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主讲:黄欣中医药学院中药方剂教研室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页第一章
中药起源和中药学发展中药——一、是近代以来,在西方医药系统传入我国以后,人们相对于西药而对传统药品总称。
二、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疗疾病并含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物质。(用此理论指导中药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药品)。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页中药起源——包含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品。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说法。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页古代文件记载药品,已达3000各种,经当前调查,则在12,800种以上,其中有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但古今临床惯用和研究比较深入品种,大约在500种左右。这些功用明确,疗效可靠药品,是医药人员必须熟知,也是本课程介绍重点。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页中药学——Chineseherbology
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起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它相关知识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组成部分。
临床中药学(狭义中药学)treatmentbyChinesemedicine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页广义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特征、植物分类、生长环境中药化学:研究中药化学成份种类、化学结构、化学特征、提取分离法中药判定学:研究判别植物药内部结构、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征、确定质量标准中药炮制学:研究中药加工成饮片方法、工艺、标准及其成份改变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页中药制剂学:研究将中药制成中成药方法、工艺流程中药制剂分析:分析中成药化学成份、确定中成药质量标准临床中药学:研究中药传统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当代药理作用及其应用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页中药学性质和作用中药学是一门桥梁学科,连接基础与临床:中基、中诊——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妇、儿、外在中医诊疗治疗疾病辩证施治过程:理、法、方、药
四个步骤中,中药学占据着落实到病人身上最终一环。“用药如用兵”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页
一、
中药起源与中药学发展概况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页中药起源1、原始时代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一些植物可能对人体产生影响,逐步形成了早期药疗。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页原始社会药品知识起源
在原始社会,我们祖先为了生存,不停地进行采集和渔猎活动,经过长久生活实践,逐步了解到若干植物和动物对人体影响。最初,因为缺乏区分能力,不可防止地会出现一些中毒遭遇和药效反应,因而很自然地使先民们在觅食时有所选择和避忌。在罹患疾病时,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这些植物和动物药效作用加以利用,经过重复试验和观察,逐步形成了简单药品知识。自古相传伏羲“尝味百药”和“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品知识起源,是与人类寻求食物生活实践亲密相关
。这一过程,充满着艰辛与危险,并为此付出过巨大代价。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页
据医药学史教授研究,早期人类主要以植物类食物充饥,所以最先发觉和使用是植物药。将有毒植物用于狩猎,可谓原始社会利用植物药一大创举。在渔猎生活和生产大量开展之后,又认识了一些动物类药品。进入原始社会后期,伴随采矿和冶炼活动出现,才相继掌握了矿物药加工和应用知识。在这一时期,我们祖先还从野果与谷物自然发酵现象中,创造了酒酿制,这对日后医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页2、西周时期
已经有了专业“医师”;“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并有“五药”记载,以及汤液、药酒等剂型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页
早期药品知识出现以后,经历了由零星、分散而逐步集中和系统积累过程。进入奴隶社会后,伴随文字出现和使用,药品知识也由口耳相传到书面记载,其传输速度得以大大加紧。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页
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除了作为饮料之外,酒还含有祛寒邪,通血脉,行药势,消毒和助溶等多方面医疗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之长”。从繁体医(医)字汉字结构中,亦表达了酒对早期中医药影响。在当初青铜器上钟鼎文中,又开始出现了“药”字。东汉时《说文解字》将其训释为:“治病草,从草,乐声。”不但明确了药为治病物质基本含义,而且反应了药品以植物类为最多客观事实。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5页3、先秦时期
已经有了不少关于药品文字记载
《诗经》载有100于种有益健康食物或药品;《山海经》载药124种;《黄帝内经》记载了12个简单方剂,并出现了气、味概念。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包括药品240余种。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6页从现有文件可知,这一时期药品品种已十分可观。如《诗经》一书,包括植物和动物330余种,其中有还记述了产地和采收常识。《山海经》收录了植物、动物及矿物药约120种,所言各物产地愈加详细,还介绍了若干品种药用知识。本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长沙出土西汉入墓《五十二病方》,记载方剂达300多个,包括药品240余种。当初使用药品数量,由此可见一斑。在《五十二病方》中,不但以复方为主,而且对药品炮制、制剂、服法或外用方法、禁忌等,都有包括,充分反应了当初积累药学成就。《周礼》称西周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谓日后药品分类及五味理论先声。这些药学知识,为中药学形成及本草专著产生,打下了主要基础。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7页4、西汉时期
本草学已初具雏型。
药学专著出现,是中药学形成主要标志。各个历史时期主要药学著作,又是中药学发展水平集中表达。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8页中药学发展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9页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药学专著,它总结汉以前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发展含有十分深远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品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不一样,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陈退黄……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0页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1页2、魏晋南北朝时期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较全方面地搜集、整理了古代药品学各种知识,各论收录药品730种,首先采取按药品自然属性分类方法,列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各类再分三品排序。该书代表了南北朝时期药学成就,初步确立综合性本草合理模式,为后世本草学家沿袭使用。其学术内容亦成为以后各主流本草著作基干。所以,《本草经集注》是我国药史上一部承上启下划时代专著。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2页南·雷效《炮炙论》——它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收录了300种药品炮制方法。经过适宜炮制,能够提升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副作用。该书介绍了近300种药品炮制方法,总结了水飞、煨等各种炮制技术,其对辅料选取十分考究,主张淫羊霍用羊脂炙、厚朴用姜汁炙、茜草忌铁等内容,甚为合理。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3页3、隋唐时期李绩、苏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药典学著作。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品共844种,书中还增加药品图谱,并附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先例。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4页
隋唐时期,因为政权统一,经济、文化、交通和海外交往深入发展,医药学又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时期本草已达百种之多。综合性大型本草编修已成为国家行为,其规模更大,水平更高。药图、食疗、外来药等专门性本草出现,又组成了此时本草另一特色。隋唐宫廷医药教育开设,唐代药材交易活跃,又促进了种药、采药、辨药、贮药和制药知识提升。当初各地使用药品已达1000种以上,而且十分重视特效药应用,如以常山、蜀漆治疟,昆布、海藻及羊靥、鹿靥治瘿,动物肝脏治夜盲,粳米治脚气,人胞补虚,等等。
在唐王朝“普颁天下,营求药品”基础上,依据原有文件及全国性药品调查资料,于显庆4年(公元659年)颁行了由李勣、苏敬等23人编纂《新修本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5页除正文之外,《药图》部分彩色图谱绘制考究,并辅以文字说明《图经》以介绍各药形态特征,这种图文对照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先例。该书以其崭新形式和内容很快传入日本等国,并成为医生必修书本。该书由国家颁行,代表了国家药学水平,即使没有完全符合当代药典要求,但仍被学术界多数人视为古代世界上最早药典,比第一部冠以药典之名欧洲纽伦堡药典早出近900年。《新修本草》以其丰富药材基原考证和临床用药经验,一直受到中外医药界高度重视。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6页陈藏器·《本草拾遗》——增补大量民间药品,陈氏同时将各种药品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发端。张鼎·《食疗本草》——全方面总结了唐以前营养学和食治经验。《海药本草》——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品和南药。扩充了本草学内容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7页4、宋代1061年刊行《本草图经》(图经本草)——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版刻本草图谱。
国家药局——是北宋一大创举,它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发殿、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提升,并制订了制剂规范。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8页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29页宋代由私人著述本草形式多样,成绩斐然。如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载药1700余种(按《大观》等版本计算),药后附列单方3000余首。尤其可贵唐氏转引了大批北宋以前方药资料,而这些原书其后大多已佚失,全凭该书摘录而得以流传后世,故含有极高文件价值。(方药兼收)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0页在宋代医药教育需要等各种原因影响下,出现了探索药效机理风气,至金元则形成了完整“法象”药理模式。这一作法即使促进了药学理论发展,但仅按药品形、色、气、味等外部自然特征,是极难真正说明药效机理。
金元时期本草,内容简明,含有显著临床药学特征。这些本草主要价值在于:
一是发展了升降浮沉、归经等理论,并使之系统化,深入完善了中药性能内容。
二是依据中医理论,结合药品主治经验,总结各药功效,提升了本草学术性、临床实用性和可读性。这些本草促进了明清本草家求实格调;其用以阐述药效机理法象药理模式,又造成了不可轻视消极影响。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1页5、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以一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查,对本草学进行了全方面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著,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创造、附方诸项,逐一介绍。它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十七世纪末传授海外,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卓越贡献。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2页1552年至1578年,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通考800余种文件基础上,又进行了广泛地实地考查、采访和亲自实践,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历时近30载,三易其稿,完成了《本草纲目》这一不朽巨著。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3页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方11000多首,附图1109幅。前4卷对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方面、系统、深入地总结和发挥,创见颇多。各论按自然属性分药为16部60类。各药项下,又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创造、附方诸项,逐一介绍,析族区类,纲振目张。该书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文件整理、品种考辨、药性理论、功效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卷帙之大
,内容之广,体例之新,见地之高,无不光前裕后,本草学所以进入了以《本草纲目》为关键时期。该书在语言文学及其它自然科学方面,亦有突出贡献,被国外学者誉为“16世纪中国百科全书”。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4页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5页6、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共十卷,补充了马尾连、金钱草、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切民间药。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6页民国时期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一件大事,是近代第一部含有主要影响大型药学辞书。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7页7、近代《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志》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药典》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8页三、新中国中药学成就1、中药学分化中药学是中医学领域中,吸收自然科学内容最为讯速学科。借助与其它自然科学伎俩、方法、理论、成就,新中国中药学快速发展,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39页除了前述8门主要学科之外,还有:药用动物学、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中药养护学、中成药学、中药制药工程与设备、中药药事管理与法规、中药市场与营销、中药信息学。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0页2、国家药典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专论中药、中成药。每五年修改一次。《高等医药院校统编(规划)教材·中药学》,已经出了第七版。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1页3、大型中药工具书问世《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全国中成药大全》《中草药彩色图谱》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2页中药大辞典1977江苏新医学院5767集古代中药文件和当代中药研究之大全,保留了自清代以来中药当代研究结果,为当代中药当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本草1999南京中医药大学89801、收载了当代研究结果,反应了20世纪,中药学发展水平
2、总结了中华民族年来传统药学成就3、对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资源、药研制都含有主要指导作用4、收载了藏、蒙、维、傣各民族药品。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3页四、中药学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1、临床中药学发展前沿
“临床中药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作用规律、以及临床应用,发展成为中药药理学。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4页应用当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药品基因组学、天然药品化学等各种生命科学研究方法、技术、理论、结果。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5页研究内容:
中药对机体作用、作用机理、产生作用物质基础(化学成份)——中药药效学机体对中药处理,即机体对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药药动学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6页研究水平:
九十年代,研究水平深入到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二十一世纪开始进入基因水平1、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中药(原生动、植物)进行特定基因或DNA序列判别,控制中药质量。2、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技术优势,为中草药多成份、多靶点作用特点提供了研究技术平台。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7页2、中药学整体发展动态
说明中医药理论当代科学本质(治法、治则、中医理论)研究开发中成药、改良中药剂型;
进行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使之进入国际市场研究中药配伍关系和复方药效机理开发新药源、寻找新药材、寻找新中药、发掘药品新用途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8页为中西医结合提供基础理论研究依据,和临床疗效依据:1、药理作用是医学理论(人体生物化学物质)与药品物质基础(药品化学成份)相结合步骤。2、中医、西医两套医学理论和中药、西药两类药品,其结合关键步骤必定在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揭示上。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49页3、国家中药发战略计划
1992年我国加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协定以来,仿制药品受限,医药工业面临严峻挑战,人民卫生事业保障受到冲击。以往中医药,是作为西医补充,用于我国卫生保健。由国家中医管理局管。世纪之交,中药被确定为我国未来新经济增加点。由科技部、外经贸部、农业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齐抓共管。要研制开发含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出口药材,发展中药产业。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0页我国1997年底经过了《中药当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今后,国家科技部、计委、经贸部、农业部、自然基金委分别出台了相关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三个重大研究计划之一“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招标“创新药品与中药当代化研究”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1页二、中药产地与采集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2页
除机制冰片、人工麝香、轻粉、升药等极少数人工制品外,绝大多数中药材均以天然植物、动物及矿物直接入药。这些天然药品生长或形成,都离不开一定自然条件。我国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日照、湿度、温差、土质等生态环境因地而异。在某地域适宜于一些植(动)物生长,而不宜于另一些品种生长。即使是分布很广物种,也因为自然条件不一样,其药用质量并不一样。所以,天然药材大多含有一定地域性。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3页1.产地:“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是指含有显著地域性,因其品种优良,生长环境适宜,栽培(或养殖)及加工合理,生产相对集中而产量较大,其质量优于其它产地药材。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4页如黄花蒿所含青蒿素,因日照等差异,而使南方生长者显著高于北方。对于这种现象,古人早有认识。如陶弘景认为“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千金要方》指出“用药必依土地”。《本草蒙筌》
强调“地产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为了确保天然药材质量,自唐宋以来,人们逐步形成了“道地药材”概念。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5页确定道地药材依据是多方面,但最关键是临床疗效。道地药材产区在实践中形成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
如三七原以广西为上,称为广三七或田七(以田州,即今之百色为集散地),云南以后居上,成为新道
地药材产区。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6页研究表明:优良品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内在原因。这种内在原因控制着物种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及有效成份合成等很多特点,是道地药材质优效佳确保。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7页如甘草有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等多个品种,而道地品种植物甘草中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含量,大大高于其它品种;紫草以新疆紫草和紫草两个品种入药,而前者色素含量可达后者3~5倍。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8页适合生态环境及合理种植(驯养)、采收、加工方法,是形成道地药材主要外在原因。在植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原因对其形态、解剖、生理等方面都有影响,当前各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生态条件是不一样,有还十分严格。一旦生态环境改变,药材性状、组织特征和所含成份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影响其药用质量。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59页长时期以来,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河南地黄、山药、牛膝,甘肃当归,山东阿胶,山西党参,宁夏枸杞,广东砂仁,广西肉桂,江苏薄荷,等等,都是著名道地药材,这些药材习惯上冠以产地名称,如宁枸杞、北细辛、川芎、秦归等等。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0页如四川(黄连、川芎、附子)、江苏(薄荷、苍术)、广东(砂仁)、东北(人参、五味子、细辛)云南(茯苓)、河南(地黄)、山东(阿胶)……广三七——滇三七。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1页2.采集:不一样生长发育阶段,植物中化学成份积累是不相同。《千金要方》:“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势已歇”药农歌曰:“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人参:人参皂苷含量1月>3月青蒿:青蒿素含量7-8月花前期最高人参、何首乌等根类药品,生终年头越长越好;而芍药中芍药苷含量以两年生者含量最高,随生终年限越长,含量下降。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2页药材所含有效化学成份是其防治疾病物质基础,这些成份含量高低,因采收时间和方法不一样而出现显著差异。正如《千金翼方》所说:“不依时采取,与朽木无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可见,适时而合理采收,不但能够确保药材质量,还往往能增加产量,并有利于保护药材资源。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3页全草入药者——在植株充分成长或刚开花时候采集,此时有效成份含量较高。(薄荷、紫苏、车前草、蒲公英、忍冬藤)叶类——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大青叶、荷叶、艾叶、枇杷叶)桑叶——须经霜后采收——霜桑叶花——在花正开时(菊花、旋覆花)、花蕾期采收(金银花、槐花、辛夷)
红花:花冠由黄色变橙色时采收。
蒲黄:花粉入药故需待花盛开时采收。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4页果实、种子——在果实成熟时(瓜蒌、枸杞、乌梅、枳实)茴香、豆蔻、牵牛子:刚开始成熟时采。枸杞、女贞子:清晨或黄昏时采。根、茎——古时二、八月为佳。古人认为:“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天麻。半夏、延胡索:夏季采收树皮、根皮——春、夏植物生长旺盛时(黄柏、厚朴、杜仲)肉桂:十月油多易剥离。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5页动物类
动物类:以确保药效及轻易取得为主要标准,如桑螵鞘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取,过时则角化;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皮厚质佳;小昆虫等,应在活动期数量较多时扑捉。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6页第三章中药炮制炮制是药品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加工处理过程,包含对原药材进行普通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特殊处理。古人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按照不一样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各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炮制还要加适宜辅料,而且要注意操作技术和火候。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而少数毒性和烈性药品合理炮制,是确保安全用药办法。“药性有宜丸者、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违越”。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7页一、炮制目标降低或消除药品毒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巴豆:压油制霜以去除毒性球蛋白
干漆:焖煅成炭,破坏漆酚。
扁豆:含有对人红细胞非特异凝集素,故需澹或炒
马钱子:含有马钱子碱和士宁,二者含量相同,药理作用相同,但马钱子碱药效是士宁1/40,毒性却是士宁20倍。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8页增强药品作用,提升临床疗效。
延胡索:醋制可增强止痛效果。
斑蝥:加碱制可增加斑蝥素溶解度。
麻黄:蜜炙后增强止咳平喘作用。
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改变药品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
大黄:入下焦,酒炒后则可入上焦。
茴香、橘核:盐制后入肾经。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69页改变药品一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肉苁蓉:晒干后,或盐制后储存。桑螵蛸:蒸后晒干便于储存。纯净药材,确保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方便于服用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0页修治(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去芦:“去芦头者免吐”—人参、党参、橘梗去心:“去心者免烦”—五加皮、地骨皮去核:“使山茱萸,须去内核,核能滑精”蛤蚧:“毒在眼,效在尾”、“无尾者不用”水制(洗、淋、泡、润、漂、水飞)二、炮制方法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1页火制炒(炒黄、炒焦、炒炭)炙(蜜、酒、醋、姜汁、童便)煅(明煅、焖煅)煨(面裹、纸裹、直接煨)烘焙
水火共制(煮、蒸、淬、箪)其它制法(制霜、发酵、发芽)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2页第四章中药性能任何疾病都是致病原因作用于人体,引发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结果,而药品基本作用在于纠正阴阳偏盛偏衰,是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正常状态。清代医家徐灵胎:“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知”。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3页药品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因为各种药品本身各自含有若干特征和作用,前人将之称为“偏性”,意思是说以药品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出来偏盛偏衰。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4页药性----把药品与疗效相关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含药品发挥疗效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来作用,它是药品性质与功效高度概括。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5页药性理论----研究药性形成机制及其利用规律理论,其基本内容主要包含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配伍、禁忌等。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6页1、含义中药性能又称药性,是中药作用基本性质和特征高度概括。研究中药性能理论就是药性理论。2、药性理论内容
主要包含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等(1)药品防治疾病基本原理。(2)中药作用:①治疗效用;②不良反应。
(3)临床用药基本标准:①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中药治疗作用②尽可能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7页(4)中药性能与形状区分:
性状:是以药品本身为观察对象,用于描述药材各种天然物理特征,其主要内容为形状、颜色、气臭、滋味、质地(如轻重、粘润、疏密、软硬、坚脆)等。
性能:是用以描述药品作用特征,主要以服药后人体为观察对象;性能总结要以阴阳、脏腑、经络、治则治法等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并以药品作用为依据。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8页明末贾九如原著《药品化义》,对此已经有清楚认识。该书指出:药品“体”(燥、润、轻、重等)、“色”(青、红、黄、白等)、“气”(、臊、香、腥等)、“味”(酸、苦、甘、辛等)四者,为“天地产物生成之法象”,实际上是用以表述药材性状内容,“形”(阴、阳、木、火等)、“性”(寒、热、温、凉等)、“能”(升、降、浮、沉等)、“力”(宣、通、补、泻等)四者,乃“医人格物推测之义理”,实际上是用以阐释药理性能内容。尽管前人常将此二者联络在一起,但认识中药时应加以区分。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79页一、四气1、含义四气又称四性,指药品含有寒、热、温、凉四种品性,它反应药品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改变特点,是说明药品作用性质主要概念之一。四气之外,还有平性。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0页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年代;“药有寒热温凉四气”首先由《神农本草经》提出。
宋代《本草衍义》为防止与香臭之气相混,提议改“气”为“性”,今后则二者并用。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1页
在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中,凉次于寒,实为同一类药性;温次于热,又为另一类药性。
为了深入区分药品寒热程度,本草中又使用了大热、大温、微温、大寒、微寒等概念,以期表示其更细微差异。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2页
另外,还有不少药品对人体寒热病理改变没有显著影响,自古以来,将其称为平性。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3页关于四性、三性、五性说法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4页
2、确定依据历代药学著作,在各药之后均要注明其药性寒热,要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首先应搞清其确定依据。
《内经》指出:“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又指出:“入腹则知其性。”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5页说明四气确实定,是在患者服药以后,以中医寒热辨证为基础,从药品对所治疾病病因、病性或症状寒热性质影响中得以认识。即是说,药品寒热温凉之性,是从药品作用于机体所发生反应概括出来,主要是与所治疾病寒热性质相对而言。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6页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1)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药品(其清热力强者为大寒或寒性,力较弱者,为微寒或凉性),普通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2)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药品,普通属于热性或温性(其祛寒力强者为大
热或热性,力稍次者为温性,力再次者为微温),如附子、干姜。这是确定药性主要依据。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7页3、效用包含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治疗作用:寒凉性药品含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药品含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2)不良反应: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温热则有伤阴助火之害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8页
4、阴阳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同性中又有程度上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5、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1)依据病证寒热选择对应药品,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附子、干姜。(2)据病证寒热程度差异选择对应药品。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附子,治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药性相反反佐药。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89页二、五味1、含义即指药品因功效不一样而含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品作用规律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品真实滋味详细表示。《黄帝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基本作用。2、确定依据今之药味确实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能够与滋味相同,也能够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品滋味,又超出药品滋味,是药品作用规律高度概括。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0页3、所表示效用与临床应用(1)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表证,气滞,血瘀等证。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解表药-----发散风寒或风热。理气药-----调理气机,疏通气滞。理血药----通行血脉,祛除血瘀。另外一些芳香气味药品。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1页(2)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虚证,挛急作痛,调和药性,解药、食毒,滋燥等。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补气药(党参、白术、黄芪);补血药(当归、何首乌、熟地)补阴药(麦冬,沙参)补阳药(杜仲、肉苁蓉)饴糖、甘草等缓解拘急疼痛、调和药性。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不足,改进或消除各种虚弱证候。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2页(3)酸能收、涩,有收敛固涩作用,还能生津、安蛔。
临床用于治疗久泻久痢、久咳、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生津、安蛔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当慎用。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山茱萸(滋补肝肾,涩精敛汗)金樱子(酸、涩)能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3页(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有泄作用:通泄——大黄,适合用于热结便秘;降泄——杏仁,适用肺气上逆咳、喘;清泄——栀子,适合用于热盛心烦。2.有燥作用:多用于湿证,可依据寒湿或湿热不一样,选取苦味药,如寒湿用厚朴;湿热用黄连。3.有坚阴作用(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苦)清相火治痿证。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4页(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瘰疬,痰核,钲瘕,热结便秘等证。如海藻、昆布消瘰疬;牡蛎治痰核、芒硝泻下通便。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咸味药不宜多食,有能伤脾胃,脾虚便溏者慎用。(6)涩能收、能敛,有收敛固涩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滑脱诸证,久痢脱肛,崩漏带下。涩味药大多能敛邪,凡邪气未尽者当慎用。
酸味与涩味区分:酸性药能生津,酸甘化阴;涩药则无。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5页(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过用亦能伤津,凡阴虚津亏者慎用。(8)芳香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作用,与辛味药一样,亦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习惯上将淡附于甘,涩附于酸,芳香归为五臭之列,有也标上辛味,称为辛香之气。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6页4、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5、气味配合气与味分别从不一样角度说明药品作用,其中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1)标准:①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②一药中气只能一,而味能够有一个或更多。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2)规律:①气味均一;③一气二味或多味。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7页(3)气味配合与疗效之间关系:
①气味相同,功效相近;
同一类药品大都如此,辛温—发散风寒甘温—补气助阳气味相同,又有主次之分:甘温之黄芪与锁阳,前者偏于甘以补气,后者偏于温一助阳。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8页②气味相异、功效不一样。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99页1、性同味不一样:因为五味差异,作用因而不一样。如同一温性药,有辛温、酸温、甘温、苦温、咸温不一样。味不一样则功效不一样:甘温能补阳,苦温能燥湿,酸温能固涩。温性药品酸温(五味子、山茱萸)甘温(党参、白术)苦温(苍术、厚朴)咸温(蛤蚧、肉苁蓉)辛温(苏叶、生姜)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0页2、味同性不一样:因为四气不一样,功效有异。同一辛味药,有辛寒(浮萍、牛蒡子)、辛凉(薄荷、葛根),辛温(麻黄、桂枝),辛热(附子、干姜)不一样,作用有所不一样。辛温发散风寒,辛凉疏散风热。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1页一药兼有数味,使一药而含有两种以上作用,则标志其治疗范围扩大,并可依据其药味浓淡而分别其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如桂枝(辛甘温),主要味是辛(辛温),次是甘(甘温)。所以,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其次则是温通经脉。并有强壮作用;当归甘温,主要是补血,但味兼有辛、苦,又能散能泄,故又能活血。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2页三、升降沉浮1、含义即指药品在人体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总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病位相同。升是上升,表示作用趋向于上;降是下降,表示作用趋向于下;浮是发散,表示作用趋向于外;沉是收束闭藏,表示作用趋向于内。
自金代开始,则成为主要性能理论。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3页
在此四种作用趋向中,升与降,浮与沉,分别是相对而言。而升与浮,降与沉,又是分别相互联络,相互交叉,而难以截然区分。在实际应用中,升与浮,沉与降,又往往相提并论。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4页2、确定依据(1)药品质地轻重:凡花、叶、皮、枝类质轻药多主升浮:如辛夷、荷叶、花药类;种子、果实、矿石、贝壳类药品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2)药品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气味厚者多主沉降。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5页(3)药品性味:性温热、味辛甘为阳性,多主升浮:桂枝,柴胡、黄芪之类;而性寒凉,味酸苦咸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大黄、黄柏、芒硝、之类。(4)药品效用:药品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5)但仍有一些药,升降浮沉不十分显著,有些药含有二重性,如当麻黄,上能发汗,又平喘,下能利水。川芎“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6页3、所表示效用及临床应用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含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防治;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含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防治。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7页4、阴阳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5、影响原因每一味药品升降浮沉既是绝正确,又是相正确,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影响其转化条仵主要有两个方面:(l)炮制:一些药品升降浮沉之性可因炮制而改变。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2)配伍:在复方配伍中,少许性属升浮药,在同较多沉降药品配伍时,其升浮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反之亦然。李时珍:“升降在物,亦在于人”。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8页6、临床意义:一是利用药品升降沉浮性能,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调,使之恢复正常。如:胃气上逆—降胃止呕二是顺应气机趋向,因势利导,驱邪外出。如:饮食过多,胃拒纳而作呕—涌吐药以助胃上逆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09页四、归经1、含义归有归属意思;经是人体脏腑经络及所属部位概称。
归经是指药品对于机体某部分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一些脏腑经络有特殊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治疗作用,药品归经不一样,其治疗作用也不一样。是用以表示药品作用部位一个性能,也就是药品治病适用范围。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0页所谓某药归某经或某几经,则表明该药相关功效对这一(或这些)脏腑或经络含有显著作用,而对其余部位作用则不显著,或者没有作用。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1页2、理论基础(1)脏象学说(2)经络学说
清代沈金鳌《要药分剂》将其统一称为“归经”,得到医药界认同,至今沿用。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2页3、确定依据(1)药品特征:含有片面性,不太准确。(2)药品疗效:依据药品所治病症确定,十分准确。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3页4、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掌握归经,有利于提升用药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愈加合理。(1)对于性味功效相同,而主治不尽一致药品,能够增强用药准确性,提升临床疗效。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4页如同为甘寒补阴药,沙参归肺胃经,百合归肺心经,龟甲归肝肾经,必须准确选取。再如同为发散风寒而止痛药品,因头痛部位不一样,其使用亦有考究。太阳经头痛宜用羌活、藁本,阳明经头痛宜用白芷,少阴经头痛宜用细辛、独活,厥阴经头痛宜用川芎。
徐灵胎所说:“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就是这个意思。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5页(2)因为脏腑经络在生理上相互联络,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所以,应用归经理论,又必须从整体出发,考虑到不一样脏腑经络亲密关系。如咳喘因脾虚或肾虚所致者,单独拘泥于治肺,则疗效不佳。若以健脾益气或补肾之药与归肺经补肺、止咳平喘药同用,能显著提升疗效。故徐灵胎又指出:“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6页引经与药引
依据归经理论,前人认为一些药品对某一脏腑经络含有特殊作用,其选择性尤其强,而且能够引导与之同用其它药品达于病所,而提升临床疗效,因而将此称为引经(或称引经报使、主治引使、响导、各归引用等),又将这类药品称为引经药。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7页
药引之说,始于宋代。宋代“和剂局”设置,促进了中成药应用。中成药服用方便,但不便随证加减。为了增强中成药应用针对性,医生习惯于在成药处方之后,再开列一至数味暂时添加之药,以适合不一样患者特殊需要。正如《医述》所说:“古今汤方尽,药引无穷,灵机取用,各有所宜。”这些所添加药品,可贱可贵,被称为药引,或称引子药。伴随宋代药局消失,汤剂又成为临床用药主要形式,其添加药引亦不再有主要药品,普通均为药店未备之品。医生处方时亦非每方必用药引。又如吴鞠通所说:“今人凡药中不售,须病家自备者,皆曰引子。……每方必云引加何物,不通已极,俗恶难医!”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8页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白芷、石膏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足阳明胃经:白芷、石膏、葛根手少阴心经: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经:木通、竹叶足少阴肾经: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羌活手厥阴心包经:柴胡、丹皮足厥阴肝经: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19页六、毒性l、含义
毒性是药品对机体伤害性,是用以反应药品安全程度性能。对毒性认识,从来存在两种观点。一个观点认为,药品毒性即是药品偏性,凡药皆有偏性,所以毒性含有普遍性。另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0页古代曾将一切药品统称为“毒药”,如《周礼》有“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记载。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指出:“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明代张景岳《类经》亦认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都是这种观点代表。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1页一个观点认为,毒性只是有毒之药对人体伤害性,而绝大多数药品是无毒,所以毒性含有特殊性,是少数毒药特有性能。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2页从古到今,持这种观点者为数最众。如《神农本草经》以来诸书将药
物分为有毒与无毒两类,1988年我国国务院颁布《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方法》亦称“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猛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妥会致人中毒或死亡药品。”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3页习惯上将前一观点所言毒性称为广义毒性,后者为狭义毒性。在中药学中强调狭义毒性,标明少数药品为有毒之品,这对确保用药安全,极为主要。但作为中药一个性能,则毒性应该是普遍。药品任何作用,对于正常人体和非适应证人,都含有损害性,绝对无毒药品是不存在。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4页当代药品毒性概念普通是指药品对机体所产生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毒药—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损害机体,引发功效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物质。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5页2、确定依据
①含不含有毒成份;②整体是否有毒;③用量是否适当。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6页3、影响有毒无毒原因药品有毒无毒受到各种原因影响。
药品毒性大小是相正确,是否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用量。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7页国务院令中确定毒性中药有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等28种。对于这些毒药,哪怕是毒性最大砒霜,只要在安全有效剂量内合理使用,是不会引发中毒。而历代指为无毒人参、五加皮、火麻仁等,因服用过量,亦有致人中毒,甚至死亡报道。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8页
其次,药材品种、质量、生产、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路径及用药是否对证及患者体质等很多原因,都可能全影响药品毒性反应。使用狭义有毒药品时,尤应从这些步骤加以注意,防止发生毒性反应。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29页4、引发中药不良反应主要原因
①品种混乱,②误服毒药,③用量过大,④炮制失度,⑤剂型失宜,⑥管理不善,⑦疗程过长;⑧配伍不妥,⑨辫证不准,⑩个体差异。5、使用有毒药注意事项(1)用量要适当,采取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2)采制要严格,在确保药效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步骤,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滥投,孕妇、老幼及体虚者忌用或慎用毒劣之品。
(4)识别过敏者,及早给予防治。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0页6、正确对待中药毒性:(1)正确总体评价毒性(2)正确对待本草文件记载(3)重视当代临床中药中毒报道(4)加强对有毒药品使用管理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1页第五章中药配伍配伍:含义:有目标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将两味以上药品配协议用。目标:使临床用药愈加有效,愈加安全。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2页
中药之所以要配伍应用,是因为:单味药力量有限,对于病势沉重者常嫌力量不济;单味药作用有限,对于复杂多变病情往往不能全方面照料;有药还含有毒性,单味应用不安全;一味药往往有各种作用,如一些作用不为病情所需,即有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假如依据病情和药品需要,并按照一定法则,将药品配合应用,即可增强力量,全方面照料病情,使疗效增强;减轻或消除药品毒性,克服不为病情所需作用不良影响,使用药愈加安全。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3页内容: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中药七情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因为《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七情文字比较简略,以至当前学术界对七情及七情中各情含义尚存在一些争议。普通认为,七情是单味药应用同药品之间六种配伍关系总称。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4页“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香味、相杀者,不尔勿适用也”。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5页单行——普通认为,单行即用单味药治病。《本草蒙筌》云:“有单行者,不与诸药共剂,而独能攻补也。如方书所载独参汤、独桔汤之类是尔。”《本草纲目》云:“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6页单行指是各自独行其是,互不影响临床效应两味药之间配伍关系。如消食药神曲与清热药连翘同为饮食积滞而有热病情所需,但神曲不能增强或减弱连翘清热效应;连翘也不能增强或减弱神曲消食效应。彼此也不会增强或减弱对方毒副效应
;二药适用也不会产生新毒副效应。其配伍关系即属单行。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7页相须——指功效类同药,适用后能显著增强原有作用。如石膏/知母适用,清热泻火力增强。大黄/芒硝适用,攻下泻火力大增。
《本草纲目》云:“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显著地增强泻下通便治疗效应;槟榔与南瓜子配合,能显著地增强驱绦虫治疗效应。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8页相使——指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适用后辅药能增强主药某一功效。如黄芪补气利水为主药,配茯苓利水健脾,从而增强黄芪补气利水作用。清热燥湿药黄芩与攻下药大黄都能清热泻火止血,二药配合治疗肺热衄血时,以黄芩为主,大黄能提升黄芩清肺止血治疗效应。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39页相畏——指包含两方面:一个药品毒性和烈性能被另一个药品消除。如半夏、南星畏生姜等。《本草纲目》云:“相畏者,受彼之制也。”如生半夏和生天南星毒副效应能被生姜降低,所以,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畏生姜。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0页相杀——指一个药品能消除或减弱另一个药品中毒反应。如:防风能杀砒霜毒,绿豆能杀巴豆毒,土茯苓能杀汞剂毒。
《本草纲目》云:“相杀者,制彼之毒也。”如生姜能降低生半夏和生天南星毒副效应,所以,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天南星毒。相畏和相杀实际上包括是同一药对,只是各自所站角度不一样。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1页相恶——指一个药品能减弱另一个药品性能。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芩。《本草纲目》云:“相恶者,夺我之能也。”如生姜能温肺、温胃,黄芩能清肺、清胃,二药适用于肺寒证或胃寒证,则生姜温肺或温胃治疗效应会被黄芩减弱,即生姜恶黄芩;如二药适用于肺热证或胃热证,则黄芩清肺或清胃治疗效应会被生姜减弱,即黄芩恶生姜。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2页相反——指一些药品适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较猛烈副作用。
《本草纲目》云:“相反者,两不相合也。”如延胡索可增强马钱子毒性效应。朱砂与昆布等含碘药品适用,会生成碘化汞,有汞离子游离,轻易造成汞中毒。普通认为,“十八反”所包括药对之间存在相反配伍关系。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3页
需要明确是,七情中各情含义是固定不变,但详细药对之间七情关系却可因病情、剂量、炮制、剂型、给药路径、入药部位等各种原因改变而改变,即药对之间配伍七情存在相对性。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4页
还需要明确是,二药配伍后,其七情关系可能并不单一,有可能具七情中几情。如附子与干姜在回阳救逆方面相须,但同时附子又畏干姜,干姜能杀附子毒。大戟与甘草适用,不但毒性增强,存在相反关系,而且其泻下与利尿作用受到显著抑制,如泻下与利尿作用为病情所需,二者之间又存在相恶关系。等等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5页对待各种配伍关系标准
相须、相使可使治疗效应提升–--充分利用相畏、相杀可使毒副效应降低或消除---使用有毒药品必须使用相恶会使治疗效应降低或丧失----尽可能防止相反会使毒副效应增强或产生新毒副效应----绝对禁止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6页第六章用药禁忌
1、处方配伍禁忌:普通多依“十八反”和“十九畏”内容。《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7页
十九畏是金元以后医家概括出19味配伍禁忌药。十九畏所包括并非19味具相畏关系药品。相畏是指一味药毒副效应会被另一味药减弱或消除。相畏不但不属于配伍禁忌,而且是应该充分利用一个配伍关系。从理论上说,属于配伍禁忌配伍关系不是相反,就是相恶,不过,十九畏中各药对之间终究存在何种配伍关系,至今尚无定论。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8页《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49页
十八反本义是指《神农本草经》记载18种含有相反配伍关系药品。《蜀本草》在统计《神农本草经》七情时称“相反者十八种”,今后逐步形成十八反之说。实际上,《神农本草经》相反药品并不止18种,加之原十八反药品分条,如瓜蒌分为瓜蒌壳、瓜蒌、瓜蒌根,芍分为白芍、赤芍等,药数更不止18。后世相反药品还在不停增加。一些相关配伍禁忌歌诀包括药品不止18种,仍以“十八反”为名,所以,十八反实际上已成为诸药相反同义语。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50页当前,对待十八反、十九畏正确态度应该是:若无充分依据和应用经验,普通不应盲目使用“十八反”、“十九畏”所包括药对,或全盘否定“十八反”、“十九畏”。但在认可十八反、十九畏属于配伍禁忌前提下,应主动研究探讨这些药对能否配伍应用,在什么条件下能够配伍应用,怎样配伍应用(包含炮制方法、给药路径、剂型、剂量选择等)。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51页病证用药禁忌
某类或某种病证应该防止使用某类或某种药品,称为病证用药禁忌。
因为药品皆有偏性,或寒或热,或升或降,或补或泻……用之得当,能够以其偏性纠正疾病病理偏向;若使用不妥,其偏性会反助病势,加重病情。所以,凡药不对证,药品功效不为病情所需,有可能造成病情加重、恶化者,标准上都属禁忌范围。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52页如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发汗药,以免加重出汗。里寒证忌用寒凉伤阳清热药。阴虚内热者还须慎用苦寒药,以免苦寒化燥伤阴。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泻下药,以免损伤脾胃。
中药学总论专业知识讲座第153页2、妊娠用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体育舞蹈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云南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广州中医药大学《化工原理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考古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软件系统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江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年辽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绪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专题教学课件
-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江西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完整答案
- 《组织与胚胎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八省联考)河南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 化学试卷(含答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巩固)
- 教师个人工作业绩总结范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专题培训
- 郑州大学《高等代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对银行领导班子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范文(3篇)
- 如何保护个人手机数据的安全
- 2024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合同
-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2024)
- LOI外贸采购意向(标准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