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及人物悲剧探析10000字(论文)】_第1页
【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及人物悲剧探析10000字(论文)】_第2页
【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及人物悲剧探析10000字(论文)】_第3页
【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及人物悲剧探析10000字(论文)】_第4页
【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及人物悲剧探析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张爱玲是一位充满悲剧情怀的作家。她的小说充满了难以摆脱的悲伤气氛。即使《倾城之恋》的背景描写了社会“繁荣昌盛”的景象,但小说的结局却是以一个悲凉而破碎的结局收场。《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流传最广的小说之一,也是她唯一一部以“大团圆”的喜剧结尾的小说REF_Ref7623\r\h[1]。故事情节是张爱玲最擅长描写的男女爱情。女主角白流苏是一个离异被娘家嫌弃的可怜女人。故事以白流苏离婚后在娘家中的生活为开端,白流苏想要摆脱这种寄人篱下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金龟婿”,于是她与男主人公范柳原有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在小说的结尾,白流苏得到了大家都羡慕不已的婚姻,但同时,她也不得不依附于范柳原,成为一个依靠男人生存的女人。对于一个有新时代思想的女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在所有人眼里已经成为了完美的归宿。旧社会女性处于弱势群体,受到“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男权社会思想的毒害,制约了妇女的思想。新思想虽然出现,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男女平等。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深感忧虑。她深刻理解那个时代女性生活的困境,将女性的悲剧命运融入小说,通过小说使社会关注女性群体。五四以来,张爱玲从世俗和生活的角度来描述女性的命运。在都市爱情中,女性形象及其悲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普通女性的悲剧故事占据了小说的主要篇章,小说看似描写了男女爱情之间的跌宕起伏,但其深刻的意义在于揭示了旧时代女性的困境,展现了男女平等的真谛。旧时代女性在接受新思想教育后,由于男权意志的荼毒,不得不回到旧式封建家庭的悲剧中,张爱玲向读者讲述旧时代女性走向新思想的艰难。世俗对女性的束缚总是使她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倾城之恋》中对爱情和现实生活的描写,以及对那个时代的剖析,展现了张爱玲内心中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怀。二、张爱玲张爱玲是上世纪中国文坛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文字带着细腻的情感,呈现出一个让人沉迷的世界,让人沉迷于她的文字中回味无穷。张爱玲的人生就像她的文集《传奇》一样,她的身世经历也十分传奇,她出生于书香世家,但人生却颠沛流离。她对于人世间的情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用文字把世间的现实与人性的扭曲杂糅在一起,塑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张爱玲的创作特点张爱玲是一个擅长写作爱情的作家,但是她的作品创作却又不仅仅局限于爱情,她所创作的故事中往往包含了许多对于人性的深刻描写。张爱玲曾经在《自己文章》中说“我不喜欢壮烈,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REF_Ref7881\r\h[2]“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题欠分明。”REF_Ref7881\r\h[2]这两句话也说明了张爱玲作品中的”苍凉”其实是是一种“参差的对照的”,张爱玲小说总的审美趋向是悲剧性的,具体呈现为生活悲剧和婚姻爱情悲剧。她的小说对于生活悲剧特别是女性生活悲剧有着深刻体会,让她的小说充满了浓烈的苍凉意境和悲剧色彩。张爱玲生活悲剧观念的形成与她的经历息息相关,她幼年生活在旧式大家庭的悲惨经历以及成年后婚姻生活的不幸遭遇等等,都让张爱玲身上笼罩着一种悲剧气质。张爱玲是擅长把艺术融入生活的作家,她在小说中以第三人称写作,让读者以上帝视角看待作品中的爱恨离愁。她的小说充满悲凉的意境,和她本人看尽世态炎凉养成沉默寡情的性格有关。她用自己的立场去观察世间百态,不愿随波逐流的去迎合大众的审美,所以她的小说又表达出了独立的思想。张爱玲小说中的节奏又是舒缓的,由于叙事手段的运用和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张爱玲的作品几乎可以随时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作品中的人物在真实的背景中随时“离开”,成为特定情节中的特定人物。《倾城之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部作品中,范柳原和白流苏正处于一座沦陷城市的动乱时期。张爱玲只是通过讲解,就让他们成为舞台剧中的演员。《倾城之恋》的创作背景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是结合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因为张爱玲从小受到父母的影响。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位旧式封建大家族的少爷,他受到的是中国的古典教育,父亲的教育给了张爱玲一些中国古代文学的启蒙,养成了张爱玲的文学爱好。张爱玲在《天才梦》中曾说过:“我三岁时能背唐诗”,这说明了张爱玲父亲在她幼时是教导过她中国古诗,并且培养了张爱玲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张爱玲的母亲则是一位受到过西方教育的新式女性,也曾经赴洋留学,张爱玲母亲的生活方式以及性格都是偏向西方化的,张爱玲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英文,在教会中学读书时,张爱玲在校刊上发表了英文文章,这样的家庭背景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所以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常常呈现了中西两种文化背景。张爱玲是一个带着古典情怀的传统中国女性,她的小说不仅融合了西方现代文明,而且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在动荡的社会中,张爱玲总是有一种被时代抛弃的虚无感。为了抓住真实的东西,她转向了古代戏曲。她酷爱戏曲,她的文学创作也深受戏曲的影响。在《倾城之恋》中,戏曲的影子随处可见,胡琴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出现,胡琴意象是《倾城之恋》戏曲气息的一个重要载体REF_Ref8606\r\h[3]。“外面的胡琴继续拉下去,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关。”忠孝节义是中国戏曲表达的主题,作者通过胡琴的描写透露出小说女主人公白流苏摆脱不了封建保守的传统观念。即使流苏后来嫁给了范柳原,胡琴挥之不去的声音依然回荡在她的耳边,映衬出流苏悲怆的人生道路。而作者而西方文化则体现在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上,她作品中的女性大多都是有着“新时代女性”的光环而骨子里却是旧时代思想,她们基本受都过新式教育,或者是有着旧式教育文化修养的女性,甚至有些都是留洋归来的女性,但是她们都面临着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独立自主的窘况,她们所受到的教育成为了她们嫁得一个好归宿的筹码。在张爱玲的笔下,这些悲剧性的女性人物形象都表现了她对于女性生存价值的思索以及对于女性社会生存命运和前途的反思,这点与西方的现代主义反思自我的思想相结合。西方思想在张爱玲所处的社会时代大肆流入,学习西方文化在当时普遍流行,这让西方文化中的利益至上人情寡淡的思想进入人心,这一社会现状也在张爱玲的代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三、《倾城之恋》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白流苏是一个想打破旧式家庭牢笼的女性,她第一次婚姻是包办婚姻,与丈夫离婚以后不得不回到娘家,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范柳原是以一个金龟婿的形象出现在了白流苏的视野里面,举步维艰的生活让白流苏小心翼翼的讨好范柳原,最后战争的契机成就了这段婚姻。但这段婚姻同时也葬送了白流苏的爱情,在男权社会下,白流苏的家庭、爱情、婚姻都被悲剧氛围笼罩着。新旧思想的矛盾体白流苏在故事开头被描述为一个思想开放的小新时代女性,她和包办婚姻的丈夫离婚。得知前夫去世后,亲戚们劝说流苏回前夫家中分遗产。流苏用法律上已经离婚的理由拒绝了,这证明了流苏不同于传统的大家闺秀。在之后的故事中也说出了她与范柳原的相识是因为白流苏会跳舞,这对于“恪守成规”的封建家庭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事后家中亲戚对于白流苏大胆开放行为展开了议论。这样一个跳出当时世俗的女性,敢于从上一段包办婚姻摆脱,性格也展现出了她独立自主的特点,勇于去打破旧社会的陈规旧矩,由此描写出了一个让人尊重新思想的女性形象。但是故事中间又体现白流苏旧思想的一面,她把前面所说到的人格魅力当做俘获范柳原的筹码,可范柳原却只想白流苏成为他的情妇。由此两人开始了斗智斗勇的爱情博弈,最后白流苏选择了屈服,接受了范柳原的邀约去往香港,成为了范柳原的情妇,她无法忍受在家中受到的冷嘲热讽。也无法靠自己生存于社会。她的内心中把生活的希望都放在范柳原身上,认为范柳原就是那根救她于深水之中的稻草。白流苏前期所表现的新思想独立女性的形象在后期完全颠覆,她无法做一个独立的女性,即使她的思想是独立的,但是她的生活窘迫却让她不得不依附于男人REF_Ref8782\r\h[4]。随着当时封建社会的没落,大量西方思想涌入当时的的中国,中国女性在了解了先进的西方文化后依旧维持着传统思想。白流苏虽然出生在一个已经没落的旧式大家庭中,但在第一段婚姻中她大胆的选择了与丈夫离婚,在这个阶段的她是一个有着独立自主思想的新式女性,但她却依旧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她的骨子里依旧守着旧式大家庭大家闺秀的身份,“她未尝不想出去找个小事,胡乱混一碗饭吃。再苦些,也强如在家里受气。但是寻个低三下四的职业,就失去了淑女的身份。那身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REF_Ref7623\r\h[1]为了别人眼中的大家闺秀身份,她放弃了去追求独立自主生活的机会,把自己困在白公馆继续忍受着屈辱的生活。旧时代女人的不幸大多数来自于在她们自身的内心深处就把自己看成是依附男人而存在的,习惯了对男人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的依赖,也就习惯了她们生活中的不幸,因此她们也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不幸的事情了REF_Ref9089\r\h[5]。张爱玲在《倾城之恋》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表达出了新时代女性独立不仅仅是要在思想上独立,也要在物质条件上独立,才可以实现精神自由和恋爱自由。如若不然,女性只会成为依附男人而存在的附属品,受到男权社会的荼毒,从而无法去寻求到真正的自我。白流苏不屈服于包办婚姻的安排,做过抗争去结束悲惨的婚姻生活,但是她的抗争也只是从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家庭逃到了一个腐朽不堪的没有亲情的家族中。白流苏在生活上无法成为独立女性,所以即使她曾经追求与范柳原有一份浪漫的感情,但到最后这份爱情也只是成为了一场利益的交易。(二)虚妄的女性独立形象《倾城之恋》中的女性都给人一种独立清醒的印象,她们对于婚姻对于人际交往对于人心的拿捏,都让人十分佩服她们的聪明才智。如此聪慧的女性却只能依附于男人得到社会地位,她们用物质条件的好坏来评价这个男人是否值得付出一生。她们本身的条件足够让她们在社会上生存,可书中的每个女性人物都以嫁得金龟婿为人生目标REF_Ref9376\r\h[6]。白流苏离婚后带了一笔财产回到了白公馆,但是却被白三爷花完了,白三爷在花完流苏的钱后想法设法让一无所有的流苏离开白家。他认为流苏在白公馆是白吃白喝,对于花光流苏的钱财他内心并没有感觉到一丝愧疚。这也侧面描写出白三爷在内心深处认为女性是不配拥有金钱也不配去支配金钱,而三嫂和四嫂只是家庭的管理员,白老太太说过“你四嫂天生的要强性儿,一向管着家,偏生你四哥不争气不该挪用了公账上的钱。”REF_Ref7623\r\h[1]虽然白公馆的金钱掌握在四嫂手上,但她并没有权利干涉白四爷的花销,白四爷可以随意拿钱出去挥霍。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旧式大家庭中,支配金钱的权利始终是在男人的手上,女人只是家庭中的管理者。在长期旧思想的影响下,女人已经习惯于男人享有支配金钱权利的传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成员,也可以支配家庭中的金钱。这种长期依附的心理,让女性始终在为了男性劳动,自身被男性支配。在白流苏第一段婚姻中,她表现出了果断刚毅的一面,勇敢的结束了这一段婚姻,但是在离婚后她并没有继续反抗不平等的男女关系,并且甚至更在意其他人对于她的看法。在旧社会封建礼法的长期压制下,女性逐渐丧失了自我意识,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女性被物化变成男人的附属品,男人掌控着女性的命运,所以《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无一不是在支离破碎感情世界里煎熬着,她们的内心深处渴望着独立,但是等待着她们的是注定孤独的悲剧人生。白流苏第一段婚姻也代表了她的第一次抗争,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让当时的许多女性有了独立的思想,让她们有了摆脱包办婚姻的勇气,去追求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REF_Ref9723\r\h[7]。白流苏也不是一味听从家人安排的传统女性,在得到前夫去世的消息,面对白家人的劝说,她拒绝家人回到前夫家分家产的要求,并且说到“依你说,当初那些法律手段都是糊鬼的不成?我们可不能拿着法律闹着玩哪!”REF_Ref7623\r\h[1]这说明了白流苏虽然出生于旧式大家庭但是有着不同于旧式大家庭的思想观念,她已经敢于与悲惨的命运抗争,在这件事上她取得了胜利REF_Ref10144\r\h[8]。但是她并没有思考过自己离婚以后靠什么去谋生,一味的去依靠势利的兄嫂,依靠遵守“三从四德”的母亲,如果说白公馆是白流苏外在的悲剧成因,那她本身矛盾无法独立自主的性格是导致她最后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REF_Ref10232\r\h[9]。圆满结局下的悲剧意蕴白流苏与范柳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是没落旧式大家族的离异小姐,一个是富贵人家流连烟花丛中的洋派公子。他们的相识是源自于白宝络的相亲,这场平淡的相识如果从头到尾都只发生在和平年代的上海,白流苏左右摇摆的性格以及范柳原的花心薄情是不会成就这段爱情的。但是就像白流苏最后说到的“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故事在中间把地点从上海转换到了香港,那时候的香港并不处于和平时代而是处于战争时期,在战争的激烈中人对于情感的认识更加的深刻,战争中生命的脆弱让白流苏和范柳原变得更加珍惜对方。在香港战争之前,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相处始终是处于互相猜疑互相博弈的阶段,他们都把这场爱情看作是一个棋局,两个人都在费尽心思的赢得对方的心。但是香港的战争就像他们感情之间的催化剂,本来互相揣测的两个人打开了心房,把自己的真心在那一瞬间全都付出交给了对方,香港的那场战争成就了这段婚姻。在战后物资短缺,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做的时候,他们“每天只忙着吃喝和打扫房间”,却体会到了朴素美丽的幸福。战争的混乱和城市的崩溃使他们重新获得了城市生活所没有的日常温暖,“慢”的日子让他们得以休息下来,依偎在一起,谈情说爱,最终形成婚姻。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反城市化”的表现REF_Ref10232\r\h[9]。但是他们从战争后的香港回到了平淡的上海,在战争中的那种相濡以沫随即烟消云散,他们回归到了普通夫妻的生活场景。张爱玲在小说结尾是这么说的“柳原现在从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都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REF_Ref7623\r\h[1]看似白流苏获得了众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人物范柳原,但是实际上白流苏还是成为了一段不幸婚姻的牺牲品。没有香港的那场战争,范柳原可能出国了。他们原本空灵的感情可能经不起长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可能无法走到婚姻的殿堂之中。然而,战争留下了柳原,这就增加了这种关系继续下去的可能性REF_Ref11434\r\h[10]。张爱玲的小说中,像白流苏这样的女性形象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她对比曹七巧的人物形象更加的新潮先进,又没有曹七巧那般的狠心残忍和无知粗鄙,白流苏的形象是一个有知识有勇气的大家闺秀。她不是贸然的野蛮和市井,而是知世故又精于心计善于抓住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处境。她不想自甘堕落的成为范柳原的情妇,在这个过程中与范柳原斗智斗勇,最后在战争的帮助下达成了心愿。这看似是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也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唯一一个圆满结局的小说,白流苏获得了她梦寐以求的婚姻,得到了一个看似圆满的喜剧大结局REF_Ref11502\r\h[11]。但是实际上张爱玲是用这种喜剧大团圆结局让我们更能理解其中的寂寞与迷惘。白流苏看似圆满的结局其实比悲剧结尾更多了一重无奈与凄凉,比悲剧更加悲痛人心。张爱玲没有用讽刺的语言和悲惨的叙述,而是用一种平淡的语气讲述着整个故事,用博大的内心包容着人生百态REF_Ref11685\r\h[12]。张爱玲给白流苏的结局是悲喜不明的,即便白流苏赌上了所有,即使用一个城市作为爱情的陪葬品,她最终也没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悲剧“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女性在表面上拥有了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权利,拉开了我国社会性别平等的序幕。一些知识女性在社会环境中勇敢地走出封建家庭,接受妇女解放的新思想,追求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在那个时代,男性始终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这些女性地位斗争都以失败告终。传奇作家张爱玲用她的许多作品像我们展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女性勇于抗争却还是成为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REF_Ref11911\r\h[13]。男权时代社会导致的女性悲剧张爱玲在作品中,以苍凉的文字创造了一个孤独无助的女性世界,她们的命运大多都是悲惨的。白流苏的爱情,不仅描写了虚假的爱情和自私的婚姻,也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内心的冷漠和社会的残酷。这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一种哀叹,白流苏也是这个宗法社会的牺牲品,也是这首挽歌的歌颂者。在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妇女成为男人的工具和配件,她们被剥夺了独立意识和主观思想,在家庭地位琐碎生活中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她们被困在一个小世界里,没有独立经济的能力和独立的我思想,更不用说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了。女性只能牢牢的依附男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而生存。白流苏费尽心机得到梦未以求的婚姻,找到了”长期饭票”,得到了物质条件的保障,但是她却失去了自我,成为了精神空虚的女性。白流苏在受到范柳原的邀约去往香港,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和范柳原结婚,并在和范柳原的相处中明确表现出来了。范柳原感受到了白流苏的目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白流苏不爱他,并不是因为爱情才与他相处,而是为了“一张长期饭票”,这样意义的婚姻本质就是长期交易。白流苏恼羞成怒,她羞于自己的想法被揭穿,赤裸裸的摆在台面上。范柳原的话虽然让人觉得刺耳,但实实在在的戳中了白流苏的心,她确实是没有爱只是想与范柳原结婚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是这一情节也向我们表达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不敢去拥有爱情,只能在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去选择婚姻,把自己看作是男人的附属品,依赖男性来得以生存。而范柳原对于白流苏心里是有爱慕之情的,但是他却不想娶这样一个女人做妻子,他只想让白流苏成为他的情妇,他需要一个有着大家闺秀身份的情妇来表现自己的身份,他的指责是因为白流苏的拒绝,他认为他这样显赫的世家公子身份被白流苏这样一个离过婚的破败大家族小姐拒绝是不可思议的。白公馆的女性也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悲剧,三嫂和四嫂有管家的名头,但没有理财的权利,因为男方垄断了钱的所有权。那白流苏离婚以后回到白公馆,离婚后的钱完全可以让白流苏获得独立经济的能力,但是白流苏还是选择回到娘家和她的哥哥们一起煮,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三爷和四爷,让他们肆意挥霍,她自己放弃了对金钱的所有权,一味的依赖自己的兄弟,以至于最后钱被三爷四爷挥霍完。这反映了白流苏对家庭里的男性的依附,她潜意识里认为女性是不应该拥有金钱的。白流苏对于金钱所有权的放弃,意味了她对自己生存基本的物质条件的放弃,她放弃了自己可以独立自主的权利,让自己陷入了依附的状态下。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女人把自己当作男性的附属品,这种思想悲剧导致了女性悲剧命运的循环往复。也体现了男性占据了社会的主导权,金钱和权利只属于男性,这种大时代环境下的女性只能去依附男性来获得生存的物质条件。长期的男女不平等,让男权时代的思想根深蒂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没有真正意识到男女平等的思想意义。女性自身思想的落后面对徐太太介绍范柳原的“放荡不羁”“吃喝玩乐、嫖娼赌博”、“对家庭不感兴趣”,四奶奶却仍然认为这是一段美好地婚姻,并试图把两个未成年的女儿推出去和范柳原相亲,就因为范柳原拥有的金钱和社会地位让他变成了金龟婿,没有人在意他的缺点。而四奶奶的两个女儿居然一点也没有反抗,还十分积极的想去与范柳原相亲。这反映了在长期的男权社会下女性轻贱女性的人格尊严的现象。四奶奶把白流苏前夫的早死以及白公馆的没落全部推到白流苏身上,认为白流苏是一个“扫把星”,这也可以看出女性自身轻贱女性这个群体。无论男性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是多么糟糕的人品,受到舆论的始终都是女性,这也是女性长期形成的自轻自贱的思维定势。白流苏作为范柳原的情妇去往香港,这也是白流苏对于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是她对自己人格的蔑视。当白流苏收到范柳原的第二次邀约时,白老太太的态度是让白流苏走,她一点也不在意白流苏成为范柳原的情妇,甚至认为这是白流苏最好的选择,这是一位母亲对于女儿的轻视,她放弃了女儿的尊严。因此女性依附男性的心理造成了女性悲剧命运,女性已经习惯轻贱自身和放弃人格尊严作为依附男性的附属品,女性自身将自己物化成为筹码REF_Ref12031\r\h[14]。三奶奶与四奶奶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竞争关系,四奶奶因为四爷把家产输光的原因失去了管家的权力,白公馆只能让三奶奶来当家做主,她们两个人之间的隔阂和勾心斗角可谓是心照不宣。但是对于白流苏这么一个离异回娘家的女人,三奶奶和四奶奶的立场达到了一致,她们都想驱逐白流苏,并且一唱一和十分默契。四奶奶和三奶奶对于白流苏抢了宝络的相亲对象范柳原一事上,两个人沆瀣一气,出言讥讽白流苏不像个大家闺秀的作风,倒像烟花巷里面的女人。在白流苏与徐太太介绍的姜先生相亲失败后,三奶奶和四奶奶听到了这事相视一笑,对于这一细节的描述揭示了两人内心的想法,四奶奶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去与范柳原相亲,大女儿没有希望,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比范柳原小二十岁的小女儿身上,心意很明显。白老太太让白宝络去和范柳原相亲,因为她怕亲戚谈论她对“没了娘的七小姐”的忽视。白流苏破坏了宝络和范柳原的关系后,认为她今天给了她们一些颜色看,她比她们这些女人好,她们得不到男性的尊重。这不仅表现了女人之间的斗争,也表现了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书根深蒂固的。最后白流苏如愿嫁给了范柳原,四奶奶决定与四爷离婚,她认为像白流苏这样的弃妇都可以找到范柳原这样的金龟婿,她也可以找到一个比四爷更好的男人去依附生活。女性之间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她们只想依附于男人,没有独立的意识,这使她们无法摆脱这种依附,但她们也没有反抗,在长期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们早已迷失了自我。对于不公平的待遇已经习以为常,她们把自己困在了内心的牢笼中。在张爱玲的笔下女性始终无法摆脱经济牢笼和生活窘迫,结婚成为了女性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对于女性受到的经济、生活、思想上的压力,张爱玲是理解的,她把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体现在了小说当中,她希望自己的小说让更多人的目光放到女性自身的解放上去。女性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求自己生存的意义,追求真正的解放,摆脱依附心理以及传统和道德的束缚。结语对爱情持悲观态度的张爱玲同情女性,她通过一个没落贵族小姐白流苏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