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三)
2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剪一剪》课后反思
《剪一剪》是学生在学习了对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堂数学综
合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我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我翦好的一个
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然后根
据自己的猜想,来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之后让学生
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四个小人,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
当出现剪出的小人和老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
的,分析错误的原因,在失败中找到真理。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猜想、
验证的数学实践过程,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学生
的主体性,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教学中,主要从这
几个方面来让学生进行想象。
首先是出示作品让学生想象,是怎么剪。即想象正确的剪的方法。
其次,和孩子们一起研究分析:打不开的那一边是对称轴,另一
边则是起到连接的作用,当剪出的小人手没有连起来;剪出的小人有
半边的。让学生想象,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培养他们的空间想
象力。
最后在安排的练习题中的连一连,不剪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
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是怎么样。还有第二题和第四题让学
生不剪自己想象出怎么剪,说说剪的方法,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
维很空间想象力。一节课下来,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二年级的孩子动
手操作能力不高,动作较慢,如果剪一排小人和剪旋转的小人都要去
剪,恐怕时间上是不够的。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22、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剪一剪》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
元《图形与变换》中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图形
的平移和旋转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欣
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利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剪出简
单的图形。因此,我在教学这节课时,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
通过教师示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教学结束后,回顾课堂教学
过程和学生活动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收获:
1.我在本节课一开始就出示各种剪纸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然
后紧接着提出一个问题:这些美丽的图案是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来
的,你们认为它们漂亮吗?想不想自己动手也剪出这样美丽的作品
来?进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联系学生熟知的剪纸艺术,一开
始就将学生引入一个求知创新的境地。
2.在学生学习新课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索问题的方法。通
过学生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的形式,剪出自己最喜
欢的图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欣赏,迎合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
3.在本课结束时,要求学生搜集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利用科学知
识,研究探索出更好的作品。这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培养,使每个
学生都有所发展。
4.不足之处: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剪纸的基本功有待于进
一步提高。作为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不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2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课后反思
《角的认识》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低年级学
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由于学生对角的认
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
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
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
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
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
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几个开放
性问题的设计,如: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观察这三个角
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时
间和空间,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
过操作、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放手,才
有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实物(红领巾、
三角板、纸扇、长方形、不规则图形等)的演示,导出生活中的角。
并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生动、
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
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后让学生触摸三角板上的角,有
什么感受。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再利用课件演示画
角的步骤,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在画好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
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角?让学生切实感受
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大小无关时我利用学生
的三角板与老师教学用的三角板中一样大的两个角,先让学生猜猜它
们的大小,然后再通过演示,验证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大
小无关。这一情景的创设为后面的体验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散
了学生的思维。
1、数学课中的数学活动形式怎样进行才会有效,首先我们必须
根据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本节课,根据
教学目标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
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了找图片中的
角、摸角、创造角、找生活中的角等活动将角抽象出来使学生更加直
观的认识角,通时通过摸角这一活动感受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创造出角,最后再找生活中的角。如果这边先让学生找
图片中的角后然后就找生活中的角,紧接着再摸角、认识角各部分名
称、最后在创造角。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概念,然后再进行创
造角,这样学生在活动时更有针对性。
2、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大小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以及角的的
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两个难点,教师还是没引导好。在认识角的大
小与两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时,这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说,不
用强调“两边张开的大小就是张口”;体会角的大小与比角这两个活
动可以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角中去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
有关。“比比看谁的角大,角大的要怎么变小;角小的要怎么变大。”
3、我深深的体会到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
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
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其次,在活动中教师
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
流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让全班学生
都能够真真正正的动起来,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最后,
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一些创造性活动,探索性活动
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当今数学活动可以说在每个课堂都有,有的数学活动开展的风风
火火,非常热闹但活动后到底有没有取得效果呢?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呢?学生的是否有学到了知识?这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24、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课后反思
表内除法(二)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与表内除法(一)
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认识了除法,会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表内除法(二)在计算
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是解决问题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1、除法计算练习:准确、快速
在学习表内除法(一)时,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各部分名称以及
计算都比较熟练的掌握,所以在学习表内除法(二):用7、8、9的
乘法口诀求商时,不需过多的学习除法计算,重点放在理解主题图图
意上,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找到计算方法。在计算上,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可高一些:看到除法版式,马上想到乘法口诀,报
出商。再根据口诀想想还能不能有其它的除法算式。工练习时一,可大
多采用师生口答的形式:老师说一句乘法口诀,学生快速说出除法算
式;老师说一个除法算式,学生立即说出乘法口诀,报出商,并列出
另一个除法算式等。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口述。对反应比较慢的同学,
可先用2-6的乘法口诀引导练习,再用7-9的乘法口诀练习。经过多
种形式、多次重复练习,学生基本的除法计算能力都能熟练掌握。
2、混合计算练习:审题、分步、仔细计算
学生对乘除、加减同级的两步计算,没有困难。但对加减乘除混
合两步计算接触不多,在这类题目的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题能
力与计算习惯的培养。先练习同级计算,明确计算方法与计算顺序。
后进行混合计算练习:乘除优先,加减紧跟。一定要进行练习的强化,
充分利用题,先审题,说出运算顺序(一定要大声说出来),后计算。
最后再进行有小括号的计算练习(包括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
算式)。
3、解决问题:创情境、观主题图,重表述、说思路,最后列式:
分步-综合
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主题图
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从“观察主题图,看事情发展过程中明确条
件”,从条件中明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
学生充分观察,说明条件,学生的表述要准确,一定要学生自己说:
说条件、提问题。再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
最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分成两步。分步计算掌握后再尝试练习将两个
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算式。多说精练,重交流与反馈。
本学期一开始,便学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那个时候我没要求学
生用递等式,只是能求出结果就可以,最近学了表内除法之后,练习
中便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我想反正以后学生也会接触到
递等式,那现在倒也不妨贯穿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于是我便用了一课
时的时间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讲解,学生除了对减除这个的运算顺序
有疑义、掌握不够熟练外,其它的知识点接受还是很不错的,原来一
直感觉我们二年级的孩子用递等式来计算这个要求对学生来说是不
是太难了?要求是不是太高了?现在想来,孩子们的可塑性很强,教
材是固定的,但学生和课堂确实是灵活多变的,作为老师就可以在适
当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做出一些相应的处理,即使有点拔高
要求,只要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了,又何妨呢?
25、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后反思
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
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
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透重
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据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易冲动,因此在学习新
课前先进行开火车背乘法口诀的练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
学习的欲望。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
本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六一”节为老师布置教室这样一们数学
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
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
构之中,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
除法问题,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
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
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三、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如:
“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
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
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
“49+7”“27+9”计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
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四、存在的不足:
首先,部分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我制
定了了以下的措施: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算术本(口算专用),每天
晚上回家让家长出20道口算(其中,加减乘除各5道),同时继续每
天早上的口算训练,希望能在一段时间后见到成效。
其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同学不会正确的利用题中
的已知条件,分析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乱算一气,毫无根据可言。
针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多出一些题,让学生一点一点学会分析,
从而正确选择方法。对于个别后进生一定要紧抓辅导,争取让每个孩
子都不掉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
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
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26、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后反思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三年级表内除法(二)的第一
个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了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用、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
过用迁移的方法,熟练地掌握和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为此,我设计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围绕这一教学重难点,我设计这样几个教学层次:
(1)复习旧知识,引出学习新知识。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美好的教学氛围下进行学习。如,
用教学教具布置教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课堂上,通过课件,采用激趣法、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例
如,我让学生数一数每一行有多少面小彩旗,数一数有多少个气球和
有多少个风车,通过亲身感受,然后列出式子,再根据口诀来求得商
是多少的方法,进而掌握学习怎样用7、8、9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4)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如,有自
己设计、学生动手操作、小组竞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在练习中,
我通过用学生最喜欢的喜洋洋于灰太狼的情境,引导学生练习,这样,
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收到良好的效果。
(5)在课堂上,我还注重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
力,以及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探索的能力,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
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当然,在课堂上,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
形式不够丰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不能充分用语言表达
自己的想法。学生合作的效率不是很高,没能关注到每个学生并使其
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2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他们在生活
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但是,学生经历过百以内数、千以内数的学
习,积累了一些认数的经验和数的知识。
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好教具和学具一一挂图、小方块、计数器
等,就能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万以内的数。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
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去探索知识。学生在数小正方体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
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
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本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图
上有多少个小木块。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
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另外,请学生利用计算器一千一千地数,
从一千数到一万,由学生单独操后再组织交流。
要让学生对万以内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就要提供和创建更
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如一
万个小正方体、一万粒大米等。并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遇到的万以内数
的情境。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万以内数的特征,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
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万一内数的读、写,首先复习数位的顺序,万以内数的组成
及四位数、三位数的读写,组织学生讨论“万以内数我们是怎么读
的?怎么写的?”让学生在读数、写数的过程中悟出方法:“从高位
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然后,
在计数器上拨出中间、末尾有零的四位数提问:”这些四位数和前面
的有什么不同?”请学生读以读、写以写,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有零的万以内数怎么读?怎么写?”引导学生
总结。然后对照小精灵聪聪的话体验成功。
2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
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
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
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
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
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
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
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
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
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
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
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
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
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一,这里还渗透
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
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
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
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
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
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
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
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
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
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
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
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
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
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
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
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
才有收获。
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
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
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
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
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
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
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
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平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
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
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
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
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
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
些,不过,这只是我的设
29、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
数的认识的进一步的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
究的内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以下的几方面:
一、确定目标,注重双基的教学。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
念,突出“双基”的要求,让学生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建立计
数单位“千”的概念,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一,注义情感、
态度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操作、
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性心,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
感。
二、提供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本课如果再简单的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已不再能满足
学生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在这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
1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整个过程是:估
数一验证一交流一一再验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
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只有教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和探索,
才能有学生的自主构建的可能,才能有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会有主动的体验。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
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方式。
再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着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测试卷(含答案)
- 咨询工程师(投资)《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前冲刺必会试题及答案
- 我在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 致施工单位的感谢信范文
- 研究生考试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311)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幼儿园评估自查报告15篇
- 2024年度设备保修服务协议细则
- 2024年商业买卖合作协议精简
- 2024年合作伙伴保密协议
- 2024年监理协议延期实施细则协议
- 护士工作站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 【教师必备】部编版四上语文上册第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附件3-“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工作台账(参考模板)
- 石化项目设备及管道防腐保温施工方案
- Unit 1 Food comments 课件-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安徒生童话》读书分享名著导读ppt
- 苏教版(SJ)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成绩的建议
- 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表
- 运动员个人信息表格
- 养老护理员中级培训精编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