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路径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_第1页
“双循环”路径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_第2页
“双循环”路径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_第3页
“双循环”路径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_第4页
“双循环”路径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推动区域教师教育,着眼于教师的梯度发展,以优质普通高中带动县域高中,是提升高中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以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高质量建设促进区域教师的高质量发展为背景,遵义市第四中学立足区域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困境,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时间线,区域教师共同发展的空间线,形成教师高质量发展“双循环”路径;依托基地校建设,搭建学校、学科、教师三级平台,形成“1+N”跟岗研修、“三年一体”青蓝结对、“三维双向”集体备课、“诊断+示范”课堂提质、“13531”实习模式等五个教师实践项目,以丰富实践资源,切实推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关键词:示范基地校;教师专业发展;“双循环”路径2021年12月,《“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提高县中教育质量,促进县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7月,《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通过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持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追求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县中的优质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优质普通高中示范引领县中发展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一、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一)教育公平问题现有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亟须让每一个孩子从有学上转向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强教先强师。然而,现下区域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有待提高,教师在城乡间和校际的分布不均衡,优秀教师以及高学历教师等优质稀缺资源集中分布在城市的“名校”,而一些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偏远老旧学校等)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相对不足。目前县中学校的发展,在管理层面上存在办学理念滞后、管理方式僵化等问题;在教师层面上存在学科及教育知识结构不合理,对教学实践问题缺少研究意识及研究能力等问题。(二)教师发展问题要想解决现有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解决教师培养职前职后终身一体化的问题,教师教育全环节包含师范生遴选、职前师范培养、职后教师培养等过程。另一方面,职后30年左右的教师职业生涯培养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教师的培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重理论轻实践、不重视教师的技能学习、教师教育工作与培训学习分离产生时空矛盾等。因此要想解决一线教师的发展问题,既要考虑教师所在学校的工作场景、教学问题情境、教育实践能力发展等方面,又要从学校发展走向区域共同发展,从区域教育实践中寻找真问题,在工作环境中做真实践,再以教育实践检验真效果,从而推动区域教育的发展。二、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双循环”路径建设遵义市第四中学以基地校高质量建设为核心目标,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共同体理论,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时间线、区域教师共同发展的空间线两个角度,纵横交错、循环发展,以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的高质量建设为抓手,搭平台、建项目、集资源,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经实践研究,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辐射引领“双循环”路径,如图1所示。(一)时间循环:“六段”梯度路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导向结合一线实践与师范生专业发展标准,遵义市第四中学以培养“立德树人”型教师为核心目标,形成“六段”教师梯度发展路径。“六段”指充分参考教师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特点,从职前到退休,形成“职前孵化、职初培育、种子计划、骨干培养、名师养成、名师引领”六段递进式培养模式,采取多维措施,突破各段教师成长发展的瓶颈,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的循环发展。1.职前孵化,转型实践。针对职前教师教育实习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指导力量薄弱、评价体系片面等现状,结合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时代要求,遵义市第四中学从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理念、保障、路径、评价、目标等方面,探索形成了“13531”培养模式,并贯穿教育实习的全过程,这有助于激活“四有”好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潜在基因。2.职初培育,站稳课堂。职初教师对教师职业充满热情、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很高,但教学经验不足,亟须掌握教育教学等实操方法。对此学校邀请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等,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三大方面进行集中、持续的培训与交流,系统培育,助力起航;学校开展“青蓝工程”,以三年一周期师徒结对的方式,帮助职初教师快速成长、站稳课堂。3.种子计划,择优培养。职初教师经过几年成长,教师的个体差异凸显。对成长迅速的教师,学校开启“种子教师”遴选计划,采用教师自主报名、教研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种子教师的特点、发展需求搭建成长平台,定期外派种子教师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校管理理念,参与校区级研讨课、命题竞赛、教学大赛等。4.骨干培养,教学提升。对分批培养出的种子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并没有明显减弱。学校只有协助他们早日成为学科教学骨干,才能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根据种子教师的专长,让他们承担各种要职,倒逼其成长。一是承担重点班、奋进班、高三毕业班的教学或班主任工作。二是承担备课组组长、中层干部协助学校管理,或作为学科中心工作人员协助市教科院开展相关活动。三是承担讲座、示范课等区域辐射交流任务。四是鼓励申报校级课题、省市级课题,逐步深入培养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5.名师养成,科研突破。研究发现,副高职称的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最低,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足、教师理论认知有限、职称再晋升难度大。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协助副高教师突破科研瓶颈,促进名师养成。一是邀请高校、研究院或一线教育科研专家,从认知、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科研指导。二是任务驱动,设定考核要求,驱动副高职称教师的持续发展。三是政策扶持,学校为教师的论文、专著、课题等成果凝练提供政策与经费支持。6.名师引领,传承优秀。研究中发现,正高级教师均表现出强大的内驱力,学校需要促进名师的再成长,让名师引领,传承优秀。一是通过提供政治学习、杰青论坛等多种平台,促进名师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二是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通过青蓝工程、教学督导等活动,传授他们在教学教研、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三是指导学科骨干组建团队,攻克教育科研难题,突破骨干教师的科研瓶颈。四是充分发挥正高级教师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知名度。(二)空间循环:“四方”区域路径,为区域协同发展导航遵义市第四中学以基地校建设为实践载体,明确基地校的定位:向省外引进优势资源,引领省内区域发展,以校本实践为主要内容,将“走出去”和“引进来”发挥到极致,在学习与引领中,促进本校教师与区域教师的协同发展;以基地校为主要载体,将县中、弱校、基础教育研究院校以及省外名校进行联合,在不断交流与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1.名校带动,模式借鉴。向发达地区的名校学习、借鉴相对成熟的教育经验、模式。面临新高考改革,遵义市第四中学一直积极探索,每年都会选派教育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到重庆的巴蜀中学、南开中学、西师附中、上海中学、江苏启东中学等学校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交流等,同时邀请全国教育专家、省外名师、名校长到校交流,对学校的改革实践进行论证、交流。2.院校指导,理论支撑。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寻找教育科学研究院、师范高校的帮助。教师不知如何运用更科学、系统的方法解决实践问题时,学校邀请了西南大学等知名院校教授到校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针对课堂改革过程中如何将理念落到实践中,学校邀请省内外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到校进行课堂会诊、指导实践;同时学校从各慕课平台上筛选各大学的优质教师研究课程资源,利用“超星学习通”制作出“教师研究指南”等。3.县中帮扶,共同发展。在广度上,将基地校优秀资源向全市(区)推广辐射,让更多的学校参与交流,例如遵义市第四中学每年主办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时,均邀请区域内的兄弟学校参与,每年有300余名教师受益;在深度上,基地校接受各成员校的邀请,跟岗或组织专家团队到成员校调研考察,甚至与成员校签订帮扶协议,例如与遵义市第十五中学、绥阳中学、湄江高级中学等签订帮扶协议。4.基地联动,协同发展。基地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整合资源、精心设计与实施教师教育实践项目,通过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持续推进基地校、成员校、周边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走出去,让本校教师走出去,也让帮扶学校的教师走出去进行外出学习或展示分享;请进来,引专家、名师驱动教师的发展。三、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时空交错,从宏观到微观,搭平台、建项目、集资源,层层推进,引领区域教师发展。(一)三级平台搭建,增加教师协同发展的机会1.搭建校际交流平台。根据上级政策建立校级合作关系,比如遵义市教体局以遵义市第四中学为龙头学校,建立遵义市第一组团学校,与务川二中建立定点帮扶;与上海中学、南充高中等学校建立合作;与绥阳中学、遵义市第十五中学、湄江中学等学校签订帮扶协议。2.搭建学科辐射平台。建立遵义市英语、物理、地理、化学、信息五大学科中心,引领遵义市相应的学科建设;建设心理“四叶联盟”,辐射引领省内外心理教育发展;建立物理省级教研基地,扩大物理学科的影响力,引领省内教师发展。3.搭建名师引领平台。学校依据上级文件要求,建立省、市、校三级别的工作室,发挥名师力量,从校到市,再到省,不断发挥引领的效应,层层上升。(二)四个项目建设,优化教师协同发展组织建设教师研修项目。根据工作实际与教师发展的要求,针对职前教师建设“13531”实习模式,针对职后教师建设“1+N”跟岗研修、“三年一体”青蓝结对、“三维双向”集体备课、“诊断+示范”课堂提质等四个项目。基地校以教师发展中心为核心组织部门,以教育科研处为核心实施部门,共同开展项目的设计与实践。(三)多元资源形成,促进教师共同体交流共享基地校积极开发并建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库,资源包括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案集等多样化的内容。基地校还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