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第一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一、教学例122、做练习一第1题3、做练习一第2题4、做练习一第3题做练习一的第4、5题3(1)出示:4x+12=502.3x—1.02=0.36(2)出示:30x÷2=360量)3、第8题4(1)出示温度计,教师简单介绍:我国测量温度常用℃(摄氏度)作单位,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5第三课时第三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1、学习例2(1)出示例2。读题,理解题意。(8)问:这道题怎样检验?6(3)比较:1、练习二第1题(2)学生独立完成。2、练习二第2题3、练习二第5题(1)先独立解答。练习二第3、4题。7教学内容:教科书P5-6练习二第6—11题2、练习二第7题3、练习二第8题(2)学生独立解答。(4)练习二第9题、第10题、第11题行。甲每分跑280米,乙每分跑240米。经过多少分甲比乙多跑1圈?89(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讨论题(2)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说本单元学会了用方程解决哪些实际问(1)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9米。它的铁路桥比武少421米。**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2)练习与应用第3题**问:这棵树苗从80厘米长到104厘米,经过了几个月?你怎么知道的?**问:你能说说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1)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比徒弟的3倍少18个。(2)一堆黄沙运走了30车后还剩下16吨。(3)一条围巾的价钱比一副手套价钱的2倍多25元。(1)学校舞蹈队有x人,歌咏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歌咏队有()人;舞蹈队和歌咏队一共有()人,歌咏队比舞蹈队多()人。(2)踢毽的和跳绳的每组都是x人,踢毽的有5组,跳绳的有8组。踢毽的有()人,跳绳的有()人;踢健的比跳绳的少()人,踢(1)三角形面积275cm²。(2)长方形周长9m。xm第(1)小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方程的依据以及怎样解列出第(2)小题2x+1.5×2=9(x+1.5)×2=9x+1.5=**指名3位学生分别板演。再集体交流。2、第6题、第7题、第9题、第10题大约比这名运动员每秒多跑20米。这名运动员每秒大约跑多少米?这只猎豹呢?**先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在体育课上测试百米跑步时的速度大约是每秒多少米?**再让学生解答问题,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想。盒子里装有同样数量的红球和白球。每次取出6个红球和4个白球,取了红球多少个?**再让学生列方程解答。交流时说说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些什么收获呢?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二次备课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两人同时从长2000米的一条路的两段相对而行(同时出发),大约经过几二、评价与反思(1)认真阅读评价指标。(2)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指标回顾相关的学习情况,可以举例说说自己在这一、引入新课1、出示例1:(2)抽象图形。(1)面的特点长方体有几个面?谁能迅速的数出长方体的6个面?比较哪一种方法好?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不同看法吗?这两个面的位置是怎样的?(可结合拍手理解“相对”)(2)棱的特点几条棱?每组4条棱的位置是怎样的?相对的棱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电脑显示棱的特点)(3)顶点的个数(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小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1)问: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1、练习三第1题。4、练习三第4题。5、练习三第5题学生按小小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考题中所需的若干张硬纸(每种6张)二、自主探究1、让学生看教科书12页,像例3那样,将有关的棱用红线描出,并按照例题3组相对的面。4、“练一练”(1)出示各展开图,引导学生先想像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的过程,再(2)把教科书121页的图形剪下来试着折一折从而验证自己先前的判断1、练习三第6题至少要用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操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与教材中例4和“试一试”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方体呢?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计算这6个面的面积之和?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体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出二次备课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2.做练习四第1题。3.做练习四第2题。4.做练习四第5题。做练习四第3、4题。5厘米3分米出示例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1、练习四第6题2、练习四第8题3、练习四第9题4、练习四第10题练习四第7题、第8题教学内容:第19~20页的例6、例7和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五的第1-4教学资源:教师准备教材第19页上2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立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石块占有了水中一块地方)(3)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些?2、实验二3、完成练习五第1题4、完成练习五第2题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知识有什教学内容:第21~22页的例8、练一练以及练习五的第5-8题。(1)认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问: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呢?(自己的手指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21页上的2幅图,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2)认识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棱长1分泌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3)认识1立方米的正方体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4)归纳体积单位(4)归纳体积单位通过观察、学习,知道体积单位是规定了棱长的正方体。让学生说说1(5)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是1升水。板书: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让学生说说那些容器大约可乘1升水。完成练习五的第5~8题1、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这一题中的3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3个图形的内在联系。2、完成练习五第6题3、完成练习五的第7题4、完成练习五的第8题这3幅图是这个物体的形状,它的体积是4立方厘米。估算。右边的物体从上往下可以看作3层,每层哟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组成,体积大约是15立方厘米。二次备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的例9、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的例9、例10,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说明: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2厘米。二、教学例92.观察思考。3.分析推想。三、教学例102.做“练一练”第1题。3.做“练一练”第2题。4.做练习六第2题。做练习六第1、3题。二次备课教学内容:第27页的教学内容及练习六4~8题。5、完成第8题补充习题(略)教学内容:第30页的例题11以及练一练和练习七1~4题。1、出示2个正方体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他的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立方米=()立方分米2、完成练习七第1题3、完成练习七第2、3、4题五、课堂作业练习七第3、4题1、练习七的第5题2、练习七的第6题3、练习七的第9题4、练习七的第10题四、课堂作业练习七的8、91、完成第1题2、完成整理与练习的第2题3、完成整理与练习的第3题1、10.0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9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1350毫升=()升=()立方分米2.005升=()毫升=()立方厘米3李老师要为班级做一个长方体的图书箱,长6分米,宽5分米。如果要使这个书箱的容积达到120立方分米(木版的厚度不计),做这样一个图书箱,至二次备课第十二课时第十二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练习与应用4~7题。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容积和体积的意义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3、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资源:投影仪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同学们已经了解得很多了,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二、完成整理与练习的4~7题1、完成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把这张表格填好,然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2、完成第5题这题要求需要铝合金条多少分米,可先让学生看一下示意图,每根铝合金条就是长方体相应的棱,要求至少需要分米的铝合金条,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棱长3、完成第7题第(1)题求的是所有立柱的底面积之和,可以先求出一个立柱的底面积,然后再求出12根立柱的底面积。第(2)题是求这些立柱的体积之和,方法可以采用第一个。第(3)题求的是一根立柱除了底面积以外各个面的面积之和。4、思考题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这个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有12×2=24;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工有24个。三、补充练习1、一种纸袋,打开后的形状是长方体,长55厘米,宽8厘米,高40厘米。做这个纸袋至少需要多少硬纸?(上面没有盖)这个纸袋可以盛多少立方厘米的物体?2、把一个棱长0.8米的正方体钢呸,锻成一个横截面是0.16平方米的长方体方钢,锻成的这块方钢长多少米?(用方程解答)3、一间教室长7米,宽6米,高3米,门窗面积和是20平方米。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面墙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二次备课第十三课时第十三课时整理与练习3教学内容:开展“探索与实践”和“评价反思”,完成书本第35页第8、9题。二次备课(1)如果用3个、4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表面积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排(2)交流规律(允许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述):如:2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2个面,3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4(2×2)个面,4个正方体拼在一起少6(3×2)个面……3、当正方体增加到5个6个时,表面积会怎么变化呢?(2)你能看出哪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吗?(学生交流讨论)(3)怎么验证你的发现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发现)(2)你能看出哪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吗?(学生交流讨论)(3)怎么验证你的发现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发现)1、用6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的长方体(37页图)2、拼10包火柴盒,包成一包有几种包法?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怎样包装最省纸”就是什么最少?(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怎样拼最少呢?(5盒叠一起,并排两叠)第一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1)2、解决例题的第(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1、做“练一练”第1题2、做“练一练”第2题3、做练习八第1题4、做练习八第3-5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二次备课第二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2)第二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2)1、出示例2明确:以10朵绸花为单位“1”,红花的朵数是10朵的1/2,绿花的朵数是101、学生尝试解决第(1)个问题,求红花的朵数2、解决第(2)个问题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使学生明白:10朵的2/5,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求出2份是多少1、练习八第6题2、练习八第7题3、练习八第8题4、练习八第9题4、练习八第9题5、练习八第10题6、练习八第11题第三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3)第三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3)出示例3的条形图花是黄花的11/10,绿花是黄花的6/10(3/5);把红花朵数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10/11,绿花是红花的6/11,等等1、教学例3追问:50朵的1/10是什么?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1/102、教学“试一试”3、做“练一练”第1题4、做“练一练”第2题军邮票张数的2/7,也就是28张的2/71、做练习八第12题1、做练习八第12题2、做练习八第13题3、做练习八第14题4、做练习八第15、16题5、做练习八第17题第四课时分数乘分数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的例4、5及相应的“试一试”,随后的“练一练”,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第四课时分数乘分数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的例4、5及相应的“试一试”,随后的“练一练”,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资源:长方形纸、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然后问:画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0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白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白呢?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打开书P45完成。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1)让学生说i分别表的几分之几?;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学生试做。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2)验证比较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再画斜线表二次备课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看看操作的结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学生观察比较。3、归纳总结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会计算吗?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教师进行示范如P46。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五、综合练习1、做练习九的第1题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2、做练习九的第3题说出错的原因3、做练习九的第4题看谁算的最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七、作业练习九的第2、5题二次备课第五课时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P47例6及练一练,练习九第6——9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到学习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3、在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同时,发展他们数学思考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熟练进行分数连乘应用题的解答。教学难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第五课时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P47例6及练一练,练习九第6——9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到学习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3、在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同时,发展他们数学思考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熟练进行分数连乘应用题的解答。教学难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1、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1)小明的邮票张数是小刚的倍。)(2)一根绳子,剪去和苹果的筐数相等。)02、师:你们知道今年是我校建校多少周年吗?为了庆祝先锋小学十周年校庆,到时会有精彩的文艺节目汇演。大家都忙活起来了。这不大家做起了绸花。出示:先锋小学同学为十周年校庆做绸花。四年级做了135朵。五年级做的朵数是四年级的五年级做了多少朵?;(1)生读题。师:五年级做了多少朵,你能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师:你觉得题里最关键的是哪一句?(五年级做的朵数是四年级的),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单位“1”二次备课白是哪个数量?(3)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呢?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四年级做的朵数)白是哪个数量?(3)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呢?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四年级做的朵数)是五年级做的朵数与四年级做的朵数比较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呢?(把四年级做的朵数平均分成9份,五年级做了这样的8份)那五年级做的朵数该怎样表示?四年级(注意把线段图补充完整)1、出示例题。例6:先锋小学同学为十周年校庆做绸花。四年级做了135朵。五年级做的朵数是四年级的六年级做的朵数是五年级的六年级做了多少朵?。师:四年级、五年级的同学都开始动手了,我们六年级的同学当然也不能落后。2、比较异同点,分析数量关系。师:请大家比较一下,这题和我们刚刚所做的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多了一个条件,有三个数量,出现了两个单位“1”,有两个数量关系,问题不同了)师:你看的真仔细!这题有三个数量,出现了两个单位“1”,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那你认为哪句话最重要呢?刚刚我们讨论的含义,又表示什么呢?它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又把谁看作单位“1”呢?师:你能具体说说这道题里的数量关系吗?板书:四年级做的朵数×8=五年级做的朵数。3、画线段图师:现在你能把三个年级做花朵数的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能)应该先画谁呢?(四年级做的朵数,这是第一个单位“1”)(这时候可能有学生提出可以借用前面所画的线段图)师:不错,我们可以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大家试试看!生独立完成。画完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演。边画边问: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最后把线段图画完整)板演:4、解决问题(1)师:题目要求的是什么?(六年级做了多少朵)要求六年级做花的朵数,先要知道什么?(五年级做了多少朵)为什么?(六年级做的朵数是五年级的板书:(1)先求五年级做了多少朵?(2)再求六年级做了多少朵?2、练习九第6题3、练习九第7题人数?人数?(3)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4、练习九第9题(1)学生读题。问:单位“1”是谁?题里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你会解答吗?(2)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5、先比较,再计算。出示:(1)先锋小学为了庆祝校庆将组织60人的铜管乐队,舞蹈队的人数是铜管乐队的,鲜花队的人数是铜管乐队的。舞蹈队和鲜花队各有多少人?(2)先锋小学为了庆祝校庆将组织60人的铜管乐队,舞蹈队的人数是铜管乐队的;鲜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鲜花队有多少人?(1)让学生先观察,比较两题的异同。(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师:第一题两句话的单位“1”相同,都是铜管乐队的人数,是两个一步计算的问题,比较简单。第二题有两个单位“1”,铜管乐队的人数和舞蹈队的人数,数量关系相对复杂,是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解答这类实际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找对单位“1”,理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连乘应用题,老师非常开心,你能讲讲今天的学习感受吗?二次备课第六课时分数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九的10---13题。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2、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第六课时分数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九的10---13题。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2、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二、基本练习。1、计算。2、一台织布机平均每小时织布千米,某织布厂有800台这样的织布机,1分钟能织布多少千米?3、一筐苹果,第一次卖掉一半,第二次卖掉的是第一次的一半,剩下的苹果是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4、一个长方形正好可以平均分割成六个边长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高级单位数化成低级单位数。引导学生复习方法之后,学生独立做,然后订学生先独立完成,订正结果后,再找规律。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针对练习情况进行小结。五、作业:完成上述各题。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50页例7和练习十中的题目教学目的: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得求一个数的倒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50页例7和练习十中的题目教学目的: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得求一个数的倒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得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过程:问: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二、新授(1)出示例7下面的几个分数中,那两个数的乘积是1?(2)学生回答。(3)引出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3/8和8/3互为倒数。可以说3/8是8/3的倒数,8/3是3/8的倒数。(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2、归纳方法(1)小组讨论: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2)全班交流。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问: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学生回答,并说原因。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3)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3、教学“练一练”学生在书上直接写,注意格式。然后请学生回答。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做分母,分子是1。1、做练习十第1题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二次备课2、做练习十第2题3、做练习六第3题4、做练习六第4题练习十5、6题第八课时整理和练习1第八课时整理和练习1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的1---9(1)小组讨论。①怎样计算分数乘法?②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2)指名全班交流。1、练习与应用第1题2、练习与应用第2题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3、练习与应用第3题单位的换算。4、练习与应用第4题1/4*5及6/5*5/45、练习与应用第6题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6、练习与应用第8题分数乘法应用题。7、练习与应用第9题分数连乘应用题。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那些任务?你有问题吗?练习与应用第5题、第7题二次备课(2)小强跑了1000米,小明跑的是小强的4/5,小军跑的是小明的3/2,小1、第10题(3)全班交流。规律是: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差是它们的二次备课四、分数除法第一课时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1,练习十一第1~4题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四、分数除法第一课时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1,练习十一第1~4题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资源:1.小黑板2.挂图教学过程: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2、提问:量杯里有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样列式?为什么?(板书-2=)3、学生讨论:÷2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4、让学生交流想法:(1)把4个单位一平均分成2分,用分子4÷2,分母还是5。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表示出这样算的算理。(2)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升的是多少,所以就谁能再说一说,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来计算?是2的什么数?(倒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怎样列式?(2)÷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提问: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1.做”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过程写出得数。(2)做"练一练"第2题。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3)做"练一练"第3题。二次备课(4)做练习十一第2题。(4)做练习十一第2题。第二课时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2、例3,练习十一第5~8题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2、例3,练习十一第5~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资源: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2.揭题:整数除以分数。1.提问:幼儿园李老师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指名读题,并要求口头列式。追问:为什么用4÷2来计算?明确:要求分给几个人,就是把4个橙子按每2个一份进行平均分,看能分成几份。继续提问: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学生各自列式计算,指名说说列式的依据。2.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追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明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人,就是把4个橙子按个分一份,看能分成几份。谈话:请大家观察这道算式,它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揭题:整数除以分数3、出示挂图,请根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把4个橙子每个分),可分成几份?是几?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1)学生读题,列式。(2)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二次备课提问:从这两个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2.请根据米剪一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3.想一想:可以怎么算,为什么?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全班交流。1.做“练一连”第1题。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交流。2.做“练一连”第2题。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提醒学生: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3.做练习十一第5题。先让学生看图想商是几,再计算。比较看图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4.做练习十一第7题。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练习十一第6题和第8题。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二次备课第三课时分数除以分数第三课时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9/10÷3/10得多少?(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看看3/5里有几个1/5,有几个3/10,再计算。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第四课时除法简单应用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2、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3、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第四课时除法简单应用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2、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3、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板书:大瓶里的果汁×瓶里的果汁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1、出示例5,学生读题。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1)用除法计算。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2)用方程解答。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解:设大瓶里有果汁x升。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交流检验的方法。4、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二次备课(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2、做练习十二第1题。(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和“黑兔是白兔的”各表示什么意思?(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5)集体评议并校正。3、小结解题策略。四、作业:练习十二第2、3题。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五课时分数除法应用题(2)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二第4~8题教学目标:1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第五课时分数除法应用题(2)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二第4~8题教学目标:1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2、分析数量关系(1)出示,在小组里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②一桶油,用去了(2)汇报交流,师板书数量关系式。讨论: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数,怎么求女生的人数?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数,怎么求男生的人数?②方法同上。二、综合练习1、做练习十二第5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并说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说一说,这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解答?各自解答,并指名板演。2、做练习十二第6题。10小时行了全程的表示什么意思?提醒:10小时行的时间相当于全程所需时间的说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3、分析练习十二第7题。(1)这两题的关键句分别是什么,在书上画出来。(2)在小组中说出数量关系式。(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三、作业:练习十二第7、8题。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六课时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的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9~12题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试题。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资源:第六课时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的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9~12题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试题。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资源: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板书: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1)各自尝试列式。(2)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并指名板演。(1)出示: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二次备课5.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1)在小组中说一说。(2)全班交流。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5.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1)在小组中说一说。(2)全班交流。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1.做“练一练”:计算。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评议矫正。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解得又对又快。2.讨论练习十二第10~11题中的数量关系。(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3)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练习十二第9、10、11题。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1)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1)(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1)出示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第5题可以怎么解答?第6题呢?(3)第7题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第八课时整理与练习(2)第八课时整理与练习(2)进行“评价与反思”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1)出示第9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2)能正确计算吗?教学内容:p68-p70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1、出示例1实物图书(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4)出示试一试。2、教学例2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比值…比值项号项项目相互除法被除数÷(除号)分数分子一(分数线)区别分母分数值一种数2、练习十三1~5题第二课时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p70~71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8题。教学目标:第二课时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p70~71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3、导入课题: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让学生试做第(1)题二次备课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4)化简(3)1.8:0.09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三、巩固反馈1、师:把71页练一练填完整2、做练习十三8(1).1千米:20千米=()(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三课时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第9~14题。第三课时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第9~14题。1、做练习十三第13、14题。(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53、做练习十二第16题。第四课时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二次备课教学内容: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出示例5中的实物图。种颜色涂多少格?如果红色涂20格,黄色涂10格,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多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1、教学例5(1)提问:3: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还可以怎么理解?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②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③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2)解答例5。①试试看,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习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②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方法一、3+2=530÷5×330÷5×2方法二、(3)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好一些?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好,好想好算。)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4)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检验?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提问:1:2:3表示哪几个数量之间的比?一共有6份,三种颜色的方格数各3、归纳(讨论)(2)怎么解答?应用题.(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把180按照35:31:243、练习十四第1题。4、练习十四第4题四、布置作业练习十四第2、3题第五课时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5—9题。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更好地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第五课时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5—9题。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更好地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2、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1、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想一想我们可以运用什么知识写出比值是的比。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问:我们能写出多少比值是的比?2、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指明学生回答,增加公鸡、母鸡各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男生和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二、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先解答410克药水中,药粉和水各有多少克?再解答书上两个问题。说说与补充问题条件有什么不同,怎么解答?学生尝试解答,说说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理由。比较三个问题有什么区别?2、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解题方法。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提示学生:用列举法列举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可能是几厘米,再找出符合长和宽长度的比是3:2的一个。想一想:周长16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和是多少,根据长和宽的比是5:3求出长和宽的长度。2、思考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是1:1,说明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认识到:要使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原来的三角形的底按1:1进行分割。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六课时大树有多高第六课时大树有多高(一)量量比比(小组合作完成)(二)议议做做(1)在太阳光下,先用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影长及量出当时大树的影长,并(2)由学生各自算一算大树的高度。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过程: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二次备课2、做练习十第2题。3、做练习十第3题。第三课时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第83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过程:第三课时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第83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过程: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男运动员有多少人?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的含义及解题思路。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1、出示例2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o女运动员有多少人?(1)比较复习题与例2的不同。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是哪个量?(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独立完成在书上,评讲。(4)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说说45)的含义,独立解答。(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说说的含义,独立解答。(6)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1、做练一练第1题。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2、做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3、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二次备课第四课时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第84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5—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过程:第四课时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第84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第5—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过程: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独立解答,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的含义及解题思路。如果把问题改成:“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1)比较复习题与例3的不同。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的含义。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是哪个量?(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可以先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板书:,说说的含义,独立解答。;(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说说的含义,独立解答。2、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1、做练一练的第1题。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2、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做练习十六的第8题。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两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根据线段图说说这两二次备课4、做练习十六的第9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做练习十六的第6、7题。第五课时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六第10—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第五课时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六第10—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做练习十六的第10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评讲。二、做练习十六的第11题独立完成,指名说说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单位“1”的是哪个量,单位“1”的是哪个量,要求两个年级一共植了多少棵树,要先求什么?三、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独立解答,指名说说题中两个”各指这根钢条的哪一部分?怎样求问题?四、做练习十六的第13题独立解答,比较题中两个”的不同含义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五、做练习十六的第14题独立解答,评讲,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六、做练习十六的第15题独立解答,评讲,交流解题思路。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第六课时第六课时整理与练习(1)应用”的第1—4题。2、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课堂作业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2)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2)一、做“探索与实践”的第5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2、引导交流: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大杯与小杯容量的4、提出假设: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1)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依据是什么?(2)由1个大杯可替换成3个小杯,你想到了什么?(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几个大杯?(1)提出问题后,要求让学生看图思考。(2)交流中明确:将倒入6个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1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2个大杯。(3)小结: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引导: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样检验?交流中明确:要看结果二次备课(2)提问: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的例2,以及练一练。1、出示例2,读题。(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大船,那么一共可以做多(2)50人与42人比较,多出了几人?为什么会多出8人呢?(4)一共多出8人,说明有几只小船被当成大船?(小组讨论)4、小组汇报(一):(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小船,那么一共可以做多少人?(2)30人与42人比较,少了几人?为什么会少12人呢?(4)一共少12人,说明有几只大船被当成小船?(5)列式计算。5、小组汇报(二):假设大船与小船都是5只。练一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2-4题及“你知道吗?”练习十七第2题。练习十七第3题:四、全课总结(略)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师:你们玩过猜硬币的游戏吗?(教师简单示范)同桌两人进行,每人猜5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如果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5,口袋里该怎样放三、教学例21、出示例2中的实物图(或相应的6张扑克牌),让学生说说这6张牌各是一共有6张牌,红桃A有1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摸到黑桃A摸到黑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到其他每张牌的可能性呢?从6张牌中任意摸一张,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6。这6张牌中有几张是红桃?每张红桃被摸到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3个1/6合起来是几分之几?这6张牌中,“3”有几张?任意摸一张,摸到“3”的可能性是多少?先让学生口答第(1)题中的几个问题,再组织讨论第(2)题: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由于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8,所以指针转动80次,可能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是80次的1/8,也就是10次。如果把转盘上的指针转80次,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一定是10次吗?仍然是不确定的,可能正好是10次,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引导学生继续回答第(2)题中的其他问题。1、做练习十八第1题。2、做练习十八第2题。学生完成第(1)题后,组织比较:正方体都是6个面,为什么抛红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而抛绿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3?学生完成第(2)题后,组织比较:抛蓝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二次备课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的第3-7题。第(1)题可以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完成。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数一数域的可能性是1/2,涂红色的份数应该占10份的几分之几?要使指针转动后第二课时百分数的意义练习第二课时百分数的意义练习教学资源:小黑板(1)说一说题中5%和60%的具体意义。(3)交流自己的想法。(2)讨论:2、完成练习十九第8题。(2)讨论:图中的65%表示什么?还有多少没有完成?如果把已经完成的和3、完成练习十九第9题。(1)独自看图填空。(2)汇报交流,并使学生意识到: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或等于100,也4、讨论练习十九第10题和11题。(1)第10题,先说出男生占40%是实际意义。要比较两位同学完成仰卧起坐个数的多少,就需要比较什么?(1.15与110%的大小)因为115%>110%,所以1.15>110%,王红完成的多。因为1.15>1.1,所以1.15>110%,王红完成的多。第四课时百分数与分数互化教学内容:学习例3,练习二十4-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教学重难点:1、开放课堂,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2、使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3、把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百分数。第四课时百分数与分数互化教学内容:学习例3,练习二十4-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教学重难点:1、开放课堂,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2、使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3、把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百分数。教学资源: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一)教学百分数化分数1、创设学生体检的情境,出示例题,理解题目意思。2、提出问题:你会用百分数表示出上面的分数吗?3、你能把分数改用百分数表示吗?先独立思考,自己试一试。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讨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还有什么方法?5、完成“练一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