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技术-感觉统合障碍的作业治疗_第1页
作业治疗技术-感觉统合障碍的作业治疗_第2页
作业治疗技术-感觉统合障碍的作业治疗_第3页
作业治疗技术-感觉统合障碍的作业治疗_第4页
作业治疗技术-感觉统合障碍的作业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觉统合的作业治疗目录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感觉统合评估第三节感觉统合治疗技术第一节概述基本概念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SI)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是指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进行多次组织分析、综合处理,作出适当的反应,使机体和谐有效地生活、学习。感觉统合的发育关键期是7岁以前。感觉统合是儿童发育的重要基础。

感觉统合障碍(sensoryintegrationdysfunction,SID)是指大脑不能有效组织处理从身体各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导致机体不能产生有效的适应性行为,出现一系列行为障碍、功能障碍,致使身心健康收到影响。各种感觉系统均可发生感觉统合障碍,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调节障碍、辨别障碍和运用能力障碍。基本概念

感觉统合治疗(sensoryintegrationtherapy,SIT)是一种改善大脑对感觉加工能力的治疗方法。治疗人员基于感觉统合理论,为感觉统合障碍儿童组组织有目的、有意义的治疗性活动,使其在获得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后作出适当的反应。这些治疗性活动常常具有个体针对性和趣味性。基本概念感觉统合层次感觉统合分三个层次:即感觉调节感觉辨别感觉基础性运动感觉统合层次感觉调节(sensorymodulation)是指大脑根据身体和环境的需要对所接收的感觉信息进行正确调节和组织,从而能以分级的、恰当的行为方式作出适当反应,即大脑将警觉状态调整在理想的水平以应对日常生活需要。感觉统合层次感觉辨别(sensorydiscrimination)是指大脑利用前馈以及反馈信息,对所接收的感觉刺激的质和量进行分辨,进而改变和调整运动计划,对外作出是适当的反应。正常的感觉辨别功能是身体构图(bodyschema)充分发展的基础。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的准确辨别在姿势控制、双侧协调性和顺序性动作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感觉统合层次感觉基础性运动(sensory-basedpraxis)包括姿势控制和动作运用,是指大脑对环境作出反应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动作计划、安排以及动作执行过程。动作运用需要三个步骤:1.动作概念的形成(要做什么);2.动作计划(如何去做);3.动作执行(将动作指令传达到身体相关部位,完成动作)感觉统合障碍的原因生物学因素发育中的大脑容易受多方面生物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这些生物学因素源于遗传、胎儿、孕妇、环境等不同方面,可发生于产前、产时、产后不同阶段。感觉统合障碍的原因社会心理因素

过度保护,抱得过多使缺少运动、爬行,与同伴玩耍缺乏等不良养育习惯,使孩子缺乏环境刺激与主动探索环境等促进感知觉发育的机会。特殊家庭的子女被忽视、甚至被虐待,圈养使之与社会严重隔离、缺乏教育和良性环境刺激的机会。感觉统合障碍的类型感觉统合障碍主要有三种类型:感觉调节障碍感觉辨别障碍感觉基础性运动障碍

这三种类型的感觉统合障碍可以单独存在,常常合并存在感觉统合障碍的类型感觉调节障碍(sensorymodulationdysfunction,SMD)

是指机体不能对所接收的感觉信息进行正确的调节组织,将警觉状态调整到活动所需的层次,故而不能对感觉刺激作出适应性反应。表现出害怕、焦虑、负面固执行为、自我刺激、自伤等不恰当行为反应。感觉统合障碍的类型各个感觉系统都可发生感觉调节障碍,主要由两种类型:感觉反应过高(sensoryoverresponsibility,SOR)

即感觉防御,是指机体对同一感觉刺激反应,明显较一般人快速、强烈或持久,表现出惊吓、逃跑、抗拒等逃避刺激的行为。感觉反应低下(sensoryunderresponsibility,SUR):即感觉迟钝,是指机体对同一感觉刺激的反应,明显较一般人低下、缓慢,需要更强、更长时间的刺激才能发生适当行为反应。所有感觉系统均可发生感觉迟钝。表现出对环境刺激迟钝故而寻求更多的刺激,动作迟缓,表情淡漠,嗜睡等感觉统合障碍的类型感觉寻求(sensoryseeking,SS)是指机体因不能满足感觉需求而不断地寻求更强或更长时间的感觉刺激,寻求前庭觉、本体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刺激。可表现为动个不停、爬高爬低、故意跌倒、摇头晃脑、撞头、磨牙等。感觉统合障碍的类型感觉辨别障碍(sensorydiscriminationdisorder,SDD)是指大脑不能正确地诠释所接收的感觉信息,或信息处理时间过长,进而影响机体对环境的适当反应。各个感觉系统都可发生感觉辨别障碍。躯体感觉辨别障碍(触觉、本体觉、前庭分辨障碍)个体无法完成分级、平滑、协调的运动,如下楼梯时靠重力作用往下跳。视觉、听觉辨别障碍个体看不懂、听不懂。触觉辨别障碍个体在依据触觉辨认物体特征时有困难。感觉统合障碍的类型感觉基础性运动障碍(sensory-baseddyspraxis)被认为是视觉、前庭觉、本体觉信息处理存在障碍的外在表现,是指个体不能正确地处理与运动计划相关的感觉信息,在动作计划和安排上存在缺陷,包括动作运用障碍和姿势控制障碍两种类型。感觉统合障碍的类型个体不能形成动作概念(缺乏活动动机),或者不能计划动作(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不能有效执行动作指令(适应性反应),导致个体学习技巧性活动困难,动作笨拙,动作不连贯,不会新游戏和新的手工活动,手眼协调差,球类技能差,进食技能发育不完善,言语障碍,正确使用表情困难等。感觉统合障碍的类型感觉基础性运动障碍在孩子3岁以前表现不明显,容易被忽略。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会逃避有困难的活动而被发现,到了学龄期,运动障碍充分暴露,进而影响学业及自尊心。治疗理论理论假设大脑正确高效地接收、加工和处理从各种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计划和组织动作行为产生适应性反应,个体才能产生“学习”。大脑若接收、加工和处理感觉信息能力有缺陷,个体不能有效计划和组织动作行为,不能对外作出合适的反应,因而表现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行为问题。大脑可以从个体有意义的活动中获得丰富感觉信息,强化感觉输入,对这些信息进行正确有效的加工处理,产生适应性反应,可以提高感觉处理能力,进而促进个体学习和行为的发展。治疗理论理论依据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发育的连续性大脑既分工又整体地发挥功能适应性反应(adaptiveresponse)

适应性反应表现在运动控制、社交、行为组织、适应变化、心理调整和自我控制能力内驱力

治疗理论适应性反应特点

一是反应的恰当性,是个体主动参与下的自然反应,该反应可以为个体带来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对个体带来的正面影响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育;二是适应性反应有等级之分,最低级的反应是指个体被动地接受刺激,最高级的反应是指个体可以正确有效的对各种环境刺激的挑战作出反应。治疗理论适应性反应的层次

适应性反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被动性刺激(如新生儿、严重运动功能障碍个体,只能被动接受外界刺激,被动参与对刺激的反应)维持简单固定的反应模式(如平稳坐在静止的秋千上)可产生简单变化(如坐在秋千上能变换手脚的位置)会主动参与活动,但要在协助下产生适当的反应(如在帮助下连续荡秋千)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做出适当的反应(如在家里和家长玩游戏)能在陌生环境中做出适当的反应,包括使用新的活动器材(如在同学家能跟同学游戏互动)能在各种环境中面对挑战,有效解决问题(如跟同学顺利出游)治疗理论感觉系统感觉系统包括触觉、本体觉、前庭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而感觉统合涉及各种感觉信息触觉、本体觉、前庭觉三大感觉系统是生存所需最基本、最重要的三大主干感觉系统。治疗理论触觉系统

触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各层。触觉系统是人类最基本、作用最广泛的感觉系统基本功能触觉活动效果触觉失调

(触觉反应过高(触觉防御)、过低(触觉迟钝)、触觉辨别障碍、动作运用障碍。)治疗理论本体感觉系统

本体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等深部。基本功能本体觉活动效果本体觉失调

包括本体觉反应低下、本体觉寻求、本体觉辨别障碍、本体觉防御(如扶站负重时哭闹)、重力不安全感(前庭-本体觉失调)、动作运用障碍。治疗理论前庭觉系统

前庭感觉器位于内耳,包括三对互成直角的半规管,以及与之相通的球囊和椭圆囊(耳石),分别感受旋转变速运动和直线变速运动,共同作用可以感觉头部任何位置变化。基本功能前庭觉活动效果前庭觉失调

前庭反应过高、过低;前庭分辨障碍;动作运用障碍治疗理论前庭觉功能失调还会影响多种感觉系统功能,如声音定向(听觉系统),左右大脑功能的分化和发展(本体觉系统)、视空感(视觉系统)等治疗理论视觉系统

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基本功能视觉活动效果视觉失调

包括视觉防御、视觉迟钝、视觉寻求、眼球运动基本技能障碍、视觉分辨障碍、大脑对视觉信息的解读障碍。

视觉与本体觉、前庭觉、触觉等感觉失调合并出现时,表现出手眼不协调、视觉空间认知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治疗理论基本功能听觉活动效果听觉失调

听觉反应过高(听觉防御)、听觉反应低下(听觉迟钝,听而不闻)、听觉寻求、听觉辨别障碍、听觉滤过能力障碍、听觉记忆能力障碍。治疗理论感觉统合与儿童发育

依据感觉统合与儿童发育过程,大脑学习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个体能正确接受(registration)、筛选(screen)、调整(adjust)及封闭(shutdown)感觉刺激。第二阶段:感觉动作的发展;第三阶段:知觉动作技能的发展;第四阶段:认知学习的产生。治疗理论感觉统合的循环过程感觉统合是一个从感觉输入到行为输出、反复循环的信息加工过程。大脑在同一时间内接受来自身体及环境的多种感觉信息后(感觉输入),首先在脑干等部位进行信息筛选、调整及封闭等处理(感觉调节),继之丘脑等边缘系统结构对所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辨别(感觉分辨),大脑皮层进行行动的计划和安排、形成动作指令(动作运用),最后输出行为完成指令(适应性反应)。大脑将接受的新信息与储存于记忆中的以往经验信息进行比较,而行为输出中所产生的信息又反馈给大脑,进一步调整身体对环境做出的反应大脑能正确地指挥身体做出适应性反应。

感觉输入是大脑功能的原动力,行为输出是大脑接收感觉刺激作用的结果。治疗设施感觉统合训练设施是感觉统合治疗的载体,在感统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训练场地和器械有一定的要求。注意事项确保治疗加强团队合作制定切合实际的治疗目标遵守治疗原则医疗机构治疗与家庭和社会活动要紧密结合第二节感觉统合评估感觉统合失调常表现为行为障碍,但有行为障碍不一定有感觉统合失调。行为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神经运动功能、认知、气质等,因此感觉统合评估必须与神经运动功能评估、智力测验、气质问卷、既往诊断等结果相结合,从异常行为表现、器具评估以及量表评估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行为观察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游戏时的行为表现学习困难功能评估器具评估

(小滑板、大笼球、袋鼠跳、旋转浴盆)标准化量表评估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估量表婴幼儿感觉功能测试量表感觉问卷感觉统合的作业治疗目录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感觉统合评估第三节感觉统合治疗技术第三节感觉统合治疗技术觉统合治疗由感觉经验和成功的适应性反应组成。治疗师借助特定的活动实施治疗,通过控制感觉输入的种类、剂量等,提供正面的感觉经验,引导个体做出成功的适应性反应。感觉统合治疗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促使大脑有效处理各种感觉信息,并做出适应性反应,最终可以帮助个体提高专注力、学习能力、兴趣等。感觉统合治疗适用于所有感觉统合障碍的人群,比如脑性瘫痪、唐氏综合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育迟缓、自闭症等各类发育障碍儿童,还适用于伴有感觉统合障碍的成人个体。治疗原则以儿童为中心的针对性原则

成功、快乐的全面性治疗安全原则治疗流程分析感觉统合问题制定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制定是感觉统合治疗实施的核心部分感觉统合治疗实施治疗效果评价制定治疗计划治疗计划包括治疗目标、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确定治疗目标确定治疗制定治疗方案制定治疗方案原则个性化原则

根据每个儿童的功能水平、存在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高估与低估儿童的功能水平,都将影响治疗的效果,甚至有危害。循序渐进原则

从小运动量、比较容易引起儿童兴趣的项目开始,逐渐增大运动量,提高动作难度。由量变到质变原则

要保证每次治疗的时间、治疗频率及治疗周期,并按照要求完成每次的治疗项目。感觉统合治疗器具感觉统合治疗的有效实施必须依靠感觉统合器具的辅助,这些器具都是经过特定设计,对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其核心是通过使用滑板、滑梯、彩虹筒、蹦蹦床等器具整合前庭觉、本体感觉、触觉、视觉等刺激,控制感觉信息的输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治疗性活动触觉与身体协调活动增强前庭固有感觉的活动前庭平衡活动跳跃平衡活动动作计划活动触觉与身体协调活动球池活动作用

改善触觉防御或迟钝、提高本体觉辨别能力、促进注意力的提高。适应症

触觉防御或迟钝、孤独症、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器具

海洋球。指导重点

儿童在海洋球池活动嬉戏,需注意儿童对各种感觉的喜爱、固执和排斥情况。时间

每次约30分钟,每周2~3次触觉与身体协调活动大笼球压滚活动作用

促进身体触觉的辨别能力和触觉调节能力。适应症

触觉防御或迟钝、身体协调不良。器具

大笼球。指导重点

对于触觉敏感较强的儿童,可从背部开始。也可在儿童身上加毛巾,大笼球只装一半气体,使其体会重力感的变化。也可用花生球、触觉球代替大笼球进行此项活动。时间

每次20~30分钟,每周2~4次触觉与身体协调活动俯卧、仰卧或坐上大笼球作用

增强前庭觉辨别能力,丰富本体觉输入,提高平衡反应能力,改善前庭觉调节不佳。适应症

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器具

大笼球。指导重点

俯卧、仰卧或坐在大龙球上。先做好俯卧活动使其熟悉大笼球的重力感后再进行仰卧活动。不要过快,让儿童努力自己保持平衡;提醒儿童留意全身关节和肌肉的感觉,协助其控制平衡。时间

俯卧、仰卧大笼球活动每次约20分钟,每周3~4次。坐上大笼球从摇晃20次开始,慢慢加至摇晃50次,每周约进行2~3次。触觉与身体协调活动俯卧大笼球抓物作用

强化手眼协调、运动计划、语言及自我控制能力。适应症

身体协调不良、孤独症。器具

大笼球、便于抓放的小玩具(积木、球类等)。指导重点

协助儿童俯卧于大龙球上,保持身体平衡;将目标物置于儿童向前滚动时用手可以拿到的位置;协助儿童前后滚动,用快慢、距离判断,使儿童触摸到目标物。时间

每次20~30分钟,每周3~4次。触觉与身体协调活动倾斜垫上滚动作用

提高前庭觉处理能力,增加本体觉辨别及双侧协调能力。适应症

触觉防御或迟钝、身体协调不良。器具

软体积木、软垫、枕头或填充的玩具等。指导重点

软体积木或软垫铺成约20°角斜面;让儿童自己沿斜面滚下。提醒其滚下时手、脚与头要相互配合;注意观察滚下时的姿势以及身体各部位协调情况。

延伸活动:滚下时也可抱着枕头或填充玩具,体会头、手、脚同时收缩时的感觉。时间

每次约20分钟,每周2次。触觉与身体协调活动彩虹筒加蹦蹦床作用

增加前庭重力刺激感和触觉、本体觉刺激。适应症

触觉防御或迟钝、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语言发育迟缓。器具

彩虹筒、蹦蹦床。指导重点

将彩虹筒放在蹦蹦床上,让儿童正爬或倒爬进入筒中,保护头部,治疗师跳动蹦蹦床,增加前庭重力刺激感。也可在彩虹筒内摇动,以增加触觉和重力刺激感。时间

每次约20分钟,每周2次。增强前庭固有感觉的活动跪坐或静坐摇晃平衡台作用

增强本体觉和前庭觉辨别能力。适应症

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器具

平衡台。指导重点

跪坐或静坐平衡台上,然后以适当的力度摇晃平衡台,观察儿童双手的姿势、头部倾斜的情形,以了解其在倾斜时如何处理不安感。延伸活动

可睁眼练习10分钟,再闭眼练习10分钟,以体会两种平衡感的不同。时间

每次10~15分钟,每周3~4次。增强前庭固有感觉的活动双人扶持摇晃平衡台作用

增强双侧统合能力和平衡反应能力。适应症

多动症、孤独症、身体协调不良。器具

平衡台或太极平衡板。指导重点

使用方法同前。观察儿童活动时的适应反应。摇晃时可先由治疗师带动儿童,再由两人以同一速度、彼此配合摇动。时间

从左右摇晃20~30次开始,再慢慢增加到50~60次,熟练后可达120次,每周进行3~4次。增强前庭固有感觉的活动晃动平衡台投球作用

提高本体觉辨别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双侧统合能力以及动作计划能力。适应症

多动症、手眼协调不佳者。器具

平衡台或太极平衡板、球、纸箱或竹篮。指导重点

将纸箱或竹篮置于儿童前方2米(或延伸至3~5米)处,让儿童站在平衡台上晃动,同时手拿球,瞄准纸箱扔入,计数。延伸活动

治疗师站在2~3米距离外,将球扔给晃动中的儿童,让其接住球投出。时间

每次持续进行20分钟,每周2~3次。增强前庭固有感觉的活动旋转浴盆加投球作用

提高视动整合能力,改善前庭觉调节能力和动作计划能适应症

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孤独症。器具

旋转浴盆、盒子或篮子、球。指导重点

让儿童坐在旋转浴盆中,治疗师协助旋转中将手中的球投向固定的盒子(篮子)内。活动中,可变换旋转的速度及投球目标的位置。旋转速度不宜过快。注意儿童在追寻注视目标时有无过多的眼球运动。

延伸活动

可同时在周围放置多个篮子,观察其依指令将球投入不同盒子的效率和准确率。时间

每次进行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增强前庭固有感觉的活动独脚椅踢腿运动作用

增加前庭觉、本体觉的应用,改善平衡能力和专注力,提高动作计划能力。适应症

多动症、身体平衡欠佳者。器具

独脚椅、球(大小各一)、大积木、木门、纸箱(篮子)。指导重点

坐独脚椅,独脚椅踢腿活动,也可将球放在脚前,用单脚踢球至墙壁弹回来。在儿童前1~3米处,用大积木搭成一个小洞或放置纸箱(篮子、木门),让儿童用单脚踢球入门或用单手(小球)、双手(大球)投球入门。

延伸活动

治疗师在旁边拿一个大彩球连续扔高接住,让儿童随着球移动而移动视线。时间

每次进行20~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增强前庭固有感觉的活动悬吊类器材活动作用

俯卧网揽可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和触觉调节;网揽站立可改善触觉防御或触觉迟钝,提高前庭觉刺激。适应症

俯卧网揽可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触觉防御、网揽站立可用于触觉防御或迟钝、多动症。方板秋千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方板秋千抓物可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及孤独症。器具

网揽、方板秋千、小玩具、球、积木。指导重点

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如卧、坐、站在器材上摇晃。吊缆下放蹦蹦床或软垫以保证安全。可配合音乐或唱数以增加趣味性。时间

每次进行20~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前庭平衡活动圆筒吊缆作用

提高视动整合能力。促进前庭觉、本体觉辨别能力以及动作计划能力。适应症

触觉防御、多动症、孤独症、身体协调不良。器具

圆筒吊缆。指导重点

使用方法同前(图7-4)。可以让儿童在活动时与治疗师相互注视,训练眼球控制能力或相互投接球,强化身体操作。时间

每次约持续30分钟,每周约进行2~3次。前庭平衡活动横抱筒吊缆加手眼协调活动作用

提高视动整合能力。促进前庭觉、本体觉辨别能力以及动作计划能力。适应症

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器具

横抱筒吊缆、套圈。指导重点

活动中进行套圈,可一次给10个圈,观察其投掷的方向与准确度。时间

每次进行20~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

也可进行横抱筒吊缆、横抱筒吊缆取物、横抱筒吊缆击打目标、横抱筒吊缆上做姿势变化等活动。跳跃平衡活动蹦床作用

增加本体觉输入,和足底触觉刺激,提高前庭辨别能力。适应症

多动症、孤独症、触觉防御、身体协调不良。器具

蹦床。指导重点

在蹦床上双脚并拢跳起,跳起时屈膝用足跟踢屁股。熟练后可做90°回转和180°回转。可配合音乐做动作也可鼓励儿童弹向空中时唱歌。时间

每次进行20~30分钟(跳80~100次),每周进行2~3次。跳跃平衡活动蹦床加手眼协调活动作用

改善前庭觉迟钝,提高注意力及动作计划能力。适应症

多动症、孤独症、身体协调不良。器具

蹦床2个、跳绳、网。指导重点

治疗师与儿童各站在一个蹦床上,边跳边进行抛接球;让儿童在蹦床上跳跃时加上跳绳活动,跳绳的次数可不断增加;可在蹦床上空吊一个网,让儿童在起跳时投球入网,记录入网的球数。延伸活动

在空中多放置几个网,让儿童在跳起时将球投入指定的网。也可让两个儿童同时进行,提高趣味性。时间

每次持续进行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跳跃平衡活动袋鼠跳作用

提高前庭双侧统合能力,本体觉辨别能力和前庭觉处理能力。适应症

多动症、触觉防御或迟钝、重力不安。器具

跳袋。指导重点

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也可让儿童闭上眼睛感受对其身体的控制感。时间

每次持续跳跃20~30次,每周进行2~3次。动作计划活动滑板作用

感受重力变化,强化触觉输入,提高前庭觉辨别能力、视动整合和前庭调节能力适应症

多动症、孤独症、触觉防御、身体协调不良。器具

滑板、绳子、呼啦圈。指导重点

按前述静态飞机式、乌龟爬行、单人牵引滑行、双人牵引滑行方法进行。时间

每次约持续进行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