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刑事诉讼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_第1页
全国自考(刑事诉讼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_第2页
全国自考(刑事诉讼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_第3页
全国自考(刑事诉讼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_第4页
全国自考(刑事诉讼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自考(刑事诉讼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总分:8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1.鉴定意见(武大2007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刑事诉讼中的鉴定意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

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

解析:

2.视听资料(中南财大2007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视听资料是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可以重现案件原始声响、形象的录音录像

资料和储存于电子计算机的有关资料及其他科技设备提供的信息,用来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按

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把视听资料划为以下几种:录音资料、录像资料、电子计算机储存资料、运用专

门技术设备得到的信息资料等。)

解析:

3.传来证据、传闻证据(武大2007、2004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传来证据:凡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间接地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

或者转述原始证据而派生出来的证据,是传来证据,即通常所说的第二手或者第二手以上的材料。传闻证

据:以是否在法庭上提出、是否经过宣誓具结和交叉询问等为划分标准。)

解析:

4.直接证据(南开大学2005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分为肯定性

直接证据和否定性直接证据。肯定性直接证据的内容必须同时证明发生了犯罪案件和谁是实施者这两个要

素,否则就不是肯定性直接证据。否定性直接证据则不然,只要一项证据足以否定上述两个要素中的任意

一个,就是否定性直接证据。)

解析:

5.刑事强制措施(西安交大2008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

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解析:

6.扭送(中山大学2004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扭送是指公民将当场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行为。《刑事

诉讼法》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

理:①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②通缉在案的;③越狱逃跑的;④正在被追捕的。)

解析:

7.拘传(武大2009年研;南京大学2008年研;西北政法2003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它是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最轻的一种。)

解析:

8.取保候审(武大2004年研;南开大学2004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

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解析:

9.监视居住(中山大学2011年研:中南财大2008年研;南开大学2007年研;西北政法2007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或者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的方

法。监视居住是逮捕的替代性措施,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羁押率,是在强制措施问题上贯彻比例原则的重要

体现。)

解析:

10.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武大2007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

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或者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种强制方法。

(2)二者有以下区别:①取保候审分为保证人式的取保候审及保证金式的取保候审,后者需要交纳保证

金,而监视居住一律不需要交纳保证金。②期间不同。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而监视居住最长

不得超过6个月。③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会见他人:而监视居住期间,未经监督机

关批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会见他人。)

解析:

11.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武大2007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

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的方式。(2)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法律性质不同。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保障性措施,是一

种诉讼行为,本身不带有惩罚性;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制裁。②法

律根据不同。刑事拘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采用的;行政拘留则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等行政法规而采用的。③适用对象不同。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的现行犯或者重大的嫌疑分子,他

们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拘留则适用于尚未构成犯罪的一般违法行为人。④羁押期限不同。刑事

拘留一般不超过10日,案件重大、复杂的不超过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

子的拘留期限,不超过37日;行政拘留的期限则为1至15日。)

解析:

12.刑事拘留与司法拘留(武大2009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D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

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种强制措施。司法拘留,又称民事拘留,是民事诉讼

过程中,对于严重妨碍民事诉讼程序的诉讼参与人以及其他人员采用的一种强制措施。(2)刑事拘留和民

事拘留的主要区别是:①法律性质不同。刑事拘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它是针对可能出现妨碍刑事诉讼

的行为而采用的;民事拘留则是一种排除性措施,是针对已经出现的妨碍民事诉讼程序的严重行为而采取

的。②法律根据不同。刑事拘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用的;民事拘留则是根据《民事诉讼

法》的规定而采用的。③适用机关不同。刑事拘留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民

事拘留则由人民法院决定,并由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执行,然后交公安机关有关场所看管。④适用对象

不同。刑事拘留只适用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民事拘留则适用于实施了妨碍民事诉讼程序行为的所有

人员,既包括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也包括案外人。⑤羁押期限不同。刑事拘留一般不超过10日,案件

重大、复杂的不超过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拘留期限,不超过37

日;民事拘留则最长为15日。⑥与判决的关系不同。刑事拘留的羁押期限可以折抵刑期;民事拘留与判

决结果不发生关系,不得因被司法拘留而要求减轻或者免除判决应负的义务。)

解析:

13.逮捕(中南财大2009年研;南师大2008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

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

押起来的一种强制措施。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它不仅剥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

人身自由,而且逮捕后除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和符合变更强制措施的条件的以外,对被逮捕人的羁押

期间一般要到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为止。)

解析:

二、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4.《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

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请据此分析证人需要具备的条件。(中山大学

2009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有资格作为证人的条件是:感知案件事实: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具有正确表

达的能力。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有资格作为证人。①这里的“辨别是非”是指对事实存在与

否、状态如何以及性质怎样能够正确认识和辨别;②“正确表达”是指能够对自己所认识和辨别的事实存

在与否、状态如何以及性质怎样进行正确的描述。(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

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得作为证人。①这里所谓“生理上有缺陷”,是指存在盲、聋、哑或者其他生理方

面的缺陷。②“精神上有缺陷”,是指在智力上或者精神上存在障碍。③年幼是指未成年人。如果在生理

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但是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仍然可以成为证人,应当作证。)

解析:

15.何谓传来证据?简述传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以及运用规则。(武大2009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传来证据的概念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是根据证据的来源对证据进行的分类。凡是

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转述的证据是原始证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手材料。凡不是直接来

源于案件事实,而是间接地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或者转述原始证据而派生出来的证据,是传来证

据,即通常所说的第二手或者第二手以上的材料。(2)传来证据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①可以作为发现原始证据的线索;②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作为审查原始证据是否真实的手段;③在无

法获得原始证据时,可用以证明案件的次要事实和情节;④可以强化原始证据的证明作用。(3)传来证据

的运用规则运用传来证据时,除遵守一般的证明规则以外,还应当注意遵守如下相应的特殊规则:①来

源不明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如道听途说、街谈巷议等无法追根溯源的材料;②在运用传来证据

时,应采用传闻、转抄或复制次数最少的材料,可靠性相对较强;③在只有传来证据时,不应轻易认定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

解析:

16.简述言词证据的种类及其特点。(中南财大2006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刑事诉讼在学理上,根据证据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不

同,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言词证据是由人的意识对案情作出反映而形成的。凡证据事实是通

过人的陈述来反映,以语言形式表现的叫做言词证据。(1)言词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的陈述和辩解,鉴定意见。(2)言词证据特点包括:①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涵盖面

大,往往能够直接证明有关案件的事实;②其真实性受到提供证据的人自身道德素质、外界影响以及感

知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影响,对其审查判断比较复杂。)

解析:

17.简述强制措施的适用与人身自由的保障。(武大2006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

行,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采取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1)强

制措施的适用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合法性原则。即各种强制措施的采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

批准权限、适用对象、条件、程序和期限适用。②必要性原则。即各种强制措施,只有在为保证刑事诉

讼的顺利进行而有必要时才能采取,不得随意适用强制措施,更不能将强制措施作为一种处罚予以适用。

③相当性原则。又称比例性原则,即适用何种强制措施,要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和犯罪的轻重程度

相适应。④变更性原则。即任何强制措施,随着诉讼的进展和案情的变化要及时进行变更或解除。(2)

应当考虑的因素由于强制措施在客观上会不同程度地限制甚至剥夺被适用对象的人身自由,如果适用不

当,势必造成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侵犯,因此在适用强制措施时,必须坚持打击犯罪,以保障人权,严肃与

谨慎相结合的指导方针。既要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进行必要的

限制,又要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其他各项合法权利。因此公安司法机关在适用强制措施时,应当考虑以

下因素: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逃避

侦查、起诉、审判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强制措施的强度要与这种可能性的大小相适应。③公安司

法机关对案件的事实的调查情况和对案件证据的掌握情况。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

解析:

18.试述取保候审的概念与适用对象。(武大2011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取保候审,只是限制而不是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它是一种强度

较轻的强制措施,所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下列情形:(1)可能判处管

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这是取保候审中最常见的,由于可能判处的刑罚较轻,犯罪嫌疑人、被

告人逃避侦查和审判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没有必要采取拘留、逮捕的方法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2)

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这种情况在实践中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

况来考虑,一般来讲,多适用于有可能判处缓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初犯、过失犯、未成年人犯

罪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考虑适用取

保候审。(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

社会危险性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基于人道主义考虑,同时这几种情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逃避侦查和

审判的可能性也比较小。(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这种情况主要是为了

严格执行羁押期间制度,避免超期羁押。)

解析:

19.简述取保候审。(中南财大2006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

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解析:

20.简述公安机关采取拘留的条件。(中南财大2010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

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拘留的

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进行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

大犯罪嫌疑的人。(2)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对于何谓紧急情形,《刑事诉讼法》第80条和第163

条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0条的规定,公

安机关对于具备下列紧急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①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

发觉的。所谓预备犯罪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所谓实行犯罪是指正在进行犯罪的活动。应

当有一定的证据证明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正在预备犯罪、实施犯罪,或者犯罪后立刻被发觉。②被害

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即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或者在犯罪现场亲眼看到犯罪活动

的人指认某人是犯罪嫌疑人。③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所谓身边指其身体、衣服、随身携

带的物品等。所谓住处包括永久性住处和临时居所、办公地点等。④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

的。犯罪后有一定证据证明其有自杀、逃跑的企图或迹象,或者犯罪后已经逃跑的。⑤有毁灭、伪造证

据或者串供可能的。⑥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指其本人拒不说明其姓名、住址、职业等基

本情况的。⑦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根据公安部《规定》第110条的规定,流

窜作案,是指跨市、县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是指三

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是指二人以上共同作案。)

解析:

21.人民检察院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决定拘留?(西南政法2005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3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过程

中,符合刑事诉讼法第80条第4项、第5项规定情形,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检察院作出决

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具体而言,指的是以下二种情形:①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现行犯或者

重大嫌疑分子。犯罪后有一定证据证明其有自杀、逃跑的企图或迹象,或者犯罪后已经逃跑的。②有毁

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2)人民检察院适用拘留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①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进行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

其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人。②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即属于刑事诉讼法第80条第4项、第5项的规

定的情形。(3)人民检察院拘留犯罪嫌疑人,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经办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由检察长决

定。决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拘留的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执行。在紧急情况下,

人民检察院可以向犯罪嫌疑人宣布拘留决定,送交公安机关执行。)

解析:

22.辨析:刑事诉讼中,拘留是逮捕的必经程序。(首都师范2009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拘留是公安机关为了侦查需要,对犯罪嫌疑

人人身自由暂时限制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而逮捕是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

施。拘留不是逮捕的必经程序。因为,按照《刑事诉讼法》第79条的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在采取取保

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时即可以使用,并非规定只有拘留后才可以使用。所

以题目中说拘留是逮捕的必经程序是错误的。)

解析:

23.简述拘留和逮捕的区别。(中南财大2005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

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

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

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起来的一种强制措施。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拘留和逮捕的

条件不同拘留的条件是:①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②有法定的某种紧急情形(刑诉法规

定的7种情形)。上述两要件,只有同时具备才可拘留。逮捕的条件是:①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②可

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③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的。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逮捕。(2)有权决定拘留与有权批准、决定逮捕的机关不完全相同

有权决定拘留的机关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而对于逮捕,人民检察院是批准和决定机关,法院是决定

机关,公安机关是执行机关。(3)羁押的期限不同拘留的羁押期限,通常为10日,经批准延长后为14

日;流窜作案、结伙作案的最长可以延长至37日;逮捕后的羁押期限为整个法定办案期限,可能持续几

个月的时间。(4)拘留在逮捕之前常常先拘后捕,如果不符合逮捕的证据等条件,则取保候审或者监视

居住。不经过拘留和逮捕,只要案件符合审杳起诉的条件,都可以将案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解析:

24.《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首都师范2011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对有证据

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

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

的;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

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

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刑诉法中规定了

逮捕的三个条件:一是证据条件;二是罪责条件;三是社会危险性条件。(1)逮捕的证据条件,是有证据

证明有犯罪事实。(2)逮捕的罪责条件,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逮捕的社会危险性条件,是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解析:

25.简述强制措施的依法采用与变更。(西北政法2007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强制措施的变更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后,因发生了法定

事由,而改用另一种强制措施的行为。强制措施涉及到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或者剥夺,在适用时应当严

格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发现采取的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这里的强制措

施包括本法规定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五种。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

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发现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变更或撤销。(2)根据最高

法《解释》的规定,对已经逮捕的被告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变更强制措施:①患有严

重疾病的;②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③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对已经逮捕

的被告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释放:①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

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

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③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

期限届满的。(3)公安机关在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时,应当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逮捕由人民检察院批准,公安机关执行,它是人民检察院在认真审查公安机关提供的证据材料基础上作出

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如果公安机关在执行中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不该逮捕的情况,有权释放被逮捕的

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但是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这样既考虑到了保护

公民合法权利的需要,又考虑到了加强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监督。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人民

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向原决定机关提出,由

原决定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情况作出是否撤销或者变更的决定。)

解析:

三、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6.00)

26.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之比较。(南师大2004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的含义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有关案件情况的

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鉴定意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

题,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主要有:①法医类鉴定。包括法医病理

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毒物鉴定。②物证类鉴定。包括文书鉴定、

痕迹鉴定和微量鉴定。③声像资料鉴定。包括对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图片等载体上记录的声

音、图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况过程进行的鉴定和对记录的声音、图像中的语言、人

体、物体作出种类或者同一认定。(2)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的比较鉴定意见与证人证言在分类上都属于

言词证据,但各有不同。其区别是:①鉴定意见是一种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判断,属于意见性证

据;证人证言是证人就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所作的陈述,属于对事实的描述,而不是根据一定的专业

知识、技能而进行的专门判断。②鉴定人是具有一定专门知识或者技能,由专门机关指派或聘请产生的。

指派或者聘请何人进行鉴定具有可选择性,即鉴定人员具有人身的可代替性。但是证人具有人身不可替代

性。③其内容的形成时间不同。鉴定意见是在案件发生后形成的;证人通常是在犯罪事实发生过程中或

者发生前后了解了有关事实的情况,对于某些程序事实则是在诉讼过程中了解的,因此证言内容的形成大

多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之前。)

解析:

27.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西北政法2006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1)言词证据

言词证据是人的意识对案情作出反应而形成的,它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所以又称之为

人证。它是相对于实物证据而言的,凡不是以实物、形象、痕迹、符号等客观载体为其表现形式,而是以

人的言词(包括证词的录音)为表现形式的证据,都属于言词证据。言词证据的特点包括:①静态与动态并

存;②易变性。言词证据包括: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则

是一种特殊的言词证据。言词证据的内容,是陈述人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是通过询问、

讯问等而取得的陈述,常被固定于各种笔录之中。(2)实物证据实物证据是指以各种物品的特性、存在

的状态和变化以及各种物品之间的联系形成的,它是以物理状态、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又称之为广义上

的物证。实物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勘验笔录等。同言词证据恰恰相反,凡不是以人的言词、

意见为其表现形式,而是以各种实物、痕迹、图形、符号等载体和客观上存在的自然状况为表现形式的证

据,都是实物证据。实物证据具有三个显著特点:①客观性较强;②证明案件的间接性;③易变性。实物

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此外,还应包括勘验、检查笔录。勘验、检查笔录尽管是侦查、审

判人员在进行勘验、检查之后所制作的笔录,乍看起来似乎也是从事勘验、检查的有关人员对于现场情况

的反映,但它与鉴定意见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它只是客观地记我同本案有关的现场、物品、人身、尸体

的具体情况,属于纯粹的现场实录,而不是提供勘验、检查人员的分析、判断意见。因此,仍应归属于实

物证据之列。(3)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运用规则①言词证据的运用规则a.根据言词证据的特点,采

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收集和保全。言词证据的收集的方法主要是讯问或询问。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

人的审问称为讯问;对刑事被害人,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证人等的问话称为询问。讯问和询问应当按

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以保证陈述人能够如实陈述,保证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收集言词证据不得采用刑

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并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知道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提供证

据的条件。收集言词证据一般应以口头询问的方式进行,使陈述人按照感受的案件事实的顺序进行陈述,

切忌诱导、暗示。对被害人、证人和鉴定人,应告知其有义务如实提供证据,并讲明作伪证和虚假陈述所

应负的法律责任。辨认也是一种收集言词证据的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讯问或询问。此外,收集言词证据

应及时进行,以防止陈述人因时间久远而淡忘或遗忘。在证据的保全上,也要根据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

不同表现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言词证据,一般是以笔录的形式加以固定,证人、当事人可亲笔书写

证词或供词,也可以录音、录像的方式加以记i录。b.对言词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时,要着重审查言词证

据在形成过程中有无影响其真实性的主客观因素。C.在法庭调查阶段,言词证据通过讯问、询问或宣读

等方式提出,对案件的查证和对全部证据的审查,都必须以言词方式进行,即:应当进行口头讯问,交叉

询问和辩论,证据必须由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证并经过法庭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不允许仅用案

卷中的书面材料来认定案情和作为判决的依据。②实物证据的运用规则与言词证据相比,实物证据自身

客观性较强,但它是哑巴证据,不能自动对案件事实作出证明,从而不容易为司法人员和当事人所直接了

解,而且还可能被伪造、变造或发生变化。因此,为保证其证明力和判明其真实性,司法人员和当事人必

须遵守以下规则:a.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适当的方法及时对实物证据进行收集和提取。实

物证据的收集主要是通过查验、扣押、搜查、查证、调取、当事人提供等方式进行。采取上述方式收集实

物证据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如对收集的实物证据要开列清单或开具收据并保管,不能保存的应采用

拍照、制作模型、绘图等方法进行保全和固定实物证据的取得。另外,要履行必要的交接手续。b.实物

证据的固定保全,以不毁损、不变形、不丢失为原则,尤其是要注意分案分别保管,以防止不同案件的证

据相互混淆。对实物证据所拍摄的照片,也应注意证据的种类及拍摄的时间、地点。案卷等要分别装订入

卷。c.对实物证据的审查则主要是查明其与本案的关联性。如通过审查实物证据的来源,该物证来源是

否可靠、出处确切,有无伪造、变造的情况;通过审查证据的保存情况,查明是否变形、损坏或被替换

等;通过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查明实物证据与本案有何种关联,能否证明案件事实,能证明案件事实的

什么情节;同时,还应注意收集实物证据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以及使用技术设备的质量等情况,以便作出

准确的判断。d.在法庭调查阶段,实物证据由一方当事人向法庭和对方当事人出示或播放,双方进行质

证并经过法庭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③关于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运用,最佳途径和方法是

把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结合起来使用,相互印证、相互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各自的弱点。言词证据

有动态的证明优点,极有可能因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成为直接证据,司法和执法人员据此可直接、迅

速地认识案件的主要事实。但言词证据乂容易出现虚假或失真,为避免在认定案情上出现差错,在运用言

词证据时就要把它与实物证据相互印证,运用实物证据客观性、稳定性强的优点,克服言词证据的弱点。

在运用实物证据时,则要注意运用言词证据挖掘实物证据的证明力,如用鉴定、辨认的方式,揭示实物证

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用当事人的陈述说明现场的情况,等等。实物证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一

旦其证明意义被揭示出来,便成为证明力很强的证据。总之,在证据的运用中,要综合运用证据,充分发

挥两种不同证据的优势,克服各自的弱点,以取得最佳的证明效果。)

解析:

28.论述间接证据的主要作用和证明规则。(中山大学2003年研)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间接证据的含义和特征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是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

关系的不同,对证据进行的划分。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

是指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

据有以下特点:①间接证据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关联,必须互相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②相比直接

证据,间接证据的证明过程要复杂很多,需要一个推理和判断的过程。(2)间接证据的主耍作用间接证

据常常是侦查破案的线索,主要作用表现为:①辅助证明作用。它是鉴别、印证、强化直接证据的重要

手段。直接证据往往是通过间接证据得到检验和佐证的,许多案件都是通过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相互印

证得以证实的。在这些得到证明的案件中,缺了直接证据不行,少了间接证据也难以定案,除非重新搜集

证据予以补强证明。②独立证明作用。间接证据虽然具有相互依赖性,但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凭

多个间接证据所形成的符合证明条件的“证据群”,也能证明案件事实。③间接证据是发现、获取直接

证据的一种手段。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大量的间接证据作为媒介,直接证据是难以得到的。④间接

证据可以鉴别直接证据的真伪,起到印证直接证据的作用。间接证据直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

直接证据能够直接指明犯罪主要事实,但一个直接证据本身不能自我证明是否真实可靠,必须通过对直接

证据的鉴别和印证才能确实。刑诉法规定,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证实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

罪,正是有力的例证。(3)间接证据的证明规则①必须严格遵守运用证据的一般规则。即每个间接证据

必须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②对案件有关事实,即犯罪的时间、地点、过程、手段、工具、目

的、动机、被追诉人的身份等涉及案情的各方面基本上应当有相应的间接证据予以证明。③间接证据与

案件事实之间以及间接证据相互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如果存在矛盾,应当继续收集新的证据,

使矛盾得到合理排除。切忌随意舍弃矛盾证据,勉强定案。④间接证据应当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而且

得出关于主要犯罪事实的意见应当是唯一的,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条件,才能完全

根据间接证据作出有罪的认定。)

解析:

29.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

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第190条规定:"……,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

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北大2004年研)问题:请你结合上

述法律规定的内容,对我国证人制度进行简要的评析。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我国证人制度的内容和特点①从《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看,我国刑事证

人作证制度主要有以下儿项内容:义务作证制度;当庭作证与提供书面证言作证相结合制度;证人必须如

实作证制度;证人保护制度。②证人证言具有如下特点:a.内容的客观性。证人反映的是证人实际上感

知的案件事实,证人只能客观地表述感知的情况,不能主观推测和分析判断。b.条件的局限性。证人证

言是对证人亲历过程的反映,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c.陈述的可靠性。证人的陈述比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陈述更真实可靠。d.来源的广泛性。证人证言成为多数案件侦破、证明

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e.不可替代性。由于证人是根据自己的亲自感知的情况作证,其他人无法代替,

不能由办案人员随意指定,因此,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2)我国刑事证人制度的发展以及存在的缺陷

①我国刑事证人制度的发展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强制出庭作证义务,其第

187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

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第188条规定:“经人民法

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

外。”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以及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作证的惩罚性措施完善了我国的刑事证人作证制

度。②我国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存在的缺陷证人权利保障机制不完善。从法理上看,证人作证是向国家履

行义务,那么国家就有责任去保障证人的安全,刑法和刑诉法中对证人权利的保障都做了规定,但大都缺

乏具体明确的保护手段和专门的保护机构,且保护方式上又侧重于事后保护。)

解析: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9条关于证人证言的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

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

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北大2006年研)(分数:4.00)

(1).何谓证据能力?何谓证明力?结合证人证言谈谈两者之间关系。(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概念界定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资格,即允许该证据在诉讼中使用;并且大陆法系

一般对其只作消极规定,如德国依据证据禁止和程序禁止规定对证据能力加以限制。证据能力是大陆法系

证据理论的概念,相当于英美法系证据理论的“可采性”。某一材料是否能在严格的证明中用来证明控辩

双方所主张的、并且需要由事实的裁判者加以判断的事实,完全由充当证据的证据能力来决定。司法实践

中,一般要求证据能力具有证据的合法性:a.证据必须具有合法的形式;b.证据必须经法定人员依法定

程序收集和提取;c.证据的内容和来源必须合法。对证据“可采性”的判断就是对证据能力的判断,是对

证据合法性的判断。证据能力的判断应该遵循相关性原则、实体公正性原则和程序公正性原则。证明力是

指证据对案件事实有无证明作用以及证明作用的大小。证据的证明力是与证据能力完全不同的概念。它表

现证据的价值,是证据在认定事实上发挥作用的力量,是证据对于待证事实有无证明作用以及证明作用有

多大的表现。证明力包含证据的可信性和狭义的证明力两个方面。可信性是撇开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

系,来判断证据本身是否值得相信;狭义证明力则是指证据在同待证事实的关系上,能否证明待证事实以

及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待证事实。②证据能力与证明力之间的关系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一个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最终都取决于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联性。一个明显没有证明力

的证据,在诉讼中不会产生证据能力的问题;同样,依法没有证据能力的证据,也必然没有证明力。证据

能力与证明力之间的区别表现在:a.证据能力从形式上解决证据资格问题,证明力则从实质上解决证据

有无价值以及有多大价值的问题。有证据能力的证据不一定有证明力,如出于被告人自由意志的虚假口

供;而无证据能力的证据可能具有证明力,如运用刑讯方法获得的真实口供。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既

有证据能力,又有证明力。司法人员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应当首先审查证据有无证据能力,然后再对确认

有证据能力的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判断。没有证明能力的证据不必考虑有无证明力。b.证据能力解决的是

证据能否在法庭上提出,让事实的审理者(法官)看见和听见。而证据的证明力则是对在庭审中提出的证据

的可信度和关联性进行的判断,要在评议中、形成判决的时候根据全案的证据予以确定。证据能力是英美

法系证据法的核心问题,由职业法官裁定在大陆法系及我国的参审制度之下,由法官和陪审员共同审杳判

断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我国目前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中没有采用证据能力这•概念。在司法实践中,当论及

这一问题时•般表述为“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不具有证据效力”等。)

解析:

(2).根据证人证言的特征。说说证人证言转化为定案依据的条件。(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点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真相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向

办案人员所作的有关案件部分或者全部事实真相的陈述。它具有以下特征:a.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并有

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但是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

人,不能作证人。b.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c.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d.证人只

能是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团体不具有证人资格。区别于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见证人是指与案件无关

的,而仅在勘验、检查、搜杳、扣押和侦杳实验等诉讼活动中,被司法工作人员邀请在现场观察并为此作

证的人。②证人证言转化为证据的条件证人证言转化为定案的依据首先要符合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

合法性要求,需具备的条件有:a.证人证言可采性基于法庭质证。证人证言只有经过法庭质证、查实方

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法律规定必须经过庭审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等于出庭所作的证词才能作为定

案的依据。b.证人证言要具有证据能力,要求证人证言是合法收集的,包括取证主体合法,取证程序合

法,证人证言的表现形式合法。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利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c.考察证人的资格、品德,与本案有无利害关系,及其证言来源是第一手还是第二手。d.证人必须出

庭,证人证言须以口头形式提供,由司法人员制成笔录,并由证人审查无误后签名按手印,或者证人自己

书写证言。书面证言出具后,如出具该证言的证人不出庭作证,则无法质证而成为无用的证明材料。)

解析:

我国刑诉法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

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北大2007年研)请回答:(分数:4.00)

(1).对逮捕的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逮捕的条件和评价①逮捕的条件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

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

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起来的一种强制措施。逮捕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9条

第1款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

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这一规定明确了逮捕的三个条件:一是证据条

件:二是罪责条件;三是社会危险性条件。a.证据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何谓有证据证明有

犯罪事实,按照《六机关规定》第26条的解释,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第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

事实;第二,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第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

查证属实的。b.罪责条件,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即根据已有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比照《刑

法》的有关规定,衡量对其所犯罪行,最低也要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如果只可能判处管制、拘役、

独立适用附加刑,不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的,就不能采用逮捕。c.社会危险性条件。指采取取保候

审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上述三个条件相互联系、缺一

不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对其逮捕。只有严格掌握逮捕条件,才能够防

止错捕和滥捕现象的发生。②评价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逮捕设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客观地讲,这

种设定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a.积极方面。设置较为严格的逮捕条件,有利于防止逮捕权滥用,

更好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益。b.消极方面。由于设置的条件过于严格,导致司法实践中逮捕的适用率很

低,逮捕有被虚置的危险。)

解析:

(2).我国刑诉中逮捕和羁押之间的关系。(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国刑诉中逮捕和羁押之间的关系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院作出生效

裁判之前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逮捕和羁押既有联系,又存在重大的区别。①二者的联系逮捕是对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羁押的法定原因之一,反言之,羁押是实现逮捕目的的手段和方法。如果没有羁押

行为,则逮捕本身将没有意义。目前我国的逮捕制度包含强制到案和羁押两个环节。②二者的区别

a.羁押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引起。比如拘留,因而羁押和逮捕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b.逮捕是一种

强制措施,而羁押只是实现逮捕目的的手段而已.c.逮捕与羁押相分离是今后改革的方向。)

解析:

四、案例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20.00)

2002年7月12日凌晨,在河北一所监狱职工宿舍内发生一起监狱干部夫妇二人被刺杀的案件。警方对现

场实施了勘查。现场有大量的被害人的血迹,警方在现场发现一双不属于被害人的41码棕色皮凉鞋、一

把带血的警用匕首和黑柄水果刀,警方在现场还提取了5根毛发。据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系穿着迷彩

服的蒙面人,身材和走路的姿态像该监狱政治处干部李某某。警方对李某某采取了强制措施,在李某某家

搜查到一件迷彩服和一双李某某穿过的42码皮鞋,还提取了李某某的血样送检。DNA鉴定表明,在现场

提取的毛发与李某某血样一致;但物证检验表明,在李某某家搜行到的一件迷彩服上没有发现任何血迹。

本案中,没有证据证实现场遗留的匕首和水果刀属于李某某所有;李某某的妻子证实,案发时李某某与自

己在同一房间。经过讯问和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作出了有罪供述。在其供述中,李某某称将血衣

脱在了案发现场的门外,而警方一直没有找到溅有血迹的迷彩服。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李某某犯故意杀人

罪,并判处被告人李某某死刑。(武大2005年研)问:(分数:4.00)

(1).本案中哪些证据材料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对此直接证据的证据资格有什么样的证据规

则?本案是否应当采用这些直接证据材料?如果没有直接证据,本案依据间接证据是否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并处以刑罚?(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间接证据材料有:被害人的血迹、41码棕色皮凉鞋、一把带血的警用匕首和黑

柄水果刀、5根毛发、迷彩服、42码皮鞋、血样、DNA鉴定、物证检验、李某某妻子的证言。②直接证

据有:李某某的有罪供述。③对此直接证据,采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

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以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刑事诉讼法》

第50条所规定的“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就是关于非法

证据排除规则的法律规定。这一规则的核心在于只要收集证据的手段是非法的,即使收集到的证据是真实

可靠的也非诉讼上的证据,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应当在适用时予以排除。④本案仅凭间接证据不足以认

定被告人有罪。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要求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做到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本案

中,没有证据证明作案工具是归李某某所有,而且李的妻子作了李某某不在场的证明,溅有血迹的迷彩服

也没有找到。本案的疑点非常多,因此仅凭间接证据是不能认定李某有罪的。)

解析:

(2).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是否达到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本案应当如何处理?(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证明标准的各国规定不尽相同。《刑事诉讼法》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

实、充分”.只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对被告人“作

出有罪判决”.本案中,证据材料未经查证属实,带血的迷彩服并没有找到,鞋码也不一致,李某的陈述

是由刑讯逼供而来,证据不确实,也不充分,不足以认定罪行。故认定李某有罪是不成立的,法院应该作

出无罪判决。)

解析:

刘某(女)是Z市市民,小敏(女)是刘某所雇的保姆。2000年5月,小敏到刘某家做保姆;2005年7月,

刘某的邻居发现小敏头部、面部损伤严重,遂关切询问,小敏告之是其雇主刘某殴打所致,邻居让小敏去

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因慑于刘某淫威,小敏未敢告。于是邻居代替小敏(未取得小敏书面授权)向法院提出

了控告。法院受理后进行了审查,发现小敏的伤情很严重,于是将有关材料移送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

案后立即询问小敏。小敏说,自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刘某以不讲卫生、偷懒等借口,多次用拳

头、铁锤、擀面杖、金属筷等对她进行殴打,致小敏重度伤残。经调查,多名刘某的邻居证实经常听到小

敏被打时发出的惨叫声。再进一步勘查,在刘某家的客厅天花板上、门框处、小敏的卧室枕套处,提取到

多个血迹样本,经DNA鉴定,与小敏基因相同。于是对刘某提请批捕,并在侦查终结后移送起诉。在法庭

上,刘某拒不承认殴打小敏的事实,一再坚持小敏的头部、面部伤害是一场交通事故所致。公诉人提供了

一份法医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小敏头部受伤非一次性暴力形成,不符合交通事故的特点。同时,法庭查

明,刘某所称的交通事故在交管部门也无任何记录。于是,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15年。

(武大2009年研)问:(分数:10.00)

(1).刘某邻居代小敏向法院提出的控告是否属于刑事自诉?为什么?该邻居的控告在刑诉法上应如何定性?

(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刘某邻居代小敏向法院提出的控告不属于刑事自诉。理由如下:自诉案件包括三

类案件:①告诉才处理的案件;②被害人(单位)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③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

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

事责任的案件。本案受害人遭受重度伤残,并不属于自诉范围,因此,刘某邻居代小敏向法院提出的控告

不属于刑事自诉。自诉案件原则上由被害人提起,如果被害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因受强制、威吓等

原因无法告诉,可由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告诉。本案中,邻居并非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也未获得被害人的书面授权,因此不具有提起自诉的主体资格。该邻居的控告在刑诉法上应当认定为举

报。举报是指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揭发、报告犯罪

事实及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该邻居的行为符合举报的要求。)

解析:

(2).法院能否将刘某邻居的材料转交公安机关处理?为什么?(分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院可以将刘某邻居的材料转交给公安机关处理。理由如下:根据《刑事诉讼

法》有关规定,对立案材料的审查,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自诉案件,对收到的案件材料经审查不属于自己管

辖的,应当将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对属于自己管辖的自诉案件•,符合《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

法解释规定的,决定予以立案受理。本案法院受理后进行了审查,发现小敏的伤情很严重,而故意伤害罪

在轻伤条件下才属于自诉案件,本案显然超出了这个范围,也就不属于法院管辖,于是将有关材料移送到

公安机关是正确的。)

解析:

(3).在该案中。有哪几种刑事证据的表现形式?并请具体列出每一种证据形式所对应的案内证据。(分

数:2.00)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案中的证据表现形式有:物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的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笔录。①物证在案内表现为血迹样本。②多名刘某的邻居证实经常听到

小敏被打时发出的惨叫声,是证人证言。③小敏说,自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刘某以不讲卫生、

偷懒等借口,多次用拳头、铁锤、擀面杖、金属筷等对她进行殴打,致小敏重度伤残,属于被害人陈述。

④在法庭上,刘某拒不承认殴打小敏的事实,一再坚持小敏的头部、面部伤害是一场交通事故所致,属于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⑤公诉人提供了一份法医鉴定,属于鉴定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