这样的

路程。

3,根据这些数据,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

那些数学问题?

三、人民生活大变样。

1,全班交流家里电器和通信器材拥有的情况,进行整理,感受生活得变

化。

2,生从书上插图中获取信息,算一算,城镇人均收入增加最快的是那一

年,根据这些信息估一估,三年后全国人均收入多少元,并说说理由。

3、查一查,算一算,五年来全国造林多少公顷,编制成折线统计图,全班

交流。

四、实践活动。

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分组活动,每小组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调查

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统计图表,并与同学分享成果。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

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2、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索新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灵活运用。

三、预计教学时间:2节

四、教学活动

(―)基础训练

【口算】125+7538+6285+1516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