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_第1页
变态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_第2页
变态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_第3页
变态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_第4页
变态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学》[代码5626)

第一章诸论

名词解释

(P2)心理障碍: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中意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

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响。定义心理障碍有3个标准:

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响。

(P10)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

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

别常模等。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定义及其历史

(名词识记p2)变态心理的概念: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中意理障碍,

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响。

判别变态的根本元素:7个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无法预测和失去操纵感、少见的和非传统的、其他

人感到不适、违背标准。

(识记P3)定义心理障碍的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和损伤;非典型性反响。对于理解和医治心理障碍

来说,有必要考虑个体的种族和文化上的差异。

(P3)变态心理的开展历史:

1.对变态心理的认识:早期的认识中包含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现在的观点则强调的是

系统综合;

2.对变态心理的医治:从对精神病病人的隔离到人本医治的开展。

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

(领会P6-9)经典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根本观点

1心理动力学派

主要关怀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

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法来爱护自己,以

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

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成长中的作用,信任个体必需要自由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它们的真正

欲望和目标。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的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

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3行为主义模型

行为主义把异常行为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态度。他们认为

可以通过实验发觉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蒋不会再学习就的不适应的

行为习惯,而学习新的适宜的行为。

4认知学派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事件的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他们主张病症是失调

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排除。

5(领会)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

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谁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

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开展影响着。它们相互交错,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法造成心理障碍。为了

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全部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含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感情影响、人际

关系作用以及开展的因素等。

第三节心理障碍的评估和诊断

(领会P10)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根本元素:信度、效度和标准化

(领会pio)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

(1)临床访谈:援助临床工作者搜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

前问题的资料史。它的大多数的临床工作的核心,也是心理学家、精神疾病学家和其他精神卫生方面专家经常使

用的评估手段。包含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3种形式。

(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思维、感觉和行为。这种评估方法非常适用于测量那些年龄不够大

的或者没有足够能力去汇报自己的问题和经验的个体。

(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是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搜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含特定的与比拟典型的有投射测

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精神测验等几种形式。

(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织和结构的清楚的"图像"。包含两类:一类涉及对大脑结构

的检验;另一类是通过探测大脑的血流或新陈代谢情况来检查大脑的工作过程。

P12心理障碍诊断的功用:方便、简洁、了解病因、援助确定医治方案、方便科学研究。

P12心理障碍诊断系统: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MD-3)是我国使用的诊断标准,兼顾病因病理学分类

和病症学分类。

P13导致诊断偏差的因素:导致诊断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行为发生的情境、诊断者的预期、信息X的可信

度、文化环境等。

(识记P1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MD-3)的10种分类:

CCMD-3把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感情性精神障碍)

(4)瘠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隙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操纵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年少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年少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名词解释:

(P17)幻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器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幻听是最常见的幻觉形式。

(P19)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推断,既没有事实依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

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改正。

(P25)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推断能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

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一节心理病理现象的概述

(综合应用P15):1.如何推断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一般从3个方面进行比照分析:

1)纵向比拟;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拟,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拟;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拟,差异是否明显,其严峻程度及延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

般限度;

3)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推断。在观察精神病症时,不但要观察精神病症是

否存在,而且要观察其出现频度、延续时间和严峻程度,以及它对精神活动其他方面的影响。

(综合应用pl6)2.如何进行精神检查

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病症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病症;

2)应了解病症的强度、延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峻程度;

3)应特长分析各病症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病症是原发的,即与病因直接有关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病症,

哪些病症是继发的,即有可能与原发病症存在因果关系的;

4)应重视各病症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

5)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病症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含生物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以

利于医治和排除病症。

(识记P16)1.精神病症的特点:

1)病症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操纵;

2)病症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逝;

3)病症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往往不相称;

4)病症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或社会功能的损害。

(领会P16)精神病症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均可造成某一病症的表现不典型;

2.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都可能影响病人的病症表现。这些因素往往

会对病人病症的发生、开展及表现产生肯定的影响。

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病症

(识记pl6~25)各种精神病症的分类(10种分类)

[/喜觉过敏(多见于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及慢性疼痛障碍)

感觉障碍・感觉减退(抑郁状态、木假状态利意识障碍)

内感性不适(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本昔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却被错误的感知;(“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多见于港妄病人)

1感知觉障碍知觉障碍幻听(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有言谓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觉[其他幺J觉:幻视(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幻嗅、幻味、幻触等(精神分裂症,伴随被害妄想)

■视物变形症

感知综合障碍空间知觉障碍

时间知觉障碍

,非真实感

龙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躁狂状态),思维缓慢(抑郁症,极端形式是思维黄芝,精神分裂症),思维中断(精神分裂症),延续言

语(痴呆、其他脑渊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赘述(痴呆、般痫、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思维松弛(精神分裂症),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精神分裂症),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精神分裂症)

2思维障碍妄想:被害妄想(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关系妄想(多伴随被害妄想),被操纵妄想(精神分裂

症),夸大妄想(片断短暂不坚持不荒唐的一)躁狂症;持久而荒唐的一〉精神分裂症),妒忌与钟情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妒忌,多男性,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钟情,多女性,精神分裂症),其他妄想(非血统妄想、

罪恶妄想与虚无妄想、贫穷与疾病妄想)

强迫观念:强迫性疑心,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对立观念

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神经性厌食症)

(P18)正常的思维具有具体性、目的性、实际性、实践性、逻辑性等特点,在以上一个或多个方面出现问题,

就会出现思维障碍。

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妄想,疑病症),注意减退(神经衰弱、脑图质性精神障碍及伴有意识障碍明,注意转移(双和感情障碍躁狂发作的病人)

4记忆障碍:记忆减退(严峻的痴呆:神经衰弱病人减退较轻),记忆增强(轻躁狂状态,偏执状态),遗忘(顺行性遗忘,脑器质性病变:逆行性遗忘.

头部外伤:选择性遗忘,心因性有关的特神障碍),错构(酒依赖所致的特神障碍和外伤性精神障碍),虚构(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和麻痹性痴呆)。

(记忆的4个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5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智能发育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痴呆(全面性痴呆,阿尔茯海默病;局部性痴呆,血管性痴呆。)

6感情障碍:高涨(躁狂),抑郁(抑郁症),焦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恐惧(社交恐惧),感情冷淡(精神分裂症),感情脆弱(脑器质性

精神障碍),感情倒错(精神分裂症)。

7意志障碍:意志增强(精神分裂症,辞大妄想),意志减退(抑郁症),意志缺少:精神分裂症),意向倒错:精神分裂症),矛盾意向;精

神分裂症)

8运动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高兴(协调性精神运动性高兴(轻躁狂状态)、不协调性精神运动高兴(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紧

张型也会高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迨物症-主动性/被动性)、缄默症(精神分

裂症,短症,儿童期的选择性缄默)),作态与特别姿态(精神分裂症),刻板动作,模仿动作(精神分裂症),抽动(儿

毒期抽动障碍),强迫行为,冲动与攻击行为(精神障碍)

9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一种主要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模糊状态嫌痫,头部外伤,急性酒中毒),

澹妄(幻觉,多幻视,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种障碍),意识改变状态(出神,附体)

10(领会p25)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推断能力。临床上作为判定病

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领会P17)幻觉的概念及其临床描述:

1名词)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幻听是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有言语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

幻听、命令性幻听,幻听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其他幻觉包含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幻视多出现于急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人,同时伴有意识障

碍。幻嗅、幻味与幻触较少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这些虚幻的感觉大多是不愉快的,一般与被害性质的

妄想相伴随。幻触的感觉可以是电击感、虫爬感、针刺感,有时甚至可以十别离奇。

(简单应用)幻觉的临床含义

幻觉,是在没有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其中,最常见的幻觉形式是幻听。

幻觉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

(领会P19)妄想的概念及其临床描述:

(名词)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推断,既没有事实依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

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改正。

临床的妄想分为几种:

1)被害妄想:最常见的妄想之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碍;

2)关系妄想:多与被害妄想伴随;

3)被操纵妄想:病人体验到了自己意志、思想、言语、感情和行为被某种外力所操纵,丧失了自主支配的能力。

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病症;

4)夸大妄想:病人病态地夸大自我的重要性,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权势、财富和足以改变人类命运

的制造、制造。片断、短暂、不坚持、不荒唐的夸大妄想可见于躁狂症,持久而荒唐的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

症;

5)妒忌和钟情妄想:妒忌妄想多见于男性,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钟情妄想多见于女性,多见于精神分裂

症;

6)其他妄想:包含非血统妄想、罪恶妄想与虚无妄想、贫穷与疑病妄想等。

(简单应用)妄想的临床含义

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推断,既没有事实依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

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改正。

妄想总是自我为中心的,及妄想的内容对病人本人至关重要。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带有浓厚

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色彩。

(简单应用p25)自知力在临床上的作用:

(名词)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推断能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

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精神科疾病与非精神科疾病的区别就在于,精神病

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成了精神科疾病的一个组成局部。有些精神障碍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如各类神经症病

人。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不成认有病,不主动就医,拒绝看病、吃药、住院。

在精神疾病初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存,感到自己与以往有所不同,会主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验。急性起病的病

人会很困惑,意识到自我的急剧改变,却说不清原因。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对自己的精神病症丧失了推断力,

这种现象称为自知力丧失。精神病症的消逝,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病症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临床上的痊愈。

第三节常见的精神病症综合征

(识记P25)常见的精神病症综合征的种类:

•幻觉妄想综合征:幻觉为主,多幻听。特点:幻觉和妄想紧密配合相互影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自动综合征:假性幻觉、被操纵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的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紧张综合征:紧张性木僵和高兴交替出现。精神分裂症紧张型,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抑郁症、脑

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记忆障碍、遗忘、定向障碍。酒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

•Cotard综合征:虚无妄想或否认妄想的综合征。抑郁。

第三章神经症性障碍

名词解释:

(P29)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马上发生。惊恐发作前没有

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有时出现更严峻的、经常性的发作。

(P31)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少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

主神经病症、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P32)恐惧症:也称为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P35)强迫观念:是延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P35)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响,包含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第一节神经症的概述

P29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病症的精神障碍。

(识记p29)神经症的主要类型: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和躯体形式障碍(属疑病症)。

第二节焦虑症

(识记)主要类型: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

(P29)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病症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产生焦虑的原因:1)遗传的生物易感性;2)成长中形成的心理易感性;3)生活中感受到太多的压力。

1.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马上发生。惊恐发作前没有特定的

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有时出现更严峻的、经常性的发作。

(领会)临床描述:1)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2)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或人格解体所击溃;

3)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响。

在1个月内至少出现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担忧再次发作的焦虑延续1个月,即可认为患有惊

恐障碍。惊恐障碍有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2、3倍。发病期平均25~29岁。

原因:遗传的对压力的易感性:对未来惊恐发作的担忧:对生理变化的过度敏感;童年经历过的亲人丧失或别离性焦虑。

医治:药物医治:三环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能使惊恐发作的病症得到缓解。

心理医治:认知-行为医治比药物医治的效果更加稳定和持久。

2.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以缺少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病

症、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症至少延续6个月,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领会)临床描述:1)感情上感到无助,对生活缺少操纵感;

2)认知上总预料到会出现某种恐怖的事情,但说不清楚要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3)生理上体验到慢性的肌肉紧张,额叶B波增强。

原因:生物学因素、对危险的过度敏感、缺少问题解决的技巧。

医治: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医治的短期效果是一样的,假设从长期效果考虑,应该

选择心理医治。

第三节恐惧症P32(领会)临床描述

(名词)恐惧症:也称为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识记)主要类型: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园地恐惧症

(P33)CCMD-3中,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病症;

3)有反复或延续的回避行为;

4)了解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操纵;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病症;

4.排解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一、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会焦虑恐惧症。

(领会)临床描述: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过于害羞,通常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简单应用)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畏惧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畏惧批判;

4)排解其他恐惧障碍。

(领会)社交恐惧症的可能原因:生物易感性;X于消极生活事件的压力;直接经验社会创伤;心理易感性

等。

医治:药物医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5-羟色胺重汲取抑制剂(SSRI)。

心理医治:角色扮演和认知医治。

(综合应用)对社交恐惧症案例的简单分析

二、特定的恐惧症:是指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明显阻碍了个体的机能。

诊断标准:具有由特定事物或情境引发的明显且持久的恐惧;认识到其恐惧是过度的、不合理的,并在相当

长的时期内避开引发恐惧反响的情境。

主要类型:动物恐惧症,自然环境恐惧症,情境恐惧症,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其他:包含疾病和死亡。

原因:经历过一种非同平常的创伤性事件;在特别情境中体验虚伪的恐惧;观察他人体验极度的恐惧;在真

实的情境下被告知有危险。社会文化因素。

医治:分等级的暴露练习。

三、园地恐惧症:通常发生在惊恐情境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局部由惊恐发作开始;二是个体畏惧的不是广场

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本身,而是畏惧自己会在那些园地出现惊恐发作,并畏惧得不到援助。

医治:有惊恐发作的园地恐惧症,通过药物排除惊恐发作的可能性,然后暴露疗法;不伴有惊恐发作,不能用药。

第四节强迫症P35(领会)临床描述

(识记)强迫症包含两个成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名词)强迫观念:是延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的冲动。

(名词)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响,包含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简单应用P35)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病症为主,至少有以下一项:

1)以强迫思想为主,包含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畏惧丧失自控能力等;

2)以强迫行为1动作)为主,包含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3)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病症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强迫病症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4.病症延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领会)强迫症的可能原因:

1.心理动力学观点:强迫症是个体有特定的无意识冲突;强迫观念和伴随的冲动能够维持是因为它们能

成功抵抗焦虑。

2.认知行为观点:患强迫症的个体不能将注意轻易地从令人困扰的想法中转移,经常与抑郁伴随发生;

病人发觉仪式行为能临时缓解焦虑,于是会不断重复而得到加强。

3.神经科学观点:强迫症是眶额-边缘-基底节的功能失调所致;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指向被看作有威胁的

事物和情境。

三种观点相互补充,描绘了一幅有关强迫症的完整画面。

医治:药物医治,行为医治,扣带回的损失手术

(综合应用)对强迫症案例的简单分析

强迫症与正常延续想法的区别:

1.强迫观念通常是痛苦的和不受欢迎的;

2.强迫观念X于个体内部;

3.强迫观念很难被操纵。

第五节神经衰弱P37

(领会)临床描述:精神易劳累;情绪病症1烦闷,易激怒和心情紧张);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头部不适

感,内脏功能障碍)

医治:药物医治:抗焦虑剂;心理医治:心理谈话疗法。

加方疑病症P38(领会)临床描述

(识记)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旧深信自己患有严峻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

疾病。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

(简单应用)疑病症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疑病病症为主,至少有以下1项:

1)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忧,但躯体疾病的严峻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2)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症的解释,但不是妄想;

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少依据,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排除其疑虑;

4.病症延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领会)疑病症的原因:

1.个人的疑病倾向。

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平安型人格的一种变异。

2.社会对病人的影响。

患病会改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包含:

1)按照疾病的性质和严峻程度(由医生的诊断使之合法化)豁免病人肯定的社会责任;

2)社会公认病人不能靠自己的意志而直接康复;

3)在病人看来,患病对他不利,因而病人有康复以及得到援助的心愿和权利;

4)病人有义务就医、并且与医生合作。

医治:采取积极的心理医治措施,药物医治必须非常审慎。

(综合应用)对疑病症案例的简单分析

第四章房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名词解释

(P45)瘴症性躯体障碍该病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病症的

失常。

(P47)房症性精神障碍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P52)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延续的精神障碍。

第一节瘠症的概述

(识记)覆症是一种以解离病症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病症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根底。

(识记)瘤症的主要类型:瘠症性躯体障碍、瘠症精神障碍、混合性瘠症躯体一精神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瘠症。

瘴症的诊断标准: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1项综合征,如瘠症性遗忘、瘾症性漫游等;

2.没有可解释上述病症的躯体疾病;

3.社会功能受损;

4.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第二节痴症性躯体障碍P45

(识记)瘴症性躯体障碍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也称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病症的失常。

(识记)诊断标准:1.有生理功能的丧失或变化;2.躯体或神经的原因无法解释病症;3.病症与心理因素有关;

4.病人经常漠视躯体的损伤;5.病人并不自觉操纵病症。

(识记分类)(领会临床描述):

1.瘠症性运动性障碍:符合瘴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运动障碍,如肢体瘫痪、

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临床表现缺少神经解剖根底;排解器质性疾病。

2.瘠症性抽搐发作:符合瘠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

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峻摔伤或小便失禁。

3.瘴症性感觉障碍:符合瘠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有躯体感觉障碍,如失声、失明、

耳聋,或局部或整个躯体的某些或全部正常皮肤感觉的局部或全部丧失:临床表现缺少神经解剖根底和

依据;排解器质性疾病。

诊断的障碍有:诈病:诈病的病症受意识操纵,诈病的人从他的病症中能获得明显的好处。

伪装障碍:病人自觉产生疾病的病症;不是产生于内心潜在的焦虑,而是产生于一种生理的造谣。

它除了使病人获得医疗效劳外,并不会得到明显的利益。

形成的原因:

心理动力学理论精神分析观点认为,潜意识的冲突引起焦虑,这种冲突转换成躯体的病症来抵抗焦虑,同时作

为冲突的象征。

沟通理论瘠症是病人以一种可接受的和易理解的方法,即躯体病症,与他人交流痛苦。

知觉阻滞理论知觉阻滞观点认为,疮症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焦虑,或是表达痛苦的需要,或是焦虑减弱的加强。

医治:心理医治:面质、建议、领悟和家庭疗法。药物医治。

(简单应用)对瘴症性躯体障碍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瘴症性精神障碍P47

(名词识记)/症性精神障碍又称为解离病症,是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

没有关联和影响。

1识记)■症性精神障碍主要类型:瘠症性遗忘,疮症性漫游,瘠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瘠症性精神病。

(领会)痛症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描述:痛症性精神障碍中的别离过程:

1.记忆缺失:即个体生命中的一段重要时期被遗忘了;

2.人格解体:即个体感到自己与自己别离,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灵魂出窍”;

3.现实感丧失:即个体对所处的时间空间失去了真实感,像身在梦境一样;

4.身份混乱:即个体疑心或不了解自己是谁;

5.身份改变:是指个体显露出他本人平常没有的能力,比方突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外国言语或走钢丝。

瘠症性精神障碍的核心是,人们在经历过庞大的心理创伤后,出现的深远而长久的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的一些

局部被撕裂或从意识当中别离出去了。

瘠症性精神障碍与瘠症性躯体障碍一样,被认为是为预防潜在焦虑的一种防备机制。

(领会)♦症性精神障碍形成的原因P58

和瘪症性躯体障碍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研究者对它们知之甚少,大多是从理论上进行推测。瘠症性精神障碍包含

了很多不同的类型,在诊断过程中简单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一、痣症性遗忘:也称别离性遗忘症,分为广泛的或全面性的遗忘症,局限性或选择性的遗忘,顺行性遗忘和逆

行性遗忘。瘴症性遗忘不同于器质性遗忘症,器质性遗忘症有其躯体根底,多由已知的神经系统的损失所导致,

而且没有瘠症性遗忘所表现出来的多种类型。

(钱会临床描述)特点:不能记起过去的事;丧失对个人身份的记忆;较少地表现出顺行性遗忘;常常突然反转。

(领会)原因:瘪症性遗忘的起因很令人难懂,依据精神分析学家和行为主义者的说法,遗忘可能是对创伤或无

法接受的情境所引起的焦虑的一种最普遍的防备方法。

二、瘴症性漫游:也称为别离性漫游症,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

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一会临床描述)主要表现:1)突然意外地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

2)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局部地或完全地);

3)不是某种物质(如滥用毒品、药物)或躯体疾病(如癫痫)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

4)病症引起明显的痛苦或社交、职业及其他重要功能的损伤。

原因:与遗忘症类似。

与痣症性漫游相似的障碍:狂乱,别离性恍惚障碍,与文化相关的瘴症性附体障碍。

三、房症性身份识别障碍P49:又称别离性身份障碍,以前称为多重人格障碍,表现为病人的身体和精神里同时

存在多个身份。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领会临床描述)诊断标准:符合瘠症诊断标准;对周围环境缺少觉察;上述病症必须是非己所欲;无幻觉、妄

想等精神病病症;排解别离症是由相关障碍、感情性精神障碍引起的。

(领会)M:别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如

1)生物因素:痣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有其特定的生理易感性,有些个体尽管有相同的创伤经历却不会出现别离

性身份障碍,而另一些却患上了这一障碍;

2)童年受虐待的经历:大多数调查汇报指出,童年受虐待是形成瘠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重要因素;

3)创伤经历及相关因素:创伤以及在受到创伤之后缺少社会支持也与别离性身份障碍有关。

医治:医治的根本目标是确认引发创伤记忆和别离记忆的线索,并抵消它们的这种作用。催眠是一个挖掘创伤记

忆的有效方法。抗抑郁药物在某些个案中有肯定的效果。

(简单应用)对瘴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案例分析

第四节应激相关障碍P51

(识记)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响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响性精神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峻的创伤性事件1个月内发生的别离病症、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

心理障碍。

(领会)临床描述:

1)病人有各种别离病症、意识模糊、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回闪、回避反响等临床表现;

2)病人可能感到无望,情绪低落,可严峻到符合重性抑郁症的标准;假设创伤事件导致他人死亡或老人受

伤,病人可能会有负罪感,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3)创伤可以有很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率增快、出汗、瞳孔放大、面色苍白或发红等。

2.(名词识记p53)创伤后应邀障碍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或长期延续的精神障碍。

(领会)临床描述:

1)闯入性的创伤体验。

2)延续的警觉性增高;

3)延续的回避;

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5)对未来失去信心;

6)受害者有时还会深受存活罪反感的折磨。

诊断标准: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延续的警觉性增高,延续的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对未来失去信心,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病症标准至少已3个月,且社会功能受损。

(领会)原因:

1)造成的直接原因是创伤性事件,如自然灾害、疾病、强暴、其他人为灾难.

2)个体经历了某些创伤,是否会开展成PTSD,原因非常复杂,包含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

包含遗传因素、对威胁和创伤最敏感的人、认知改变、经济与教育程度。

医治:药物医治: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可以使一些病人的某些病症得以缓解。

心理医治:如暴露、眼动脱敏再加工、公开等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医治有肯定效果,但无法治愈。

(综合应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案例简单分析

3.适应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以明显的情绪病症为主要表现,也可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

适应性障碍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女患病率相等。

原因:应激源是主要原因;个性和易感素养是引起适应障碍的重要因素。

医治: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心理医治,家庭医治。

第五章人格障碍

名词解释

(P6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含侵犯行为、无责任感、不

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

(P63)分裂样性人格障碍包含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感情冷漠,明显缺少必要的人际关系。对表扬和

批判都很冷漠,缺少社会技能。

(P69)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总要求别人替他做大局部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局部

的责任。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病人形成了一种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

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文化背景和群众的一般认知,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

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病人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却难以矫正,只有少数病人在成年

后可有肯定程度上的改善。发病通常始于童年期或青年少,并延续开展到成年,甚至中年,现年18岁以上且病

症至少己延续2年,方可做出诊断。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第一节人格障碍的概述

(识记)CCMD-3将人格障碍分为8种类别: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

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又叫“大五”模型:外倾性、一致性、知觉性、情绪稳定性、经验的放开性。

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

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且至少有以下一项:1)认知的异常偏离;2)感情的异常偏离;3)操纵

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2.特别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3.开始于童年和青年少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延续2年。

第二节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P62

1.偏执性人格障碍(P62领会临床描述):偏执性人格障碍的病人会毫无依据的疑心别人,总认为别人要害他,

其显著特点是猜疑和偏执。障碍始于成年早期,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患这种障碍的人心理上高度敏感,他们通

常倾向于从环境中寻觅蛛丝马迹来证明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喜欢寻根问底,简单从别人无害的行为中找到

隐藏的动机和特别的意义。他们常常是紧张的,无幽默感的,有攻击性,好夸大。偏执性人格障碍病人倾向于把

过失归罪于他人,自己不能为失败承当责任。

原因:遗传基因。

医治:认知疗法。

2.分裂样人格障碍(P63领会临床描述):分裂样人格障碍包含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感情冷漠,明显

缺少必要的人际关系。对表扬和批判都很冷漠,缺少社会技能。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许多到达分裂样人格障

碍的诊断标准的个体通常是极端内向的。

原因类似于孤独症)生物技能障碍,有遗传原因,早期的人际关系也有关系。

医治:认知行为疗法,主要促进他们与其他人建立关系;团体医治,为病人建立社会系统提供时机。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领会临床描述)是指个体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长期的反社会行为,包含侵犯行为、无

责任感、不考虑后果的危险行为。起源于童年期的品行障碍,男性比女性更常见,并常见于在贫困、不稳定的家

庭中长大的个体。病人反社会行为的严峻程度,大约在3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减轻。特别是在30-40岁之间,

病人会有明显的行为改善。社会学习,大脑结构、激素状况和生理能力的变化是主要的两个原因。

反社会人格障碍包含了3大类人格特质:动机缺少的反社会行为,缺少道德感,对他人的责任感、感情贫乏。

(简单应加诊断标准: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行为不符合社会标准,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3.往往在童年或青年少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

4.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行为不符合社会标准,甚至违法乱纪。

(领会)原因: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神经生物作用,包含唤醒缺少假说和无畏惧假说;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儿童的攻击行为局部源于与父母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有重要影响;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生物学的、生理心理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复杂的方法结合在一起。

医治和预防:临床医生主张鉴别高危儿童,以便及早实施医治。家庭医治是针对儿童最普遍的医治策略,医治师

应教会父母识别儿童早期的行为问题,有效地利用奖励来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并鼓舞亲社会行为。

预防:早期干预;对被无视儿童给予特别关注;预防方案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以适应不同群体儿童的特别需要;

向高危青年少及其家庭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综合应用)对反社会人格障碍案例的简单分析

4.冲动性人格障碍:466领会临床描述)冲动性人格障碍的病人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高兴和冲动,办事、

处世鲁莽,缺少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病人心理发育不成熟,推断、分析能力差,

简单被人挑拨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男性多于女性。

原因:生理根底;心理因素,如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自卑与补偿,自尊心受挫;家庭因素,如父母的溺爱,专

制型家庭;社会原因。

医治:冷静类药物;心理医治,恰当的行为塑造和情绪治理训练。

5.表演性人格障碍567领会临床描述)的个体常常外表迷人,热心,好交际,但是,其他人却总认为他们是不

诚恳的,浅薄的。表演性人格障碍病人的认知方法是印象主义的。他们的言语空虚,缺少细节,好夸张,以过分

的感情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女性比男性更普遍。表演性人格与反社会人格常常伴随出现。

6.强迫性人格障碍(P68领会临床描述)必须按照某种规则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特征是过分的谨小慎微、

严格要求、完美主义及内心有不平安感。男性患病率比女性高2倍,约70%强迫症病人具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原因:理论上认为,强迫性人格障碍源于儿童期父母的严厉惩处。父母关怀过少也可能是一个原因。

医治:认知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焦点集中在来访者的认知功能失调、仪式性动作、负性情绪、人际交往和

自我认同上的问题;支持性的心理医治也有肯定援助。

7.焦虑性人格障碍(领会临床描述)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力应付。

他们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判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一般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

活动的倾向。

原因:自卑心理。家庭环境,过分溺爱或过分管制,过多负面评价。

医治:抗焦虑药;认知疗法。

8.依赖性人格障碍(领会临床描述)的病人总要求别人替他做大局部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

活负大局部的责任。女性比男性更常见。

原因:父母的教养方法影响,过度爱护或专制权威;缺少竞争意识、社会角色固着也可能是病因。

第六章心境障碍

名词解释

(P74)心境障碍是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

精神病性病症,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局部可有残留病症或转为慢

性。

(P77)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症后又有

抑郁症或混合性发作。首次发作是躁狂而不是抑郁,有90%的双相障碍病人第一次发作时在50岁之前。双相障

碍易于复发,不易康复。

第一节心境障碍的概述

心境障碍是指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

病症,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局部可有残留病症或转为慢性。

(识记)CCMD-3将心境障碍的类型: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延续性心境障碍。

第二节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P75

1.抑郁症的临床描述(领会):1)情绪病症:悲伤与自责是最明显的情绪病症,焦虑也很常见。其它,还有满足

感的丧失、对生活乐趣的麻木等病症;

2)认知病症:抑郁症病人往往对自己持消极信念,经常以悲观无望的态度看待未来:

3)动机病症:抑郁症病人在起床、开展工作甚至在娱乐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他们通常

有着矛盾的情绪,而且难以作决定;

4)躯体病症:抑郁症病人会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失调等病症。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简单应用):

1)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这种低落与所处环境不符,表现为从闷闷不乐到悲哀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

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病症。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2)病情严峻者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符合病症标准和严峻标准至少已延续2周;

4)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病症,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假设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病症标准,在分裂病症缓解后,

满足抑郁症标准至少2周。

(领会)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

1)抑郁症最具灾难性的后果就是自杀;抑郁症病人是自杀率最高的群体。性别角度,男性自杀倾向是女性

的4-5倍。我国女性高于男性,尤其是在农村。

2)自杀的预防:1)对个体的自杀进行评估。自杀意图明显,需要危机干预、紧密观察及住院医治。不明显

用抗抑郁药和/或心理医治,认真了解导致抑郁的各种因素。

2)心理社会学家也参加到预防自杀的队伍中来;

3)除了预防个体自杀,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自杀者的朋友和亲戚进行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

些人要面对惭愧、内疚、遗憾甚至是社会的疏离。

(综合应用)对抑郁症案例的简单分析

2.躁狂症的临床描述(领会):主要赞点是欣快的或易怒的想法、疯癫的行为以及失眠。

1)感情病症躁狂病人的情绪处于自大的或者非常愉快(即易怒)的状态;

2)认知病症躁狂的想法与高涨的情绪是相符的,往往非常雄伟;

3)动机病症躁狂病人的行为处于疯癫的状态;

4)躯体病症躁狂病人在一连串过分活泼的行为之后身体劳累,变得嗜睡。

诊断标准(简单应用):

1)躁狂症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快乐、愉快到欣喜假设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怒为主;

2)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峻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病症;

3)符合病症标准和严峻标准至少已延续1周;

4)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病症,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假设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病症标准,在分裂病症缓解

后,满足躁狂症标准至少1周。

(P77名词)3.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症

后又有抑郁症或混合性格发作。首次发作是躁狂而不是抑郁,有90%的双相障碍病人第一次发作时在50岁之前。

双相障碍易于复发,不易康复。

(领会)临床描述:双相障碍易于复发,不易康复,每次病症都延续在几个~几个月之间。躁狂和抑郁症都会出

现,但一般都没有规律。双相障碍的极度活泼以及反常的行为,影响病人的一般生活和社会关系。与单相抑郁症

的病人相比,双相障碍病人尝试自杀以及自杀成功的概率很高。

(综合应用)对躁狂症案例的简单分析

4.延续性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识记):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

(领会)临床描述环性心境障碍病人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病症标准。恶劣心境病人延

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病症标准,同时无躁狂病症。

第三节心境障碍的可能原因P78

(领会)心境障碍的可能原因:

1.生物学因素:

1)基因:收养研究、家族研究和双生子研究都说明,基因在心境障碍的形成中起肯定作用,但心境障碍的

生物易感性可能并不是针对于某一种障碍,而是反映出了一种针对焦虑或心境障碍的素养倾向;

2)神经递质系统:研究说明,低水平的5-羟色胺同心境障碍的发作有关;

3)激素系统:很多单相抑郁病人会出现甲状腺的失活;提高睾酮的水平可以缓解男性病人的抑郁病症;女

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将导致抑郁;抑郁症病人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每一个水平上都伴有激素的变

化;

4)脑区:抑郁症病人的大脑可能存在结构上的缺陷,其大脑前额皮层的面积显著减少。

2.心理学因素:

1)生活应激因素:压力与精神创伤是导致心境障碍发病的原因之一。

2)贝克的认知理论:两种主要的抑郁症的认知理论都把特别的观念作为抑郁症的主要因素。贝克提出,抑

郁症是由于个体对自身、现在的经历以及将来的消极观念所产生的;塞里格曼提出,抑郁症是由于对未来的

无助的预期产生的,且具有永久性和弥散性。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含婚姻关系、性别文化因素和社会支持。不理想的婚姻关系与抑郁之间存在很强的

相关性。抑郁症病人中女性更多,社会支持在预测未来抑郁症中有重要作用。

4.综合模型:心境障碍的发生并不是某种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特定的心理社会情境(比方早期习得经验)

与特定的遗传易感性和人格特点发生交互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