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正式版)_第1页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正式版)_第2页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正式版)_第3页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正式版)_第4页
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73.080GB/T41741—202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GB/T41741—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眙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毒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淮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1705mn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1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本文件。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3术语和定义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计数4000-CuKa,20图1凹凸棒石X射线衍射特征图谱示例2GB/T41741—20223.2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3.33.4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3.5化学组成chemicalcomposition4动力黏度分级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动力黏度值一级二级21500≤μ<2500三级500≤μ<1500四级4.2.1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4.2.2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5脱色率分级5.1脱色率级别3GB/T41741—2022表2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级别及表示方法脱色率级别代号脱色率%A级TT≥90B级80≤T<90C级70≤T<80D级50≤T<70E级20≤T<505.2.1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脱色率测定方法测定样品脱色率。6化学组成分级6.1化学组成级别化学组成级别代号氧化镁质量分数%I级B≥12Bn8≤B<12Ⅲ级Bm6.2化学组成级别划分规则6.2.1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化学组成。7取样要求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级别划分样品的采集按照GB/T6678的规定执行,同一样本需采集2~3份平8分级报告分级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4GB/T41741—2022b)本文件编号;5GB/T41741—2022(规范性)A.1动力黏度的测定A.1.1方法提要用特定的搅拌机将试样在水中经一定时间充分分散,测定浆液的黏度,从而判断凹凸棒石黏土的黏度性能,黏度单位以mPa·s表示。A.1.2试剂和材料A.1.2.1水:不低于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要求。A.1.2.2凹凸棒石黏土:凹凸棒石黏土样品需按GB/T14506.1的规定进行水分测定。测定黏度所用样品的水分要求达10%~15%。A.1.3仪器和设备A.1.3.3高速搅拌机:在负载情况下转速11000r/min±300r/min,悬浮液杯深180mm,顶端内径97mm,底端内径70mm。A.1.3.4数字显示黏度计:测量范围为10mPa·s~1×10⁵mPa·s,测量误差:±2%(牛顿液体),转子转速30r/min。A.1.3.5烘箱:调温范围为室温至300℃,控温精度1℃。A.1.3.7对辊破碎机:排矿口调整范围为1mm~6mm。A.1.4环境要求测试前调节环境温度为23℃~27℃。A.1.5样品制备0.1g)水混合均匀,用两辊间隙2mm以下对辊破碎机对辊处理3次。A.1.6分析步骤A.1.6.1称取28.00g试样,精确至0.01g。试样置于高速搅拌机的悬浮液杯中,加入372.0mL水,将悬浮液杯置于高速搅拌机上,在11000r/min±300r/min转速下搅拌20min。A.1.6.2将试样悬浮液倒入黏度计的黏度杯中,选择3号转子,转子转速为30r/min,记录黏度计读6GB/T41741—2022A.1.7结果表示最终测定结果为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5%,否则应重新测定。测定结果按照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A.2脱色率的测定A.2.1方法提要取一定量的中和大豆油,加入一定质量的试样,在115℃±5℃进行脱色,测得脱色后油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的减少值计算脱色率,以百分数表示。A.2.2试剂和材料A.2.2.1A.2.2.2A.2.2.3A.2.2.4中性定性滤纸。A.2.2.5研钵。A.2.2.6A.2.2.7A.2.2.8玻璃棒。A.2.3仪器和设备A.2.3.1烘箱:调温范围为室温至300℃,控温精度±1℃。A.2.3.2对辊破碎机:排矿口调整范围为1mm~6mm。A.2.3.3马弗炉:最高温度不低于800℃,控温精度±20℃以内。A.2.3.6分析天平:精度0.001g。A.2.3.8分光光度计:配有1cm比色皿。A.2.3.9恒温磁力搅拌器。A.2.4样品制备A.2.4.1称取试样100.00g(精确至0.01g),并破碎至直径小于5mm。A.2.4.2样品置于烘箱,105℃下烘干至水分不大于15%。A.2.4.3将30mL水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2.000g浓硫酸(精确至0.001g)搅拌均匀,再加入试样,用玻璃棒搅拌混合至团状。将对辊破碎机两辊间隙调至2mm以下,对辊处理3次。A.2.4.4将对辊处理后的试样置于马弗炉中,360℃下焙烧30min。A.2.5分析步骤A.2.5.1称取制备好的试样0.4000g(精确至0.0001g),置于50mL干燥磨口锥形瓶内,加入大豆油40.00g(精确至0.01g),油中插入温度计并用套管密封好,将其置于已预热的恒温磁力搅拌器上,边加7GB/T41741—2022热边搅拌,升温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搅拌强度以整个油样呈旋涡状运动,保持温度计始终浸没在油样中。当温度升至110℃时开始计时,维持温度在115℃±5℃下搅拌脱色25min。脱色结束后,趁热用双层中速定性滤纸过滤于50mL干燥烧杯内。将上述滤得的澄清油样用分光光度计,520nm波长,测定油样的吸光度(用1c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校正零位)。同时测定未脱色的大豆中和油在52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2.6结果计算式中:A。———未脱色的油样在52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₁——脱色后的油样在520nm波长处的吸光度。最终测定结果为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小于1%,否则应重新测定。测定结果按照GB/T8170规定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A.3化学组成(以氧化镁质量分数计)的测定A.3.1方法提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选用国家标准物质GBW07912配置系列标准样品,建立定量分析标准工作曲线。由标准曲线直接读取测定样品结果,以百分数表示。A.3.2试剂和材料A.3.2.1国家标准物质GBW07912:凹凸棒石黏土化学成分和物化性能标准物质。A.3.3仪器和设备A.3.3.1X射线荧光光谱仪:元素测定范围Na~U。A.3.3.2烘箱:调温范围为室温至300℃,控温精度±1℃。A.3.3.3标准筛:符合GB/T6003.1规定,筛网孔径为106μm。A.3.3.4天平:精度0.01g。A.3.3.5压片机:样品槽尺寸匹配X射线荧光光谱仪样品槽。A.3.4样品制备A.3.4.1将待测样品破碎至直径小于5mm。A.3.4.3称取4.00g(精确至0.01g)烘干后待测样品,并研磨至106μm标准筛全通过。A.3.4.4称取10.00g(精确至0.01g)硼酸作为镶边垫底基体物质,用压片机压制成表面平整的测试样品片。8GB/T41741—2022A.3.5分析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