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课件_第1页
2024年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课件_第2页
2024年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课件_第3页
2024年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课件_第4页
2024年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六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沈心工与李叔同两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及其音乐创作进行讲解。重点分析沈心工的《黄河大合唱》与李叔同的《送别》,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两位音乐家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二、教学目标1.了解沈心工与李叔同的生平事迹,认识他们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2.学会分析《黄河大合唱》与《送别》这两首作品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分析《黄河大合唱》与《送别》的音乐特点,理解沈心工与李叔同的音乐创作风格。2.教学重点:掌握沈心工与李叔同的生平事迹,了解他们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的贡献。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音响设备。2.学具: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与《送别》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位音乐家的音乐风格,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讲解:(1)介绍沈心工与李叔同的生平事迹,分析他们在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2)详细讲解《黄河大合唱》与《送别》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3.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演唱《黄河大合唱》与《送别》,体验不同音乐风格。4.例题讲解:分析《黄河大合唱》与《送别》的乐谱,讲解创作技巧。5.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分析一首近现代音乐作品,锻炼音乐鉴赏能力。六、板书设计1.沈心工与李叔同生平事迹2.《黄河大合唱》与《送别》音乐特点3.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近现代音乐作品,写出其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内容讲解不够细致。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沈心工与李叔同的其他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同时,推荐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深入了解近现代音乐史。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分析《黄河大合唱》与《送别》的音乐特点,理解沈心工与李叔同的音乐创作风格。2.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演唱《黄河大合唱》与《送别》,体验不同音乐风格。3.例题讲解:分析《黄河大合唱》与《送别》的乐谱,讲解创作技巧。4.作业设计:分析一首近现代音乐作品,写出其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分析《黄河大合唱》与《送别》的音乐特点(1)旋律:以民族五声调式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跳跃式旋律,表现出激昂、豪迈的气氛。(2)节奏:采用丰富的节奏变化,如切分、附点等,使音乐更具动力。(3)和声:运用西方的和声技巧,与民族五声调式相结合,表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1)旋律:悠扬、抒情,以自然小调为基础,展现出浓郁的民间风情。(2)节奏:较为简单,以四分音符为主,使音乐更具平稳、舒缓的感觉。(3)和声:采用简单的和声进行,强调主和弦与副和弦的转换,表现出淡雅、抒情的氛围。2.理解沈心工与李叔同的音乐创作风格(1)注重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强调音乐与民族精神的结合。(2)借鉴西方音乐技巧,使作品更具时代感。(3)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反映出时代背景。(1)以民间音乐为基础,追求音乐的自然、朴实。(2)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作品具有浓厚的诗意。(3)音乐创作风格受到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二、实践情景引入解析1.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2.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习兴趣。3.通过对比演唱,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两位音乐家的创作风格。三、例题讲解解析1.旋律分析:讲解旋律的走向、节奏、音程等,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2.和声分析:介绍和声的运用,如主和弦、副和弦、转调和声等,提高学生的和声素养。3.结构分析:讲解曲式的构成,如起承转合等,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结构美。四、作业设计解析分析一首近现代音乐作品,写出其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要求如下:1.选择一首近现代音乐作品,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颂》等。2.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如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等。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1.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保持清晰、准确的发音。2.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以引起学生注意。3.播放音乐作品时,用充满情感的语调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二、时间分配1.导入阶段: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2.讲解阶段:25分钟,详细讲解沈心工与李叔同的生平事迹、音乐特点及创作技巧。3.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组织学生模仿演唱,体验不同音乐风格。4.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乐谱,讲解创作技巧。三、课堂提问1.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2.提问要注意难易程度,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时给予肯定和反馈。四、情景导入1.通过播放音乐作品,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结合时代背景,介绍沈心工与李叔同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案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两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音乐特点及创作技巧。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地传达关键信息。2.教学方法方面:采用讲解、实践、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但要注意控制课堂节奏,避免过于紧凑或拖沓。3.学生反馈方面: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