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昌区粮道街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昌区粮道街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昌区粮道街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昌区粮道街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昌区粮道街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昌区粮道街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少量液体 B.过滤C.闻气味 D.加热液体2.科学家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比地球至少早700万年形成。铪、钨元素的原子本质不同的是()A.核内中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数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C.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变大D.液氧汽化——分子不断运动且间隔变大4.如图是硫原子和钐(Sm)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钐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硫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16C.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0.45.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A.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溶液 B.闻气味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观察颜色6.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部分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a管中铁钉有生锈现象 B.L端液面比R端液面高C.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水蒸气有关 D.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水蒸气、氧气有关7.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A.均为物理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8.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措施不符合政府要求的是()A.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减少使用煤等传统燃料D.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做肥科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列根据已学知识得出的推理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都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则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单质均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C.H2和CO在空气中点燃前都要验纯,则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10.“2H+”表示A.2个氢原子 B.2个氢离子 C.2个氢分子 D.2个氢元素11.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A.铁制品的生锈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C.石油的分馏 D.水的电解12.如图1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①处为煤炭,②③处为火柴头,其中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如图2,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②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雷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C.对比①②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①处为煤炭不燃烧是因为煤炭不是可燃物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已掌握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控制产生O2的速率,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3)实验室制取CO2选用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最终若仰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则二氧化碳的体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甲烷是一种无色,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实验I中仪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_____色固体。(2)实验II为电解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气体a在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填序号):_____。①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消耗完;②实验装置漏气;③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④点燃红磷后,慢慢伸入集气瓶中。15.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温馨提示:试管口没有棉花)_____;装置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_____时氧气已经集满。(2)甲同学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证明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3)乙同学利用F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选填“a”或“b”)通入。(4)下图是二氧化碳、氧气性质实验装置图(烧杯内放有两只燃着的蜡烛),请回答:①A处:现象_____;B处: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②C处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果没有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点即可)。16.用如图装置研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将硫酸铜溶液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2)倒入硫酸铜溶液前后,天平始终平衡,其原因是______。(3)实验后,将锥形瓶中的固体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其质量为bg,则a______b(填“>”、“=”或“<”)。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高锰酸钾。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用该药品加热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加热时间/min0t1t2t2固体质量/g7975.872.672.6求:(1)反应过程中共制得气体的质量_____;(2)该药品中所含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18.我市铁矿资源十分丰富,有“铁迁安”之美誉。长城钢铁公司采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若每天生产生铁(含铁95%)800t,则该公司每天需要含Fe3O4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泉城”济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2019年济南仍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力争将济南打造成集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城市绿心”。为了解小清河的治理状况,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①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小清河中取水样,过滤,将少量澄清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加热,水分蒸干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的固体残留,其原因是_____。②为检测小清河水质情况,兴趣小组的同学需要用pH试纸检测该水样的酸碱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未用玻璃棒进行引流,不符合题意;C、闻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成,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的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铪、钨元素的原子本质不同的是质子数,故选B。【点睛】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种元素,核内质子数不同,就不属于同种元素。3、C【详解】A、氢气燃烧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B、氧气由氧分子组成,氢气由氢分子组成,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C、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不是分子变大,符合题意;D、液氧汽化,是因为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且液体变为气体后,分之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详解】A.“钐”为“金”字旁,钐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B.硫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2+8+6=16,说法正确;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说法正确;D.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0.4,说法正确;故选:A。5、C【解析】A、氧气和空气都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B、氧气和空气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继续燃烧,则是空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D、氧气和空气均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C。6、D【详解】A、a管中铁与氧气、水接触,故a管中铁钉有生锈现象,不符合题意;B、a管中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消耗氧气,压强减小,b管中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与氧气反应,压强不变,故L端液面比R端液面高,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中,a、b管中铁钉都与氧气接触,a管中铁与水接触生锈,b管中铁处于干燥的环境中不生锈,故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水蒸气有关,不符合题意;D、该实验中,a、b管中铁钉都与氧气接触,a管中铁与水接触生锈,b管中铁处于干燥的环境中不生锈,故该实验说明铁锈蚀与水蒸气有关,不能说明与氧气有关,符合题意。故选D。7、A【详解】“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8、D【详解】A、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减少能源的浪费,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正确;C、减少使用煤等传统燃料,能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正确;D、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做肥料,会污染环境,故D不正确。故选D。9、C【详解】A、置换反应都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不是单质和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单质均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属于单质,故B错误;C、H2和CO在空气中点燃前都要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故C正确;D、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的发光发热,不属于燃烧,故D错误。故选C。10、B【详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A不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离子可表示为2H+,故B正确;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C不正确;D、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D不正确。故选B。11、C【详解】A、铁制品的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石油分馏是将石油中几种不同沸点的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D、水的电解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和氢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石油的分馏。故选C。【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2、B【详解】A、②处火柴头燃烧,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没有与氧气接触,对比②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B、在④处加热,对比②③,说明了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对比①②,说明了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故选项说法正确;C、对比①②,说明了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D、①处为煤炭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长颈漏斗锥形瓶2H2O22H2O+O2C可以控制反应的停止和发生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大于AD或E【解析】(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锥形瓶;(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制取O2的化学反应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2H2O+O2;若要控制产生O2的速率,选用的发生装置为C,通过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3)实验室制取CO2选用B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停止和发生:关闭弹簧夹,气体增多压强增大,试管内液面下降,下降到隔板下方后,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漏斗内液面下降,试管内液面上升,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反应开始。G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测定结果偏小。实验中,进入集气瓶的气体体积等于压出液体的体积,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最终若仰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由于仰视读数偏小,实际液体的体积多于读数,则二氧化碳的体积将大于20.0mL;(4)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D或E。14、防止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炸裂黑负①②③【解析】(1)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实验I中集气瓶中留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引起集气瓶炸裂,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2)实验II为电解水,发生反应是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电解水时,负极气体是正极气体体积的2倍,气体a在电源的负极端产生;气体a在电源的负极端产生;(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消耗完;②实验装置漏气,冷却时外界气体进入集气瓶内,使瓶内气体减少的量偏少,测定结果偏小;③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故选①②③。15、2KClO32KCl+3O2↑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或集气瓶瓶外有气泡冒出)BD或BF(答一种即可)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装置填BF将燃着的木条放到导管口b处)b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铁丝可能过粗或氧气不纯或火柴没有燃尽就伸入氧气瓶中或铁丝表面有锈(答出一点即可)【详解】(1)用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棉花),用的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装置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若用装置排水法E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或集气瓶瓶外有气泡冒出)时氧气已经集满。故填:2KClO32KCl+3O2↑;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或集气瓶瓶外有气泡冒出);(2)在实验室中,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能溶于水,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故填:BD或BF(答一种即可);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装置填BF将燃着的木条放到导管口b处);(3)若要排尽F中的空气收集H2,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则H2应从导管口b处通入。

故填:b;(4)①A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遇碳酸变红;B处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填: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②C处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果没有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原因可能是:铁丝可能过粗或氧气不纯或火柴没有燃尽就伸入氧气瓶中或铁丝表面有锈。故填:铁丝可能过粗或氧气不纯或火柴没有燃尽就伸入氧气瓶中或铁丝表面有锈。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