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考点集训七年级下册阶段检测卷_第1页
中考历史考点集训七年级下册阶段检测卷_第2页
中考历史考点集训七年级下册阶段检测卷_第3页
中考历史考点集训七年级下册阶段检测卷_第4页
中考历史考点集训七年级下册阶段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阶段检测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2021临沂)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隋朝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2(2022连云港)“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这一“办法”是指采用()A.禅让制 B.世袭制C.分封制 D.科举制3(2022赤峰)开元时期的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仅长安就有留居的“胡客”4000—5000家,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国子监接收了众多外国留学生。材料可以印证()A.隋朝经济繁荣B.唐朝社会开放C.宋代经济重心南移D.明清对外交往4(2022广元)考古学家在发掘一处唐代墓葬时,发现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证唐代()A.文学艺术多姿多彩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社会风气渐趋保守D.生产技术领先世界5(2022郴州)“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局面,创立的制度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发达,中外交流活跃,在当时世界上有巨大影响力。”材料描述的是()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6(2022泰州)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7(2022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某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这一治国政策的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D.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8(2022恩施州)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9(2022广元)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①宋代经济繁荣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④商帮出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2安徽)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11(2022成都)《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舱,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12(2022成都)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13(2022遂宁)《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技术,其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技术是()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C.泥范铸造法 D.造纸术14(2022赤峰)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一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删去,不准学习。这反映了明初()A.重视文献整理 B.科举制度完善C.君主专制加强 D.实行重文轻武15(2022德阳)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和整理了下表所示的素材。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中国古代()人物玄奘鉴真崔致远马可·波罗郑和利玛窦国籍中国中国新罗意大利中国意大利事迹西行天竺东渡日本来华求学做官来华做官游历七下西洋来华传教译书A.制度的变革与创新B.文化的发展与演变C.宗教的传播与影响D.文明的交流与互鉴16(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皇权 B.禁锢思想C.发展经济 D.巩固边疆17(2022雅安)某史书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初三日……亲率战船400余艘、将士25000余名……初十日,荷兰人四顾无援,遂降。……致信荷兰长官揆一,指出如将其交还中国,可允许荷兰人携带财物离台。”该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中俄雅克萨之战C.土尔扈特部回归D.平定噶尔丹叛乱18(2022邵阳)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联系与管辖的历史脉络。该地区是()A.台湾 B.云南C.西藏 D.新疆19(2022眉山)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A.君主专制 B.经济发展C.思想控制 D.边疆管理20(2022泰州)从设置宣政院到设置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二、非选择题21(2022广东)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时间断面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北宋(1102年)南宋(1208年)明代(1460年)清代(1820年)南方地区人口占比24.04%48.11%44.24%63.42%53.98%58.33%65.97%(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摘编自龚胜生、肖克梅《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材料二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项目材料出处项目一:生产工具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銐刀”,谓之“开荒銐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项目二:水利技术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项目三:种植技术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22(2022临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域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乌那多与西域九个民族政权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唐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据《新唐书》整理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央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8世纪中期),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疆域最大?它把中国的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传入了欧洲?(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历史启示?23(2022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材料二A.西夏货币B.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C.班禅金印D.新疆伊犁将军府E.契丹文字F.《步辇图》(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实现“文化的一统”的做法。(2)图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依据材料二,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①图片从不同方面印证了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其中,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有和。印证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有和。(填写字母即可)

②仿照示例,写出图片F所示内容的历史内涵。示例:图片B所示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既能反映当时的政治建制状况,也能反映当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原因。24(2021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据估计,11—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和最见功效的一部分。——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时期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2)据材料二,概述当时农业发展的表现。(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政全书》的作者和地位。(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七年级下册阶段检测卷1.D【解析】A不符合史实,排除;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排除B;由题干中“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随国公)”可排除C;由题干中“杨坚……夺位后立国号为‘随’”可知,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故选D。2.D【解析】根据题干中“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隋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即科举制。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寒门子弟也有机会能够参政,D正确。3.B4.B【解析】材料中“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说明唐代中外贸易往来频繁,B正确。5.C6.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时间轴考查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阶段特征,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到907年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繁荣与开放,A正确。7.D8.D【解析】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宋江南地区农业发达,“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宋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由此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正确。9.A10.C【解析】材料反映了民间书坊的商业活动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B、D从材料中得不出。11.B【解析】根据题干中“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可知,材料反映了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历史。故选B。12.D13.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活字印刷术,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解析】根据题干中“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技术是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B正确。14.C15.D16.A【解析】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选A。17.A18.C19.A20.C21.【参考答案】(1)总体趋势:南方地区人口占比总体上升;北宋开始南方地区人口占比超越北方。(2)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效率,利于扩大耕地面积。水利技术:因地制宜采用水利技术,利于扩大耕地面积,利于旱涝保收。种植技术:改进种植技术并加以推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3)社会环境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商业及外贸。【解析】第(1)问,分析西汉至清代的南方地区人口占比可知,南方地区人口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北宋至清代,南方人口占比超越北方。第(2)问,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项目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即可。第(3)问,结合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等回答即可。22.【参考答案】(1)史实: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被朱梁政权取代。特征:唐朝前期呈现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逐渐灭亡。(2)国家:阿拉伯帝国。科技成就:造纸术、指南针、火药。(3)要具有忧患意识,学会居安思危;要注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避免发生战乱;要重视科技发展,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要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要善于学习,加强交流。【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材料二中“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域唐军……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