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颈性眩晕案2_第1页
中医治疗颈性眩晕案2_第2页
中医治疗颈性眩晕案2_第3页
中医治疗颈性眩晕案2_第4页
中医治疗颈性眩晕案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颈性眩晕案2赵某某,女,49岁,行政办公人员,**市**区人。初诊(2019年03月28日):患者因“反复颈项酸痛伴眩晕3年余,加重5天”前来就诊。患者因工作原因长期久坐伏案,又不注意姿势,3+年前开始出现颈项酸痛,肩胛板滞,经常眩晕,恶心欲吐,困倦少食,不耐劳累。5天前又因工作繁忙劳累而致上述症状加重。颈椎MRI检查示:颈3~4、颈4~5、颈5~6、颈6~7椎间盘突出,伴椎管轻度狭窄;颈椎体骨质增生。TCD检查:脑血管紧张度增高,提示脑供血不足。在院外先以推拿治疗而症缓,但往往好景不长,又因劳累而发作,再行推拿仅半天舒服,继复如故。此乃器质性病变,恐别无良策。无奈改服中药,拟平肝祛风、活血通络法,症稍缓,动辄复作。经人介绍前来我院求治,证见颈项及肩胛部酸痛、头晕、目眩、恶心、头不能转侧、转侧则天旋地转。查体:一般情况可,面色苍白,精神欠佳,面容憔悴。颈项及肩背部肌肉较紧张,颈项转动不灵活,颈3~7椎棘突及棘旁轻微压痛,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侧肩胛冈上缘压痛,尤以右侧为甚,双肩部及上肢无明显压痛,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质淡苔白,舌边少许齿痕,脉细。中医诊断:眩晕(脾胃气虚,中气不足证)西医诊断:颈性眩晕。治疗以“健脾养胃,益气升阳”为法。首先针刺风池、风府,采用平补平泻法;再针刺颈部阿是穴,针尖指向病所采用滞针法,使针感向肩胛部放射为宜;针刺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中脘,采用捻转补法,得气后配合温针灸2柱,日1次。推拿针对头部采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五经、点风池的手法,再用拿揉、滚推、分推手法放松颈项及肩胛部肌肉,最后施以仰卧手牵旋转法以调整颈椎小关节位置及顺应性,日1次。嘱其卧床休息,避风寒。二诊(2019年04月01日):患者诉颈项及肩胛部酸痛较前减轻,头晕症状稍有改善,但头仍不能转侧,动则头晕加重,并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饮食乏味,睡眠不佳,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舌边少许齿痕,脉细。前法不变,配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2g、陈皮10g、当归12g、葛根12g、升麻9g、柴胡9g、丹参10g、川芎10g、茯神20g、夜交藤12g、炙甘草6g,5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嘱其注意休息,避风寒。三诊(2019年04月06日):患者诉颈项及肩胛部酸痛基本消失,头晕、目眩、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饮食及睡眠明显改善,坚持以静待变,继续前法治之,并嘱其加强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四诊(2019年04月12日):患者诉颈项酸痛伴头晕、目眩、恶心等症状基本消失,其兼证悉减,嘱其继续内服补中益气丸1月,日三次,每次1丸,白开水吞服。并嘱患者坚持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随访半年未复发。按:颈性眩晕主要是指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所引起的眩晕。临床症状以眩晕或头晕为主,伴有恶心、呕吐、头颈肩背疼痛、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血压不稳及上肢麻木等复杂的症状。中医学认为,引起眩晕病的原因很多,但不凡虚实两者,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虚者为髓海不足,或者气血不足、清阳不升,发为眩晕。《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之海,上气不足,则清阳不升,脑髓不充,清窍空虚,故见头晕、目眩诸症。张景岳认为“无虚不能作眩,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故本病之本在于虚。本案患者人到中年,长期久坐伏案工作,久之则致颈部筋脉劳损,气血不畅,又患者素体“脾胃气虚、中气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脑海失养,而发颈痛、头晕、目眩、恶心等症状,常常遇劳即发或加重,即《素问·举痛论》所说“劳则气耗”。治疗根据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俞募配穴的原则先取风池、风府及颈部阿是穴,而风池、风府二穴为治风之要穴,《素问·骨空论》曰:“大风颈项痛,刺风府。”两穴均善治头痛、头晕、颈项急、不得顾、目眩之疾,眩晕而痛等症状;再取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中脘等腧穴,并配以温针灸可以达到活血通络、健脾养胃、补气升阳的作用;通过对头部、颈部、肩部的推拿手法治疗可以解除颈项部肌肉痉挛,改善头部及颈肩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颈肩部酸痛,缓解头晕、目眩、恶心等症状。二诊时仍见头晕,头仍不能转侧,动则头晕加重,并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饮食乏味,睡眠不佳,大便稀溏等,诸症皆为“脾胃气虚,中气不足”所致,故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以增强健脾、益气、升清的作用。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是临床上运用非常广泛的一首著名方剂。原用以治疗“脾胃之证,始得则热中”;“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唯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泄其火则愈矣。”处方立意为甘温除大热,并立25种加减法,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扩大了补中益气汤的使用范围,除针对脾胃病外,其余各脏腑若见相同之证,即可用补中益气法。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党参、炒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的作用;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加以丹参、川芎养血活血,益气与活血并调,加以茯神、夜交藤养心安神,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加以葛根升阳止泻、舒筋解痉、缓解颈痛,共为使药。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