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则这些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木炭②铁③石蜡④红磷⑤硫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2.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织布 B.耕田C.生火 D.灌溉3.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H2SO3+2H2=S↓+3H2O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成物有沉淀B.反应物是H2SO3和H2,生成物是S和H2O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D.每1份质量的H2SO3和2份质量的H2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S和3份质量的H2O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5.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C.丙图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D.丁图中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6.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 B.匡衡凿壁借光C.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D.景皓宁可玉碎不能瓦全7.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铁生锈C.食物腐败D.酒精挥发8.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电子的发现 B.元素周期表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D.炼丹术和炼金术9.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与盐酸反应 B.与二氧化碳反应 C.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D.与氧化铁反应10.某化工厂通过电解食盐(NaCl)水制取一些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此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 B.硫酸 C.氢气 D.氯气11.实验时一定要遵循实验规则,下列有关实验的先后顺序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室称量药品时,要先将托盘天平调平,再称量B.加热试管前要先将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再用酒精灯加热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前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12.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C.某无色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13.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卢瑟福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14.下列应用及相应原理(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溶洞的形成:Ca(HCO3)2=CaCO3↓+H2O+CO2↑分解反应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复分解反应高温C.高炉炼铁的原理:Fe2O3+3CO2Fe+3CO2还原反应D.实验室里用纯碱制取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15.某氮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4 C.+5 D.+6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结束实验时,要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的药品是_____若用燃着的木条放瓶口,木条却始终不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4)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挂在天平两侧的两个薄纸袋调节平衡,然后向B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①天平的_____(填“A”或“B”)端会向下倾斜。②放置一段时间后,天平两端恢复平衡。由此可知分子的性质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化学式为CO(NH2)2,请填空:(1)一个尿素分子中氮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2)尿素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3)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18.(8分)图1、图2是两种不同氮肥的标签,根据标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NH4NO3是由________元素组成的,其氮、氧、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CO(NH2)2中碳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氮元素质量______。(3)48kg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与_______kg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相当。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I.探究水的组成:(1)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在相同条件下,欲使1L氢气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至少约为____L。(2)科学家们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极不与水及生成的气体反应)。电解时,水中可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收集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之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__(写出一条即可)。(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发生的反应为:H2+CuO→ΔCu+H2O,装置中的碱石灰是一种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①装置A中玻璃管和其中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装置B和其中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②小明同学认为上述装置存在明显不足,其理由是:空气中的______会进入B装置,这将会导致实验测得的H、O元素的质量比比理论值____(填“大”或“小”)。II.(4)量筒中液体的液面如图,则液体体积的读数为_____,若欲量取18.0mL液体,应选用的量筒规格是___A10mLB25mLC50mL,请填序号。(5)某次实验需要称取8.2g食盐,但实验室只找到一架托盘天平和一只10g的砝码,托盘天平的游码最大读数为5g。若小李同学在称量时游码读数如图,则他至少进行了___次称量操作;小张同学想出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他利用10g砝码一次就准确称取了8.2g食盐,则小张在称量时游码的读数为____。Ⅲ.请计算:1.7千克NH3与____千克CO(NH2)2(尿素)中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试题分析::由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③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④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⑤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故选D。考点:化合反应。2、C【解析】

A、织布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耕田只是土壤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生火是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D、灌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3、D【解析】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硫是沉淀,故A正确;B、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反应物是和,生成物是和,故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D、化学式前面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个数,不是质量,故D错误;故选:D。4、C【解析】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A不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燃烧,故B不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C正确;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D不正确。故选C。5、D【解析】据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实验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A、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故正确;B、据实验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故正确;C、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装置中的植物油就起到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与水反应的作用,故正确;D、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与检验的操作,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C【解析】

A、司马光砸缸的过程中只是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匡衡凿壁借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过程中木材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玉碎不能瓦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7、D【解析】

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铁生锈,有氧化铁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食物腐败,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酒精挥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8、C【解析】A、电子的发现,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奥秘,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B、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C、原子和分子学说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正确;D、炼丹术和炼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态,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9、D【解析】

A.由于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推知LiOH也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于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可推知LiOH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于氢氧化钠可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可推知LiOH也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于氢氧化钠不能与氧化铁反应,可推知LiOH也不能与氧化铁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0、B【解析】

电解食盐水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和水中分别含有的元素是氯元素、钠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不含有硫元素,故产物中不可能有硫酸,故选B。11、C【解析】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必须先调节天平平衡,才能称量,否则称量的质量不准确,故A正确;B.加热试管前要先将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再用酒精灯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发生炸裂,故B正确;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应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C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D正确。故选C。12、D【解析】

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不能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也可能是氮气或者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错误;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不证明CO2与水反应,也可能是其溶于水,错误;C、某无色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不一定是CO,也可能是甲烷等含碳的可燃性气体,错误;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正确。故选D。13、C【解析】

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不正确;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故B不正确;C、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D、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D不正确。故选C。14、D【解析】

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详解】A.溶洞的形成是因为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Ca(HCO3)2,故A错误;B.该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虽然都是两种化合物,但是反应过程中并没有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C.还原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不属于任意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故C错误;D.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15、C【解析】

,因为N:O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14:16=7:8,要想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那么应该是,即氮原子氧原子之比为2:5,该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则X=+5,即N为+5价.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试管集气瓶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水槽中的倒吸,炸裂试管稀盐酸装置漏气(合理即可)B不断运动的【解析】

是试管;是集气瓶;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结束实验时,要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倒吸,炸裂试管;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的药品是稀盐酸,若用燃着的木条放瓶口,木条却始终不熄灭,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天平的A端会向下倾斜;放置一段时间后,天平两端恢复平衡。由此可知分子的性质是不断运动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27:120%【解析】

(1)化学式中的角标之比就是原子个数之比,所以一个尿素分子中氮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2)尿素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4×1)=7:1;(3)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N、H、O

(或填氮、氢、氧)2:3:413:4:736【解析】

(1)根据NH4NO3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NH4NO3是由N、H、O

(或填氮、氢、氧)元素组成的,其氮、氧、氢原子个数比为2:3:4。(2)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1×2)×2=1.尿素中碳、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2)=3:4:7。(3)设需要尿素的质量为x,,解得:x=36g。【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2.5增强水的导电性同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