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_第1页
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_第2页
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_第3页
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_第4页
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四诊法

长治市中医院

-------靳素萍

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页传统中医所指四诊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也称“诊法”,用以搜集病情资料、诊察疾病,是中医区分证候、判断病种主要依据。临床察病辨证必须四诊合参,全方面系统了解病情,方可对病证做出正确分析和诊疗,为治疗和护理提供全方面而准确依据。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5页望诊,主要包含望神、望面色、望形态、望头颈、望五官、望皮肤、望分泌物和排泄物、望舌、望小儿指纹等。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6页1得神神志清楚、精神良好、

两目灵活、面色荣润等

2少神精神不振、面色少华、

思维迟钝、动作迟缓等望神3失神正虚失神见于久病重病

之人

邪盛失神见于急性危重

患者

4假神精神极度萎靡,不欲言语

突然精神好转、意识清楚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5神乱精神异常见于癫、痴、

狂、痫等疾病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7页望面色

常色与病色

常色

正常面色表现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主色又称正色,因为个体生理特征决定一

生基本不变面色,主色也有偏白偏黑

偏赤偏黄偏青等差异

客色适应自然暂时性肤色改变谓之客色,

如春稍青,夏稍赤,秋稍白,冬稍黑等

病色特点是晦暗、暴露。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暴露面色异常显著显露

于外,说明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

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8页五色主病A.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色,则有血脉瘀阻,引至心胸疼痛。B.黄色主脾虚、湿证。病人面色淡黄,无光泽,称之“萎黄”多属脾胃虚弱,面、眼睛及全身变黄,称为黄疸。C.赤色病人满面通红者,为阳盛热炽之证,常见于外感发烧等。两颧潮红者,多属久病阴虚,形成虚火上炎之证。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9页D.白色普通为气、血、津液病证表现。假如病人面色淡白无华,形体肌瘦,唇、舌色淡,多为血、气虚。若面色白而虚浮,则为阳虚水湿内停。E.黑色主肾虚、水饮、寒证、血瘀。病人两颧黑而干燥,则表明肾气亏损。面黑而肌肤甲错,多为血瘀日久;面色黑暗而枯萎者,病情很严重,多为危候。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0页望头部观察头部改变,主要了解肾精、脑髓及脏腑精气盛衰。望头部主要观察头颅、囟门、头发情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1页1.头形态异常,多反应脑、肾病变。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伴有智力发育不全,均属肾精不足。2.察囟门以观察前囟为主,在小儿囟门突起称“囟填”,囟门凹陷称“囟陷”,囟门迟闭称“解颅”见于小儿佝偻病。3.望头发,主要观察头发色泽。头发乌黑润泽是肾气充盛,精气充分之象;片状脱发称“斑秃”;青壮年白发伴耳鸣、腰酸等症,多属肾虚。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2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3页望颈项望颈项应注意观察颈项部外形和动态改变。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名为“瘰疬”颈前喉结处有肿块突起,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名为“瘿瘤”颈项强直,多为温病火邪上攻,

或风寒滞络所致。

颈项软弱,抬头无力见于小儿为肾精亏少;久病重病者,头垂不抬,为精气衰竭之危象。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4页望皮肤

望皮肤主要应观察皮肤色泽形态改变和表现于皮肤病证。望白、水痘望斑疹望痈疽庁疖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5页望分泌物和排泄物望分泌物和排泄物是观察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形、色、量、质改变,以测知脏腑病变和病邪性质方法。分泌物和排泄物包含涕、唾、痰、涎、泪及汗液、呕吐物、二便、月经、带下和脓液等。

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6页(一)望痰涎涕1.痰痰白清稀多为寒痰;痰色黄,质稠有块者多为热痰;咳痰带血,血色鲜红者称为咯血2.涎口流清涎量多多为脾胃虚寒;口吐黏涎者多为脾胃湿热,湿浊上泛。老年人口角流涎多为肾虚不摄。

3涕鼻塞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鼻塞流涕色黄而稠多为外感风热。(二)望呕吐物1.呕吐物秽浊,有酸臭味者多为胃热;2.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伴胃脘冷痛,多为寒邪犯胃3.呕吐黄绿苦水,多为肝胆郁热或湿热;4.呕吐物鲜血夹有食物残渣,多为胃中淤血;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7页(三)望二便大便

大便黄糜臭秽,多为暑湿泄泻;如泻出清稀如水,多为寒湿泄泻;如大便干燥,排出困难热盛伤津;大便带血,称为“便血”小便

小便黄赤短少多为热证;小便清长多为寒证;尿中带血见于血淋;尿有砂石见于石淋。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8页望舌望舌,又称舌诊,是观察舌质和舌苔改变以了解病情方法。

望舌时最好在充分自然光线下进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面向光亮处,将舌自然伸出,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稍向下,使舌体充分暴露,便于观察。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19页舌体分候脏腑理论舌尖部-----上焦心肺病变舌中部-----中焦脾胃病变舌根部-----下焦肾病变舌两侧-----肝胆病变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0页舌诊内容

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改变。舌质和舌苔综合征象称为舌象。正常舌象表现为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干湿适中,简称为“淡红舌,薄白苔”。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1页病理舌象1望舌神

淡白舌红舌2望舌色绛舌

青紫舌

望舌质苍老舌娇嫩舌3望舌形胖大舌瘦薄舌

裂纹舌芒刺舌齿痕舌

强硬舌痿软舌

颤动舌歪斜舌4望舌态吐弄舌短缩舌

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2页望舌苔苔色指舌苔颜色,苔色有白、黄、黑、灰改变

白苔苔薄白而润,属正常舌苔;苔薄白而干,多为外感风热;苔白厚如积粉,扪之不燥,称为“积粉苔”。

黄苔多表示并已传里,舌苔愈黄表示热邪愈重;苔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极。

灰黑苔在久病重病阶段出现,如长久大量吸烟之人可见舌质灰黑。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3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4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5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6页闻诊

闻诊,是经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诊察病情方法。听声音,是指听辨患者语言、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嗳气、呃逆、鼻鼾等各种声响改变;嗅气味是辨病体发出异常气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和病室异常气味。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7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8页A

语声主要表现为语声改变和言语错乱发声:语声高亢明亮多为实证;语声低微无力,懒言而沉静多属虚证、寒证。喑哑与失音:声音嘶哑者为喑哑,语而无声者为失音。言语错乱:常见谵语、郑声、狂言、独语等B

呼吸包含诊察呼吸频率快慢,气息强弱粗细等方面。1喘呼吸困难、鼻翼煽动、难以平卧2哮呼吸喘促而喉间有哮鸣音,也称哮喘。3短气呼吸短促气急而无痰鸣声。4太息又称叹息,胸闷不畅而发出长吁短叹声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29页C.咳嗽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最常见表现。咳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有痰声,量多易咳,多为痰湿阻肺;咳声阵发,连声不停,咳声停顿时声如鸡啼,称百日咳。D.呕吐呕吐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表现。呕声低弱,吐物呈清稀者多为虚证、寒证呕声壮厉,吐物呈黏痰黄水多为实证、热证。喷吐状呕吐,多为热扰神明,属病重。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0页E.呃逆是从咽部发出一个不由自主冲击声,声短频急。凡新病呃逆,呃声响亮有力,多为实热证;呃声沉缓,低弱无力,多为虚证、寒证;久病重病呃逆不止为胃气衰败之象。F.嗳气正常人饱食后偶有嗳气,俗称“打饱嗝”是饮食入胃,不为病态。G.鼻鼾熟睡时鼾声,见于体态肥胖和年老之人;病变中鼾声不觉,昏睡不醒,多为中风之危候。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1页

嗅气味(一)口鼻之气味口气臭秽---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口中散发烂苹果味---消渴病(二)汗身之气味身有血腥气---大失血患者身有腐臭气---患有溃腐疮疡(三)分泌物、排泄物之气味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2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3页

问诊问诊,是医护人员经过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标问询,以了解病情方法。一、普通问诊首先问询患者姓名、性别、年纪、职业、婚姻、民族、籍贯、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普通情况。二、问现在症问询患者就诊时所感到全部不适,以及病情相关全身情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4页普通问诊(一)问主诉是患者就诊时最主要、最痛苦症状、体征及其连续时间。如“胃脘痛15天,加重2天”。(二)问现病史指患者围绕主诉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发生、发展、改变和诊治经过。(三)问既往史也称过去病史包含过去普通健康情况、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及其它病史等(四)问个人生活史指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相关情况。(五)问家族史指问询患者长久生活相处父母、弟兄姐妹。亲密接触爱人、儿女等健康情况或曾患何种疾病等。

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5页问现在症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与口味问二便问经带问小儿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6页问寒热

首先应问询患者有没有怕冷或发烧症状,问询寒热轻重、出现时间、连续长短及伴随症状等,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恶寒发烧:指患者怕冷与发烧同时并见。分为外感寒邪、外感热邪、外感风邪2但寒不热:患者只敢怕冷而不发烧。分为新病恶寒和久病畏寒。3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烧交替出现,可见于少阳证与疟疾。4.但热不寒:患者只感发烧而无怕冷,或反恶热。分为:a壮热,指患者高热(T在39℃以上)连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b潮热,定时发烧或定时热盛,如潮汐有一定规律。C微热,指轻微发烧(T多在38℃以下)亦称低热。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7页

问汗应注意了解有没有出汗、汗出时间、部位、多少及其兼症等。A.有汗无汗表证无汗为风寒表证,表证有汗为风热表证。B.特殊汗出自汗、盗汗、战汗、绝汗。C.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出、手足心汗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8页问疼痛应注意问询疼痛详细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喜恶急兼症。问疼痛性质问疼痛部位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39页

问疼痛

部位头痛

指头某一部位或整个头部疼痛症状,手、足三阳经均直接循行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一些耳、目、鼻疾病亦可引发头痛。胸痛指胸某一部位疼痛症状。胸居上焦,内藏心肺,故胸痛多与心肺病变相关;左胸心前区憋闷作痛---见于胸痹等病;胸痛颧赤盗汗,午后潮热者---见于肺痨等病。胁痛指胁一侧或两侧疼痛症状。胁痛多与肝胆病变相关。胃脘痛上腹部、剑突下疼痛。实证多在进食后疼痛加剧,虚证多在进食后疼痛缓解。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0页腹痛

指剑突下至耻骨毛际以上(胃脘所在部位除外)腹部疼痛。如全腹痛,有压痛及反跳痛者,多因腹部脏器穿孔或热毒弥漫所致。腰痛

腰为肾之府,故腰痛应首先考虑肾及周围组织病变。如腰部经常酸软而痛,多因肾虚所致。四肢痛四肢、关节肌肉作痛,多为痹症。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1页问疼痛性质胀痛---疼痛兼有胀感症状。刺痛---疼痛如针刺之状症状。是瘀血致痛特点。走窜痛---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四肢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多见于痹病,因风邪偏胜所致。冷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症状。灼痛---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症状。绞痛---痛势猛烈,如刀绞割症状。隐痛---疼痛不猛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症状。酸痛---疼痛兼有酸软感症状。见于四肢、肌肉、腰背关节等处。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2页问睡眠主要了解阴阳盛衰,心肾功效。睡眠异常主要有失眠和嗜睡a.失眠又称不寐;指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多梦易醒,难以再睡,或通宵不眠。如心脾两虚、心肾不交扰动心神等b.嗜睡

又称多寐;指精神疲乏,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临床多见中气不足、脾失健运、或温热病入心包。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3页问饮食与口味问饮食与口味,能够了解津液盈亏,脾胃功效强弱,以及诊察病性寒热虚实。主要问询患者口渴、饮水、食欲、食量以及口味等情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4页1、口渴与饮水:口不渴、口渴、渴不多饮。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饥不欲食、多食易饥、偏嗜食物。3、口味异常:口淡、口甜、口苦、口酸、口黏腻、口咸、口涩。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5页问二便大便健康人每日或隔日排便一次,便出通畅,为黄色成形软便,内无脓血、黏液及未消化食物等。大便异常包含便次(便秘、泄泻)、便质(完谷不化、脓血便)、排便感异常等小便健康成人日间排小便普通3~5次,夜间0~1次;尿色清白或微黄,略有尿臊气,排尿通畅,无不适感。一昼夜总尿量约1000~1800ml。小便异常包含尿量、尿次及排尿感异常。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6页问经带月经是指发育成熟健康女性,胞宫有规律周期性出血生理现象,又称月信或信水。正常情况下,周期平均为28天左右,经期为3~5天,经量约50~100ml,经色正红无块,质地不系不稠,13岁左右初潮,49岁左右绝经。问月经情况主要问询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及兼症,还应询有没有闭经或经行腹痛,末次月经时间,初潮或绝经年纪。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7页

带下在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有少许白色分泌物,清稀而无臭气,含有润泽阴道,防御外邪侵入作用,称为生理性带下。若带下显著过多,淋漓不停,或色质气味异常,即为病理性带下。应注意问询带下量、色、质、味等异常改变。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8页问小儿儿科古称“哑科”,问诊较为困难,也不够准确,所以,主要经过问询其陪诊者获取相关病情资料。问小儿病时,除常规问诊外,还应着重了解小儿:1出生前后情况2.预防接种史、传染病史3.易致小儿患病原因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49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50页切诊

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51页中医四诊法专题宣讲第52页切诊:是医护人员用手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诊察方法。包含脉诊和按诊两部分。脉诊:是医护人员用手指端切按患者一些特定部位动脉搏动,探测脉象,以了解病情诊察方法。按诊:是医护人员用手触摸或按压患者一些部位,以了解局部润燥、冷热、疼痛、软硬、肿块及其它异常改变,从而了解病情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