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_第1页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_第2页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_第3页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_第4页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我喜爱的书

教学目标

*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教学思路

新学年伊始,学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学书籍,教师通过对书籍封面作用的提示,引发学生对

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考,并安排学生参与课前市场调查,到书店观摩各具特色的书籍封面,建

议学生把喜爱的书籍封面记录下来,以便交流。

课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用旧挂历纸背面或较厚的单色纸包好作为课堂教学的

准备。书本可选择新发的教科书,也可选择课外书籍,甚至可选择主题相册、随笔日记等心

爱之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集的书封资料及调查结果,讨论书

籍封面设计的特性和不同表现形式,分析怎样的书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场吸引力。

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书籍封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

结,如书籍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绘画、摄影、图案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

学生书籍封面设计是正、侧、底面的统一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

本课重点是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进

行识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种可以进行造型变化与设计的抽象图形。但

在教学中可以先不必考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强调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

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的整体设计,让学生基本把握封面设计的一般形式规

律与设计要点。为此,教学可以暂时把不同文字的语言符号差异忽视,先用不同形状、大小、

色彩的方形色块替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设计的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对应展

示以方块组合概括处理的设计图例。通过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建议把相同文字不同

布局的书封设计作对比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构图处理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从而初步

理解与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则。

教师对文字设计、处理手法要作相应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设计,而不要过分强调复杂与难

辨的装饰。另外,颜色的恰当使用也是设计成功的关键,提示根据书籍的内容联系色彩的象

征意义来把握色彩,引发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回顾,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依据活

动设置把文字的组织布局作为学习重点予以关注,安排图示分析,并把不同布局效果的书封

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动手设计。

接着过渡到下一个教学内容,以不均衡的布局为主,强调形式设计与书籍内容的有机结合,

然后学生尝试设计。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鼓励学生考虑设计系列书籍封面。

学生作业可鼓励其尝试多种工具、手法设计制作,如水彩笔、钢笔、水粉颜料等都能达到好

的效果,手绘、剪贴、电脑绘制等形式也都可以。系列书封设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出

其中最好的一个草图或构想进行讨论修改,然后集体协作设计制作完成。

评价环节提倡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把握评价运用,可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选择

如果条件允许,“活动二”可以设为借助电脑,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体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尝

试书籍封面版式的设计。

文字设计中所指的文字应当包括汉字、外文字母及各种数字、字符等语言符号。教学中可以

从汉字设计入手,也可从外文字母设计入手,甚至也可从阿拉伯数字或者数学、物理、化学

等公式符号设计入手。

学生如果附近没有书店进行市场调查,可以新学期发的各种书籍在同学之间进行调查了解,

收集大家对不同教科书封面设计的喜好程度的意见,并通过简单列表的方式发现大家喜好的

缘由。如下表:

色彩版式图形文字其他

教学建议

请在以下几个方面填写你认可书籍封面设计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可以尝试初步总结大家普遍喜好的书籍封面在设计上有何特点。思考

为何获得大家认可的理由。

教学内容中有字体的多种因素的处理问题,建议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变化的效果,会给学

生更多信息与视觉冲击。

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

1.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设计——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设计;

2.市场调查——交流讨论——字体设计——书封设计(任选布局形式)——系列书封设计。

教学情境设置可有多种思考,例如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书送给好朋友或捐给希望

工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建议不必要求学生在书写美术字上面下功夫,通过方块替代文字在封面设

计中的基本变化特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文字在版式设计中的处理技巧。

第二课时的教学引导及练习要求都务必突出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系,因为文字设计与图形设

计一样,同样可以表达书籍的主题与情感。

在整个单元教学的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供一个适当的展示机会将十分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将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

的有效教学手段。

由于一般常见的封面都是以图形为主的设计,教师在“活动三”的展示介绍中引导学生对比书

籍原有封面设计来介绍自己重新设计后封面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巩固、升华借助文字图形设

计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的运用技巧。

教案1

课目第1课我喜爱的书年级8年级上册执教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

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学生介绍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

自己喜爱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

的书籍封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教学引入3.教学归纳引入:

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常见

的方式是以图形为主,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其实,单纯以

文字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把文字看成一种可以进行设计的图形

符号,同样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设计意味。

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

展示分析4.展示两组以文字图形设计的优秀海报并加以借鉴。分析

海报设计作品中文字图形设计的大小、位置、形状、色彩变化及设计特

作品点。

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实用的文字图形设计技巧,然后教师

再升华总结。

更多从文字造型设计、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

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

位置变化:

疏密、虚实、藏露、错落、上下、偏正、曲直、纵横、集点成

线、集线成面、对齐方式。

布置学习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展示学习活动及

活动及活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封面布局的版式设计。活动要求。

动要求(尝试把文字都看成几何方块,注意大小、位置、形状、色彩

的变化与设计。)

学生练习6.学生动手练习尝试。

尝试(教师参与各个小组学生的设计探讨过程,引导学生寻找更佳

的设计方案,选择更优化的制作表现手段。教师的引导不要演

变成一种包办,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设计的欲望及提供努力的方

向是教学辅导的核心。)

第二课时(课前用适合设计绘制的白纸包装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准备

重新设计。)

分析书籍1,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展示一组中外书

封面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籍封面。

总结学生2.回顾总结上课时学生练习的情况。投影仪配合。

练习(教师针对版式设计问题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建议。)

布置学习3.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展示学习活动及

活动及活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尝试把文字看为主要设计元素,根据自活动要求。

动要求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对原有书籍封面进行再设计。

(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

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英文及其他文字符号也都属于文字图形设计元素。

提倡先设计几个创意草图,比较后再选择确定其中一个加工完

善,完成正稿设计与制作。)

学生分组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练习(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封面设

计。)

展示与评5.作业展示与评价。投影仪配合。

价(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

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

足所在。)

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

关系的认识。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比较完美、体现个性的封面。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

的美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

的视觉形象。

2.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

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首先注意书的什么?为什么?

2、出示几册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提问:这些书的封面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由此引出: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

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封面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我喜爱的书——封面设计》

(二)讲授新课

1、结合课本24页图例提问:除了教科书,你们还了解哪些内容的书籍?请同学回答书籍

的大致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书籍的内容很多一般分为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

学艺术类、休闲百科类、儿童读物类、期刊杂志类等。

(电脑依次出示各内容的书让学生欣赏)

2、实物投影一本较厚的书,进行观察分析,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

(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提问:[1]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值)

[2]封面设计时应设计哪几部分?为什么?(封面、书脊、封底)

3、电脑出示书籍封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上有些什么?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

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呢?

(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

教师总结: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

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

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

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

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

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分析是用什么技法绘制的。

(多媒体展示欣赏《日记本封面设计》作品)

教师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电脑展示封面设计的修改稿)

4,封面设计步骤:

(1)构思立意

(2)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置

(3)图形的设色或制作,可以用笔直接画和设色,也可以运用学过的镂刻版画的技法上

色,甚至可用有色纸剪贴

(4)上颜色

5、学生创作练习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作业要求:(1)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本你们共同喜爱的书的封面。

(2)图形装饰、文字突出、颜色鲜明。

(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小结

1、实物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

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

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教学随笔:

第二课苍松翠柏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重点学习写意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以树的画法为媒介切入教学,进入到传

统国画艺术中程式化表现方法的学习,尝试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工具进行水墨写意的初步表

现,并指向树、石组合的山水画写意小品练习。

教材从中国画以松、柏表现所传达的情感入手,设置以物寄情的情境氛围,强调山水画中树

木、山石内蕴的人文精神。通过松、柏等绘画作品所传达的不同精神寓意,引导学生感受中

国传统绘画以程式化的独特方式追求意境表现的特点,认识艺术创作与大自然内在统一的关

系。

课本呈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程式画法以及变化组合的作品样式,讲解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物、

社会生活和艺术表现的认识理解,帮助学生了解艺术来自生活的道理以及传统绘画的表现特

点。列举运用双勾、没骨、填色、泼墨和泼彩等多种表现技法的中国画作品,穿插画树出枝、

点叶、组合等技法和步骤,为学生学习这些程式技法,以及树的组合、画面的构图等方法提

供一种学习范本。

两个学习活动的设置都是围绕以树为主题的练习。通过临摹、创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

和掌握画树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创作。教学中一般对学生的临摹效果

不宜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可以更多着眼于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把握国画程式化技巧的一

般学习路径及学习要点,提供学生课后继续尝试学习国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材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练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建议:1.技法掌握的程度;2.意境的表

现;3.个性的发挥。

“资料库”提供了便于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书目、术语和更多的绘画程式参考资料。

“学习大空间”选择了以树为主体的山水画,提示了树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意义,为丰富绘画尝

试以及进一步了解山水画提供了一种学习路径。

教学目标

*能够初步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与技巧。

*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教学思路

1•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和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尽量少

用或不用空泛、晦涩的词语,技法要求不宜求高。在引导学生理会国画作品中松、柏所包含

的内在情感时,注意引发学生对与之相关的语文、历史知识进行回忆与联想,贴近他们的审

美经验和感受。

2.研究课堂教学所需的特定内容和辅助资料。选择教材中适合教学需要的中国画作品以

及画家并加以重点分析,始终注意强调作品中程式化表现与特定主题、情感之间存在内在联

系的教学线索。

3.设计技法演示的内容和方式。课堂演示务必选择易于模仿的简单造型,选择适合初学

者的常用笔墨技法,强调关键的表现步骤与技法要点,分段演示技法时,更要注意时间的合

理分配。演示中所用绘画工具与学生练习工具尽量一致。如果借助其他演示手段,应注意选

择典型、明了,能够说明技法问题的影视或者挂图资料,教师务必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其中的

关键步骤与技法要点。

4.整体安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选择相应的对策。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选用有关松树的诗词、散文中的描写和比喻,引入对潘天寿作品《松

石图》的欣赏。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针对松树的造型特点以及画面意境进行简单的描述,

归纳这些感受,从立意、笔墨表现和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对《松石图》进行分析时,注意

将柏树和松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画面特定造型及意境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演示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讲解不同笔法和线的表现,展现中锋、侧锋、逆笔、顺笔和顿挫

等用笔方法;诸如遒劲、婉转、流畅等线条表现的效果;以及浓、淡、干、湿,酣畅凝重、

淡雅飘逸的墨色,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笔墨的表现。

“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原则。它既包括了根据客观物象的类型设色,也包括了根据

作者主观表现的类型设色。形式上有“浅绛”和“青绿”等画法。这一过程的重点是感受作品表

现的情感,体会作品中不同题材蕴涵的寓意,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分析比较,结合树的生长规律,归纳出树的几个基本部分,引出传统绘画

表现程式的话题。分析画家梅清的作品,用线描方法模仿树的不同画法。从树的造型特征、

中国画用线的表现特点和墨色变化等方面思考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意义,并发表感想。教师

对传统绘画表现程式有关问题作出解答,总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就此结束这一课时

的教学。

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是学习画树的表现技法,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具体的画法。画树先画树干,

要求表现树木姿态的主要倾向;再向前后左右出枝,注意枝干发端的相互遮挡。根据树种的

不同,前人总结了树叶不同种类的画法,技法上又有点叶和勾叶之分。点叶需注意疏密关系、

虚实对比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不可平均对待。教材在资料库中列举了部分方法,供学生

参考。

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讲解树的组合。列举作品中的布局,分析大小之别、主次之分,互相

顾盼、自然穿插。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形式表现的一般规律。作业中可安排画一些小的构图,

对照理解这些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开始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可以让个别学生从情感表现和技法运用

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构思,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画出简略的创作草图。鼓励学生大胆想

像,用肯定的笔法画出生动的造型。水墨的运用可以模仿教材中列举的作品,但不要生搬硬

套。参照资料库中山石的画法配以环境。始终强调画面的整体,处理好主体和其他部分的关

系。

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创作活动展开。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哪种画树的方法?对传统绘画的认

识和体会,能否生动地表现?作品是否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以相应的用笔用墨

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树的品格。

教学选择

与传统教学选用的生宣比较,毛边纸是基础写意国画教学中一种值得积极尝试的材料。毛边

纸的材料特性大体处于生宣与熟宣之间,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易于初学者把握水墨的渗透效

果。而且,价格也比生宣便宜不少,适应更多地区学生尝试练习的需要。

如果教师在国画课堂教学中直接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步骤与表现要领。但应避

免陷入表现的误区,须知加大难度的示范反而可能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意义的指导,甚至使部

分学生因此产生学习厌学情绪。

如果教师缺乏示范能力,也可以回避课堂直接示范这个环节。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在良好

训练方法的指引下,于实践中探索笔墨的特点与绘制的技巧。如果教学设备条件允许,教师

直接使用教材配套课件中对应的演示影像资料,或许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思路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方法。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传统通常是从程式技法

开始的,如书法、戏剧等等。传统的教学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其中列举一二供老师们参考:

运用移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树的造型进行意义的联想。树的造型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像

特定性格的人物,像优美的舞蹈。如《芥子园画谱》中把一大一小两棵树比喻成扶老携幼的

一对人物,又如《白杨礼赞》中把白杨树比喻作朴实的农民。用拟人的手法去描述树的造型,

记忆树的姿态,感受树所体现的精神气质,启发学生的想像,丰富他们的情感。

在技法教学过程中,直接从书法入手,让学生从“写”的过程中体会用笔的方法和情绪的表现。

借用书法体现的力度、形状与绘画作品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的感受。这样做既便于理解,又

利于思维的扩展。同样,把写字的感受直接过渡到画树的用笔上,更利于对笔墨运用的理解

和对笔墨效果的体会。

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都遵循从欣赏松石作品情感内涵入手的教学流程设计。如果先让学生在

临摹动手实践中体会一些程式化的技巧,然后对比感受不同程式化表现对应的情感差异,再

引入特定作品欣赏的环节,或许更能提高学生对传统国画程式化艺术的认识水平。

教材的图片资料中,不仅仅包含了松树,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树木。从教材的完整性与选择

性来看,这样的呈现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各种类型的树木教师都要学

生逐个尝试练习,势必导致教学的无序。

选择松树不但适合初步笔墨表现练习的难度水平,更易于集中体现教材中的精神内涵。

“以点带面”的策略或许是本课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从作品欣赏、

教学演示到学生动手实践,都可紧紧抓住松树这个点来重点突破,这样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

里,学生学习任务达成的可能性将会更大。当学生大体掌握了一种树木表现的学习方法与途

径,相信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可以独立尝试学习更多类型树木的表现技巧。

教案1

课目第2课苍松翠柏年级8年级上册执教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潘天寿的《松石图》。(约5分钟)对比展示两幅

欣赏作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特定造型特点及画面情境,写意松树作品。

《松石图》教学中对比加入另一幅风格差异明显的松石图,宜简洁。)(可以局部放

教师设问:对比一下,两幅作品的画面在意境上给你什么明大)

显不同的感受?

分析一下,为什么两幅作品会给你这种感受上较大的差异

呢?

你觉得作品中的特定造型与画面的特定意境有什么内在联系

吗?

(教师及时总结归纳学生看法,引出中国传统绘画以独特的

笔墨技巧表现对象,传达不同精神寓意的特点。)

学生自主欣2.学生尝试自主欣赏松树作品。(约5分钟)展示两幅松树

赏松树作品(展现两幅松树为主的画面,注意作品技法风格与画面意境写意作品。

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师生一起分3.师生一起分析一幅松树范画的特点、临摹步骤与技法要展示一幅松树

析范画领。(约5分钟)范画。

(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学生分析的具体方向

与角度。)

学生临摹范4.学生自己尝试练习,临摹范画的局部。(约5分钟)

画局部(强调锻炼学生自己体会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5.教师及时总结学生在试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针对

性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及要点。(约5分钟)

学生临摹松6.学生正式对一幅自己较为喜爱的松树范画进行临摹练展示三幅松树

树范画习。(约15分钟)临摹范画。

教师出示三张不同风格与不同技巧难度的松树临摹作品偏

(建议部分学生画完一张后,教师在积极肯定与提出改进意

见的同时,再发一张毛边纸,鼓励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教师

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

示与补充。)

作业展示7.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投影仪展示.

第二课时1.布置学生先用毛笔工具在八开毛边纸上试画出三棵松树

试画出三棵的组合变化。(约5分钟)

松树的组合在复习上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入新课的教学内容,及

时与真实掌握学生对组合变化的已有认识水平与运用程度。

观察、归纳作2.教师出示两张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作品中树展示树木组合

品中树木组木组合的特点与规律。(约5分钟)的示范作品。

合的特点与注意结合示意图来强化学生对树木组合基本特点的把握,同

规律时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构图步骤习惯。

学生分析试3.教师出示几张树木组合变化的示意图,结合前面学生的

画作业试画作业,让学生尝试分析作业中组合变化的优劣。

了解画山石4.观察山石示范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画山石的基本用笔、

的用笔、用墨用墨与结构要点,了解山石组合大小、聚散等变化特点。(约

与结构变化5分钟)

特点

松、石水墨画5.学生尝试以松、石为主体,创作水墨画。(约20分钟)展示三幅松石

创作纸张选用毛边纸,四开大小。临摹范画。

教师出示几张适于初学者直接借鉴的松石小品范画。

(建议部分学生画完一张后,教师在积极肯定与提出改进意

见的同时,再发一张毛边纸,鼓励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教师

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

示与补充。)

作业展示6.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教学评议可采用师投影仪配合展

评、自评、互评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适Zj\o

时举行小画展的办法,展示学生作业,激励学习热情。

教案2

课型类别:综合课(绘画)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调查、欣赏、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1.能够初步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

传统艺术的爱国主义情感;

2.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提高学生装对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和欣

赏水平;

3.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技法,尝试水墨山水小品的表现体会传统艺术的魅

力。

教学重点: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了解中国山水画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运用笔墨表现树木的、山石的结构特点,把握生宣纸的吸水性与用笔用墨的关

系,大体控制画面的水墨效果。

教具准备:中国画工具一套(书画墨汁、毛笔、生宣纸、垫纸、砚台、盛水用具、调色用

具、颜料),山石、松树、柏树画法步骤图数幅,山水小品原作或印刷品数幅。

学具准备:书画墨汁、毛笔、生宣纸或毛边纸、垫纸、盛水用具、调色用具、颜料(国画、

水彩或水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检查课堂常规,学生学具准备,安定学生情绪。播放轻音乐1分钟

导入新课

1.上节课优秀学生作业展示,教师总结评价。投影仪展示上节课学生优秀作业。3分钟

2.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国画的有关知识和写意花鸟画的画法,领略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奥

妙和独到之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国画中的树木小品画法。课件体展示有关写意花鸟画

的优秀作品(或出示教师范画挂图)。2分钟

新课讲授

1.作品欣赏:潘天寿的《松石图》,与另一幅风格差异明显的作品相比较。

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屏幕显示)

a.两幅作品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b.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

c.你觉得在作品中的特定造型与画面的特定意境有什么联系?多媒体展示潘天寿的《松石

图》,与另一幅风格差异明显的作品,可以局部放大,便于对比分析。5分钟

2.学生自主欣赏松树作品,(注意作品技法、风格与画面意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分析松

树的生长特点,作品的风格与技法要领。课件、投影展示数幅松树写意作品(或出示教师

范画挂图)。4分钟

3.教师示范:临摹一幅松树范画,注重体现临摹步骤、技法技巧。多媒体展示教师示范

的录像片段。5分钟

作业要求:

每位同学临摹数幅自己喜爱的松树范画。屏幕显示作业要求:临摹数幅自己喜爱的松树小

品。3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的普遍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

的具体方法及要点。范画不宜太难,建议选用八开大小的生宣纸或毛边纸作画。播放轻音

乐,课件、投影展示(或范画展示)数幅风格不同的写意松树小品和学生作业供学生装选择。

15分钟

评价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评价与教学小结。投影仪配合展示。5分钟

课堂小结

1.评价课堂纪律。

2.布置下节课学具准备。播放轻音乐。屏幕显示:学具准备:书画墨汁、毛笔、生宣纸、

垫纸、盛水用具、调色用具、颜料。2分钟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检查课堂常规,学生学具准备,安定学生情绪。播放轻音乐2分钟

导入新课

1.上节课优秀作业展示评价,教师总结优缺点。

2.导入新生课:继续学习松树小品画法。投影仪展示学生优秀作业。3分钟

新课讲授

1.教师出示几幅树木小品范画,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作品中树木组合的特点与规律。课

件、投影展示几幅树木小品范画(或出示教师范画、挂图)。3分钟

2.教师示范山水画中画树的程序(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和两种基本的枝干画法(鹿

角法和蟹角法)。课件、投影展示山水画中画树的程序和两种基本的枝干画法片断(或挂出

范画)。并显示: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和鹿角法和蟹角法。3分钟

3.教师示范树叶画法(点染法和双勾法)。课件、投影展示多种树叶画法图片(或出示挂

图)。并显示:点染法、双勾法。4分钟

4.教师示范树木小品画法:绘制步骤(先画主干,再画枝干、树叶,最后画成小品)。播

放轻音乐5分钟

作业要求:

每人临摹或创作一幅树木组合作品,灵活运用树木画法进行表现。介绍《芥子园画谱》。课

件、投影展示作业要求,介绍《芥子园画谱》。1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及时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的普遍问题,针对性提出改

进的具体方法及要点。范画不宜太难,建议选用八开大小的生宣纸或毛边纸作画。播放轻

音乐。课件、投影展示数幅树木小品作品和优秀的学生作业(或挂图)以便学生临摹。18

分钟

评价展示

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投影仪配合展示。5

分钟

课堂小结

1.评价课堂纪律。

2.布置下节课学具准备。播放轻音乐。屏幕显示:学具准备:书画墨汁、毛笔、生宣

纸或毛边纸、垫纸、盛水用具、调色用具、颜料。1分钟

第三课时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

检查课堂常规,学生学具准备,安定学生情绪。播放轻音乐1分钟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树木小品的绘制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完整的树木山水小品的绘制方法.

课件、投影展示数幅树木小品山水作品(或出示教师范画、挂图)。2分钟

新课讲授

1.山石绘制步骤及方法讲授。

步骤:勾线、皴擦、点染。

“石分三面”,即画出山石的体积感。课件、投影展示山石绘制步骤图(或出示范画、挂

图)。屏幕显示:勾线、皴擦、点染,“石分三面”。4分钟

2.师生双边活动:山水小品作品欣赏,让学生自己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山石、树木的

组合及其变化。课件、投影展示两幅优秀山水小品作品(或出示教师范画、挂图)3

分钟

3.教师当堂演示从一块石,一棵树绘制成一幅山水小品,加强学生对技法表现过程的

了解以及基本用笔、用墨与画面组织要带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因素。播放轻音乐,课件、

投影展示多幅优秀山水小品作品(或出示教师范画、挂图)。8分钟

活动要求

让学生尝试以松(或树)、石为主体,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选用八开大小的生宣纸或毛边

纸作画。屏幕显示活动要求:以松(或树)、石为主体,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选用八开生

宣纸或毛边纸作画。1分钟

学生活动

教师巡回辅导,根据学生装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提示,在学生装画完一张后教

师要积极肯定、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再画一幅提高积极性。播放轻音乐。课件、投影

展示数幅山水画树木小品作品和优秀的学生作业(或挂图)作学生临摹范画。17分钟

评价展示

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举

办小画展。投影仪配合展示。8分钟

课堂小结

1.评价课堂纪律。

2.布置下节课学具准备。播放轻音乐,屏幕显示:学具准备:铅笔、直尺、在角板、圆

规、曲线板、直线笔、水粉笔、水粉颜料、调色盒。1分钟

课外活动调查了解与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造型、色彩和人性化设计等方面

的特点与缺陷以及市场信息,采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屏幕显示调查表格和调查内容。

教学随笔

第三课缤纷家用电器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

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本课提及的家用电器基本上包括了一切需要耗用生活用电或电池进行工作的家用物品。

教材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常用家电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

的联系,并让其了解设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一张学生课外进行家电市场

调查活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产生共鸣,帮助进入第一个学习活动及参与社会调查,培养学

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教材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

相关图文资料,给调查方法必要指导。整理资料的学习活动能有益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

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方案,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后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教材p11以家用理疗仪的设计草图作为教学范例或许还不够典型,教师可以尝试选择学生

更为熟悉与更加实用的家电产品,展示效果将会更好。

“活动一”是与“活动二”直接相关的一个课前准备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尝试有目的地进行市场

调查,为“活动二”的设计改造提供信息与依据。

“活动二”的设置根本意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因此,如果能够更加积

极明确地提示借鉴“活动一”市场产品调查的学习成果,或许比对自己家里一件电器进行设计

改造,更能促进此种意识的提高与强化。

“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突出了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评价建议”中对前两个学习活动的评价重在学生学习态度,对后一学习活动在知识的理解运

用方面提出了一定指标。

“资料库”关于工业产品设计程序的说明,有利于学生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了解,从而提高对工

业造型设计的整体认识。

“学习大空间”中提供了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在表现技法上有所追求。

教学目标

*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

的积极作用。

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

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

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

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

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

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

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

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

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

标。

对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

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

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

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等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

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

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

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

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

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

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

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

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

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

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接下来进入“活动三”的学习。教师适当强调工业造型设计创意效果表现的要求,在作品分析

过程中,突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下,体现产品的形、色、质等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通

过经典图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来加强学生对表现技巧的认识。提示学生注意把握产品效果

图绘制的一些表现方法与技巧要点。然后,布置学生独立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具有一定

美感的创意效果图。最后可以让每组学生自己集体评出本组的最佳设计创意表现图,并与其

他小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及展示。

教学选择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台灯、电扇、电

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

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

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

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

根据教材P10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

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

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教学建议

本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应该主要是教学总结与交流时间,把大量的学习活动内容安排

在课前布置完成。把握这点是教师赢得教学主动的关键。

“活动二”的相关课堂教学如果建立在学生己经课外完成了“活动一”的市场调查活动,并已分

小组画出了改良设计稿的基础上,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变成教师引导学习小组之间更有意

义的教学讨论了,教师将拥有更多教学引导与评价的空间,根据小组市场的调查分析介绍与

创意稿的绘制情况,总结各个学习小组“活动一”的活动开展情况,而且在此讨论的基础上通

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势必会更加完善各个小组原有的改良设计构想,学生还会有较充裕的时

间再去加工、完善原有的创意稿,这个过程将极大地强化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的

意识。如果把学生的家电市场调查分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再去绘制改良设计的创意稿,那

么45分钟内学生很有可能就仅仅只能完成这些初始状态的学习任务,严重缺乏教学双边的

反馈与交流。这样,教学就基本上失去了活动设计本身的价值,退化为简单的自由绘制一个

产品构想了。

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活动三”

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

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

教学过程中,教材上运用马克笔工具(或者水彩笔替代)绘制的方式最为简单易行,适合作

为一种基本的表现技法向全体学生推荐。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几张马克笔绘制的家电产品效果

图,注重总结此种方法绘制的基本技巧要点,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迅速提高整个班级教学的技

法表现水平。尤其在“活动三”的动手练习展开前,先以马克笔工具为例,强化一种工具绘制

产品设计效果图的基本技法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二”的改造设计作业是在“活动一”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的,可以看成是一种尝试

性的设计,应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而“活动三”的设计作业是在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

的,所以作业的评价应有一定技术评价指标要求。评价可以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

价、家长评价和社会相关评价结合起来。

教案

课目第3课缤纷家用电器年级8年级上册执教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动。多种家电实物

课前布置学主要调查内容:

生调查活动a.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b.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

差异。

大家一起分2.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归纳产品设投影仪配合展示。

析调查的信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息(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

优化原有设3.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再设计。

计的举例(教师先自己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

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

学举例。)

展示产品设4.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注展示产品设计效

计效果草图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果草图。

布置学习活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展示学习活动及

动及活动要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并画活动要求。

求出创意稿。

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

产品的改进必须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

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

写出设计说明。

学生练习6.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1.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等展示一组设计作

分析产品特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品O

2.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展示一组设计作

及创意特点。品。

引导学生分3.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分析产品造展示一组设计作

析产品特点型、色彩、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的特点。品。

引导学生总4.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总展示一组设计效

结绘制效果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果草图。

图的简易技a.选择更能体现产品主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

巧b.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

c.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

质感。

d.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及装饰投影。

回顾学生练5.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设计构

习思问题及绘制技巧的差距。

布置学习活6.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展示学习活动及

动及活动要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活动要求。

求自己独立设计或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进行.

设计的电器产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

的超前意识。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能够充分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

尝试运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稿。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

写出设计说明。

学生练习7.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展示及小结8.学生作业展示及单元教学小结。展示学生作业。

教学随笔:

第4课触摸美丽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在整套教材中与八年级下册《五角星》知识的内在联系最为密

切,两课共同组成了一个关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学单元,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学侧重。如

果说《五角星》定位重点更多在画出肌理与质感,那么,《触摸美丽》的定位重点更多在于

直接利用材质本身的肌理与质感进行造型,探索适合材质形式美感表现的技巧。把握这个基

本定位是处理好这两课教学的关键,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觉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念。

本课选择“触摸美丽”这个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目,指导学生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

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质在装饰作品中的运用技巧。

从而进一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体现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所具有

的重要作用。

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展现了各种材料的图片,如金属、木材、毛绒、石

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特性与美感(如纤维材料柔软温馨,木质材料自然质

朴,石质材料坚硬冷漠等等)。并呈现了不同材质运用于装饰画中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装

饰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现的不同视觉美感。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改画与制作装饰

作品的活动,帮助学生关注材质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边角余料“变废为

宝”,制作成精美的装饰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

力。

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各种材质制作的装饰作品、材料加

工与处理的图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选择具象绘画与依此改制成的装饰作

品进行对比呈现,启迪学生的思维。

作业的设定范围较为宽泛,只强调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装饰作品,表现

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现了各种技巧与形式的装饰作品作为练习参照。

“活动一”通过把一幅绘画作品改造成为一件装饰作品的活动,依托一定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基

础,加深学生对材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利用材质加工处理,进行视觉表现的能力。

“活动二”在相对限制材料种类的前提下,提倡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装饰作品的造

型设计与加工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是否关注材质、感受材质美感的评价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

“才的形式,从作品的选材、色彩、构图、风格等诸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

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另外,将能否与他人友好交流并

合作完成练习也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资料库”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绍了装饰

画的特点。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了有关材质在生活用品中运用,在建筑物与室内装饰中运用的介绍,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视野。

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思路

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一些不同肌理与质感的材料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具体参

见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图。

课堂教学以创设情景导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几件学生自己制作的悬挂在家里的装饰作

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形式美感与生活情趣,并判断其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制成的?着重

分析制作材质的形式美感,引发学生探求形式美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接着进入对三种以上材质的对比感受与体验环节,可以观察材质图片,可以观赏生活中各种

材质用品,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各种材质的肌理或

者质感特性,在此基础上展示讨论活动。讨论内容包括:①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

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脆、粗糙与光滑等等。②它们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围绕

讨论作好有关准备:如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

出现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装饰作品实物或运用多媒体展

示优秀的装饰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肌理、质感的对比与统一来表

现形式美感的。在学生获得初步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

作方法展开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活动,并且教师演示对不同材料的一些加工处理方法,有效地

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材质选择与处理、构图、色彩等内容的具体创意上,为练习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一课时参照绘画作品,运用不同材料将其改造为装饰作品,注重

其材质处理、加工技巧与造型表现的关系,提倡简洁、夸张的手法,注重体现其装饰性与趣

昧性。

第二课时以某种容易收集的材质为主,辅以其他几种材质,更加强调小组合作完成一幅装饰

作品。在学生动手设计与制作前,教师可以抓住两个环节来促进教学:一是对比展示一种材

质的两种不同的设计处理,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材质变化的空间与趣味;二是教师直接演示

利用一种材质为主进行一件装饰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主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反复推敲

与动态设计调整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生独立设计与制作练习,才有达到更高形

式美感的可能。

提示学生在动手制作前务必就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制作步骤、工艺、方法等展开小组讨

论交流活动,从而明确设计与制作的大体方向。

本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求人人积极参与,在具体制作前提倡

有集体设计讨论过程,也可以边制作、边讨论、边修改。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直接参与学

生的制作,帮助学生一起完善创意,提出一些制作改进的建议,调动学生不断完善设计,不

断优化制作工艺的兴趣。不宜深度介入某个小组的制作过程,防止学生养成一种学习惰性。

教学选择

本课教学应能体现不同地域特点的教学特色,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条件等等的差

别,可能导致学生材质收集出现较大差异。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域,可能学生收集来的就是

一些山坡上的岩片,河滩上的鹅卵石,树上的绿叶,田间的稻草等,教师对于学生这种敏锐

的收集都应当予以积极鼓励。

对于缺乏影视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学校,教师或许需要自己课前多花时间制作几件装饰作品

作为教学欣赏作品来替代媒体的展示。因为这是教师亲手设计制作的装饰作品,学生会感到

特别亲切,教师也会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获得更多展现材质形式美感的技巧与体会,这样更加

易于获得影视媒体展示难以获得的教学效果。

如果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很大,在完成教材两个主体学习活动后,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课外把学

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边角余料r通过挖掘其中材质的形式美

感,运用一些展现材质形式美感的对比技巧,变废为宝,精心设计制作成一件装饰艺术品来

装饰自己的家。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可以灵活选择:如①情境导入——作品欣赏——感受体验材质——处理材料——制

作活动。②情境导入——感受体验材质——改画活动——加工材料——作品欣赏——制作装

饰作品。

建议课前教师自己制作装饰作品,并收集其他班级学生制作的作品供教学欣赏和作业参考,

并主动准备一些材料供学生制作时选择调剂使用。

教学不宜把练习只停留在设计制作装饰画上,提倡延伸到平面与立体或半立体形态作品皆可

的现代装饰造型作品范畴。

在“活动二”的作品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