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门市2024年普通高中高二调研测试(二)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关于孟夷辩道,有一个事实必须先说明:在与孟子辩论之前,夷子做了一件大事——“葬其亲厚”。虽然《孟子·滕文公上》(下引该书只注篇名)第5章首先说“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接着又说“他日,又求见孟子”,但这件大事显然不是发生在夷子两次求见孟子之间,而是早就发生了。夷子第一次通过徐辟求见孟子,孟子说“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同上)。这段时间,孟子了解到夷子是墨家,而且他作为墨家,居然“葬其亲厚”。信墨家之表、行儒家之实,正是夷子的短板。抓住这个自相矛盾的短板后,当夷子第二次提出要见孟子时,孟子就说:“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同上)即我可以见你,但说话不直截了当,道理就体现不出来,因此我要对你实话实说。这其实是把丑话说在前头的意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夷子与孟子并没有直接见面,他们的对话都是通过孟门弟子徐辟转告的。是否由别人转告不要紧,关键在于:“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同上)这段话的要点有四:第一,夷子是墨家信徒;第二,墨家办理丧事的原则是薄葬:第三,夷子认为只有薄葬是对的,其他的都不对;第四,夷子厚葬父母,而厚葬属于他看不起的儒家理论。以上是孟子对于夷子的基本判断。这个判断通过徐辟转告给了夷子。孟子本来想让夷子回答:你为什么厚葬自己的父母,但又相信薄葬的原则?薄葬与厚葬哪个好,哪个不好?这是孟子设定的问题。夷子却搬出了另一个问题——兼爱与仁爱,他的依据是:“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同上)因为夷子有了兼爱、仁爱的问题意识,又认为兼爱高于仁爱,致使这次论辩骤然变得复杂起来。夷子暗引了儒家经典说的“若保赤子”,而孟子的回应讲了“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同上)。《公孙丑上》第6章说的:“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公孙丑上》第6章是孟子对于性善论最经典的证明。合观《滕文公上》第5章、《公孙丑上》第6章,则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性善的普遍性与亲亲的特殊性是否存在矛盾?如果你认为性善是普遍的,而且由此推出我爱你的父母要与我爱我的父母一样,岂不表明夷子讲的“爱无差等”是成立的?这就对性善的普遍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可从我们的切身经验看,我爱我的父母绝对与我爱你的父母不一样。我深深地爱我的父母,但以同等程度、同类方式爱你的父母,其可能性微乎其微,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是一个铁定的事实。那么,归结起来,儒家既讲性善的普遍性,又讲亲亲的特殊性。孟子将“亲亲“当作性善得以推扩并充实为普遍性存在的突破口。

但爱父母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形诸实事,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面。孟子又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三节》)养生还不是大事,只有送死是大事。孟子把爱父母归结到丧葬。孟子的回应中还讲了个故事。孟子说上古的时候,还没有埋葬父母的礼仪,有人不埋葬自己的父母。父母死了,就抬着尸体扔进山沟。过了一些日子,他路过那里,看到狐狸在吃尸体,苍蝇、蚊子在叮咬尸体。他的额头冒汗了,斜着眼睛,不敢正视。这汗不是为别人冒出来的,而是内心的悔恨表露到了自己的脸上。于是他回家拿来畚箕、锄头,掩埋了尸体。孟子说,掩埋尸体是确实是对的,那么孝子和仁爱的人埋葬自己的父母,也必然是有道理的。假如走进山沟的不是孝子而是其他人,情形又会如何?他看到人家父母的尸体被狐狸、苍蝇、蚊子又吃又叮,会不会额头冒汗、心头懊悔呢?这里不会有唯一的答案。但是,孟子将孝子而不是其他人设定为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因为他深知亲亲的特殊性在于:无论人们对于他人父母的感情有多深,也肯定没有对于自己父母的感情深。所以,夷子施由亲始、葬其亲厚,针对的是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其他人的父母。孟子讲完人为什么埋葬父母的故事,徐辟把它转告给了夷子。夷子听了以后,怅然若失,沉思良久,终于说道:“我受教了。”这就是《滕文公上》第5章的最后一段话:“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在如何埋葬父母的问题上,夷子由墨家的信徒变成否定者,由儒家的否定者变成服膺者,“命之矣”三字是画龙点睛之笔。(摘编自杨海文《“本心之明”的遮蔽与唤醒》)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夷子厚葬其父母的举动是在拿他看不起的东西来对待他自己的父母,认为夷子不爱自己的父母。B.夷子一方面主张“兼爱”“爱无差等”,另一方面又根据自己的内心厚葬自己的父母,这是自相矛盾的。C.孟子假想了埋葬父母礼仪产生的具体过程,用简单的人情常理击破了墨家过于理想化和绝对化的主张。D.侍奉父母是日常行为,亲亲是人的切身体会,儒家以“亲亲“为突破口,使得性善能够成为具有普遍性的存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以“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回应夷子,意思是无论谁看见了都会去救快要跌入井的婴儿,这只是人的恻隐之心。B.儒家学说认为,古代的君王爱护百姓好像爱护婴儿一般,夷子则认为这句话表明人对别人的爱并没有亲疏厚薄的区别。C.爱自己的父母,是人之常情,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从现实性、可推广性看,儒家的仁爱高于墨家的兼爱。D.孟夷辩道,孟子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夷子也由墨家的信徒变成了墨家的否定者,由儒家的否定者变成儒家的信仰者。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爱有差等”观点的一项是(3分)A.差序格局由费孝通提出,是一种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

B.中国古代的丧服制度规定臣为君服斩衰之丧,子为父服斩衰,为母服齐衰。C.古代习惯上以五服为标准,划分亲属关系,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之外为疏。D.《孟子·梁惠王上》里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关于夷子“施由亲始”的说辞,孟子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5.孟子以善于论辩著称,请结合材料分析孟子的论辩艺术。(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走着走着剩下我一个人刘亮程开始天不很黑。我们五个人,模模糊糊向村北边走。我们去找两个藏起来的人。天上滚动着巨石般的厚重云块。云块向东漂移,一会儿堵死一颗星星,一会儿又堵死几颗。我们每走几步天就更黑一层。“我到渠沿后边去找,你们往前走。”“曹家牛圈里好像有动静,我去看一下。”我走在最前边。他们让我在前面走,直直盯着正前方。他们跟在后面,看左边和右边。天又黑了一些,什么都看不清了。有一块云从天上掉下来,堵住了前面的路。刚才,他们说话的时候,我还看见村北头的缺口处,路从两院房子间穿过去,然后像树一样分叉,消失在荒野里。那时我想,我最多找到那个缺口处,不管找到找不到,我都回家睡觉去。走着走着突然剩下我一个人。后面没脚步声了。我回头看了一眼,刚才说话的两个人,连影子都不见了,另外两个不知什么时候溜掉的。村子一下子没一丝动静和声音。我正犹豫着继续找呢,还是回去睡觉,也就一愣神的功夫,风突然从天上损下来,轰的一声,整个地被风掀动,那些房子、圈棚、树和草垛在黑暗中被风刮着跑,一转眼,全不见了。沙土直迷眼睛,我感到我迷向了。风把东边刮到西边、把南边刮到北边,全刮乱了。

方头,韩四。我喊了几声。风把我的喊声刮回来,啪啪地扇到嘴上。我不敢再喊。天黑得什么都看不见。我甚至不知道村子到哪去了,路到哪去了。想听见一声狗吠驴鸣,却没有。除了风声什么都没有。大概狗嘴全让风堵住了。驴叫声被风刮回到驴嘴里。我们从天刚黑开始玩捉迷藏游戏。那时有十几个孩子,乱嘈嘈的一群在地上跑。天上一块一块的云向东边跑。我们都知道天上在刮风。这种风一般落不到地上,那是天上的事情,跟我们村子没关系。头顶的天空像是一条高远的路,正忙着往更高远处运送云、空气和沙尘。①有时一片云破了,漏下一阵雨。也下不了多大一阵,便收住。若在白天,地上出现狗一样跑动的云影,迅速地掠过田野和房顶。在晚上天会更黑一层。我们都不大在意这种天气,该玩的玩,该出门的出门,以为它永远跟我们没关系。可是这次却不同,好像天上的一座桥塌了。风裹着沙尘一头栽下来。我一下就被刮懵了。像被卷进一股大旋风的中心。以往也常在夜里走路,天再黑心里是亮堂的,知道家在哪、回家的路在哪。这次,仿佛风把心中那盏灯吹灭了,天一下子黑到了心里。我双手摸索着走了一会儿,听见那边风声很硬,像碰见了大东西,便小心地挪过去,摸到一堵土墙上,不知是谁家的院墙,顺着墙根摸了大半圈,摸到一个小木门,被风刮得一开一合,我刚进去,听见门板在身后啪的合住。在院子里走了几步,摸见一棵没皮的死树,碗口粗,前移两步,又摸到一棵,也光光的没皮。我停下来努力地回想着谁家院子里长着没皮的树。我闭着眼想的时候,心里黑黑的,所有院子里的树都死了,没有皮。再不敢想下去,往外跑时,我又碰在那棵没皮的死树上。或许碰到另一棵没皮的死树上。再没找到那个小院门。顺院墙摸了一圈,门像被人堵掉了。再往前摸,摸见墙上一个头大的洞,伸手扒了几下,感觉一股风夹着沙土直灌进。后来——第二天和以后的那些年,我都再没找见这个长着死树的院子。到现在我不知道它是谁家的,到底在哪里。走着走着剩下一个人。在这个村庄的夜里谁都会走到这一步。前后左右突然没有了人声。黑暗成了你一个人的。这只是无数场游戏的结局之一。每一场捉迷藏游戏的最后,都以一个人找不到所有的人而告结束。有时七八个,找另外的七个。被找的人藏在村子的最隐密处,藏得严严实实。找的那伙人却悄悄地溜回家睡觉去了。②被找的人屏声静气,从前半夜藏到后半夜。开始时怕被找见,藏得又深又静,后来故意地露出些破绽声音,想让人快快找见。再后来干脆跑到马路上,大喊一声:“我在这里。”村子里空空的,连狗都不应一声。也有时藏的人商量好悄悄溜回家去了,让找的人满村子翻找。还有一种情形,藏的人和找的人都溜走了,村子里只剩下月光和风。更多时候,一群人说好到村外的旧庄子或更远的河湾去玩。总有一个走在前头的。窄窄的路上人排成一长溜子。人在朝远处走的过程中逐渐地少了。一会儿一个人往路旁草丛里一蹲,不见了。一会儿另一个往旁边渠沟里一爬,没有了。等走在最前面的人觉察出身后没动静时,他已走得足够远,或已经走到了河湾深处。回过头身后没有一个人,天突然加倍地黑下来。夜里说的话都可以不算数。

③玩过多少年、多少代之后,捉速藏成了一种无法失传的黑暗游戏,它本该由许多人承受的一个瞬间的黑全部地留在玩过它的每一个人心里。④当我黑黑地回到家里,没人知道我已经回来,就像没人知道我曾经离开。门静静推开又关住。当我蹑足走过梦中的家人,在大土炕的一角悄悄躺下,我听见那场天上的大风,正呼啸着离开村子。那些疯狂摇动的树木就要停住,刮到天空的树叶就要落下来,从这个村庄,到整个大地,无边无际的尘埃,就要落下来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环境描写为全文奠定了沉重的基调,也为下文“我”在黑暗中迷路做了铺垫。B.对于捉迷藏是不是一定要找到藏起来的人,“我”并不在意,态度也不认真,C.开始玩游戏时天并不是很黑,孩子们对天气也不在意,都使人的遭际更合理。D.文中“风”伴随着整个捉迷藏游戏,让“我”迷路,也增加了“我”内心的恐惧感。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破”字和“漏”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雨从云层中滴落的情形,也符合儿童对“下雨”的认知。B.句子②描写儿童在捉迷藏游戏中的种种表现,富有童趣,同时也写出了独自一人“被剩下”的无奈与失落。C.句子③写人被黑暗笼罩时内心强烈而难忘的感受。捉迷藏游戏“无法失传”意味着这是每代人都需要经历的。D.句子④写我经历了可怕的夜晚艰难归家,家人却在安睡。写出我不被家人关注的失落,也突出了家人的冷漠。8.文中“我”在捉迷藏游戏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章阐述了“走着走着剩下我一个人”的哲学命题,这是严肃且深刻的,但是作者却用“捉迷藏”这一形式表现,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问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①,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夫必恃人主之自躬亲而后民听从,是则将令人主耕以为上,服战雁行也,民乃肯耕战,则人主不泰危乎!而人臣不泰安乎!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五》)材料二:孙卿子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①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舍,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扦其贼,则是亦贼也。以故顺刃者生,苏④刃者死,奔命者贡⑤。微子开封于宋,曹触龙断于军,殷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也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节选自《荀子·议兵》)注:①二毛:两鬓斑白的人,即年长的人。②猎:踩、践踏。③扞:同“捍”,保卫、保护。④苏:朝向。⑤贡:赏赐。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近者歌A讴而乐之B远者竭C蹶而趋之D无幽闲E辟陋之国F莫不趋使H而安H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趋,急走、快步走。与《六国论》中“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的“趋”意思不同。B.涉,渡水、趟水。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的“涉”字意思不同。C.特,特地、特意。与《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的“特”意思相同。D.死,为···而死。与《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哀”用法一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楚两军在涿谷大战时,宋襄公不接受右司马购强的进谏,认为击鼓进攻还没列好阵的敌军,是不仁义的。B.韩非子认为人主亲自耕种,亲自加入队伍,服从战争,百姓才肯从事耕战,这会让君主和臣民处于危险中。C.孙卿子认为,军队作战,应该听命于鼓金之声。命令不前进而前进,和命令不后退而后退,所犯之罪均等。D.孙卿子认为,真正的王者能得到所有人的服从,而处在国家混乱之中的百姓,都喜欢他的政策,期盼他的到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

(2)服者不禽,格者不舍,奔命者不获。14.宋襄公率领的是仁义之师吗?请做出判断并结合文本阐述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交河塞下曲胡曾交河冰薄日迟迟,汉将思家感别离。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晓侵雉堞乌先觉,春入关山雁独知。何处疲兵心最苦,夕阳楼上笛声时。【注】①雉堞: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锯齿状矮墙,泛指城墙。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边塞诗简笔描绘了边塞特有的风光,整首诗歌笼罩着悲凉的情调。B.颔联用典,以“苏武泣”和“李陵悲”凸显边关将士守土报国的忠心。C.颈联写乌、雁比人先感知到大自然的信号,突出守边将士内心的苦楚。D.尾联用夕阳下戍楼上的悠悠笛声收束全诗,诗意含蓄,耐人寻味,16.胡曾在诗中塑造的汉将形象与高适《燕歌行》笔下的汉将形象不同,请简要分析各自的写作意图。(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明学习没有远大目标,也不够努力,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来勉励他:“

”。(2)《屈原列传》中,作者用“

”这两句概括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遭遇。(3)古人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诗词中的“流水”一词往往富含深意,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现代小说在一定意义上是叙述的艺术,②而叙述的艺术往往是叙述视角的艺术。③现代小说打破传统小说的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基础上,④新生出很多叙述视角,⑤用不同的目光去观察世界、人生和社会。

A

,都是从眼睛出发,由眼睛去看世界。【甲】虽然很多作品采用的是人物的视角,事实上都是作家潜在的视角在“说话”。

B

_,眼睛则源自心灵。【乙】对于现代小说而言,叙述视角看到的、表现出来的事物正是作家心灵的投射。【丙】优秀作家都有自己的哲学在支撑。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笔下的风景为何让人难以忘怀?因为这些风景是鲁迅思想的载体。【丁】《故乡》开篇写道:“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是对当时乡村败落的一种真实的描绘,也是鲁迅对旧中国社会悲凉而恨铁不成钢心理的充分体现,他对辛亥革命的失望和对中国社会的忧思也渗透其中。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将“达·芬奇有一句名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流畅。(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像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竟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伏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21.如果将画横线句子修改成“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在心上画出它轻盈的影子和弯曲的波痕”,句意不变。请从表达效果方面与原句作比较赏析。(4分)22.画波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5分)

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强调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可见,当前和长远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3分)解析:A项错在“认为夷子不爱自己的父母”,文中并无相关表述,无中生有。2.D(3分)

解析:D项错在“夷子也由墨家的信徒变成了墨家的否定者,由儒家的否定者变成儒家的信仰者“。原文最后一段“在如何埋葬父母的问题上,夷子由墨家的信徒变成否定者“,并不是说墨子彻底转变了自己的信仰。3.B(3分)

解析:B项中“臣为君服斩衰之丧”是家国一体的重要体现,“子为父服斩衰,为母服齐衰”则反映了男尊女卑的等级差别,不能体现爱有差等;D项的意思是先善待自家老人而后推己及人到别人家老人,爱护自家孩子再推己及人到别人家孩子,这种先后次序正是爱有差等的生动写照;A、C、D项都能体现由血缘的远近决定的爱的差等关系。4.(4分)①夷子是墨家学派的信徒,主张“兼爱”,认为爱无差等,从爱父母开始实施,爱父母是兼爱之始;②孟子认为从爱父母开始实施,表明爱有先后次序,恰恰证明了爱有差等,证明了儒家“仁爱“的观点。③夷子“施由亲始”的说辞表明其知与行、理论信仰与伦理实践存有内在的漏洞,表明墨家的兼爱理论存在内在缺陷。(每点2分,共4分)5.(6分)①善于发现对方的逻辑漏洞。论辩之初抓住夷子自相矛盾的短板,以此为突破口展开论辩。(或论辩中抓住夷子“爱无等差,施由亲始”的关键点来展开辩论。)(答到任意一点得2分)②论辩语言犀利。论辩之初能以犀利、气势逼人的语言提出尖锐的问题,占据心理优势。(或论辩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如“额头冒汗,斜着眼睛,不敢正视“等语句生动地描摹出未葬其亲的羞愧之情,让人如身临其境。)(答到任意一点得2分)③善于通过故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孟子讲述人为什么埋葬父母的故事,告诉夷子施由亲始、葬其亲厚,针对的是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其他人的父母。(每点2分,共6分。答到三点中任意一点得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6.D(3分)

解析:D项“文中的‘风’伴随着整个捉迷藏游戏”这个说法有误,从文章前面4段可以看到捉迷藏游戏开始时并没有风。

7.D(3分)解析:D项“突出了家人的冷漠”错误,文章并没有表现家人的冷漠。8.(4分)①轻快/愉悦。和同伴玩游戏,五个人一起去找两个藏起来的人时,我的心情是愉悦的。②犹豫。天越来越黑,我和同伴走散,只剩我一个人时,我为是继续找还是回去睡觉而犹豫。③害怕/恐惧。狂风里,我在黑暗中摸进和逃离长着一棵没皮的死树的无人小院时,内心是惶恐不安的。(1点1分,2点2分,答到3点4分)9.(6分)①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捉迷藏”游戏作为叙述的切入点,由点及面,描写作者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人生体验(比如“孤独”),以小见大,阐述严肃深刻的哲学命题。②文章具体描述了游戏过程中作者细腻丰富的内心感受,使得哲学命题的表述生动、具体,避免了空洞和抽象,使主题水到渠成。③“捉迷藏”这一形式本身就蕴含着多种可能的解读和思考角度,它能启发读者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文本的主题,有助于表现文本的丰富性。(1点3分,满分6分,答到“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连接个人经历“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降低理解门槛““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象征和隐喻”等亦可酌情给分)10.(3分)BDF参考原文: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C(3分)解析:C项,文中“特”是只是,只不过的意思。“诏书特下,拜臣郎中”的“特”是特地、特意的意思;A项,“以趋于亡”是趋向、趋于的意思。12.B(3分)解析:原文“服战雁行”的“服”字是从事之意,“服战雁行”是指排列于队伍之中从事打仗。“这会让君主和臣民处于危险中”不符合原文句意。13.(8分)⑴宋襄公的大腿受了重伤,三天以后就死了。这就是追求亲自实行仁义带来的祸害。(“股”,大腿,1分;“此乃”,判断句,1分;“慕”,思慕、追求、爱好,1分;句意1分。)⑵对投降的敌人不捉拿,对顽抗的敌人不放过,对前来投顺的不抓起来当俘虏。(“禽”,捉拿,1分;“舍”,放过,1分;“奔命者“,前来投顺的人,1分;句意1分

)14.(3分)

判断(1分):宋襄公的军队并非仁义之师。理由(2分):①宋襄公在战争面前只追求个人的仁义,不考虑臣民的死活。(或牺牲百姓和国家来成就仁义虚名。(1分)②仁义之师应该是不杀老弱,不践踏庄稼,不屠杀百姓,不潜伏偷袭。(1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宋襄公和楚人在涿谷上打仗,宋人已经摆好了阵势,楚人还没有完全过河。宋右司马官购强快步上前进言道:“敌众我寡,请在楚人半渡,尚未摆好阵势时出击,一定能把他们打垮。”宋襄公说:“我听君子说过,‘不要再伤害已经受了伤的人,不要捉拿年事已高(两鬓花白)的人,不要在别人危险时再推一把,不要在别人困迫时再加一码,不要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军。’现在楚军没有完全过河就去攻打,是有伤义理的。还是等到楚人全部过了河,摆好阵势,然后再击鼓让战士们进攻吧。”右司马说:“君王不爱惜宋国民众,不保全国家根本,只不过为的仁义虚名罢了。”襄公说:“不快回到队伍里去,将按军法处置!”右司马回到队伍时,楚人已经排好行列、摆好阵势了,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人大败,宋襄公伤及大腿,三天后就死了。这就是追求亲自实行仁义带来的祸害。一定要依靠君主亲自去干,然后民众才听从,这就是要君主自己种田吃饭,自己排在队伍里打仗,然后民众才肯从事耕战。这样一来,君主不是太危险了吗?而臣子不是太安全了吗?

材料二:孙卿子说:“将军为战鼓而牺牲,驾驭战车的死在缰绳旁,各级官吏以身殉职,战士死在队伍中。听见鼓声就前进,听见钲声就撤退;服从命令是最重要的,立功是次要的。命令不让前进而前进,如同命令不让后退而后退,所犯的罪是一样的。不杀老弱,不践踏庄稼,对投降的敌人不捉拿,对顽抗的敌人不放过,对前来投顺的不抓起来当俘虏。凡是讨伐杀戮,不是去讨伐杀戮那百姓,而是去讨伐杀戮那扰乱百姓的人;百姓如果有保护那乱贼的,那么他也就是乱贼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顺着我们的刀锋转身逃跑的就让他活命,对着我们的刀锋进行抵抗的就把他杀死,前来投顺的就赦免其罪。(武王伐纣获胜后),微子启因归顺周朝而被封在宋国;曹触龙负隅顽抗而被斩首于军中;殷商王朝那些降服于周朝的民众用来养身的生活物品,和周朝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近处的人歌颂周朝而且热爱周朝,远处的人竭尽全力地来投奔周朝,即使是幽隐闭塞偏僻边远的国家,也无不前来归附而听从役使,并且喜欢周朝,四海之内就像一个家庭似的,凡是交通能到达的地方,没有谁不服从,这可以称作是人民的君长了。《诗经》上说:‘从西到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