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整理教师资格之中学地理学科知

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50题)

1、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时间为8日

19时。据此回答下题。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答案】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马汉首次提出关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心脏地带学说”

B.斯皮克曼提出“陆缘学说”

C.柯恩提出“海权论”

D.麦金德提出“多极世界模型”

【答案】B

3、根据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表述.将生态文明摆在了

事关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突出

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地位。

A.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

B.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全面关停污染性的工业

【答案】A

4、根据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

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

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

B.稣

c.QM)

D.O3)

【答案】D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

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

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

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

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

些年由于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

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下题。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答案】D

6、以下对于日食的理解,正确的是()o

C.0(3X3)

【答案】D

7、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

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

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

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

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

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题。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D

8、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

界接近34。M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电;南界横贯台

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1~12题。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答案】B

9、我国某市气象台发布霉变指数预报,指导市民通风防潮。一般来

讲,当气温在20-35。加相对湿度,80%时,粮食易产生霉变。据此

完成题。

A.喀什7月

B.上海6月

C.北京5月

D.广州1月

【答案】B

10、()是指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主要发生在直接受地下

水浸润的土层中。

A.潜育化过程

B.碱化过程

C.白浆化过程

D.潴育化过程

【答案】D

11、根据随着轨道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天津居民的生活方式正悄

然发生着改变。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答案】D

12、除了观测日全食盛况,在当地还可以欣赏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是()。

A.M

B.稣

c.(W

D.①g)

【答案】D

13、根据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

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

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

A.®O

B.稣

c.(M)

D.(W

【答案】D

14、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表述。将生态文明摆在了事

关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

【答案】C

15、我国某品牌智能手机通过国际市场采购所有零配件,首创了发

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该手机的最新产品无论是外观款式还是

硬件配置均改变了传统设计思路。

B.恒

C稣

D.O3)

【答案】A

16、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

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

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

象地称为“鬼城”。据此完成20〜21题。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答案】C

17、根据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表述.将生态文明摆在

了事关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突

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地位。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

【答案】C

18、“工业4.0”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由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构成,是一种高度灵活

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2016年2月,青岛中德

"工业4.0”推动联盟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这是国内首家“工

业4.0”联盟。

A.行业界限更明显

B.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

C.市场进一步萎缩

D.人地矛盾更加尖锐

【答案】B

19、2011年6月21日,该定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

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o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答案】A

20、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

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据此完成下题。

【答案】D

21、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

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

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

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下题。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答案】B

22、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

发展过程的捕捉、检测、描述、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A.M

C.稣

【答案】A

23、“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

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

“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

“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

回答下题。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答案】A

24、广东省2014年雨季比往年早、降水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季风气候不稳定

C.植被破坏严重

D.城市化过度

【答案】B

25、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

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

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

象地称为“鬼城"。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答案】C

26、某校地学夏令营队员在攀登一座山峰前,测得出发地的温度是

25C。,到达山顶后测得温度是19C0,可推知队员们的攀登高度约为

()o

A.1500米

B.1200米

C.1000米

D.700米

【答案】C

27、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

B.(W

c.dxD

D.(W

【答案】c

28、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

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

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题。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答案】A

29、节能减排可以削弱()。

A.太阳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C.大气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D.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答案】D

30、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局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答案】D

31、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

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

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题。

A.局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答案】D

32、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28.3。此102吨)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

器。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预定地点顺利

实现软着陆。据此回答下题。

A.12月7日10时23分

B.12月8日10时23分

C.12月8日11时23分

D.12月7日11时23分

【答案】A

33、有人曾这样描述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

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答案】D

3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

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

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

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

由于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

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下题。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答案】C

35、石海主要分布在山顶平面或山麓地带等地形平坦部位。关于石

海成因叙述正确的是()o

A.流水侵蚀作用

B.泥石流或滑坡

C.海洋沉积作用

D.冻融风化作用

【答案】D

36、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表述。将生态文明摆在了事

关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高度。

A.在丘陵、山区实施退耕还林

B.我国北方缺水地区扩大地下水开采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全面关停污染性的工业

【答案】A

37、水果玉米(即超甜玉米)起源于南美洲,在欧美国家栽培广,

近些年被引入中国栽培。它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剥下籽粒能做菜,

是一种新兴的休闲保健营养食品。据此完成下题。

A.水源

B.市场

C.交通

D.技术

【答案】B

38、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

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

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资料,回答

下题。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答案】D

39、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下列所述与该地区水土流失

原因无关的是()。

A.黄土土质疏松

B.降水集中,多暴雨

C.当地居民开挖窑洞

D.滥砍滥伐

【答案】C

40、有人曾这样描述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

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据此回答题。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答案】D

41、石海主要分布在山顶平面或山麓地带等地形平坦部位。关于石

海成因叙述正确的是()o

A.流水侵蚀作用

B.泥石流或滑坡

C.海洋沉积作用

D.冻融风化作用

【答案】D

42、近年来,中国进入了制造业发展的真正考验期,优衣库、耐克、

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

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

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基地回迁本土。

据此回答下题。

A.有利于促进本国矿产资源开发

B.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环境压力

C.有利于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

D.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A

43、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

界接近34。此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电;南界横贯台

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1〜12题。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答案】D

44、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

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

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

象地称为“鬼城"。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答案】C

45、()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

“世界桥梁"。

A.科林斯运河

B.威尼斯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答案】D

46、2017年7月,一艘轮船在印度洋北部自孟加拉国向斯里兰卡航

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o

A.轮船顺风顺水航行

B.轮船顺风逆水航行

C.轮船逆风顺水航行

D.轮船逆风逆水航行

【答案】D

47、位于美国加州硅谷附近弗里蒙特市的特斯拉电动汽车生产工厂,

9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本土。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几乎能完成从原材

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为电动汽车提供配套服务的超级充电站

开始在美国大量兴建。据此完成下题。

A.环境准入门槛高

B.配套设施不完善

C.购买能力不足

D.电力能源不足

【答案】B

48、某普通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莞某镇建厂,产

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后,该厂

决定迁至新疆,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

亚和东欧等地。

A.服装质量提高

B.服装价格上升

C.降低运输成本

D.方便了解市场

【答案】C

49、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

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

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将产品

运到欧洲。据此完成下题。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答案】B

50、闯关东是指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

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

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据此完

成下题。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B.工矿业发展迅速

C.耕地扩大,生态破坏

D.畜牧业水平提高

【答案】C

大题(共10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习“对流层高度每升高

1km温度降低6C。”的教学片段。师:我们知道“神舟七号”在太空

中的飞行高度是340km,大家计算一下翟志刚太空行走时,太空中

的温度是多少生:每升高1km,温度降低6C。,那么应该是-2040C。。

师:真的有那么低吗生:……材料二学习“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

的影响”的教学片段。师:我们在学习“三圈环流”时,曾经作过

一个前提假设,还记得是什么吗生:假设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是均匀

的。师:对!也就是说只有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的前提下,三圈

环流在地球上才真实存在。那么三圈环流在地球上真实存在吗生:

当然,在南半球就存在。师:对!那是因为在南半球几乎都是海洋。

对于北半球来说,我们知道海陆是相间分布的,那么真实的气压带、

风带在北半球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材料一和材料

二分别体现了教学中的哪种提问方法有什么优点(1。分)(2)除了材

料中运用的教学提问方法,还有哪些提问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设计说

明。(1。分)

【答案】(1)材料一属于设置陷阱法,针对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错误

进行提问,让学生从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辨明是非。以提高思维的

全面性、正确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本案例中,教师成功地设置了

陷阱,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高度每升高1km温度降低6C。”只是

针对在对流层中。材料二运用了铺垫法,在讲授新知识前,提问本

课所联系到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

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地理学习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降低

思维的难度。本例中,通过“三圈环流”知识点前提假设的回顾,

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上,让学生

感到有理有据。(2)发散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授课中

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反面多途径去思考。

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所有知识点都是围绕地球的自转

和公转展开的。在课程结束时,不妨作如下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

会怎样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会怎样当然这样的假如不可能真的发生,

但这种发散性的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造成的种种现象的理

解,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材料:下面是朱老师为讲授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

所设计的探究主题和问题序列:探究主题一: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和生物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整

体。对这些要素如何形成感性的认识?可以从下面两个探究问题进

行分析。

【问题1】

说说你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由哪些地理要素构成?

【问题2】

找一张自然风光照片,说说这张照片显示的景观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探究主题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成因

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相关探究问题应在“问题1、问题2”的基础上

加以深化。

【问题3]

家乡自然环境中的地理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问题4】

你所展示的照片中各地理要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问题5]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的整体性各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问题6]

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探究主题三:地理

环境整体性的成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成因分析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

对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设计问题应突出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分析能力。根据已有的教学片段分析

教学问题设计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应当做出及时反

馈和评价,并进行提示和追问,进行总结,提倡鼓励创新

三、下面是赵老师“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片段:师:(播放“冷锋

和暖锋”多媒体课件)我们怎样来区别冷锋和暖锋。生:冷锋就是冷

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就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师:

那么冷锋的冷气团怎么会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的暖气团怎么会

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呢?(学生要求再次播放多媒体课件)生:冷锋是冷

气团势力强大,它主动前进,把锋面向暖气团一侧推进,暖气团被

迫后退抬升,暖锋相反。师:那你还发现了什么?生:哦,都下雨了。

师:那么,雨区发生在锋面的哪些部位了呢?(学生看着画面,处于

为难状态)师:你刚才说冷锋一定是冷气团势力强大,它主动前进,

把锋面向暖气团一侧推移,这句话意味着雨区会出现在锋面的什么

部位?生:唉,冷气团前进的方向就是冷锋的锋前,那么冷锋的雨区

在锋后。师:思路非常清晰!那么,哪位同学再来说明一下暖锋的雨

区的位置?(1)举例说明该教学片段中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8分)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掌

握课堂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作用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

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

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写出未完成内容的教学构思需要考生明确什么

是教学构思,教学构思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在对教材结构、学

生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心理分析之后,逐步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这样

的问题。

四、阅读关于“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

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

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

于“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的内容。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

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

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荒漠化的

防治迫在眉睫。荒漠化的防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潜在

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

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荒漠化的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

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植

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

行综合整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

体……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

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⑴设计本节课的三维教学

目标。(9分)(2)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

(15分)

【答案】

五、阅读以下关于“如何突出地域性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的课堂教学,回答问题。导入:我国北方人的主食是面食,南方人

的主食是米饭,这种差异与我国的哪些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呢提问:

除了气温会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作物的分

布呢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气温、水资源、地形、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出示课件: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师生

总结: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

局;油料作物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地区两大生产区:糖料

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棉花生产形成了新疆

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上

述课堂教学运用了何种导人方法。(6分)(2)谈谈运用该导入方法的

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

【答案】(1)“生活”导入。(2)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知或亲身

体验的事物和现象跟学生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将

这些事物和现象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实用

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导入就是指教师使用生

活实例、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出教

学内容。运用这种导入时,可以利用的实际问题很多,如结合时事

报道、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体验和感受,有教学意

义的故事、歌曲、诗词等都可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

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运用“生活”导人,能使学生明确学

习目的和内容重点,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能够较好地激发学

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六、材料:对学生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研究活动质量的评价是学

习评价的重要内容。钟老师遵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评价建议”中对学习评价内容的规定,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

地理观察、地理比较教学,注重地理**活动的质量,并进行实时评价。

问题:写出钟老师应遵循《普通高中地理课标准(实验)》“评价建议

中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的内容要求。

【答案】

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

出的问题时,该学生回答得不完整。这时,老师让学生站在那里,

老师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

有答出老师头脑中预设的问题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

老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

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

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

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老师认为回答正确了。材料三

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

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

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

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

个同学叙述一遍。材料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

“答案”,之后,一个小组汇报答案(老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

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并请另外的同学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

师最后总结。问题:(1)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

其目的是激发与鼓励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

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10分)(2)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

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答案】(1)材料一中,老师显然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珍惜学生参与

教学的机会。材料二中,教师没有“罚站”现象,但是,教师没有

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材料三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最终解决问题。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那么,教师也给

足了学生面子,让学生自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并最终也让这个

学生学会思考,明白了问题的答案。材料四中,虽然没有明确教师

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是,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性。通过

小组讨论,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在讨论问题

答案时,能够集思广益,把全班的意见汇集在一起,且注意让别的

同学解释问题答案的形成原因。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重视过程,

又重视结果。(2)①对于学生的参与给予必要的肯定。参与教学的形

式包括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思学习等。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参与,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

扬。对于参与成功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教师口头赞扬、

点头赞许、让同学们鼓掌给予鼓励或者赠送一个小礼物等。②创造

条件,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成功的感受。教学中,参与包括过程

和结果两方面。对于过程而言,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如果

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参与就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学生参与过程

中,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是呵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保障学

生参与成功。

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李老师在讲授“大气环流”

一课时设计的课后随堂测试:(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主要受

到的影响因素有()o①地转偏向力②地表气温分布不均③气压

分布状况④海陆分布不均A.①②B.②颔,③④D.①④⑵气压

带、风带呈季节性移动的规律是()。A.6月22日开始向北移

动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约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答案】(1)随堂测试是指每节课在学习前、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学

结束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的测验。它以新课教学目标为依

据编写测题,通过它,地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

掌握程度,还可以起到检查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材料中的随堂测试是依据“大气环流”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在

课后进行测试,不仅对本节内容做了总结,而且较好地考查了学生

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2)随堂测试题的设计应注重基础性,以

小型单一设问为主,具有练习性质,其题目设计应充分体现"源于

教材”。通过测试,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重现教材”,另

一方面能及时“查漏补缺”,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

容。

九、阅读以下“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回答问题。课前准备、创设

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

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

业基础,等等)。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

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

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

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

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提

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以“西气东输”为例)引导探究(收集、整理、

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A组主要指

出新疆段;B组主要指出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段)。我国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

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

双赢的金桥。“西气东输”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

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何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

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

信息、解决问题。新疆地区组和长江三角洲组各自推荐学生代表回

答,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总结:

实施“西气东输”过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

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

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

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

和加快新疆及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问题:

⑴点评上述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