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

首诗的意思。

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秋景,乐观面对人生的感情。

2、学生能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之情,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

亲情。

【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在有感情朗读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中描绘的秋色,学习

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

1、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2、学生能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之情,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

亲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生L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而且冬雪后的景色也非常美。

生2: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生3: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冰糕,穿裙子;可以戴太阳帽,可以游泳。

生4:我喜欢春天,春花灿烂、万紫千红、春风和煦、景色怡人。

2、确实,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们就会觉得四季都是美的。

3、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在你们的眼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生1:“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生2:“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

4、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秋

天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今天我们学习杜牧的《山行》。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一)自学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2、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II石径|斜,白云I生处”有1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1红于II二月1花。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hanjingxieshuang

寒径斜霜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古文识字

3、开展识字游戏,出不要求: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

(3)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4、出示生字卡片

5、小组派代表,上台认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

(三)交流汇报

1、学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鼓励学

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2、了解杜牧。

杜牧生平:(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被后人成为“小杜”,以区别杜甫,他和

同时期的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三、理解古诗大意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相关链接:你知道吗?

这座山指的是岳麓山,岳麓山风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海拔300.8米,占

地面积35.20平方公里,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后一峰,位于橘子洲旅游景区内,为

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曲折不直。

诗意: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2)出示: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诗意: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人的房子。

(3)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诗意:我之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

赏一番。

(4)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诗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四、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一)自由读诗文,思考问题: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2、“霜叶红于二月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第一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写到的景物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生”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动态,也说

明山之高。“有人家”又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乡野生活,让所见之景充

满生气,同时又照应了前一句中的“石径”。

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么?为什么?

改作“青”或“苍”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

特色: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何

等惊喜!

(三)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写到的景物有:枫林、霜叶

2、“晚”表明了什么?

“晚”表明诗人对这满山红叶喜爱至极,流连忘返。

3、全诗的中心句是那句话?

霜叶红于二月花

4、“霜叶红于二月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比

将“霜叶”和“二月花”作对比,突出了霜叶的嫣红,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深秋

景色。

5、为什么被霜打过的,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霜叶比温暖的春天中盛开的花还要红艳?

这说明霜叶具有怎样的品质?

突出了霜叶耐寒、坚韧的意志它虽在寒冷季节,但是它不去埋怨命运,而是选择比

别的花开得更好,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四)师生交流,串联景物,揭示诗人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

在这幅秋景图中,有白天的白云,有傍晚的枫林,有远处的寒山、石径、白云,人

家,有近处的枫林、霜叶,有动态的白云,有静态的景色……这所有的景物,构成

了怎样的一副秋景图?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诗人会有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喜爱之情。

(五)感情朗读,练习背诵,加深情感体会

1、朗诵训练:请同学们带着你从杜牧和这首诗中体会到得情感,自由地朗读全诗。

指名读:谁能让我们体会一下他对这首诗的感情,站起来读一读?

2、背诵古诗: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你们能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吗,请同

学们先自己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3、全班背诵这首古诗。

五、链接课外延伸

1、拓展思维,交流心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想,学习了这首诗,你觉得杜牧有

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师小结:一首简短的诗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景;几样平常的景物,寄托

诗人真挚的感情。学习了这首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还可以感受到

中国古诗的简洁凝练、意境深远。

六、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寒、径、斜、霜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换一换:“寒”换掉“底下两点”加上“贝”,是“赛”。

(2)猜谜语:“半决赛”是“寒”,“余斗不正亦称歪,组成字儿让你猜。”是“斜,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寒、径、斜、霜”并讲述:

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田字格课件

“寒”:中间部分为三横两竖。

“径”:左边部分为“彳”,不要写成“彳

“斜”:注意第二笔为点,不要写成捺。

“霜”:注意雨字头的写法,上扁下宽。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七、拓展阅读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

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

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八、课堂练习

九、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整首古诗。

3、当小导游介绍古诗中的美景。

十、课堂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

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本诗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

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体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生1:秋天不似夏天那般炎热,也不似冬日那般严寒,是一个让人非常舒适的季节。

生2: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实累累就是秋天的标志。

生3:秋天是一幅优美的画卷。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

景文》。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一)自学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2、出示课件: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zengliugaicanju

赠刘盖.残菊

youaojunchengju

犹傲君橙橘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古文识字

3、开展识字游戏,出不要求: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

(3)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4、出示生字卡片

5、小组派代表,上台认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

(三)交流汇报

1、出示古诗,介绍诗人及刘景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

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

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

刘景文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予以举荐;

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景文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三、理解古诗大意

1、《赠刘景文》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给好友刘景文的诗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句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2)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句意: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3)出示:一年好景君须记,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句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您必须记住,

(4)出示: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句意:最美的景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四、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一)《赠刘景文》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赠刘景文》是描写秋季的景色,从荷尽、菊残、橙黄、橘绿这些景象中可以看出

来。

(二)学习前两句

出示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自由读前两句古诗

2、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荷菊

3、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

(1)出示荷花荷叶图

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一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理解:擎雨盖

(2)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出示图片。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

(3)反复读此句诗

4、“菊”字的教学。

(1)出示菊花图。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

(2)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理解“傲霜枝”。

(3)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菊残犹有傲霜枝

(4)反复读此句诗

5、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瑟瑟发抖

6、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

7、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对比)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雨盖”指荷叶,诗人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

末的萧瑟景象,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8、师小结:“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

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三)学习后两句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出示橙黄橘绿图

2、读诗句,想想秋天的颜色只有橙黄橘绿吗?

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

3、齐读诗句。

4、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

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

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

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5、孩子们,学到这里,我们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

赞美秋天的景色。在欣赏秋天的橙黄橘绿,体会收获喜悦的同时,更通过菊花的傲

霜,揭示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6、相关链接:在故事中,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

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因此成了千古佳句。让我

们一起来诵读一下这句诗吧!

(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加深情感体会

1、朗诵训练:请同学们带着你从苏轼和这首诗中体会到得情感,自由地朗读全诗。

指名读:谁能让我们体会一下他对这首诗的感情,站起来读一读?

2、背诵古诗: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你们能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吗,请同

学们先自己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3、全班背诵这首古诗。

五、链接课外延伸

孩子们,像《赠刘景文》这样描写秋天虽然萧条冷落,但仍给人们带来生机和活力

的古诗还有很多。如:刘禹锡的《秋词》就是其中一首: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

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

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六、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赠、刘、盖、菊、残、君、橙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换一换:“菊”换掉“什”加上“革”,是“鞠

“橙”换掉”木“力口上”,是"澄”。

(2)猜谜语:“文笔似刀汉家臣”是“刘”,“半包花生米”是“菊”。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赠、文U、盖、菊、残、君、橙”并讲述:

课件出示“赠、刘、盖、菊、残、君、橙”田字格课件,并组词造句

“赠”:右边中间框要扁、里面是中竖、左点和右撇,不是日或田。

“橙”:登字左上边横撇上有一小点,右上边捺上有两短撇,位置都要靠上。

“菊”:上扁下高,勺要大一些,里面米字要写紧凑。

“君”:上边扁框上横短下横稍长,中间一横最长,一撇从上横起笔、稍直一些。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七、拓展阅读

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我家住在三楼,既没有阳台,又没有院子,可底楼的李伯伯家的大院子里种满

了花木,高大的已长到了我家的窗口。加上爸爸在窗口搭了一个简单的花架,也摆

了不少花,让我觉得窗口另有一番情趣。

秋天来了!高大的石榴树上结满了果实,又大又圆,真惹人喜爱。硕大的果实

鲜亮鲜亮的,被阳光照到的一面颜色黑黄的,背光的一面颜色是铁青的。在浓绿的

密叶的衬托下,赛过六月的美丽的花朵。有几个大大的石榴,里面的娃娃太多了,

把房子都挤破了,张开了大口,露出了水灵灵的石榴籽,似乎它们都在笑盈盈地对

我说:“刘艺,想尝一尝吗?"我看着这些果实,垂涎欲滴。于是就随手摘了一个,

剥开皮,里面的石榴籽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像一颗颗小宝石。一尝,甜的醉人,

酸的诱人,这香甜的味道真令人陶醉。

秋天虽然早已收获果实,但新抽的新叶绿嫩绿嫩的,上面还长着一层银白色的

细毛,摸上去毛茸茸的,柔软的很。爸爸曾经告诉我,这新叶中心的顶芽上,正在

孕育着来年的花芽,是明年开花结果的。呵,我本来以为秋天只是收获的季节,却

原来也是新生命的起点啊。丰收的秋天,孕育的秋天,你为我家的窗口带来了勃勃

生机,怪不得呢,小枫树一个劲的在秋风中鼓掌。把小手都拍的通红通红了,赛过

了早晚的云霞,当然也不会忘记了你们,点缀在我家窗口的五针松、凤尾草……

我家的窗口,特别是秋天的窗口。来过我家的人都有同感,临走都忘情的盯上

一会儿,留些赞叹,再带走些回忆。

读后自主说话:说说你眼中秋天的样子。

八、课堂练习

九、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整首古诗。

3、结合古诗情境,联系自身的实际,将“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运用

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十、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

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

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读书黄金时。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

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感受不一样

的情怀。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一)自学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2、出示课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songtiao

送挑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认识多音字

挑tiao挑水、挑选

tiao挑战、挑拨

3、古文识字

4、开展识字游戏,出不要求: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

(3)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5、出示生字卡片

6、小组派代表,上台认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

(三)交流汇报

1、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宽阔的江面,梧桐树的叶子开始变黄,一

间小房子的窗户里透出黄晕的灯光,篱笆下,两个小孩子打着灯笼在捉蟋蟀。

2、出示古诗,了解叶绍翁。

叶绍翁生平: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叶绍翁是江湖诗

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三、理解古诗大意

1、解题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句意: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2)出示:江上秋风动客情。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句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3)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促织:俗称蟋蟀,又叫她蜗。

句意: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4)出示: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句意: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四、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一)《夜书所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夜书所见》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从“萧萧”“梧叶”“秋风”“促织”可以推断出

来。

(二)学习第一句

1、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

2、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

3、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

相关链接:梧叶

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是一种有季节特征的树。它春天发芽;夏天叶茂;可

到秋天,萧萧秋风一起,便叶黄飘落。从梧桐树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秋天来了,

天气变冷了。

4、拓展诗句:

(1)古人常用“萧萧”“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出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2)读到这儿,老师又想起了一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3)秋风、梧叶,再加秋雨,给我们送来了阵阵寒意,这阵阵寒意就是诗人笔下的

寒声。

5、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

当夜幕降临时,这秋风、梧叶更让人感到格外的寒冷,谁来读读这夜晚的寒声。

6、过渡:那这萧萧秋风,仅仅是给诗人送去寒意吗?

(三)学习第二句

1、想象说话:那一年,诗人远离自己的家乡。在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走出旅店房

门,听到秋风吹动,梧叶萧萧作响,诗人顿感阵阵寒意,又回到房中看书。可是,

他怎么也静不下心来了。孩子们,你说,他在想什么呢?

思亲念家一一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

2、出示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叶绍翁)

(2)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

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

相关资料: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候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人家做儿子。他爷爷原

来是朝廷的一个大官,因为政变受到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

得凄惨不堪。他的爸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3、练习朗读,评价朗读。

过渡:在这秋风扫落叶,寒意袭人的秋夜里,诗人却孤身在外,他怎能不想家,想

亲人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评:你读出诗人心中的思念了。

4、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5、出示前两句,体会“送”“动”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拟人

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把读者带进了一种

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

6、齐读前两句诗,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

凄凉之感。

过渡:因为思乡,诗人在茅屋边久久站立,向家乡的方向望去,这时候,他突然看

到了……

(四)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挂图

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

“夜深篱落一灯明。”

3、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

(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

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

诗中说“知有儿童挑促织”,“知”在这里就解释为“料想、猜测”的意思。

促织是什么?蟋蟀

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促织”吗?

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诗人想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情景了。

回忆童年

4、练习趣读

过渡:这一灯火让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捉蟋蟀的欢快情景。

(1)你能读出捉蟋蟀的欢快来吗?

(2)齐读。

5、出示后两句诗,体会“挑”的妙处。

“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屏息观察、忘乎所以的欢悦,全在一“挑”。

6、谈谈你对后两句的体会。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五)写法指导

1、反衬: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

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思想感情。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

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

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