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作业3_第1页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作业3_第2页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作业3_第3页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作业3_第4页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作业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作业3

完成一个物理规律课的教学设计,并在教研组活动中交流讨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精神。首先引

课从“力的平衡”的现象及小问题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出要探究的

问题并能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和假设,从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设计方案和进行演示、实验以及分析论证是本课训练学生探究能力的重点,教师

在此环节中在给予适当的启发和点拨的前提下充分放手,使学生获得“发现”成

功的喜悦。评价阶段练习为主,并在总结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

态度和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的多用之重要。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二力平衡物体可能处于的状态分析和比较。在知识上是对“二

力平衡止状态”的应用,其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且又紧密联

系实际生活,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以致用。保持二力平衡状态的条件,探究起来

并不困难,所以这一节内容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良好教材。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物体的静止状态,。

”和“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等前期知识,而且在物理学习中的很多知识

的学习中,对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为学好本节提供保障。学生

的学习困难在于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理解以及探究中如何进行比较,这

些方面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的。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先学后教”探究为主的教学形式。在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分

析与总结过程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想、让学生说,让学生做,充分发挥学

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准备学案,使学生在学习中一直能够目

的明确,条理清楚,提高实效。

本课既使用实物媒体演示又使用课件等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明

确探究内容,总结探究结论,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展示扩展资料。它们是教师主

导课堂,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设计

课题二力平衡的条件授课人:钟银桥时间:—月―S

知识与能力:(中考要求: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1、知道二力平衡的意义,能说出二力平衡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无

教学动状态。

目标2、能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能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

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比较,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难点能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法实验观察法

教法演示、点拨、引探法

教学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过程

(预习)1.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_个力

的作用下,如果保持____________状态或

引导

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______的。预习课本

新课2.二力彼此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_______的

导入两个力,_____相等,_____相反,并且在_

上。

3.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

可能是_也可能是_

(-)力的平衡设问思考、分析、比较

1.思考:在光滑水平冰面上匀速滑行的运动他们是否受到力的

员、静止在路边的汽车、在空中匀速下降的作用?如果有,请小结:由此可知,物体

跳伞运动员。分析受到哪几个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2.思考:我们学过了牛顿第一定律,能不能力?时,如果保持______状

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态或______状态,我们

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

的。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进行分组

探究)质疑体验1

教学

4.探究活动准备:见课本P69要求。二力平衡的条件有观察1

思路

(1)课本P69实验图2-80:哪些?讨论1

在两边的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放开总结1:由此可以得到:

塑料板,塑料板将______________在两边的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

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后,塑料两个力的大小必

板将_______________须_____________O

演示体验2

(2)课本P69实验图2-81:(课件)观察2

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课本P69实验图讨论2

板稍向下移动,使两个拉力的方向并不相反。2-81总结2:由此又可以得

放开塑料板后,塑料板将______________,待至於要使两个力相互平

塑料板静止时,两个拉力的方向衡,两个力的方向必

须。

(3)课本P69实验图2-82:体验3

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观察3

料板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塑料板的两条细绳讨论3

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放开塑料板,板书总结3:由此还可以得

塑料板将,待塑料板静止后,两或课件至1」:要使两个力相互平

边的细绳(在,不在)同一直线上。衡,两个力必须

JZ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

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方拓展提升:

向,并且作用在o将条件归纳成口归纳

决:“同物、同线、

同(等)大、反向、”

5.根据学过的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三同一反),(也

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可简记为四个字:

两“相”两“同”,

即“相等大小相反比较“平衡力与相互作

方向,同一物体同用力”

一直线”)

理解

“二力平衡条件”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掌握

7.当运动员举起杠铃站立不动时,你认为那

个的观点正确()

A.杠铃受到运动员的支持力和杠铃对运动

员的压力应用举例

B.杠铃受到运动员的支持力和杠铃的重力

C.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和杠铃的重力

D.杠铃的重力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8.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

9.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

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

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

牛/千克)巩固

【当堂检测】:(另附)

(五)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是基于“洋思回来话质量”前提下的模式课,所以,在备课方

面较多的想体现学生的“自学过程”,加上本班学生的学习科学的“素质”考虑,

在学习内容上安排的知识点较少,而演示的过程较多(有些地方出现较多重复),

结果导致“堂堂清”部分没有时间完成,直接促成了“低效课堂”的出现,这是

最败笔的地方。不过,当课后看到和听到学生告诉我说:“老师,如果能天天像

今天这样,我们听得很清楚”时,我又有了一点安慰。毕竟,我们学生的基础还

较差,应该“慢慢来”。

备课出现的主要不足之处:

1、引入过程没有抓住课本内的“关键问题”,而是自己较为“生硬”的引入,

显得呆滞。

2、设计的“演示实验”过于重复,浪费时间,甚至有些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因

为“物体不止只受两个力”。

3、“堂堂清”没有完成,体现不出“高效课堂”,尤其是对“好学生”会感到

“吃不饱”,将导致优生会减少。

4、课件应用较乱,没有促进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应该给于适当的删减。

5、周前备课、集体备课体现不出“充分落实”,有点“独立”之虑。

今后努力方向和改正措施:

1、严格按照“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有效课堂模式”调理课堂,杜绝浪费

时间。

2、努力做到“堂堂清”,适当增加堂上的“知识点和练习”,重点关注好学生

的培养。

3、及时在当天做好“补遗纠错”工作,力争“天天清”,确实体现教学的“实

效性”。

4、严抓“集体备课、周前备课的落实”,吸收各位老师的特长和建议,努力提

高“导学”能力。

虽然这只是一节公开课,但期中反映出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改正的地方

也不少,但愿今后经过的不断努力,能尽快达到“实效课堂”到“高效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