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联网公路(黄刘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农村联网公路(黄刘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农村联网公路(黄刘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农村联网公路(黄刘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农村联网公路(黄刘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联网公路(黄刘路)工程地质勘察目录TOC\o"1-3"\h\z105251前言 II0.35s一般地段注:如后期填土为压实填土,则应实测νse以校核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值。5.3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土层为粉质粘土、素填土,不存在饱和粉土和砂土,场地地下水不发育,加之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震陷、泥石流和滑坡等问题,但建设项目挖填形成的边坡应进行有效治支护。6工程地质评价拟建道路工程将在路基两侧形成挖填方的路堤、路堑边坡、这些拟建项目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在以下章节逐一评价。6.1道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根据拟建道路两侧形成的挖填方边坡的不同类型将划分一般路基段、高填方段、高挖方段、半挖半填段、陡坡路堤段,按里程桩号由小到大逐段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如下:(1)K0+000~K0+120m(剖面1~2)半挖半填段该段为半挖半填段,道路长度约120m,现状地形为现状机耕道,机耕道左右两侧均为斜坡、陡坎地形,该段纵向地形起伏不大较为平缓,横向地形起伏较大,横向地形起伏坡度约5~25°,按照设计方案,道路形成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高5.4米的挖方边坡、道路左侧形成6.4米的填方边坡。道路右侧边坡:该段最高形成约5.4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主要为粉质粘土及泥岩、砂岩组成,坡向183°,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土质部分由于土层较薄,边坡开挖后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小,岩质部分的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影响,根据岩层、裂隙、边坡产状作赤平投影图。该段边坡为切向坡,裂隙L1、裂隙L2与边坡成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自身强度控制,边坡长期裸露容易出现风化掉块。强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Ⅳ类,中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III类,中风化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8°,岩体破裂角取60°,建议对边坡强风化按照1:1.0,粉质黏土按1:1.50,中风化基岩按照1:0.75坡率分阶放坡,并做好坡面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造措施护面、排水等措施。左侧边坡:该段按照设计最高将形成约6.4m的填方边坡,坡体主要为素填土组成,坡向164°,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按照设计方式回填后,坡体填土厚度约2米,由于现状地形坡度较陡根据钻探剖面实测,岩土界面坡度达30~35°,按照设计坡率回填后可能沿岩土界面产生横向折线滑动破坏。建议该段边坡开挖后将基岩面开挖成反台阶状,自上而下,分级放坡+坡脚设置挡墙支挡,挡墙基础置于中风化基岩中;该段边坡也可直接设计为挡墙支挡,以中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路基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标高处为填土或强风化泥岩、部分为中风化泥岩,泥岩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但是由于泥岩属于易软化、易风化岩层路基施工时做好系统截、排水措施,防止积水软化路基,素填土应翻挖压实,达到设计规定压实度。(2)K0+120~K0+220m(剖面3)挖方路基段该段为挖方路基段,道路长度约100m,现状地形为现状机耕道,机耕道左右两侧均为斜坡、陡坎地形,该段纵向地形起伏不大较为平缓,横向地形起伏较大,横向地形起伏坡度约5~25°,按照设计方案,道路形成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高12.1米的挖方边坡、道路左侧形成4.3米的挖方边坡。道路右侧边坡:该段最高形成约12.1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砂岩组成,坡向142°,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土质部分由于土层较薄,边坡开挖后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小,岩质部分的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影响,根据岩层、裂隙、边坡产状作赤平投影图。该段边坡为顺向坡,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层面控制,该段边坡按照设计放坡后可能沿层面顺层滑移,现在选取剖面3进行安全稳定性验算:平面滑动稳定性验算:1).计算公式: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规范附录A.0.2平面滑动面边坡稳定性计算。2).计算工况:饱和工况计算。3).计算参数取值:岩体重度24.5kN/m3,岩层层面岩:C=20kPa,φ=12°,边坡安全等级属一级,安全系数取1.35。取3剖面进行验算,现对验算结果分析如下表:根据计算统计统计结果,该段边坡按照设计方式开挖后安全系数Fs=1.029处于欠稳定状态,可能沿层面岩产生滑移失稳。该段边坡强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Ⅳ类,中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III类,岩体破裂角取25°。建议该段边坡采用桩板挡墙支挡,挡墙以中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或按照层面(25°)进行放坡,放坡后并做好坡面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造措施护面、排水等措施。道路左侧边坡:该段最高形成约4.3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砂岩组成,坡向322°,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土质部分由于土层较薄,边坡开挖后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小,岩质部分的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影响,根据岩层、裂隙、边坡产状作赤平投影图。该段边坡为反向坡,裂隙L1、裂隙L2与边坡成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自身强度控制,边坡长期裸露容易出现风化掉块。强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Ⅳ类,中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III类,中风化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8°,岩体破裂角取45°+2/φ即60°,建议对边坡强风化按照1:1.0,粉质黏土按1:1.50,中风化基岩按照1:0.75坡率分阶放坡,并做好坡面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造措施护面、排水等措施。基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标高处为中风化泥岩,该层泥岩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但是由于泥岩属于易软化、易风化岩层路基施工时做好系统截、排水措施,防止积水软化路基K0+220~K0+330m(剖面4~5)填方路基段该段为填方路基段,道路长度约110m,现状地形为现状机耕道,机耕道左右两侧均为斜坡地形,该段纵向地形起伏不大较为平缓,横向地形起伏较大,横向地形起伏坡度约5~18°,按照设计方案,道路形成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低于2米的填方边坡、道路左侧形成最高7.60米的填方边坡。道路右侧边坡:该段道路右侧边坡均低于2米,不予评价。道路左侧边坡:该段按照设计最高将形成约7.6m的填方边坡,坡体主要为素填土组成,坡向134°,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按照设计方式回填后,坡体填土厚度约2米,由于现状地形坡度较陡根据钻探剖面实测,岩土界面坡度达28~44°,按照设计坡率回填后可能沿岩土界面产生横向折线滑动破坏。建议该段边坡开挖后将基岩面开挖成反台阶状,自上而下,分级放坡+坡脚设置挡墙支挡,挡墙基础置于中风化基岩中;该段边坡也可直接设计为挡墙支挡,以中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基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标高处为素填土,该段素填土为现有村道路基持力层,厚度大多较薄,结构松散~稍密,该层被选作为路基持力层时,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路基施工时做好系统截、排水措施,防止积水软化路基。K0+330~K0+372m(剖面6)挖方路基段该段为挖方路基段,道路长度约42m,现状地形为现状机耕道,机耕道左右两侧均为斜坡、陡坎地形,该段纵向地形起伏不大较为平缓,横向地形起伏较大,横向地形起伏坡度约5~10°,局部陡坡处坡度达40°,按照设计方案,道路形成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高约7.0米的挖方边坡、道路左侧形成最高约2.6米的挖方边坡。道路右侧边坡:该段最高形成约7.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强风化砂岩组成,坡向128°,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土质部分由于土层较薄,边坡开挖后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小;岩质部分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基岩出路情况,该段岩层为巨厚层状,未见层面发育,岩质部分的稳定性主要受坡体自身强度控制,根据岩层、裂隙、边坡产状作赤平投影图。根据赤平投影可知该段边坡为顺向坡,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基岩未见层面发育,属巨厚层状(详见图6.1-1),按照设计方案该段边坡在现状边坡下方开挖1.5米,开挖后边坡整体高度约7米(现状边坡5.5米+拟建边坡1.5米),现状边坡现状稳定,未见掉块滑移现象。该段边坡按照设计方案开挖后K0+317.86~K0+347.44为放坡开挖,根据地质剖面宏观分析由于该段放坡开挖后坡体主要为强风化砂岩,且为顺向坡建议按照层面顺层放坡或者采用挡墙支挡,采用放坡开挖应该做好坡面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造措施护面、排水等措施;K0+347.44~K0+372.161段设计采用挡墙支挡,设计方案可行,挡墙高约0~1.5米,挡墙基础建议采用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该段边坡强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Ⅳ类,中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III类,中风化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8°,岩体破裂角取25°。图6.1-1该段边坡基岩出露情况道路左侧边坡:该段最高形成约2.6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砂岩组成,坡向307°,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25;土质部分由于土层较薄,边坡开挖后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小;岩质部分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基岩出路情况,该段岩层为巨厚层状,未见层面发育,岩质部分的稳定性主要受坡体自身强度控制,该段坡体主要存在于强风化层中,建议按照1:1放坡处理。基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标高处为中风化砂岩,该层抗压强度高、地基稳定性好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基施工时做好系统截、排水措施,防止积水软化路基。K0+372~K0+420m(剖面7)填方路基段该段为填方路基段,道路长度约48m,现状地形为现状机耕道,机耕道左右两侧均为斜坡地形,该段纵向地形起伏不大较为平缓,横向地形起伏较大,横向地形起伏坡度约26~39°,按照设计方案,道路形成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低于2米的填方边坡、道路左侧形成最高8.50米的填方边坡。道路右侧边坡:该段道路右侧边坡均低于2米,不予评价。道路左侧边坡:该段按照设计最高将形成约8.5m的填方边坡,坡体主要为素填土组成,坡向122°,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按照设计方式放坡回填后在坡脚设计为挡墙支挡,挡墙长约30米,挡墙高约0~1米。按照设计方式回填后坡体填土厚度约3米,由于现状地形坡度较陡根据钻探剖面实测,岩土界面坡度达26~39°,按照设计坡率回填后可能沿岩土界面产生横向折线滑动破坏。该段边坡按照设计方式放坡回填后在坡脚采用挡墙支挡,由于该段为地形坡度较陡,按照设计方式回填在坡脚支挡易坡体产生次级剪出口,建议优化挡墙位置布置,可在路肩位置采用桩板式挡墙支挡,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基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标高处为素填土,该段素填土为现有村道路基持力层,厚度大多较薄,结构松散~稍密,该层被选作为路基持力层时,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路基施工时做好系统截、排水措施,防止积水软化路基。K0+420~K0+520m(剖面8)挖方路基段该段为挖方路基段,道路长度约100m,现状地形为现状机耕道,机耕道左右两侧均为斜坡、陡坎地形,该段纵向地形起伏不大较为平缓,横向地形起伏较大,横向地形起伏坡度约5~25°,按照设计方案,道路形成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高19.2米的挖方边坡、道路左侧形成5.2米的挖方边坡。道路右侧边坡:该段最高形成约19.2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砂岩组成,坡向142°,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土质部分由于土层较薄,边坡开挖后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小,岩质部分的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影响,根据岩层、裂隙、边坡产状作赤平投影图。该段边坡为顺向坡,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层面控制,该段边坡按照设计放坡后可能沿层面顺层滑移,现在选取剖面8进行安全稳定性验算:平面滑动稳定性验算:1).计算公式: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规范附录A.0.2平面滑动面边坡稳定性计算。2).计算工况:饱和工况计算。3).计算参数取值:岩体重度24.5kN/m3,岩层层面岩:C=20kPa,φ=12°,边坡安全等级属一级,安全系数取1.35。取3剖面进行验算,现对验算结果分析如下表:根据计算统计统计结果,该段边坡按照设计方式开挖后安全系数Fs=0.768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沿层面岩产生滑移失稳。该段边坡强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Ⅳ类,中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III类,岩体破裂角取25°。建议该段边坡采用挡墙支挡,挡墙以中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或按照层面(25°)进行放坡,放坡后并做好坡面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造措施护面、排水等措施。道路右侧边坡:该段最高形成约5.2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强风化砂岩组成,坡向284°,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25;土质部分由于土层较薄,边坡开挖后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小;岩质部分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基岩出路情况,该段岩层为巨厚层状,未见层面发育,岩质部分的稳定性主要受坡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开挖后坡体大多处于岩层强风层内,建议该段边坡按照1:1放坡开挖。基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标高处为中风化砂岩,该层抗压强度高、地基稳定性好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基施工时做好系统截、排水措施,防止积水软化路基。K0+520~K0+640(剖面9)半挖半填段该段为半挖半填基段,道路长度约120m,现状地形为现状机耕道,机耕道左右两侧均为斜坡地形,该段纵向地形起伏不大较为平缓,横向地形起伏较大,横向地形起伏坡度约27~34°,按照设计方案,道路形成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低于2米的挖方边坡、道路左侧形成最高6.4米的填方边坡。道路右侧边坡:该段道路右侧边坡均低于2米,设计方案可行,不予评价。道路左侧边坡:该段按照设计最高将形成约6.4m的填方边坡,坡体主要为素填土组成,坡向122~157°,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25。按照设计方式回填后,坡体填土厚度约3米,由于现状地形坡度较陡根据钻探剖面实测,岩土界面坡度达26~39°,按照设计坡率回填后可能沿岩土界面产生横向折线滑动破坏。建议该段边坡开挖后将基岩面开挖成反台阶状,自上而下,分级放坡+坡脚设置挡墙支挡,挡墙基础置于中风化基岩中;该段边坡也可直接设计为挡墙支挡,以中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路基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标高处为填土或强风化砂岩,强风化砂岩强度高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素填土应翻挖压实,达到设计规定压实度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且路基施工时做好系统截、排水措施,防止积水软化路基。K0+640~K0+720(剖面10)排水管涵段根据现场调查该段现状地形为小溪沟,横穿拟建道路,根据现场调查,拟建道路勘察范围内该小溪最宽位置宽度约23米,最窄位置宽度约8米,小溪由西向东径流,根据调查访问该小溪常年流水,勘察期间水位222.45米,由于该小溪历年未有最高洪水位记录,根据当地村民口述结合地形地貌拟建道路勘察范围内最高洪水约229.50米,根据设计方案拟建道路该段设计为盖板式排水管涵,管涵高4米,长38米,管涵上部采用填土回填按照1:1.5放坡,按照设计方案拟建管涵两侧不形成边坡(详见剖面10),设计方案可行合理。排水管涵持力层建议:根据本次钻探该段主要为砂岩,覆盖层较薄,建议排水管涵基础持力层建议采用中风化砂岩为持力层基础。K0+720~K0+837(剖面11)挖方路基段该段为挖方路基段,道路长度约117m,现状地形为现状机耕道,机耕道左右两侧均为斜坡地形,该段纵向地形较为平缓,横向地形起伏较大,横向地形起伏坡度约25~36°,按照设计方案,道路形成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最高约7米的挖方边坡、道路左侧形成最高2米的挖方边坡。道路右侧边坡:该段最高形成约7.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强风化泥岩组成,坡向129°,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为1.30;土质部分由于土层较薄,边坡开挖后整体滑移的可能性小;岩质部分根据现场调查该段基岩出路情况以及钻探揭露情况,该段坡体主要以泥岩为主,呈薄层状结构,岩质部分的稳定性主要受坡体自身强度及结构面控制,根据岩层、裂隙、边坡产状作赤平投影图。该段边坡为顺向坡,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层面控制,该段边坡按照设计放坡后可能沿层面顺层滑移,现在选取剖面11进行安全稳定性验算:1).计算公式: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规范附录A.0.2平面滑动面边坡稳定性计算。2).计算工况:饱和工况计算。3).计算参数取值:岩体重度25.0kN/m3,岩层层面岩:C=20kPa,φ=12°,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安全系数取1.30。取11剖面进行验算,现对验算结果分析如下表:根据计算统计统计结果,该段边坡按照设计方式开挖后安全系数Fs=1.252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可能沿层面岩产生滑移失稳。该段边坡强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Ⅳ类,中风化岩质边坡岩体分类为III类,岩体破裂角取25°。该段边坡现场有放坡条件建议按照层面(25°)进行放坡,放坡后并做好坡面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构造措施护面、排水等措施。道路左侧边坡:该段道路左侧边坡均低于2米,设计方案可行,不予评价。基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标高处为中风化泥岩,该层泥岩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但是由于泥岩属于易软化、易风化岩层路基施工时做好系统截、排水措施,防止积水软化路基K0+837~K0+953(道路终点)(剖面12)填方路基段该段为填方路基段,道路长度约116m,现状地形为填土回填区,填土本次揭露最大厚度约7.7米,该段纵向地形较为平缓,横向地形为缓坡,横向地形起伏坡度约5~18°,按照设计方案,道路形成后将在道路左、右侧形成低于2米的填方边坡设计采用放坡回填,设计方案可行。基持力层建议:该段路基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标高处为素填土,该段素填土为临近建筑工地机械抛填物,结构松散~稍密,该层被选作为路基持力层时,应该进行翻挖压实回填,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路基施工时做好系统截、排水措施,防止积水软化路基。6.2地下水对拟建物的影响评价场地内主要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内上层滞水,上层滞水水量小,无稳定的水位。项目为线性工程,场平土石方施工,将对现状地貌产生较大改变,场地现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在施工图设计以及后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场地内粉质粘土分布广泛,粉质粘土的强度受含水量影响较大,项目施工前应先完善道路两侧的临时排水设施,再进行场土石方挖填施工,避免雨后场地内雨水淤积,软化地基土,降低地基土的承载力;如项目内涉及基槽、桩孔等因为开挖位置低于周边环境易在雨后积水汇水,施工时应加强地下水的抽排;此外边坡等支护结构应坡顶应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泄水孔,坡脚设置截水沟形成完整的地表水(地下水)排泄系统;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判定,场地内内的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6.3拟建建筑对周边构(建)筑物的影响根据勘察期间的现场踏勘及调查,拟建道路沿线基本为原始地貌,且周边地块也未进行场平开发,拟建道路起点接现有道路,根据现场调查勘察范围里程K0+290南东侧有一居民房(砖2),根据设计方案为放坡回填,回填边坡边界线距离居民房屋距离仅4米,该段道路回填施工时应做好对居民房屋防护的安全措施或者该段边坡调整为挡墙支挡;里程K0+360北侧距离拟建道路7米位置为居民房屋(砖1)、南东侧距离拟建道路4.5米位置为居民房(砖2),该段采用挡墙支挡,建议先支挡后开挖,并施工时应安全防护,做好围挡,减少噪音,文明施工。综上所述拟建道路的修建对周边建筑影响小。7地基及环境影响评价7.1地基均匀性评价场地地基岩性主要有素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和中等风化泥岩、砂岩。粉质粘土分布于大部分场地地表,厚度变化较大,厚薄不均,均匀性较差;素填土主要主要分布于场地内现状村道路面下,厚度变化大,分布不均,强风化基岩岩体厚度总体厚度不大,局部可能差异较大,均匀性一般;中等风化泥岩、砂岩分布均匀稳定,岩体稳定。综上所述,场地素填土、粉质粘土属不均匀地基,强风化带岩体属均匀性一般地基,中等风化岩体属均匀地基。7.2特殊土评价素填土(Q4ml):场地的素填土主要为现状村道的持力层以及道路终点段的临近建筑工地的抛填土,该类填土主要为砂泥岩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含量40~45%,一般粒径2~10cm,地表最大粒径可见50cm,结构松散~稍密,机械抛填,填龄3~5年以上,该层厚度变化大,分部不均匀,密实度差,承载力不高,力学性质变化大,压缩性高和湿陷性大,该层在勘察范围内广泛分布。本场地的素填土的作为路基持力层时候,应进行翻挖分层碾压夯实,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规定要求。残破积粉质土(Q4el+dl),黄褐色,灰褐色,由粉粒、粘粒组成,无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呈软塑~可塑状,土层为母岩风化残积、坡积形成,力学性能差,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表,厚度变化不均匀,该层经可作为一般路基的持力层,但该层应避免防止积水软化浸泡,降低其承载力。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基岩主要为母岩、在地质营力作用下母岩结构的碎裂散体化,宏观表现为风化裂隙的发育,钻探揭露岩芯成破碎、碎块状,厚度在1.10~4.0m之间。强风化基岩强度较低不适宜作为重要建构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可作为低矮的结构物的持力层及路基持力层。7.3地基持力层选择建议素填土:场地的素填土主要为现状村道的持力层,该层填土主要为砂泥岩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石含量40~45%,一般粒径5~20cm,地表最大粒径可见110cm,结构松散~稍密,机械抛填,填龄3~5年以上,该层厚度变化大,分部不均匀,密实度差,承载力不高,现状村道路面可见填土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拉裂缝。该层被选作为路基持力层时,应进行翻挖分层碾压夯实,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粉质粘土:场地内的粉质粘土呈软塑-可塑状,表层含植物根茎,粉质粘清除表层后经压实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可直接作为路基的持力层,根据设计方案本场地粉质粘土不会选做持力层。(3)强风化基岩由于岩体破碎,承载力低,均匀性较差,可作为低矮建筑物,一般路基的持力层,但不宜选作重要基础持力层;(4)中等风化基岩层位稳定、厚度大、承载力高,均匀性较好,是本建筑场地内理想的基础持力层。7.4拟建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1、噪音拟建场地现状为原始地貌,道路施工主要为土石方场平施工,道路周边已经拆迁完成,施工噪音对对周边环境影响小。2、粉尘、废水施工产生的扬尘是城市空气质量指标PM2.5的主要物源,施工时应配备相应防尘降尘措施和设备,施工产生的污水、废水需进行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方可排放,不能直接向周边场地或市政排污管网排放。3、市容环境进出车辆轮胎附着泥土以及渣土转运过程掉落可能会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施工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4、其他污染建筑施工一般不产生其他污染物,若确实产生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征得环保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同意。7.5成桩可能性分析评价1、成桩的可行性拟建道路起点、终点为已建好的既有道路,场地内部有简易机耕道,施工车辆能够直接到达施工现场,交通较为便捷。地表为粉质粘土、素填土,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砂岩互层,桩基持力层可选择中风化基岩。(1)素填土,主要为砂泥岩及粉质粘土组成,填土土质不均匀,密实度差,承载力不高,力学性质变化大,压缩性高和湿陷性大。素填土成桩条件较差,容易发生塌孔等风险,施工时应根据情况采用钢护筒或者采用混凝土、粘土回填改善成桩条件;(2)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由粉粒、粘粒组成,无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呈软塑~可塑状,一般具有良好的成桩条件,但在低洼或水中,表层粉质粘土多层软塑状,力学性能差,桩孔容易发生缩径、塌孔;施工应加强对软土层的护壁采用钢护筒护壁,避免桩基缩径、塌孔;(3)下伏基岩,结构较完整,具有良好的成桩条件。根据场地的地层结构、各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场地周边环境分析,拟建场地具有较好的成桩条件,适宜于钻孔灌注桩、旋挖桩施工。2、桩基施工条件采用钻孔灌注桩的优点是容易钻进,可以穿越较为坚硬的土层,达到较深的桩端持力层,但其缺点是污染环境,施工速度慢,遇有软弱土层时易产生缩径、塌孔。施工工艺具体参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6章相关内容。采用旋挖桩的优点是容易钻进,可以穿越较为坚硬的土层,达到较深的桩端持力层,但其缺点是造价高,且遇有软弱土层时也易产生缩径、塌孔,特别是穿越松散的人工填土层时成桩质量较差,建议旋挖桩施工在遇松散的人工填土层时应有充分的护壁措施预案,确保成孔及桩身质量。采用人工挖孔桩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施工进度快,施工现场干净,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易清除桩端虚土,能直接观察地层土质变化,成庄质量好。本场地推荐采用人工挖孔桩。3、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拟建场地四周有少数居民居住,人工挖孔桩施工噪音小、污染小对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当采用钻孔灌注桩或旋挖桩施工时应做好泥浆处理工作,,以保证周边环境整洁,同时设置减震沟等减少挤土效应措施,以保证四周道路及相邻建(构)筑物不受影响。综上,拟建道路边坡可能采用桩基础型式。结合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安全等因素,桩基础的施工方式可选择人工挖孔嵌岩桩或机械成孔桩(旋挖桩)两种工艺。由于场地抗滑桩数量较少,拟建道路未平场前,机械成桩搬运难度大,故建议优先选择人工挖孔桩,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应按渝建发[2012]162号文件进应进行安全论证。8、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8.1拟建场地平场及边坡开挖施工过程中,将再道路两侧形成多个环境边坡,由于扰动岩土体可能诱发坡体失稳、局部碎块石、破碎岩块崩塌坠落等威胁施工人员、设施安全。边坡开挖应自上而下开挖,分阶开挖,高度限值≤3.0m严禁开挖坡脚,建议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开挖时如发现岩块垮塌、滑落等现象,采取必要的人员撤离避让措施,按渝建发[2014]16号文的要求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管理。8.2由于场地内填土厚度大,易导致地下水的滞留和聚集,威胁施工人员、设施安全。雨季施工时,应做好路基排水措施,避免雨水浸泡降低路基承载力,边坡应完善截排水措施,保证施工安全。8.3场地内存在多段陡坡路堤以及多段顺向坡,开挖回填时可能产生失稳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