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中国古代史_第1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中国古代史_第2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中国古代史_第3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中国古代史_第4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中国古代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训练一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2024南京六校联合调研]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探源”探讨性学习收集的考古材料,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C)选项材料结论A距今约80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有些符号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相像原始社会已产生成熟文字B良渚文化时期,多次出土了石犁及其他耘田器等多种稻田农具铁犁牛耕起先出现C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的芦山峁遗址有大规模的聚落体量,出现“宫殿”式建筑群落社会分化已产生D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寺遗址大墓中,随葬品中有陶鼓、木鼓、石磬、龙盘、玉石钺等彰显墓主子尊贵身份的礼器礼乐制度已经形成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芦山峁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由此可推知材料中的“宫殿”建筑是给权贵阶层居住的,说明当时这一地区社会分化已相当明显,C项正确。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起先运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渐渐推广,B项错误;墓中出现大量彰显墓主子尊贵身份的礼器,可以说明当时出现了贫富分化,但无法推知礼乐制度的形成,且礼乐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D项错误。2.[2024青岛三模]下表中的史料可用来考证(C)史料一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尚书·君奭》史料二召公奭与周同姓……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A.军功是分封的主要依据B.西周取代商朝的合理性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D.西周初期以分封同姓为主解析史料一中的“保”(太保)与“师”(太师)都是辅佐周天子的官﹐据材料二的记载可知,召公奭之所以被分封于北燕,其主要缘由是他与周天子同姓,这体现出周天子既是国家的掌权者,也是周姓家族的一员,体现了西周时期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C项正确。据史料二可知,召公奭之所以被分封于北燕,其主要缘由是他与周天子同姓,而不是依据“军功”,A项错误;两则史料仅述及周武王灭商之后的一些行为,并没有述及西周取代商朝的合理性,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分封的两个同姓诸侯的状况,并未涉及其他的分封类型,不能说明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D项错误。3.[2024武汉调研]公元前645年,晋国在韩原之战中大败于秦,国君被擒,黄河以西的土地被割让。面对不利局势,晋国贵族激励“国人”和“野人”到农村地区开垦荒地,向新垦土地征收税赋,并从开荒者中征召士兵。这反映了春秋时期(C)A.秦晋争霸促进民族交融B.土地国有制起先兴起C.诸侯纷争引发社会变动D.户籍制度已普遍推行解析据材料“面对不利局势……向新垦土地征收税赋”及所学学问可知,春秋时期的诸侯纷争促进了土地制度的演化及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转型,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晋国贵族面对不利局势实行的措施,未涉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A项错误;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井田制遭到破坏,即土地国有制遭到破坏,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户籍制度,且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D项错误。4.[2024吉林一调]韩非的说理文明切犀利,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如《备内》写道,大臣能够“劫君弑主”,常常是利用君主与妻儿的关系得逞的;《亡征》一篇竟然把亡国的征兆分析出四十七种之多。这表明韩非的主见(B)A.力图匡正崩坏的伦理秩序B.带有较强的好用主义色调C.宣扬以法治国的统治策略D.意在总结国家治乱的阅历解析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服务于新兴地主阶级。依据材料可知,韩非的主见是面对社会现实的,带有较强的好用主义色调,有助于统治者解决现实问题,B项正确;A项属于儒家学派的政治主见,解除;C项结论由材料无法得出,解除;韩非意在为统治者供应统治策略,并非总结国家治乱的阅历,解除D项。5.[角度创新/2024安徽调研]西汉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但封国王侯以牛肉为奖赏赐予臣属的现象屡屡发生,在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地(即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菜谱中亦记载了丰富的牛肉菜品。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C)A.法律制度流于形式B.自耕农生产遭受了逆境C.中心权威面临挑战D.豪强地主势力日益膨胀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下令禁止宰杀耕牛,但是在封国内却屡屡出现“王侯以牛肉为奖赏赐予臣属的现象”,说明封国的诸侯并没有严格执行西汉中心政府的规定,这反映出当时中心政府的权威面临挑战,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当时法律制度只留意形式的相关信息,解除A项;材料述及的是西汉封国的王侯没有遵从中心政府“禁止宰杀耕牛”的规定,与自耕农的生产状况无关,解除B项;材料述及的是封国的王侯,而不是豪强地主,解除D项。6.[情境创新/2024湖北调研]秦汉时期,取名呈现出新取向,以武字、勇字命名的有蒙武、苏武等;以霸字、雄字命名的有王霸、扬雄等;以胜字、广字命名的有陈胜、李广等;以兴字、奋字命名的有阴兴、张奋等;以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含义命名的有赵广汉、张安世等。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C)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化B.主流思想文化内涵发展变更C.尚武和奋勉向上的时代精神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阶层流淌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霸、雄、武、勇等字体现出秦汉时期崇尚武功、建立霸业的时代特征,而兴、奋、广汉、安世则体现出汉朝时期国力强盛、开疆拓土、维护北部边疆平安的时代特征,因此上述现象体现出秦汉时期尚武和奋勉向上的时代精神,故选C项;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解除A项;从秦朝至汉朝主流思想由法家思想向儒家思想转变,汉朝人物的名字体现不出这一转变,解除B项;材料与选官制度无关,解除D项。7.[2024山西临汾模拟]南朝时期,扬州地区人口较东汉中期增长好几倍,而赣江特殊是湘江流域的人地关系与东汉中期差别不大。官方记录的水旱灾难主要发生在扬州地区,而湘、赣流域甚少。这说明(D)A.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B.南方得到开发和发展C.人口增长影响生态环境D.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据材料可知,与东汉中期相比,南朝时期,扬州地区人口增长较快、水旱灾难记录较多,湘、赣流域人地关系变更不大、水旱灾难记录甚少,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扬州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湘、赣地区经济发展较慢,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D项;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不符合“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这一论断,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南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解除。8.[2024武汉调研]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而北朝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则记载“魏所受汉传国玺”,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上述现象体现了 (C)A.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B.史籍体例呈现出多样性C.正统观念影响历史编纂D.历史相识依靠文献记载解析南朝、北朝的史书编纂者都视自己为正统,而用“虏”“夷”等蔑称称呼对方,体现出正统观念影响历史编纂,故C项正确。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并非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而是在不同朝代正统思想的影响下,历史人物被赐予了不同称谓,故A项解除;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史籍体例的多样性,故B项解除;历史相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受环境、认知实力等影响,文献记载对历史相识具有确定的影响,但“依靠”说法不妥,故D项解除。9.[2024广东名校联考]通观东汉到唐中叶客与部曲的演化过程,其始终以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基本冲突呈现出来,即逃亡农夫依托豪强充当佃客、佃家、私属等,而国家又企图使他们复归为编户。这一冲突(A)A.推动了赋税征收标准的变革B.是国家陷入长期动荡的根源C.伴随着均田制的推行而消逝D.催生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解析由材料“逃亡农夫依托豪强充当佃客、佃家、私属等,而国家又企图使他们复归为编户”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东汉至唐中叶,基本冲突围绕客与部曲这一流淌人口群体绽开,豪强希望佃客依附于自身,而国家希望将这一群体编户是因为编户才是全部赋役的担当者,这一冲突长期难以调和,最终推动了两税法的出台,国家不再以编户作为唯一征税标准,而是“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故选A项。10.[2024海南模拟]唐诗中有大量描写自然山川的诗作。从地域上看,奇异秀丽的江南、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奇峭险峻的巴蜀、壮丽奇异的边地的山水风光尽收其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的诗里,到处体现出诗人们对祖国山河的酷爱。这些诗作 (D)A.丰富了古代诗歌的题材B.体现出对藩镇割据无比痛恨C.反映了唐代经济的旺盛D.有利于加强家国认同的观念解析依据材料“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的诗里,到处体现出诗人们对祖国山河的酷爱”可知,这些诗作表达了对国家山河的酷爱,有利于加强家国认同的观念,D项正确。11.[角度创新/2024贵州遵义一模]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有言:“盖宋之政治,士大夫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故惟宋无女主、外戚、宗室强藩之祸。宦寺虽为祸而亦不多。”据此可知,宋朝士大夫政治(A)A.有抑制非理性政治因素的作用B.凸显了儒学的价值取向C.有利于中心集权的进一步强化D.是崇文抑武政策的产物解析据材料“惟宋无女主、外戚、宗室强藩之祸。宦寺虽为祸而亦不多”可知,宋朝文官政治形成,作为一种制衡,确定程度上抑制了后宫、宦官等的干政行为,有抑制非理性政治因素的作用,故选A项;材料信息未明说儒家价值取向对宋代政治的作用,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解除C项;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是多种措施共同作用的产物,并不只是崇文抑武政策的产物,解除D项。12.[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1137年,黄岩(今浙江黄岩)知县刘觉民推行分成制,“以金、银坑冶召百姓实行,自备物料烹炼,特殊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B)A.雇佣劳动形式的普及B.社会经济活力的增加C.盐铁专卖制度被废止D.官营手工业得到发展解析据材料“召百姓实行”“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可知,当时政府放宽对矿物开采的垄断,允许百姓参加冶炼,而且大部分允许百姓自行买卖,这有利于提高百姓参加矿物开采的主动性,释放社会经济活力,故选B项;分成制前提下,百姓与政府是合作关系,不是雇佣关系,解除A项;仅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当时盐铁专卖制度是否被废止,解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政府放宽对矿物开采的垄断,不涉及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解除D项。13.[角度创新/2024辽宁鞍山测试]元朝前期,在“尽收诸国,各依风俗”的执政思想影响下,不同职业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诉讼管辖机构,如对蒙古人和两都诸色人分设审判机构。刑事案件的管辖方面遵守着属人管辖的原则,而非属地管辖。这种刑事原则(C)A.旨在维护传统封建等级秩序B.继承了德法共治的治国理念C.适应了多元社会的发展须要D.确保了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解析依据材料“尽收诸国,各依风俗”“不同职业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诉讼管辖机构”可知,元朝对不同职业和民族的人进行管理时,接受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管辖方式,这符合元代宽敞疆域的国情,适应了多元社会的发展须要,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元代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没有涉及封建等级秩序,解除A项;据所学学问可知,德治主见以道德去感化教化人,材料没有反映德治的内容,不能体现德法共治,解除B项;元朝并没有实现司法独立,解除D项。14.[2024长沙长郡中学月考]“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化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干脆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这一变更反映了明代(D)A.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B.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C.内阁职权范围的扩大D.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揭帖”演化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密揭”,干脆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说明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故选D项。15.[2024广东惠州调研]明中后期,一些出版物纷纷运用状元、翰林或极具感染力的词语,如“奇异”“精诀”“至言”等来作书名。这反映出当时(B)A.文化学问的普及B.商业意识的增加C.印刷技术的进步D.科举制度的完善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出版物运用状元、翰林或极具感染力的词语来作书名,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有利于书籍销售,反映出当时商业意识的增加,B项正确。16.[2024长春四模]下表为雍正至嘉庆时期部分被批准的奏折,由此可知,当时(B)内容出处奏折1为(征战准噶尔)沿边口外均应按例添设驿站,以便文移,以重军务事。雍正七年(1729年)川陕总督岳钟琪奏折2驻藏大臣应每年亲历后藏一带巡查,并将该处防兵就便查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成都将军鄂辉奏折3新疆地方鼓铸乾隆钱二成,嘉庆钱八成,一体行用。嘉庆五年(1800年)阿克苏办事大臣阳春A.行政体系完备B.边疆治理水平提升C.君主专制加强D.封建统治危机加剧解析依据材料“按例添设驿站,以便文移,以重军务事”“驻藏大臣应每年亲历后藏一带巡查,并将该处防兵就便查阅”“新疆地方鼓铸……嘉庆钱八成,一体行用”可知,雍正至嘉庆时期,通过添设驿站、官员巡查、统一货币等手段,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提升了清朝的边疆治理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奏折的内容是关于边疆治理的,而行政体系强调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的划分和运行等,材料与此无关,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体现不出君主专制的加强,解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统治危机,解除D项。17.[2024江西联考]《孟子字义疏证》是清代哲学家戴震的经典传世之作,其进步的伦理思想对近代梁启超、章太炎等具有启蒙作用,此书以《原善》三卷为理论基础。戴震认为《原善》中所谓的“善”既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社会的准则,又是人的道德,而作为人的道德,详细来说是指仁义礼智。据此可以推断,戴震(D)A.主见学习原始正统儒家思想B.确定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C.推崇儒家先贤孟子的性善说D.具有古代朴实唯物主义思想解析据材料“‘善’……详细来说是指仁义礼智”可知,戴震认为人的道德、社会的准则、自然的规律三者是统一的,人的道德观念——仁义礼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这说明其具有古代朴实唯物主义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戴震的古代朴实唯物主义思想,未涉及其对原始正统儒家思想与宋明理学的看法,故A、B两项解除;孟子的性善说强调人的本性是善的,人的道德是与生俱来的,而戴震认为人的道德观念来源于社会生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故C项解除。二、非选择题18.[2024河北联考,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以来,士大夫以经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士族化”,至东汉时渐渐形成“累世公卿”的状况。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宝,使得家族与政治结合,逐步构成了门阀的基础。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既有血缘家族的一般性质和功能,又有着明显的政治、军事色调,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其政治色调日渐突出。以士大夫官僚为核心,形成家族式政治集团,随之发展成门阀士族。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士庶之分如天地之隔,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朝廷的要职多由高门门阀出身的人担当。这些士族在生活中还将一些特殊喜好作为识别标记,如谈玄学、作诗赋等,他们在小圈子里相互通婚,以求门当户对。材料二唐后期以后的家族组织渐渐褪去了政治色调,复原了原来面貌。除供子弟读书科考外,不再追求整个家族的政治利益,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通过严密的家族组织系统和家族法规,履行着对外疼惜、赈济互助、开办书院等职能;通过宗谱、义庄等凝合宗族,化解社会冲突;通过族学强化家族实力,促进家族许久旺盛。宋以后,同一家族中的小家庭有着共同的男性祖先,他们聚族而居,并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增加血缘向心力。这些小家庭平均每户5口左右,是一个基本生产生活单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特点,并分析其兴盛的缘由。(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更,并说明其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进行归纳即可,详细分析如下:材料一特点“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政治上,按门第凹凸享有特权,把控朝政。“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宝”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在生活中……他们在小圈子里相互通婚,以求门当户对”社会生活上,等级色调明显,不与庶族通婚。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由“渐渐褪去了政治色调,复原了原来面貌”可知,政治色调淡化,血缘关系的重要性增加;由“不再追求整个家族的政治利益”可知,不以谋求政治地位为目标;由“通过严密的家族组织系统……开办书院等职能”可知,组织系统更为规范,具有多种职能;由“这些小家庭平均每户5口左右”可知,家庭规模更加紧凑。其次小问,结合所学学问从对中心集权、基层治理、书院教化、家族凝合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政治上,按门第凹凸享有特权,把控朝政;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社会生活上,等级色调明显,不与庶族通婚。(3分)缘由:儒学接着发展,士大夫享有文化特权;土地兼并的加剧;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九品中正制供应了政治保障;分裂、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心集权遭到减弱;皇权的相对衰弱。(5分,任答3点即可)(2)变更:政治色调淡化,血缘关系的重要性增加;不以谋求政治地位为目标;组织系统更为规范,具有多种职能;家庭规模更加紧凑。(4分)影响:有利于中心集权的强化;赈济等社会保障职能助推了基层治理;推动了书院教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家族凝合力。(2分,任答2点即可)19.[2024贵州遵义一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探讨方法。对于这一史学探讨方法,梁启超认为诗、古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