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讲义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讲义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讲义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讲义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讲义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更,相识其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素养目标]1.通过梳理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相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基本过程。(时空观念、历史说明)2.结合史料概括亚非拉民族独立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史实,相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史料实证、历史说明)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苏联的发展(1)成就: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复原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化和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更,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苏联改革与解体措施内容结果评价赫鲁晓夫改革①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②加大农业投入,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③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隐私报告①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肯定成效;1957年成功放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改革没有突破安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旧严峻失调③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④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峻的后遗症勃列日涅夫改革①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②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①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②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峻;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冲突丛生,发展缓慢③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经济:承认市场调整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②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③意识形态: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实行“多元化”①经济改革成效甚微②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别主义兴起,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6日)1.易混辨析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苏联模式发起的一次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苏联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苏联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苏联模式的革新者。2.问题思索(1)有人认为,假如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了。你如何认为?提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只是苏联解体的干脆缘由,苏联解体是历史缘由和困难的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阅读教材P121“史料阅读”:指出苏联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缘由,有何历史局限性?提示缘由: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加强国防建设的须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局限性:忽视了农业生产,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峻失调。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建立:其次次世界大战成功前后,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2)问题:东欧国家大多采纳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南斯拉夫改革(1)内容: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2)结果①主动:调动了地方、企业和群众的主动性,促进了经济发展。②消极: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3.东欧剧变(1)缘由①20世纪80年头,东欧各国经济陷入严峻逆境。②苏联激励东欧改革。③西方“和平演化”战略影响。(2)含义:1989-1992年,东欧各国纷纷实行政治多元化,共产党失去了领导地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更。1.思维点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得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能说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中国坚持改革开改,总结历史阅历教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究出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问题思索材料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缘由。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状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状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损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化”的激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更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依据东欧剧变的缘由,指出这一变更的本质。提示缘由: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优越性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苏联对东欧诸国高压限制损害了民族间的感情;苏联对外政策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苏联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化”政策的影响。本质: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更。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拓了中国历史新纪元。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4.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宏大决策。5.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6.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思维点拨中国与苏联改革的不同(1)苏联盲目实践,没有科学理论的升华与指导。很长一段时间,坚持安排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失误。(2)中国边实践边摸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路径明确,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问题思索(1)阅读教材P125学习拓展:阅读并思索这些论述,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提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最终达到共同富有。所以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尽快达到发达国家的高度。(2)材料20世纪80年头以来,我国钢产量快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接着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须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缘由。提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一、二战后苏联针对苏联模式弊端的改革存在弊端改革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肯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劳动者看法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主动性不足在肯定程度上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主动性安排制度“大锅饭现象”严峻实行物质嘉奖和多劳多得政策史料实证史料一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特别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安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须要中心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夫的主动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选购 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依据史料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提示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选购 制度;种植玉米。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头中期至70年头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其次阶段为70年头初到70年头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头末到80年头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依据上述史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缘由。提示趋势: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缘由:没有突破安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推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历史说明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与阅历教训(1)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加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相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状况下转向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2)阅历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需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需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剧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缘由根本缘由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1)苏联解体的缘由①历史缘由:苏联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订正,积累下很多问题和冲突。②内部缘由: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途和政策。③外部缘由:西方“和平演化”,最终引发了严峻后果。(2)东欧剧变的缘由①历史缘由: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东欧各国事实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力。②内部缘由:大多数东欧国家解放后在经济上照搬苏联模式,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人民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缘由。③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国家各党派的改组、分裂和蜕变。④西方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化”战略,促使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史料实证史料一这些国家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化”的激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更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依据史料,分析发生东欧剧变的缘由,并指出这一变更的本质。提示缘由: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苏联的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化”政策的影响。本质: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更。史料二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与它保持一样……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和民族冲突。苏联和东欧剧变是否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提示不是。缘由:苏联、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阅历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家国情怀从发生剧变的缘由看①长期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状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照搬苏联模式,严峻阻碍本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②执政党长期脱离人民群众,缺乏民主和法制,损害了人民的情感③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东欧剧变起了推动作用从历史教训看任何无产阶级政党都要坚持独立自主,把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执政的首要任务来抓,同时,还要留意自主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并且警惕西方发达国家的“和平演化”战略1.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复原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2.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本缘由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的短暂挫折,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供应深刻的阅历教训。4.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中符合上述评价的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C.赫鲁晓夫改革 D.新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后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讲,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赫鲁晓夫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因此,这些苏联改革中符合材料评价的是赫鲁晓夫改革。故本题答案为C。2.自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终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解体。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缘由是()A.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B.重点放在农业上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D.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答案D解析他们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局限,总的来说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所以最终成效都不大,答案为D项。3.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很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务常常发生,很多人常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体现出()A.指令性安排削减 B.商品经济发展C.安排体制的弊端 D.公有制被打破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时期重视发展重工业,并未体现出指令性安排的削减,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安排经济,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而轻工业落后的局面,体现了安排经济体制下的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故C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仍实行公有制,故D项错误。4.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氏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安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相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特别剧烈,而这种体制也的确到了非改不行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A.适应时代须要,获得成功B.使苏联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冲击了苏联的全部制结构D.变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答案C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造成苏联解体,以失败而告终,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经济不断滑坡,故B项错误;材料中“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安排经济体制”指的是苏联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否定,冲击了苏联的全部制结构,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接着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5.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探讨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谛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答案C解析材料的观点站在民族统一的角度相识了东欧剧变: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以此为据,得到的观点是“不能一概否定”,说明材料观点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谛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故选C。6.1993年,跨国公司起先狂热地追逐中国市场,外资企业蜂拥而入。据统计,1979-2000年,中国累计吸引外资3462亿美元,其中1992-2000年的累计流入量占总量的93%。这反映出()A.外国投资起先变更中国经济结构B.国际关系变更对中国发展有利C.全球化浪潮对中国只有利没有弊D.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广泛认同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及“1993年,跨国公司起先狂热地追逐中国市场,外资企业蜂拥而入……1992-2000年的累计流入量占总量的93%”,再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引起国际关注,故选D项;题干未提及外国投资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解除A项;两极格局解体的确有利于资本的全球流淌,但跨国公司选择中国的主要缘由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解除B项;全球化浪潮对我国利弊并存,解除C项。分层训练与测评1.有学者提出:“从肯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A.肯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只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C.主见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答案B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是,“冲破”的表述不恰当,材料强调“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表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冲破苏联模式,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局部改革,故选B。2.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曾说过:“戈尔巴乔夫使我想起确定用油漆盖住自己家墙上污点的人。但是在起先刷墙的时候看到一块砖在晃动,他试图把它换下来却弄塌了整堵墙,在重新砌墙的时候,又发觉整个房基都腐烂了。”其中“腐烂的房基”是指()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B.苏联内部根深蒂固的民族冲突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敌视答案C解析“腐烂的房基”是指苏联解体的根本缘由,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干脆缘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缘由,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敌视是苏联解体的外部缘由而非根本缘由,故选C。3.1992年,邓小平说:“从肯定意义上说,某种短暂复辟也是难以避开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峻挫折,社会主义似乎被减弱了,但人民经受熬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C.多极化格局形成 D.第三世界快速崛起答案A解析1989年东欧项正确。4.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记。从今,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安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5.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党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七大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答案D6.有学者评论说:“东欧各国人民在抛弃信誉扫地的政治和经济机构时,并不肯定就放弃了他们原先赐予希望的、但被那些机构的头头们所背叛的志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那些新解放的社会要仿效的十全十美的样板。”作者所评论的是()A.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情形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东欧各国抛弃了原有的政治、经济机构,但人们并没有抛弃原有的志向,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人们仿效的样板,体现了东欧剧变后人们的迷茫,C项正确。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立,是东欧国家强化意识形态的表现,A项错误;华约组织强化了社会主义阵营,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东欧剧变后东欧各国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D项错误。7.英国《卫报》专栏作家马丁·雅克曾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起先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文中的“中国的转变”是指()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探讨 B.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农村经济体制全面绽开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