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非生物环境》课件_第1页
《海洋非生物环境》课件_第2页
《海洋非生物环境》课件_第3页
《海洋非生物环境》课件_第4页
《海洋非生物环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非生物环境》课程简介本课程深入探讨海洋中各种非生物因素的特性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从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透明度等物理特性,到营养盐、氧气、二氧化碳等化学特性,再到海流、潮汐、地质构造等地理特性,全面介绍海洋非生物环境的复杂性。同时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非生物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保护措施和研究方法。ppbypptppt海洋非生物环境的重要性海洋非生物环境是海洋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无生命的环境因子,如水温、盐度、营养物质等,决定着海洋生物的分布和生长,影响着整个海洋生态链的运转。了解和掌握海洋非生物环境的特点,对于研究海洋生物、预测气候变化、开发海洋资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海洋水体的物理特性海洋水体拥有复杂的物理特性,包括温度、盐度、密度和透明度等。这些物理特性不仅决定着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转,也影响着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和开发。掌握海洋水体的物理特征,对于深入理解海洋环境至关重要。海水的温度分布1温度分层海洋水体呈现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2表层温暖表层水温较高,通常在15-30°C之间3中层渐冷随着水深增加,温度迅速下降4底层寒冷深海水温通常低于5°C海洋温度分布受太阳辐射、海流、风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特征。表层水温较高,随着水深增加迅速降低,底层水温通常较低。这种温度分层是海洋物理环境的重要特征,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海水的盐度分布1表层较低海洋表层水体的盐度通常较低,一般在35‰左右,受淡水输入和降雨的影响。2深层较高随着水深的增加,海水的盐度逐渐升高,在深海可达到34.5-35‰。3存在变化海洋盐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也会随季节和洋流变化而发生变化。海水的密度分布表层较低海洋表层水体的密度较低,主要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淡水输入和阳光加热会降低表层水的密度。深层较高随着水深的增加,海水的温度逐渐降低,盐度逐渐升高,从而导致水体密度的逐步升高。高盐低温在深海环境中,低温和高盐度使得海水具有较高的密度,这种密度分层在维持海洋环境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海水的透明度1太阳光透射阳光能够透过海水,照射到一定深度2水体吸收海水会吸收部分阳光,导致透明度下降3悬浮颗粒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沙砾也会降低透明度海水的透明度是衡量海洋水体光学特性的重要指标。它主要受阳光强度、水体吸收、悬浮物浓度等因素影响。透明度高的海水可以让阳光照射到较深层,而透明度低的海水则会大幅吸收和散射光线。这种透明度差异直接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光照条件和初级生产力。海洋中的光照条件阳光穿透阳光能够透过海面进入水体,照射到一定深度。但光照强度会随水深的增加迅速衰减。光照分层海洋水体呈现明显的光照分层特征,表层光照充足,中下层逐渐衰弱。光合作用区光照强度足以支持光合作用的区域被称为光合作用区,是海洋生物的聚集区域。海洋中的营养盐分布1表层富集上层海水中富含各种无机营养盐,如氮、磷、硅等。2垂直分层随着水深增加,营养盐含量逐渐降低至较低水平。3区域差异不同海域营养盐的浓度和种类也存在明显差异。海洋中营养盐的分布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影响。表层海水富集了各种无机营养盐,为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充足的养料。随着水深的增加,营养盐浓度逐步下降,直至深海区域相对贫乏。同时,不同海域营养盐的种类和浓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体现了海洋营养环境的复杂性。海洋中的氧气分布1表层富氧海洋表层水体富含溶解的氧气,主要来自海洋生物光合作用。2中层贫氧随着水深增加,溶解氧含量逐渐降低,形成中层贫氧区。3深层缺氧到达深海区域,水体中几乎没有溶解氧,出现严重的缺氧环境。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分布1表层富集海洋表层水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含量较高。2中层贫乏随着水深增加,溶解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3深层富集在海洋深层,因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浓度再次升高。海洋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部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溶解和海洋生物活动在海洋表层富集,随着水体下沉逐步减少,最后在深层富集。这种垂直分布格局对维持海洋碳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海洋中的pH值分布1表层较低海洋表层pH值通常较低,范围在8.1-8.3左右。2中层较高随着水深增加,pH值逐渐升高,在中层达到8.2-8.4。3深层较稳定到达海洋深层,pH值保持较稳定,在8.0-8.2之间。海洋水体的pH值分布主要受水温、盐度、溶解气体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表层水体pH值较低,这是由于吸收大气二氧化碳所致。随着深度增加,水体pH值逐步升高,并在中下层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垂直pH分布格局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酸碱平衡至关重要。海洋中的沉积物成分1泥沙与碎屑海洋沉积物主要由泥沙、岩石碎屑和贝壳碎片等组成,反映了海洋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特征。2有机质积累随着死亡生物体和排泄物的沉降,大量有机质也会被带入沉积物中,并逐渐分解或转化。3化学矿物质沉积物中还包含了各种化学矿物质,如碳酸盐、硅酸盐、铁氧化物等,来源复杂多样。海洋中的沉积物分布1宽广浅海沿岸浅海区域普遍有较厚的沉积层,主要由泥沙、砂砾和贝壳等组成。2深海平原远离陆地的深海平原上,沉积物以细粒粘土和生物骨骼碎屑为主。3海沟峡谷地形陡峭的海沟和峡谷则普遍缺乏大量沉积物的堆积。海洋沉积物的分布格局主要受陆源物质供给、海洋动力条件、以及生物沉积的影响。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有大量河流携带来的泥沙和砂砾积累。而广阔的深海平原则以细粒粘土和海洋生物遗骸为主。地形陡峭的海沟和峡谷由于水动力强烈,很难累积大量沉积物。整体上,海洋沉积物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从近岸到深海的连续梯度性特征。海洋中的海流系统表层洋流在海洋表层,由于风力、密度差等因素驱动形成了复杂的环流系统,如海洋大环流和边界洋流。深层洋流在水体深层,由于温盐差异引起的水体密度变化造成了垂直环流,形成了深层洋流系统。沿岸洋流靠近陆地的沿岸区域,受地形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沿岸洋流系统,如海岬附近的涡流。海洋中的潮汐现象周期性变化海洋水位会随着太阳和月球引力的周期性变化而不断升降,形成规律的潮汐现象。涨潮与落潮当海水受引力影响而上涨至最高点时为涨潮,之后逐渐下降至最低点为落潮。潮汐类型根据潮差大小的不同,主要有大潮、小潮、大潮落差和小潮落差几种潮汐类型。海洋中的风浪系统1形成机理海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水面上产生波浪。2波浪特征波高、波长和波速等参数受风力和持续时间影响。3风浪分布风浪主要集中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海洋风浪系统起源于陆地风力在水面上形成的波动。风力大小、持续时间等因素决定着海上出现的波浪特征,如波高、波长和波速。这些风浪主要集中分布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是海洋非生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中的内波现象1内波形成密度分层的海洋中会产生内部波动现象。2内波传播这些内波能在海洋中水平和垂直方向传播。3内波性质内波振幅大,周期长,对海洋生态有重要影响。由于海洋水体存在密度分层,在不同深度会形成密度差异。这种密度梯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波动现象-内波。内波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传播,振幅较大,周期较长。这种内波运动对海洋中的生物分布和生态循环都有重要影响。海洋中的重力波现象1重力波起源海洋中存在密度差异,这种密度梯度会引发重力波动。2重力波传播重力波能在海洋水体中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传播。3重力波特性重力波振幅较小,周期较短,但能影响海洋环境和生态。海洋中的地震和海啸1地震发生海底地质断层活动引发海洋地震。2海啸形成大规模地震造成海底地形突然变化,引发海啸。3海啸传播海啸以极高速度在海面上传播,威力巨大。海洋中的地震和海啸是极其危险的自然灾害。地层活动导致海底发生剧烈地震,从而使海底地形发生突然变化,引发高达数十米的海啸。这些海啸以极快的速度在海面上传播,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地震和海啸会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和人类生活。海洋中的地质构造海洋地壳海洋地壳与陆地地壳结构不同,主要由玄武岩组成,比陆地地壳更薄。洋中脊地球内部的热量驱动,在海洋中心形成了起起伏伏的海底火山山脉。海沟和断层在洋壳俯冲带,地壳变形产生深陷的海沟和复杂的断层系统。海洋中的火山活动1海底火山沿着洋中脊分布大量的海底火山。2火山喷发海底火山时而会发生剧烈喷发。3熔岩喷出喷发的熔岩会在海底形成新的地壳。海洋中存在大量的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洋中脊这些海底隆起地带。这些海底火山时而会发生剧烈喷发,喷出大量熔岩,在海底形成新的地壳。这些火山活动不仅改变了海底地形,也对周围的海洋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海洋中的岩石圈与地幔1岩石圈结构海洋岩石圈由镁铁质岩石组成,比陆地岩石圈更薄。2地幔结构海洋地幔与陆地存在差异,温度和压力更高。3相互作用海洋岩石圈和地幔动态过程影响着海洋地质结构和地貌。海洋中的地球化学循环1营养盐循环海洋中的氮、磷、硅等营养盐通过生物吸收、沉降和再循环的过程维持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2碳循环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之一,通过光合作用、溶解和沉降等过程参与全球碳循环。3氧-二氧化碳平衡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维持着海洋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海洋非生物环境的时空变化时间尺度海洋非生物环境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经历了从形成到演化的长期变迁过程。空间分布不同海域由于地理位置、水深等因素存在明显的非生物环境差异。季节变化海洋的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等在一年之中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海洋非生物环境的人类影响1海洋污染工业排放、化学品泄漏等造成海洋环境严重污染。2海洋开发石油开采、海底采矿等破坏海洋生态平衡。3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引发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问题。人类活动对海洋非生物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工厂排放、油船漏油等造成海洋严重污染;石油开采、海底采矿等海洋开发活动也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而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则引发了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了深重伤害,亟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保护。海洋非生物环境的保护措施1完善海洋保护法规制定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2加强海洋监测与管控建立海洋环境监测和污染预警体系。3推动海洋环保技术创新发展清洁生产、生态修复等海洋环保技术。4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海洋环保教育,增强公众参与保护。5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协调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保护海洋非生物环境需要多措并举。首先要健全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同时要大力发展清洁生产、生态修复等海洋环保技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此外,跨国界的海洋环境问题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保护措施,才能有效维护海洋非生物环境的健康与稳定。海洋非生物环境的研究方法1遥感技术通过卫星等远程观测获取海洋环境数据。2现场调查派遣研究船进行海上实地考察采样。3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海洋动力过程。4实验室分析对采集样品进行高精度化学理化测试。5综合研究多学科交叉协作解析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海洋非生物环境需要采用多种综合方法。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等远程观测获取海洋温度、盐度、风浪等大尺度数据;研究船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样品,对水质、沉积物等进行实验室分析;数值模拟有助于分析海洋动力过程;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则有利于深入解析海洋地球化学循环。只有将这些不同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够全面系统地认知海洋非生物环境的复杂机制。海洋非生物环境的未来展望1可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