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车间变换岗位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净化车间变换岗位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净化车间变换岗位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净化车间变换岗位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净化车间变换岗位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净化车间变换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一、岗位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一)、目的和任务

本岗位的主要目的是将来自压缩工段的半水煤气中加入

适量的蒸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借助触媒的催化作用,使其

中的co变换为C02和H2;同时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调节控制

变换出口的co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生产原理

1、变换反应方程式如下:t,

催化剂

(位—

CO+H2CO2+H2+Q

从式中可以看出,此反应为可逆、放热、反应前后气体

体积不变的反应。此反应的速度比较缓慢,只有在催化剂存

在的情况下才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

2、变换反应的化学平衡

2.1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当变换反应的正、逆反应速度相等时反

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各组份的浓度保持不变,其平衡常数为:

Kp—(PcO2,PH2)/(Pco,P1120)=(YC02*YH2)/(YcO,YH20)

式中Pco2,PH2,PCO,PH20为各组份平衡分压。Yc02,YH2,Yeo,

Y侬为各组分平衡组成。

平衡常数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

数量关系。Kp值越大,(YC02•YH2)越大或(Yco・Y侬)越小,

说明原料气中co转变的越多,变换气中残余的co越少。

2.2变换率

变换率表示co的变换程度。定义为已变换的co与变换

前co含量的百分比,可用下式计算。

X=[(a-b)/a]X100%

式中a—反应前CO的含量

b—反应后CO的含量

也可以用反应前、后各组分体积数计算

X—[(Vco—V,co)/Vco(1+V,co)]X100%

Vco,V,co为反应前后CO的含量

3、影响平衡的因素

3.1温度的影响

从反应方程式中可以看出,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增大,反

应向右进行,因而平衡变换率增大,变换气中残余co含量

减少。(但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因此在实际生产中

同一气体组成和汽气比的条件下,选择最适宜温度,使它既

有利于co平衡变换率的提高,又能使反应速度加快,以达

到最佳的反应效果。)

3.2蒸汽添加量的影响

增加蒸汽用量,也就是增加反应物,反应向右进行,因

而平衡变换率增大,变换气中残余co含量减少。(在同一温

度下,蒸汽用量增大,平衡变换率随之增大,但增加的趋势

是先快后慢,因此蒸汽用量过大,变换率的增加并不显著,

却增大了蒸汽消耗量,还会引起低变触媒的反硫化,所以实

际生产中要选取合适的汽气比。

3.3压力的影响

变换反应是等分子反应,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压

力对平衡没有影响,但提高压力可增加变换的反应速度,提

高系统的热利用率,减少动力消耗。

3.4副反应的影响

在变换反应中,不同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

下,还会发生如下一些副反应:

2co=C+C02+Q

2C0+乩=CH.,+CO2+Q

CO+3H2=CH4+H02+Q

C02+4H2=CH”+2H02+Q

以上反应都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因此温度越低,压

力越高,越有利于副反应的进行,这些副反应产物的生产,

不但消耗了合成氨原料的有效成分氢,而且会降低合成氨的

生产能力。特别是析出的碳附着在变换触媒的表面,使催化

剂活性降低。实际生产中以上副反应一般不易发生。

在实际生产中,水碳比和变换炉温并非越高越好,都有

其最适宜的控制范围。一般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在保证变

换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节约蒸汽。变换反应为放热反应,

为使反应温度接近最适宜温度曲线,而且变换出口的co含

量达到所要求的指标,触媒采用分段装填的方法,每段之间

都有换热装置,用来移去反应产生的热量,在控制温度上,

下段比上段要适当低些。

4、变换反应的机理

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如果单纯在气相中进行,即使

温度在1000C以上,水蒸气用量很大,反应的速度仍然很

慢,这是因为在变换反应时,首先使水分子的氢一氧键断裂,

然后CO与氧原子合成C02,两个氢原子生成氢分子。水分子

的氢一氧键能很大,欲使H—o—H断开必须有很大能量,因

而变换反应是比较困难的。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按下面

步骤进行:

⑴反应物吸附

[K]+C0-[K]CO

[K]+H20f[K]H20

⑵表面反应

[K]C0+[K]H20f[K]H2+[K]C02

⑶生成物脱附

[K]H2f[K]+H2

[K]CO2-[K]+CO2

式中[K]表示催化剂

[K]CO、[K]CO2、[K]口0、[K]口表示中

间化合物。

即水分子首先被催化剂的活性表面吸附,并分解成氢和

吸附态的氧原子。氢进入到气相中,氧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氧

原子吸附层。当co撞击到氧原子吸附层时,既被氧化成C02,

随后离开催化剂表面进入气相,然后催化剂表面由吸附分

子,反应继续下去。反应按这种方式进行时,所需的能量小,

所以变换反应在催化剂存在时速度就可以大大加快。

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进行的途径,降低

反应所需的能量,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加快反应的速度,

但它不能改变反应的化学平衡,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数量和

化学性质不变。

5、工艺选择

一氧化碳变换工艺有:中温变换工艺、中温串低温变换

工艺和全低变工艺。我公司采用的全低变无饱和塔工艺较前

两种工艺比较有以下优点:

(1)、活性温度低,具有较宽活性温区,一般为160〜

500℃,与传统中变或中串低比催化剂床层温度下降了100〜

200℃,变换反应远离平衡,加大反应推动力,可以采用更

低的汽气比,从而节约蒸汽耗量。变换气中过剩蒸汽大幅度

减少,实际蒸汽消耗减少50%以上,同时降低了系统阻力,

减少了压缩机功率消耗。

(2)、避免Fe-Cr系中变换催化剂在低汽气比时,使中

变催化剂中的Fes。,被还原成金属铁,破坏中变催化剂的晶格

结构,使强度下降,活性衰退,寿命缩短。

(3)、对半水煤气脱硫的工艺指标可以放宽。

(4)、耐硫低温变换触媒的空速为中变触媒的二倍,触

媒装填量减少一半,变换炉能力提高一倍。

(5)、由于系统温度下降,换热量减少,改善了设备维

修条件同时减小占地面积,降低了消耗。

(6)、解决了中串低或中低低流程中铁路系中变催化剂

在低汽气比下的过度还原及硫中毒。

(三)、工艺流程

1、主要流程

(1)、气体流程

从压缩机来的温度W35C,压力2.4MPa,总硫80〜150

mg/m3,CO含量37%左右的半水煤气,依次经丝网除油过滤

器、净化炉后,彻底清除油污杂质,进入前热交换器管内,

与管间的变换气换热后,补加水蒸气,再经后热交换器管内,

被管间的变换炉一段出口气体加热到260C后,进入预变炉

上层、中层除去氧和其他对催化剂有毒的物质后,温度达

287℃左右,到预变炉下层,喷水冷激到200C后出预变炉;

从变换炉顶部进入一段床层进行变换反应,一段床层达

350℃左右。从一段床层出来的变换气进入后热交换器管间

与管内的半水煤气换热降温,然后进入增湿器上段,喷水

增湿继续降温至200C后,进入变换炉二段床层进行变换反

应,二段床层温度达286℃左右;从变换炉二段床层出来的

变换气进入增湿器下段,喷水降温至195℃;然后进入变换

炉三段床层进行变换反应,三段床层温度250℃左右,从三

段床层出来的变换气进入前热交换器上段管间与管内的半

水煤气换热降温到180—230℃后,进入中温水解炉,进行有

机硫的水解转化,然后进入前热交换器的下段管间再与管内

的半水煤气换热降温到130℃,进入水加热器与外工段来的

脱盐水换热降温到70〜80℃后,进入变换气水冷却器继续降

温到35℃以下,通过变换气分离器分离水分之后,送往二次

脱硫工序。

(2)、升温硫化流程

来自罗茨鼓风机出口的升温气体(DN350)经一电加热

器、二电加热器加热后,与来自CS2储槽的CS2混合(DN600)

进入预变增湿炉、变换炉,对抗毒剂、催化剂进行升温硫化,

从变换炉出来经前热交换器,进水加热器、冷却器、变换气

分离器对气体进行降温分离后,回罗茨鼓风机进口循环使

用。

对变换炉各段单独进行硫化时,可在变换炉一段出气管

线,二、三段进出气管线上加盲板,升温气体分别进变换炉

各段对催化剂进行升温、硫化后,经各段出气管线上放空管

放空。

(3)、蒸汽流程

来自蒸汽总管的蒸汽(DN150压力2.5MPa温度240C)

进入蒸汽汽水分离器,然后分两路:分别进入1#变换和2#

变换,在每套变换系统中又分两路:一路进丝网除油过滤器,

用于清洗滤网;另一路进入前热交换器半水煤气出口总管与

半水煤气混合,用于变换反应。

(4)、冷脱盐水流程

来自脱盐水站的脱盐水(压力1.2MPa温度30℃)进入

水加热器管程与壳程变换气换热温度升到70C左右回锅炉

热力除氧站。

(5)、热脱盐水流程

来自锅炉除氧站的脱盐水(温度80℃),进脱盐水贮槽后

由喷水泵加压后(压力2.6MPa)分别进入预变增湿炉三段(为

半水煤气增湿调温后,与半水煤气混合进入变换炉一段),

增湿器一、二段,分别为来自变换炉一段、二段的变换气增

湿降温,再进入变换炉二段、三段进行变换反应。

(6)、冷凝液流程

由水加热器、变换气分离器排出的冷凝液进入冷凝液贮

槽,由自调阀调节控制液位,冷凝液外送到锅炉烟气脱硫和

型煤岗位做工艺用水的补充水。

(7)、循环水流程

来自压缩空分系统的循环水(压力0.4MPa温度32C)

进入冷却器壳程与管程的变换气换热后温度升到38℃回到

回水总管,返回压缩空分循环水冷却塔。

2、副线

(1)、半水煤气不经过丝网除油过滤器直接到丝网除油过

滤器出口。

(2)、净化炉出口半水煤气直接到后热交换器半水煤气出

口。

(3)、变换炉一段出口到后热交换器变换气出口。

(4)、前热交换器一段变换气出口到前热交换器二段变换

气进口。

(5)、预变增湿炉进口到变换炉一段进口管。

(6)、预变增湿炉进口到变换炉二段进口管。

(7)、预变增湿炉进口到变换炉三段进口管。

3、自调:

(1)、预变增湿炉三段喷水自调采用变换炉一段进口温度

与喷水流量串接调节。

(2)、增湿器一段喷水自调采用变换炉二段进口温度与喷

水流量串接调节。

(3)、增湿器二段喷水自调采用变换炉三段进口温度与喷

水流量串接调节。

(4)、蒸汽调节阀采用配比、温度双调节。

(5)、冷凝液贮槽液位自调。

(6)、蒸汽总管压力自调。

二、岗位生产操作及工艺指标

(一)、正常操作要点

变换的正常操作,关键在于熟悉流程,掌握设备结构以及

变换反

应的基本理论及特点,要经常注意前后岗位的变化,加强联

系,勤检查,细调节,稳定生产保证工艺指标。

(1)用添加蒸汽的办法,控制汽气比在0.3~0.4左右。

(2)用煤气副线和调节预变增湿炉三段喷水量及蒸汽

加入量的办法控制变换炉一段触媒温度。

(3)用调节增湿器一段喷水量和后热交副线的办法来

控制变换炉二段进口温度,从而达到控制二段触媒温度的目

的。

(4)用调节增湿器二段喷水量的办法来控制变换炉三

段进口温度,从而达到控制三段触媒层温度的目的。

(5)变换炉各段温度的调节。以各段“灵敏点”温度

的变化来判断,可及时发现触媒层温度的波动,从而达到控

制床层温度。

(6)用调节水加热器的脱盐水量,冷却器的冷却水量

来控制变换气出工段气体温度。

(7)生产负荷增减,应及时调节蒸汽用量、喷水量和

副线开启度。

(8)要经常巡回检查,注意各泵运转情况,油位高低,

泵出口压力和电机的变化,及时排放各导淋阀,排放过滤器

油水。

(9)短期停车,计划检修时,应保持系统处于正压状

O

对耐硫全低变正常操作,主要是控制好催化剂床层温

度,防止催化剂反硫化,防止催化剂污染。生产中要注意

以下:

1、稳定操作,根据负荷大小及半水煤气成分的变化,调

节适量的汽气比、喷水量以及相关换热器的主副、线开度,

控制触媒层温度在指标以内,确保变换气中co含量在控制

指标内,并报知煤气中总硫含量eiOOmg/Nn?

2、控制好催化剂床层温度

⑴控制在活性温度范围。随时注意观察变换炉床层灵

敏点和热点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增减蒸汽,配合煤气副线

阀调整炉温,使炉温波动在±10℃范围内,尤其在加减量

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超温,床层入口温度比气体露点温度

高30℃o

⑵尽量控制在操作温度的下限。在全低变和中-低-

低流程中,各段低变催化剂床层温度应从上而下降低,最

后一段床层入口温度应尽量控制在操作温度的下限。

⑶根据催化剂使用情况,调整适当汽气比和适当床层温

度。

低变催化剂使用初期床层温度应尽量控制在低限,以后逐

步提高,一般每年提温不超过10℃。

⑷要充分发挥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在实际操作中关键

是稳定炉温,控制好汽气比,床层操作温度波动范围不要

超过±5℃/h。

3、生产中如遇突然减量,要及时减少或切断蒸汽与喷淋

冷激水供给。临时停车,先关喷淋冷激水,同时关蒸汽阀;

计划停车前适当减少蒸汽,系统要保证正压。

4、催化剂保护措施

⑴稳定操作,控制适当的汽气比和硫化氢含量,防止

出现反硫化反应,根据低变催化剂的操作温度,在保证所

需变化率的前提下,尽量控制低的汽气比;气体中硫化氢

含量应控制在满足操作条件需要的最低限,并确保出系统

变换气成分在指标范围内。

⑵严格控制进入低变催化剂床层工艺气体中的氧含

量。氧不能超过0.5%,特别是全低变流程,禁止对工况不

正常情况采用增大蒸汽的办法进行处理,如因氧含量跑高

引起床层温度上涨时,应开大半水煤气副线或通过减量来

降低炉温,直至切气,严禁用加大蒸汽量的方法压温。由

于低变催化剂活性好,加大蒸汽量反而会使变换反应剧烈,

炉温严重超温,造成反硫化。

⑶保证工艺气体干净清洁。不能夹带粉尘和其他杂质,

特别是全低变流程。严禁油类物质进入低变炉,要加强对

半水煤气的净化,防止水、油类进入变换炉内,丝网除油

过滤器、净化炉、蒸汽水分离器每小时排放一次,并将油

水排净。

⑷加减量应缓慢,幅度不宜太大,每次加减量应以

3000m7h为宜。防止炉温波动过大,大幅减量或临时停车时,

应立即相应的减少蒸汽、喷淋冷激水进入量,甚至切断蒸汽

和喷淋冷激水,防止短期内汽气比过高引起反硫化反应,导

致催化剂失活。

⑸严禁带水入炉。水进入催化剂床层后,不但造成催

化剂水溶性组分流失,影响催化剂活性;而且水溶性组分

在催化剂颗粒间进行粘接形成“桥梁”,增大床层阻力。

(二)、工艺指标

1、压力

1.1入工段半水煤气压力W2.2MPa

1.2入工段蒸汽压力22.4MPa

1.3喷水压力22.5MPa

1.4系统压差WO.IMPa

2、温度

2.1半水煤气进系统温度W40C

2.2预变增湿炉进口温度250〜260C

2.3变换炉

⑴一段进口190〜210℃

一段热点温度340〜370±10℃(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分

期控制)

⑵二段入口190〜200℃

二段热点温度260〜290±10℃(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分

期控制)

⑶三段入口190〜200c

三段热点温度210-240±10℃(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分

期控制)

2.4中温水解炉

进口180〜230℃(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分期调整控制)

2.5出工段变换气温度W40C

3、气体成份

3.1半水煤气

02^0.5%C032〜37%进口总硫2lOOmg/n?

3.2出工段变换气

C03%〜8%(依厂控制指标)

三、岗位常见事故的判断与处理

1、触媒层温度下降的原因及处理

主要原因是:

⑴蒸汽加入量小⑵冷煤气量大⑶煤气中co含量低

⑷触媒活性低⑸喷水量大⑹蒸汽带水

处理方法如下:

⑴适当加大蒸汽量⑵减少冷煤气⑶联系调度查明原

⑷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⑸适当减小喷水量⑹及时排放

2、触媒层温度上涨的原因及处理

主要原因是:

⑴半水煤气中CO、含量增高⑵冷煤气量小⑶喷

水量小

处理方法如下:

⑴CO、。2稍高时,降低变换炉入口温度(加大冷煤气量),

同时减少入系统半水煤气量,必要时切气。

⑵增加冷煤气量⑶加大喷水量

3、出系统CO含量超标的原因及处理

主要原因是:

⑴汽气比小⑵蒸汽压力低⑶炉温波动大

⑷催化剂层有短路⑸换热器内漏⑹催化剂活性低

处理方法如下:

⑴适当加大蒸汽量⑵联系调度,提高压力⑶稳定操作

⑷停车处理⑸处理换热器

⑹增加进口汽气比,必要是适当提高煤气硫含量以防反硫

化的发生

4、催化剂反硫化的原因及处理

主要原因是:

⑴入口气温度高,热点温度高

⑵进系统H2s含量低⑶入口汽气比高

处理方法如下:

⑴降低入口温度⑵提高入口气硫含量⑶降低入口汽

气比

5、系统阻力大的原因及处理

主要原因是:

⑴触媒、保护剂或抗毒剂粉化或结皮⑵换热器堵塞

⑶预变增湿炉或增湿器填料层阻力大

⑷负荷大或阀门开度不够

⑸系统排污不及时,积水严重。

处理方法如下:

⑴更换新的触媒或吹除。

⑵停车处理⑶提高脱盐水质量或停车处理

⑷减小负荷或开大阀门。⑸及时排净积水

6、系统着火或爆炸的原因及处理

主要原因是:

⑴设备、管道漏气⑵系统氧含量高⑶系统超压

处理方法如下:

⑴用蒸汽或氮气灭火然后处理泄露点

⑵⑶紧急停车处理

7、泵不上水或上水量小或加不进水的原因及处理

主要原因是:

⑴喷头堵⑵泵内有气⑶进口液位低或抽空

⑷活塞间隙大⑸进口阀板掉

处理方法如下:

⑴反吹喷头⑵排气⑶提高脱盐水贮槽液位

⑷倒泵检修⑸停泵检修

8、水泵电机温度高或电流高的原因及处理

主要原因是:

⑴负荷大⑵润滑不良⑶电机受潮或内有杂物

⑷电机轴与泵轴不同心⑸机械密封面或密封坏

处理方法如下:

⑴降低负荷⑵倒泵检查⑶联系电工检查

⑷倒泵校正⑸倒泵更换

四、岗位正常开停车和原始开车

(一)、正常开停车

1、正常开车

⑴全面检查系统所属设备、管线、阀门,应符合开车要

求,联系相关人员检查仪表、电器设备灵敏好用。

⑵联系调度送中压蒸汽暖管,排放冷凝积水。如果炉温

低于200℃,系统不得进蒸汽,用电加热器进行升温,待炉

温达160c可导气。

⑶无论何种情况床层温度不得低于露点温度

(0.75MPa-120℃,1.35MPa-140℃),否则煤气中的蒸

汽将冷凝成水导致催化剂中的钾流失而影响活性。

⑷根据系统气量大小、压力高低情况,调整蒸汽加入量,

控制好汽气比。开车初期,负荷较小,系统压力低,汽气比

难以控制,易造成催化剂反硫化,此时适当减少蒸汽加入量,

以控制较低汽气比。给系统加蒸汽前,必须将蒸汽管内的冷

凝水排净,方可加入。

⑸开车初期系统热量较少,各部位温度较低,使用冷煤

气副线调温易使变换炉入口温度低而带水,应以蒸汽量调

节。调节蒸汽加入量,使炉温在正常范围内,出系统co含

量达标后,联系调度,缓慢打开系统出口阀,关放空阀,向

后工序送气转入正常生产。总之,系统以常压变换方式进行

初开车,一般系统压力控制在0.4MPa为宜。

2、停车

⑴短期停车

①接到调度或班长的停车通知后,准备停车,如有条件

适当提高床层温度。

②压缩发出停车信号后,关蒸汽阀和喷淋冷激水,系统

用煤气吹除30〜40分钟后,关系统进出口阀、导淋、取样

阀,保温保压。

③短期停车后,应随时观察,注意系统压力、床层温度,

一定保证床层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0℃以上,当床层温度降至

露点温度以前,系统压力必须降至常压,然后以煤气、变换

气或惰性气体保压,严禁系统形成负压。

⑵长期停车

①全系统停车前,将变换炉以0.2MPa/min的速率降至

常压,并以干煤气或惰性气体气将催化剂床层温度降至小于

40℃,降温速率为30℃/h,关闭变换炉进出口阀门及所有测

压、分析取样点,并加盲板,并以煤气、变换气或惰性气体

保持炉内微正压(2300Pa),严禁形成负压。

②必须检查催化剂床层时,需钝化降温或惰性气体(02

含量W0.1%)置换后,方能检查。仅能打开人孔,避免产

生气体对流使空气进入催化剂产生烟囱效应。

⑶紧急停车

①如因本岗位断水、断电、着火、炉温暴涨、设备出现

严重缺陷,不能维持正常生产,应发出紧急停车信号,待压

缩机发回切气信号后即可做停车处理。

②若接到外岗位紧急停车信号,也须得到压缩机发出切

气信号后可做停车处理。

③及时切断蒸汽、喷淋冷激水,以防止短期内汽气比剧

增,引起反硫化,导致催化剂失活,迅速关闭系统进出口阀,

以及相关阀门,然后联系调度根据停车时间长短再做进一步

处理

(二)、原始开车

系统吹扫、置换、填料装填、升温硫化、单体试车等具

体方案另附。

原始开车是指设备安装完毕或大修完毕后的开车,其开车

步骤如下。

⑴对照图纸,全面核对所有设备是否安装就绪;所有管

线、阀门是否连接配齐;所有仪表管线、测温点、压力表是

否配置齐全;所有电气开关及照明安装是否正确、开关是否

灵活。

⑵当全面检查无疑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用空气将

设备及管线内的灰尘杂物吹除干净,吹除时要排放各处导

淋、放空,有死角的地方松开法兰,然后再拧紧。

⑶吹除工作完毕后,用空气对系统进行试压,试压压力

为工作压力的1.2倍,无泄漏,合格。

⑷试压合格后,进行变换炉催化剂、净化炉除油剂及预

变炉保护剂、抗毒剂的装填工作。装填过程中,一定要按照

生产技术指标要求进行,轴向虚实程度均匀,上部平整,防

止杂物带入。

⑸装填完毕,封闭全系统,再用空气吹净触媒粉。

⑹用惰性气或氮气置换,由压缩机送置换气,打开系统

进气总阀,打开各处导淋、放空阀,按置换气流向顺序取样

分析氧含量W0.5%合格,关各处放空、导淋阀,关进气总

阀,系统保持正压。置换要彻底,不留死角,保证安全。

⑺催化剂升温硫化。

全低变催化剂,宽温耐硫,其主要活性组分为钻和铝,使用

前呈氧化态,需经升温硫化为硫化态后才具有活性。根据不

同型号催化剂的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