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二轮总复习历史专题导练(3)-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_第1页
江苏省高考二轮总复习历史专题导练(3)-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_第2页
江苏省高考二轮总复习历史专题导练(3)-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_第3页
江苏省高考二轮总复习历史专题导练(3)-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_第4页
江苏省高考二轮总复习历史专题导练(3)-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导练(3)——古代中西方思想演变【考纲扫描】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热点解读】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使社会大变革,带来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的思想家。(2)认识:百家争鸣,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促使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提高了民族素质,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尤其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和其关于“和谐”的思想,更是被世界人民景仰和推崇。二、自汉至明清的思想发展演变1.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汉代的大一统,急需一套适应强化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发展的思想理论。董仲舒整合出了一套以“外儒内法”为显著特征,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服务的新的儒家理论体系,并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思想主张:董仲舒新儒学以“天人感应”为基础,既主张强化君主专制,又要求统治者遵循天道实行仁政。(3)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以思想的统一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但也限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形成了思想专制局面。2.宋明理学派别代表主张地位评价哲学伦理存在方法程朱理学程颢程颐“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杜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理存在于客现事物中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体会、贯“理”发展理学明初取得统治地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但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朱熹集大成者陆王心学陆九渊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就在自己心中,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开创心学未取得统治地位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3.异端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自称为“异端”,强调个性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鞭挞了程朱理学,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思想主张: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学以致用”、“工商皆本”的主张;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强调关注国计民生,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思想主张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安定。(2)评价:明清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挖掘先秦儒学“济世治国”功能,其“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但其主张未跳出明君贤臣的理想统治模式。【综合提高】时间代表思想主张评价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春秋孔子以“仁”;调整人际关系;以“礼”,恢复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提倡“为政以德”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对鬼神敬远之,把探究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独立思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孔于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被后人推崇为“圣人”而倍受景仰孟子建立仁政学说,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主张人性本善,强调教育在保持与生俱来的仁、义、礼、智、信上的作用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被尊为“亚圣”战国荀子治国应以礼教为先,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在君民关系上,提出“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提出“性论”,认为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苟于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因而被视作儒学的异端。但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1.古代儒家思想在继承、吸收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春秋时期,孔子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儒家思想;战国时,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是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在三教合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两宋时期,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内容,构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朝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明末清初,黄宗羲等思想家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儒学就是在这种的继承、吸收和创新中不断呈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2.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出现新发展的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有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1)鸦片战争前:中国固守封建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盲目排斥。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它既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如仁政爱民、以德治国和尊师重教等等;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容,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扶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也因此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在南宋以后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从而反映出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既不能妄自菲薄,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我们应当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秀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2)1840~1919年:东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对待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用批判的继承的观点,大胆扬弃,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吸收合理因素,作到古为今用。对待世界文化首先要有理解、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反对盲目排外;其次要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作到洋为中用。【专题检测】一、选择题孔子学说是中国和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独特的魅力贯穿古今中外。据此回答1--5题。1.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孔子强调“礼”的实质是希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③孔子的“仁”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实质上是强调统治的艺术性④孔子“仁”和“礼”的主张对今天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近几年,每年的9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向全世界直播祭孔活动,孔子的声誉一次次响彻世界,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也一次次声名远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阻碍,重新组织类似活动是一种历史倒退B.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以此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C.儒家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要始终继承其全部内涵D.民族崛起需要强有力的民族文化底蕴支撑,需要重新认识儒学并继承其精华3.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西方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以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为本国教育节。下列属孔子思想精华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③有教无类 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面对春秋晚期的社会巨变,孔子提出了“正名分”的主张,其主要意图是A.按照周礼把当时混乱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B.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以避免各家各派的争论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地位,使他们号令诸侯时名正言顺D.统治者推行“仁政”,以博取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5.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其“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建立封建统治的基础 C.维护劳动人民利益 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反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7.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这句话体现的思想观念主要是A.重义轻利B.人性本善C.民贵君轻D.尊王贱霸8.“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主张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对人民宽刑薄赋C.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9.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0.儒家思想的下列主张,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具有积极影响的是 () A.“为政以德”“以德服人” B.“有教无类”“温故知新”C.“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⑤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12.小明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3.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rivercancarryaboat,yet,itcanturntheboatovera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的回答是 () A.LiEr B.ZhuangZhou C.MengKe D.Xunkuang14.下列有关汉代儒学家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先秦孔孟儒学没有多大的联系B.完全是对先秦孔孟儒学的照搬C.实际上是“外儒内法”的新儒学体系D.核心是孔孟的“以民为本”思想15.董仲舒的思想中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内容是 () ①“春秋大一统”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天人合一” ④“天人感应” ⑤“三纲五常”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③④16.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家,有利于国家巩固和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家的基础是 ()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7.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其目的是A.加强思想控制,以维护君主专制B.完善选拔人才的途径C.杜绝知识分子研究其他学说D.取得儒家知识分子的认可18.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学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它主张“仁政” B.它主张“天人感应” 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19.下列思想家的言论中,体现宋明理学思想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宇宙便是吾心” ④“格物致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是 ()21.“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22.朱元璋即位后读《孟子》,愤极掷书于地下,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遂令“罢孟子配享”,将孟子逐出孔庙。朱元璋此举的缘由最有可能是()A.朱元璋极力强化君权,而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有碍于此B.朱元璋出身贫寒,对贵族人士深恶痛绝C.朱元璋认为孟子没有配享的资格D.孟子的“仁政”思想从根本上背离于封建专制统治2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4.关于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5.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坚决否定 B.与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2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强调重视百姓的力量27.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28.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29.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这突出反映了() A.古代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 B.古代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C.古代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 D.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的高度发达30.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种理论是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31.关于亚里士多德及其观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B.其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造了控制论 C.他的研究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后得出结论 D.把希腊哲学的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精神发展到顶峰32.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普罗泰戈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33.对“Manisthemeasureofallthings”理解最正确的是 ()A.它强调人的价值至高无上 B.它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C.它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D.它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34.柏拉图曾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反映了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器重 ②对亚里士多德应该进行正确引导③柏拉图充分肯定亚里士多德的求知精神④伯拉图认为应为亚里士多德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与环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下列有关亚里士多德对“中庸之道”看法不正确()A.人生哲学是哲学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B.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和中间三种状态C.任何行为过度与不及都会产生失误 D.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二、非选择题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组图片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汉城揭牌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材料二: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苏格拉底的讲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审美的愉悦。当有人讥笑他节俭又不愿借教学收取酬金时,他回答说,不收取酬金他就可以自由选择听众。他愿意和有才德的人交朋友,把自己所知道的好东西都教给他,并把能够彼此帮助看为极大的收获。自由地讲,自由地听,自由地选择有才德的朋友,在这自由中意识到自己在日益更好地成长起来,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朋友,这些就是苏格拉底意识到的快乐。与苏格拉底一样,孔子讲学的方式也是采用对话的形式。孔子与人的对话如诗篇一样,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内蕴丰厚,有很多的话就是人生格言。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语言的锤炼,是与他对人的修养要求分不开的。孔子,他以诗、礼、乐等形式,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与苏格拉底比较,他们共同之处都是以审美的方式不倦地追求人之为人的完美。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两人主要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索。一个从人的“自我意识”,唤醒人的“反思”;一个从人的“群体意识”,呼唤人们之间的“仁爱”。一个从人的内心的思想核心理性思维,去求得对普遍概念的认识;一个从人的外在的行为方式,躬行“仁”与“礼”。一个追攀心灵的真、善、美;一个实行“仁”与“礼”融合的尽善尽美,而在对人之为人的美的追寻中,他们也开始了对自己的塑造。——华夏文化网: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成人艺术比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3分)(2)根据所给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对比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异同?(5分)(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何借鉴意义?(2分)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2)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答案1.D2.D3.D4.A5.D6.D7.A8.D9.D10.A11.B12.D13.D14.C15.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