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7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全部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生物体内参加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可由单体聚合而成。下列关于人体中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和连接键等信息如下表:单体连接键生物大分子检测试剂葡萄糖-①-②③蛋白质④⑤⑥核酸-依据表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淀粉或糖原B.②是氨基酸,⑤是核糖核苷酸,都含有C、H、O、NC.③是肽键,⑥是磷酸二酯键D.④是双缩脲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单体都以碳元素为核心元素,因此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更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葡萄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因此①可能是淀粉、糖原或纤维素,A错误;B、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②氨基酸,⑤是构成核酸的单体,为核苷酸,都含有C、H、O、N,B错误;C、蛋白质分子中连接键是③肽键,核酸中连接核苷酸的键是⑥磷酸二酯键,C正确;D、④是鉴定蛋白质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检测时不须要水浴加热,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细胞器说法正确的是()A.核糖体和液泡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B.溶酶体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C.唾液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发达的高尔基体D.在高倍镜下,可视察到线粒体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器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比如核糖体、中心体;一类是具有两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比如:叶绿体、线粒体;一类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比如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详解】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有磷脂,A错误;B、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B错误;C、唾液腺细胞须要合成更多的唾液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加工须要高尔基体的参加,因此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C正确;D、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视察到线粒体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D错误。故选C。3.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B.②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C.③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有利于核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RNA和蛋白质分子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不须要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是染色质(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②是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是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详解】A、①是染色质,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A错误;B、②是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则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B正确;C、③是核膜双层膜结构,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属于生物膜系统,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错误;D、从图中看出,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须要消耗能量(ATP),D错误。故选B。4.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用物理模型建构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两个遗传定律C.探究DNA的复制过程试验中运用了同位素示踪等技术D.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可以将细胞中不同细胞器进行分别【答案】D【解析】【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发觉: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依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试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假如试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这就增大了假说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种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用在其他科学家的探讨基础上,构建了DNA的物理模型,即建构了DNA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B、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流程提出了基因分别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B正确;C、探究DNA的复制过程试验中,用15N标记DNA,运用了同位素示踪等技术,C正确;D、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可以将细胞中不同细胞器进行分别,D错误。故选D。5.探讨发觉,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根皮部中的鱼藤酮特殊敏感。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ADH脱氢酶分布在菜粉蝶幼虫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B.NADH脱氢酶所催化的[H]主要来自糖酵解C.鱼藤酮会对植物的根皮部细胞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D.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NADH(即[H])是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有机物在细胞中经过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生成[H]和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与水反应生成CO2和[H],此为有氧呼吸其次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依据题意分析,植物根皮部中的鱼藤酮能够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的活性,即抑制菜粉蝶幼虫的有氧呼吸;生产上可利用鱼藤酮防治害虫。【详解】A、NADH脱氢酶能催化[H]与氧反应,说明此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B、糖酵解过程是从葡萄糖起先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只产生少量[H],其次阶段产生大量[H],B错误;C、鱼藤酮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说明它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C错误;D、[H]与氧结合的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NADH脱氢酶对鱼藤酮敏感,说明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化学反应,D正确。故选D。6.为了探讨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试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个试验组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B.A组、B组产物浓度最大值相同的是因为底物的量相同C.在t1之前,若将A组温度提高10℃,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D.在t2时,将C组反应温度降至40℃,产物浓度会接着上升【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本试验的目的是探讨“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自变量为不同的温度,因变量是酶促反应的速率,无关变量要求相同且相宜。由试验结果可知,40℃条件下产物浓度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比20℃条件下短,且40℃条件下产物浓度最大值大于60℃条件下,故在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知在B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须要的时间最短,故三个温度(20℃、40℃、60℃)条件下,40℃时该酶的活性最高,即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A正确;B、A组、B组产物浓度最大时,底物消耗完,因此,A组、B组产物浓度最大值相同的是因为底物的量相同,B正确;C、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在40。C,而A组是在20°C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的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假如A组温度提高10°C,则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C正确;D、C组为(60。C)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由图可知道,在t2时产物的浓度不再变更,高温条件下酶已经失活,此时向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C组产物量也不会增加,D错误。故选D。7.取自两个簇新萝卜A和B的萝卜条各3段,形态、大小、长度均相同,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全部萝卜条并测量其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已知萝卜细胞与蔗糖溶液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初始时,三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丙>甲>乙B.初始时,萝卜条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萝卜条BC.浸泡在乙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B可能有部分细胞死亡D.丙蔗糖溶液分别浸泡萝卜条A和B后,该蔗糖溶液浓度的上升程度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柱形图分析,试验后与试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试验后与试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试验后与试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详解】A、萝卜条A在甲蔗糖溶液中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甲蔗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萝卜条A在乙蔗糖溶液中失水,则乙蔗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萝卜条A在丙蔗糖溶液中吸水,则丙蔗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因此三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A错误;B、视察甲溶液的试验结果,由于萝卜条A的体积不变,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而萝卜条B的体积变小,说明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所以萝卜条A细胞液浓度大于萝卜条B细胞液浓度,B正确;C、浸泡在乙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B失水较多,可能已经死亡,C正确;D、丙蔗糖溶液分别浸泡萝卜条A和B后,进入萝卜条A中的水分较多,进入萝卜条B中的水分较少,因此丙蔗糖溶液的上升程度不同,D正确。故选A。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节食是指只吃限定的食物或按医生给出的食谱进食。据调查统计,节食减肥中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内分泌失调、心情低落等多种症状。8.下列物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A.Fe2+ B.尿酸 C.血红蛋白 D.单糖9.对于节食减肥的学生而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长期节食可能会出现全身组织水肿现象B.过度节食可导致在内环境中进行的糖类代谢活动发生紊乱C.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更新影响较大D.心情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地释放,影响人的记忆力【答案】8.C9.B【解析】【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干脆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干脆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2、内环境组成成分包括养分物质(如葡萄糖、氧气等)、代谢废弃物(如CO2、尿素等)、细胞产物(如抗体、神经递质等)。【8题详解】A、Fe2+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存在,不符合题意,A错误;B、尿酸作为代谢废物,会在内环境中存在,不符合题意,B错误;C、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成分,不会在内环境中存在,符合题意,C正确;D、单糖包括多种,如葡萄糖可以在内环境中存在,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9题详解】A、长期节食可能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进而引发全身组织水肿,A正确;B、糖类代谢活动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C、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较大,C正确;D、心情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人体记忆力,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D正确。故选B。10.某高等植物(2n=12)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为20小时,各时期时长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周期G1SG2M时长1小时10.4小时7小时1.6小时A.若用秋水仙素处理分生区细胞,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B.G2期时已完成中心体的复制,细胞内存在一对中心体C.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生区细胞1.6小时,S期细胞所占比例不变D.若将刚进入分裂期的细胞培育15小时,则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包括G1、S、G2,则G1持续时间为1小时,S期持续为10.4小时,G2持续时间为7小时,M(分裂期)时间为1.6小时,细胞周期的时间为G1+G2+S+M=1+10.4+7+1.6=20小时;2、依据题意,细胞中染色体2n=12条,则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为24条,其它时期都为12条;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分:(1)前期: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四周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2)末期:植物细胞赤道面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动物细胞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但由于无纺锤丝的牵拉,所以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因此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B、高等植物细胞不存在中心体,B错误;C、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生区细胞1.6小时,M期完成一次分裂,细胞一分为二,M期的细胞数目加倍,由于各时期的细胞数可用其所阅历的时间来表示,故S期细胞所占比例由原来的10.4/(1+10.4+7+1.6)=10.4/20变为10.4/(20+1.6)=10.4/21.6,C错误;D、若将刚进入分裂期的细胞处于G2期与M期的交界处,培育15小时,依次阅历M期1.6小时,G1期1小时,S期10.4小时,G2期仅2小时,而G2期为7小时,即细胞此时处于G2,每个细胞只有12条染色体,24条染色单体,则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D正确。故选D。11.很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更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C.c过程可以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同地的物种形成和异地的物种形成,都须要d环节【答案】B【解析】【分析】1、在遗传学和生物进化论的探讨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胜利,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作生殖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沟通的现象,叫作地理隔离。2、由于种群甲和种群乙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不同的变更。由于两种群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而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渐渐出现生殖隔离。3、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即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b表示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供应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c表示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变更,导致生物朝着确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详解】A、a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可阻挡种群间的基因沟通,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最终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因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B、b过程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B错误;C、c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可以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C正确;D、d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记,同地的物种形成和异地的物种形成,都须要与原物种产生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B。12.我国盐碱地规模较大,但盐碱地不适合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一般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试验方案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利用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B.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相宜作为过程①试验材料C.相比过程③,过程②操作更简便,但育种时间更长D.过程③中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得到可育纯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题图分析:过程①属于诱变育种,过程②属于杂交育种,过程③属于单倍体育种。【详解】A、过程①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A正确;B、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相宜作为过程①试验材料,B正确;C、过程②属于杂交育种,过程③属于单倍体育种,相比过程③,过程②操作更简便,但育种时间更长,C正确;D、过程③中经花药离体培育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种子,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可育纯合子,D错误。故选D。13.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探讨发觉患者普遍存在溶酶体膜蛋白TMEM175变异,TMEM175蛋白的第41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GCG、GCA、GCC、GCU)突变为丙氨酸(GAC、GAU),蛋白异样从而影响溶酶体的功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TMEM175蛋白可将H+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运出,维持溶酶体内pH约为4.6B.帕金森综合征患者TMEM175基因结构变更而致病,体现基因突变的有害性C.TMEM175基因内部核苷酸发生替换,模板链上对应的位点由C突变为AD.可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敲除突变的TMEM175基因,缓减帕金森症状【答案】B【解析】【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苍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假如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详解】A、如图1所示,溶酶体膜磷脂双分子层对H+具有屏障作用,膜上的H+转运蛋白将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入溶酶体,使溶酶体内pH小于细胞质基质,维持其中pH的相对稳定,TMEM175蛋白可顺浓度梯度将H+运出,维持溶酶体内pH约为4.6,则正常TMEM175蛋白可将H+以帮助扩散的方式运出,A错误;B、突变的TMEM175基因合成的肽链由于氨基酸之间作用的变更使肽链的空间结构发生变更,从而影响TMEM175蛋白的功能,进而表现出患病症状,体现基因突变的有害性,B正确;C、天冬氨酸密码子是GCG、GCA、GCC、GCU,丙氨酸密码子是GAC、GAU,则非模板链上的C突变为A,则可能会使天冬氨酸密码子GCC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是GAC,C错误;D、基因敲除技术不能产生TMEM175蛋白,不能将H+运出细胞,则不能维持正常的pH,所以可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敲除突变的TMEM175基因,不愿定能缓减帕金森症状,D错误。故选B。14.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缺乏时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能限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位于其上游的P序列的调控。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状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状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如图不能表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序列的甲基化,使遗传信息发生了变更,导致小鼠侏儒症B.基因型是Aa的个体不愿定是正常鼠,若是AA则一般是正常鼠C.DNA甲基化引起表观遗传现象主要是通过影响遗传信息翻译过程实现D.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1℃条件下培育(正常培育温度25℃),长成的成体却为残翅,这种现象与表观遗传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更,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变更,即基因型未发生变更而表现型却发生了变更,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P序列的甲基化,并未变更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即遗传信息并没有发生变更,A错误;B、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则A基因来自于母本的Aa个体,是侏儒鼠。若是AA,则必有一个A来自于雄鼠,则表现为正常鼠,B正确;C、DNA甲基化引起表观遗传现象主要是通过影响遗传信息转录过程实现,C错误;D、表观遗传是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更的现象。纯合长翅果蝇在31℃条件下长成的成体为残翅,没有说残翅的性状能不能遗传,不能说该现象是表观遗传,D错误。故选B。15.如图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中出现基因A与a是基因突变导致B.该图处于中期Ⅱ,有6条姐妹染色单体C.图中发生的变异不行通过光学显微镜视察到D.若该细胞接着分裂,就会产生大小不同的子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且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详解】A、据图中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发生互换,细胞中同时出现基因A与a是基因突变所致,A正确;B、据图可知,图中细胞的着丝粒(着丝点)整齐排列,且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此时细胞中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C、图中A和a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视察;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见,C错误;D、图示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故若该细胞接着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均等分裂或不均等分裂,D错误。故选A。16.将枪乌贼一条巨大神经纤维置于确定浓度的溶液中,下图是在某神经纤维上赐予相宜强度刺激后的某时刻①②③④处膜电位的状况(已知静息电位值为-70m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点可能位于①的左侧、④的右侧或②③之间B.此时③处的膜上Na+通道打开Na+内流C.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该沿神经纤维传播,且波幅始终稳定不变D.测得图中①~④处膜电位的灵敏电位计,其一极接在神经纤维膜内另一极接在膜外【答案】B【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①处为静息电位,可能正处于静息状态或刚复原静息状态,②③④都可能处于动作电位形成过程或静息电位复原过程,所以刺激点可能位于①的左侧、④的右侧或②③之间,A正确;B、③处可能处于动作电位形成过程或静息电位复原过程,假如③到处于复原静息电位的某一点,此时③处的膜上K+通道打开K+外流,B错误;C、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更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所以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始终稳定不变,C正确;D、由静息电位值为-70mV可知,测得图中①~④处膜电位的灵敏电位计,其一极接在神经纤维膜内另一极接在膜外,D正确。故选B。17.下图为人在心情压力(如难受、恐惊等)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加的反应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激素a属于氨基酸衍生物,其受体在靶细胞的胞内B.激素b参加机体的“应激”反应,提高机体的耐受力C.激素a、b在升血糖方面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D.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相互协调协作,大大提高机体反应实力【答案】B【解析】【分析】心情压力可以刺激下丘脑,在神经调整方面,下丘脑通过可以限制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a,即肾上腺素,引起压力的短期效应;在体液调整方面,下丘脑会分泌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引起压力的长期效应。【详解】A、激素a是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素是小分子物质,其受体在靶细胞的胞内,A正确;B、激素b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按其生理作用特点可分为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前者主要调整机体水、盐代谢和维持电解质平衡;后者主要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等有关,而肾上腺素参加机体的“应激”反应,提高机体的耐受力,B错误;C、激素a、b都能上升血糖,则在升血糖方面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D、机体受到恐惊及猛烈运动刺激时的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和物质代谢加快等应激反应过程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控,同时该过程种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相互协调协作,大大提高了机体应激反应实力,D正确。故选B。18.如图为受寒冷刺激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整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人体内与激素分泌有关的结构,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刺激使c分泌激素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激素②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bC.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③对a分泌②起促进作用D.幼年时激素③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答案】C【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整,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来进行的。当机体感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TSH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确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削减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整,也存在反馈调整。2、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和反馈调整示意图,图中a接受两种激素的调整,推断为垂体,其产生的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b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反馈作用于a垂体和c下丘脑,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c产生的激素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a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详解】A、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下丘脑属于效应器),促进下丘脑分泌激素①增加,属于反射过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B、激素②为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但只有b甲状腺细胞膜上具有其特异性受体,故定向作用于b,B正确;C、③为甲状腺激素,对a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起到负反馈调整作用,抑制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C错误;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故幼年时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身体矮小、智力低下,D正确。故选C。19.正常状况下,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电位变更记录如图甲;在试验装置中加入河豚毒素后,赐予该部位同种强度的刺激,结果电位变更如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适当降低培育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甲的B点确定值B.图甲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的C.图甲中由B→A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会变大D.图乙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可能是河豚毒素抑制了呼吸酶的活性【答案】A【解析】【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题图分析:河豚毒素能阻挡钠离子进入细胞,使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详解】A、适当降低培育液中钾离子浓度,静息时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变大,可以提高曲线甲的B点确定值,A正确;B、图甲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导致,图中探讨的是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明显该过程的发生应当是确定强度的刺激变更了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使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错误;C、图甲中A处为动作电位,B处为静息电位,受刺激后,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膜内Na+变多,故图甲中B处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比A处的高,则图甲中由B→A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会变小,C错误;

D、图乙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应是河豚毒素抑制了兴奋的传导,即可能是抑制了钠离子内流的过程,D错误。故选A。20.放射性心脏损伤是由电离辐射诱导的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产生的心脏疾病。一项新的探讨表明,circRNA可以通过miRNA调控P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调控机制见下图。miRNA是细胞内一种单链小分子RNA,可与mRNA靶向结合并使其降解。circRNA是细胞内一种闭合环状RNA,可靶向结合miRNA使其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前体mRNA是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可被剪切成circRNA等多种RNAB.circRNA和mRNA在细胞质中通过对miRNA的竞争性结合,调整基因表达C.若降低细胞内circRNA的含量,可提高P基因的表达量,抑制细胞凋亡D.miRNA表达量上升可影响细胞凋亡,其可能的缘由是miRNA表达量上升,与P基因的mRNA结合并将其降解的概率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析题图可知,miRNA能与mRNA结合,使其降解,降低mRNA的翻译水平。当miRNA与circRNA结合时,就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详解】A、前体mRNA是通过RNA聚合酶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可被剪切成circRNA、mRNA等多种RNA,A正确;B、miRNA既可以与mRNA结合,也可以与circRN结合,说明circRNA和mRNA在细胞质中通过对miRNA的竞争性结合,调整基因表达,B正确;C、circRNA是细胞内一种闭合环状RNA,可靶向结合miRNA使其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则提高细胞内circRNA的含量,可提高P基因的表达量,抑制细胞凋亡,C错误;D、miRNA表达量上升可影响细胞凋亡,其可能的缘由是miRNA表达量上升,与P基因的mRNA结合并将其降解的概率上升,P蛋白的含量下降,则不能抑制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C。第Il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下图1为25℃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的植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取量的变更曲线图,图2表示在确定光照强度下温度对图1中某一种植物的CO2吸取量和释放量的影响状况[单位:mg/(m2·h)]。为探讨高温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某探讨小组将甲、乙两种植物从25℃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育,测得相关数据如图3所示。(1)图1所示的试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B点光照强度时,甲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产生[H]的场全部______________,甲种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光照强度时,甲植物固定CO2的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植物。(2)从图1与图2可知,图2中的植物是图1中的_____________(填“甲种”或“乙种”)植物,图2中施加的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1中的C点。(3)据图3可知中高温引起光合速率下降,可能的缘由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4)为探讨高温是否降低光合色素含量,试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作为溶剂提取色素,再通过_____________法分别色素。试验结果显示:从上到下第三、四条色素带明显变窄,说明_____________含量降低。若将色素提取液置于相宜光照条件下,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行以”)产生氧气。【答案】(1)①.光照强度、植物种类②.细胞质基质、线粒体③.大于④.大于(2)①.甲种②.小于(3)①.气孔导度下降,吸取CO2削减,暗反应减弱②.光能捕获率比高温处理前下降,光反应减弱(4)①.无水乙醇②.纸层析③.叶绿素(或叶绿素a和叶绿素b)④.不行以

【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25℃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取量的变更曲线。A点表示乙植物的光补偿点,B点表示甲植物的光补偿点,C点表示甲乙两植物净光合速率相等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图2中虚线表示光照下CO2的吸取量,应理解为净光合速率,光照下CO2的消耗量才能代表总光合速率。图中实线表示黑暗中CO2的释放量,即呼吸作用速率。图3中的纵坐标表示处理后占处理前的比例,可知在40℃环境中,甲、乙两组植物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能捕获率都降低,其中甲组的光能捕获率下降幅度最大,乙组的气孔导度下降幅度最大。【小问1详解】图1曲线图表示随光照强度变更,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的变更,因此试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图1的B点时,甲种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能合成[H]的场全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由图1可知,B点时,甲植物的CO2吸取量为0,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但是植物只有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整株植物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C点时,甲植物从外界吸取CO2与乙植物相等,甲植物呼吸产生CO2的量大于乙植物,因此,甲植物固定CO2的量大于乙植物。【小问2详解】图2中,植物在温度为25℃,黑暗中CO2的释放量为2,与图1中甲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对应。因此,图2中植物为图1中的甲种植物。由图1可知C点时甲植物的CO2吸取量为5,图2甲植物25℃光照下CO2吸取量为4,小于C点的净光合速率,故图2中施加的光照强度小于图1中的C点。【小问3详解】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可以吸取、传递和转化光能,将甲、乙两种植物从25℃转移到40℃环境,甲乙两种植物的光能捕获率均降低,光能捕获率降低,光反应减弱;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的开放程度越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越高,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碳反应有关,将甲、乙两种植物从25℃转移到40℃环境,甲乙两种植物的气孔导度均降低,气孔导度下降,吸取CO2削减,暗反应减弱,故高温会引起光合速率下降。【小问4详解】光合色素一般运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用纸层析法分别,由于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不同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在滤纸上呈现出不同条带,可以通过视察比较色素带的宽窄来分析色素的含量,从上到下第三、四条色素带明显变窄,第三、四条色素带分别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故说明叶绿素(或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削减。光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故只有色素提取液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行以产生氧气。22.I.将双链DNA在中性盐溶液中加热,两条DNA单链分开,该过程叫做DNA变性。变性后的DNA假如渐渐冷却,又能复原成为双链DNA,该过程叫做退火。回答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问题:(1)从结构上看(图1),DNA两条链的方向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DNA复制时,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链上的酶是____________,该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端向3’端延长,依据该酶催化DNA子链延长的方向推断,图1中的DNA复制模型是否完全正确:____________(填“是”或“否”)。(2)DNA变性时脱氧核苷酸分子间的磷酸二酯键不受影响,而______________被打开;在细胞内进行DNA复制时,该过程须要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假如图2中α链中A+T所占比例为46%,则该DNA分子中A+C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4)图2中α链是以β链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的子链,α链的碱基序列是5'—GATACC—3’,则β链由5'→3'的碱基序列是_______________。II.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的部分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5)由图1放射性可知,标记的物质是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搅拌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6)图2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上清液中P的含量为20%,可能的缘由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B.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20%C.T2噬菌体是特地入侵大肠杆菌的病毒,试验过程中可能有很多被侵染的细菌发生裂解D.据图中三条曲线的比照可推想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7)图1试验过程,在不同保温时间裂开细菌细胞检测DNA条带在试管中的分布,结果如下图按裂开细胞时间先后排序,检测DNA条带在试管中的分布结果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答案】(1)①.相反②.DNA聚合酶③.否(2)①.碱基对之间的氢键②.解旋酶

(3)50%(4)GGTATC(5)①.DNA②.亲代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别开来(6)ABD(7)④②①③【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DNA聚合酶可使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DNA单链上。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吸附→注入DNA→DNA复制→合成相应蛋白质外壳等→组装成新(子代)噬菌体→细菌解体,噬菌体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中,经过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主要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主要是被侵染的细菌(含噬菌体的DNA)。【小问1详解】分析图1可知,DNA的两条模板链的方向分别是5'→3'和3'→5',故两条链方向相反;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链上;DNA聚合酶只能使新合成的DNA链从5'端向3'端方向延长,而图1中有一条子链的延长方向是3'→5',故图1中的DNA复制模型不正确。【小问2详解】DNA变性时脱氧核苷酸分子间的磷酸二酯键不受影响,而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解旋酶具有催化氢键断裂的作用,在细胞内正常DNA复制过程中则须要解旋酶作用。【小问3详解】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嘧啶数,A+T+G+C=1,A=T,C=G,所以2A+2C=1,即A+C=50%。【小问4详解】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若图2中DNAα链的碱基序列是5'—GATACC—3',那么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β链由5'→3'的碱基序列是GGTATC。【小问5详解】图1中上清液放射性低而沉淀物放射性高,说明标记的噬菌体DNA。搅拌的目的是将大肠杆菌与亲代噬菌体的外壳分别开来。【小问6详解】A、上清液中32P的含量为20%,可能的缘由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培育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A正确;B、依据图形可知: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20%,B正确;C、T2噬菌体是特地入侵大肠杆菌的病毒,上清液中32P的含量为20%,故试验过程中可能有部分被侵染的细菌发生裂解,C错误;D、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据图中三条曲线的比照可推想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D正确。故选ABD。【小问7详解】依据图中DNA所处轻带、中带、重带的位置和比例,①复制了两代,②复制了一代,③复制了三代,④为亲代,所以按裂开细胞时间先后排序,检测DNA条带在试管中的分布结果的排序是④②①③。23.某种昆虫的性别确定方式是XY型,该昆虫的长翅和短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限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别的影响。请依据下列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回答问题:杂交组合亲本类型F1雌雄甲长翅(♀)×长翅(♂)长翅238长翅120乙长翅(♂)×短翅(♀)长翅111、短翅110长翅112、短翅113丙乙组F1的长翅雌雄个体交配长翅358、短翅121长翅243、短翅119(1)基因A限制的性状为_____________,翅形的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___。(2)甲组杂交组合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3)从上述杂交组合中可以推断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__(选填“显”或“隐”)性基因,且与_____________(选填“A”或“a”)同在一条染色体上,____________(选填“雌性”或“雄性”)个体中致死基因表达。(4)若让丙组F1雌雄个体进行相互交配,则F2中雌雄之比为_____________。(5)该昆虫的红眼和紫眼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限制),从甲组亲本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性昆虫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性昆虫作父本,杂交所得F1中,雄性中红眼:紫眼=1:1,雌性个体全为红眼。据此推想,限制眼色的基因在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F1中雄性长翅紫眼个体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选择F1中的长翅紫眼雄性与长翅红眼雌性杂交,则F2中短翅红眼雌性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答案】(1)①.长翅②.完全显性(2)AA(♀),Aa(♂)(3)①.隐②.A③.雄性(4)6:5(5)①.X②.AaXbY③.3/52【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杂交组合丙中长翅雌雄个体交配,后代出现了短翅,发生性状分别,说明显性性状是长翅。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长翅与短翅的比例为2:1,说明长翅雄性个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小问1详解】由于杂交组合丙中长翅雌雄个体交配,后代出现了短翅,说明发生性状分别,所以长翅属于显性性状,由基因A限制。丙组F1雌性中长翅与短翅比值为3:1,只要含有基因A即表现出长翅,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短翅,翅形的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完全显性。【小问2详解】甲组亲本均为长翅,其子代也均为长翅,说明甲组的亲本至少有一个个体是显性纯合子,但结合丙组子代雄性个体中长翅与短翅的比例为2:1,说明长翅雄性个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所以亲本中长翅雄性个体不行能是显性纯合子,则甲组的亲本基因型是AA(♀),Aa(♂)。【小问3详解】从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的现象可以看出: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不带有致死基因,且雄性激素会促使致死基因的表达,致死基因是隐性基因。【小问4详解】丙组亲本为乙组的子代长翅个体,其子代中出现了短翅个体,所以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中长翅与短翅的比例应为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且子代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2。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长翅与短翅的比例为2:1,所以长翅雄性个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故丙组的雌性子代基因型及比例是:1AA:2Aa:laa,雄性子代基因型及比例是:2Aa:laa。若让丙组F1雌雄个体进行相互交配,含A的雌配子占1/2,含A的雄配子占1/3,子代AA=1/2×1/3=1/6,其中基因型为AA的雄性死亡,所以雌雄之比为6:5。【小问5详解】由题意可知杂交子代中雄性中红眼:紫眼=1:1,雌性个体全为红眼,红眼和紫眼在雌雄中表现不同,说明限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子代雄性长翅紫眼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F1中的长翅紫眼雄性(AaXbY)与长翅红眼雌性(A_XBX-)杂交,F2中红眼雌性(XBX-)所占的比例:1/2×1/4+1/2×1/2=3/8;F1中的长翅雄性(Aa)与长翅雌性(1/2AA、1/2Aa)杂交,F2中的雌性中:AA:Aa:aa=3:4:1,在雄性中Aa:aa=4:1,所以F2中雌性短翅aa=1/13,由于两种性状中均计算了雌性性状,即雌性性状计算了两次,所以F2中短翅红眼雌性所占的比例为1/13×3/8×2=3/52。24.下图表示下丘脑参加人体水盐调整、体温调整和血糖调整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___,下丘脑某些细胞会增加激素c的生成和分泌,从而削减尿量。(2)当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时,血糖干脆作用于胰岛,使_______________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_____________,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位于下丘脑中的血糖调整中枢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出神经进一步促进胰岛细胞分泌激素a作用于靶组织,该传出神经属于____________神经(填“交感”或“副交感”),整个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整。(3)寒冷刺激能作用于体表的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信息以神经冲动形式传递到______________体温调整中枢,再由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皮肤毛细血管等做出适当的反应。同时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激素调整腺垂体分泌相应激素,进而促进腺体B分泌激素,该调整过程实现了激素的___________。(4)某试验小组为了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整机制,进行了下列相关试验:试验一将确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确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试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确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确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觉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整作用。请回答相关问题:①试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②依据试验二推想,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与甲组和乙组相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多”或“少”)。【答案】(1)上升(2)①.胰岛B②.储存和利用③.副交感④.神经-体液(3)①.冷觉感受器②.下丘脑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分级调整(4)①.甲状腺吸取碘合成甲状腺激素②.多③.多【解析】【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波渗透压上升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4、调整:体温调整中枢、血糖调整中枢、渗透压调整中枢。【小问1详解】当人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