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案_第1页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案_第2页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案_第3页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案_第4页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案刘某,男,53岁,个体经营者,**市**区人。初诊(2019年05月25日):患者因“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3天,加重伴红肿热痛1天”前来就诊。患者主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处轻微疼痛,由于症状较轻未引起重视,未到医院做正规检查及治疗;1天前因食鱼后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处明显红肿热痛,触之烫手,动则加重,行走活动不便,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尿酸:486umol/L,初步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予以口服芬必得及白嘌呤等药物,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就诊时见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周围刺痛,痛不可触,局部暗红微烫、肿胀,夜间疼痛较甚且影响睡眠,饮食及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涩。查体: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周围局部暗红微烫、肿胀,局部压痛明显,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受限。尿酸:561umol/L;血常规:白细胞9.6×109/L,粒细胞百分比86.5%;抗"O"类风湿阴性;血沉:15mm/h。中医诊断:热痹(湿热夹瘀证);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为法。予以中药二联法,即痛风舒汤加减配合四黄定痛膏外敷治之:痛风舒汤处方:黄柏15g、薏苡仁30g、苍术12g、川牛膝12g、威灵仙12g、银花藤12g、土茯苓20g、络石藤12g、山慈菇6g、丹参15g、车前仁12g(包煎)、桃仁10g,4剂,水煎取汁分三次服,日1剂。四黄定痛膏处方:黄连、黄柏、黄芩、栀子、蒲公英、芙蓉花叶、山慈菇、乳香、没药、生南星、细辛、独活(比例按2.5:2.5:2.5:2.5:2.5:2.5:1.8:1.5:1.5:1.2:1.2:2),上药共研为细末,混合均匀备用。使用时按病变区域大小取适量散剂,放入调药碗中加麻油调匀,敷贴患处,并用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嘱其注意饮食,宜多饮水,忌食海鲜、豆制品、啤酒、动物内脏及辛辣食品等。二诊(2019年05月29日):患者又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红肿,查血常规:白细胞5.6×109/L,粒细胞百分比81.8%,尿酸和肾功检查均正常。在前方基础上银花藤加至20g、土茯苓加至30g,并加野菊花20g、泽泻9g、丹皮9g,以增强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消肿止痛的作用;车前仁减至9g(包煎)以免通利太过而伤及肾。并配合针刺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太冲、公孙,用捻转泻法,配合电针密波刺激,留针20分钟,日1次。三诊(2019年06月02日):患者临床症状已较轻微,行走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予以四黄定痛膏外敷患处3次以巩固疗效。嘱其注意饮食,宜多饮水,忌食海鲜、豆制品、啤酒、动物内脏及辛辣食品等。随访3月未复发。按: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其病因是由于嘌呤代谢失调,导致体内血尿酸含量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组织和皮下组织引起关节的红肿、发热、疼痛。长期可导致骨与关节破坏、畸形、功能障碍,晚期还可并发肾炎、结石、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疾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脚气”“历节风”范畴。古代医家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西医治疗多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别嘌呤醇等,虽然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服药后大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甚至有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且停用后常复发,难以长期坚持服用。本案患者因摄入鱼类生湿之品,而致痰湿内生,留滞肝脾之经,郁积生热,湿热痹阻,故症见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又热伤血络而成瘀,瘀血阻络,故症见局部暗红而热肿。我们采用中药二联法,即内服“痛风舒汤”加减与外敷“四黄定痛散”,可达到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的作用。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为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与黄柏相伍,清热燥湿,标本兼顾;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银花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丹参凉血活血、通络止痛;薏苡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车前仁清热利尿、渗湿祛痰;桃仁活血化瘀;川牛膝则能活血化瘀,引诸药下行为之使药。配合外敷四黄定痛膏,方中四黄(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共达清热燥湿、解毒败火之用;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有迅速消除关节肿痛作用;芙蓉花叶长于消肿散结、清热拔毒;乳香、没药长于活血消肿、通络止痛;生南星专走经络,偏于祛风痰、散结消肿止痛;独活祛风胜湿;蒲公英清热消肿、散结止痛;细辛辛温,既散少阴肾经在里之寒邪以通阳散结,又搜筋骨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二诊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并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主要考虑局部湿、热、瘀邪未除,肝脾经络不畅,故加入野菊花、泽泻、丹皮以增强清热解毒、活血凉血、利湿消肿的作用,再配以针刺足太阴脾经合穴阴陵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三阴交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交会穴会,具有清利湿热、利水消肿的作用,《针灸甲乙经》曰:“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又为八会穴,具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针刺太冲可以清利肝脾经络湿热之邪,解决肝脾经络不畅;公孙为足太阴络穴,能够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具有健脾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