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修订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总布局_第1页
2013修订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总布局_第2页
2013修订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总布局_第3页
2013修订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总布局_第4页
2013修订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总布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党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逐步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二Textinhere主观条件外部环境客观条件计划经济体制资料:

斯大林建立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上采取高度集中的经济建设模式:A、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B、计划经济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路线.推动了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迅速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企不分忽视价值规律平均主义严重所有制单一严重压抑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缺乏活力弊端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十一届六中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十二届三中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四阶段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三大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计划和市场各有优势和缺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代表制度属性邓小平是奠基人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所有制结构。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没有正确的认识WHY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上说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条例本国的具体国情,而不能简单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依据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无社会主义性质)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而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六大: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涵义及其范围指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主义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他领域,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一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只有强调质的提高,数量优势才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坚持主体地位。只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就不会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在我国,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合作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独资经营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1978-1984,扩权让利,重点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关系1985-1992,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1993年至今,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公

制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问题市场准入限制、融资渠道狭窄、实际税费负担较重、企业合法权益不时受到侵犯(外部条件造成的问题)经营模式粗放、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治理方式弊端突出、履行社会责任不够(自身问题)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是最重要的来源;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取收入的参照标准。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意义1、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2、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3、保证我国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生产要素力劳动术技息信理管货本币资生产资料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多种分配方式类型思考:对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

罗工程师毕业于工程技术大学,在仪表仪器厂技术开发中心工作,他去年的收入状况如下:1、每月工资收入2000元2、每月奖金收入300元,年终奖收入8000元3、出售专利获得报酬35000元4、银行储蓄获得利息1200元

罗工程师去年的收入中包括了哪几种分配方式?你所知道的,你们的家庭或者周围熟悉的人他们的收入情况?采取的何种分配方式?(列举一种即可)四个“必须”一、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四、必须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讨论什么是政治?

词源:politics(政治)源于希腊语,初指城堡或卫城,后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而被赋予“邦”或“国”的意义。后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古今中外的主要观点中国“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孙中山:将“政”与“治”两个词结合使用“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西方契约论者:政治由自然状态的人达成契约而成。功利主义者:由人们功利衡量而形成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行为主义者:政治就是围绕国家权力的活动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围绕三者,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国体:国家的性质政体: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

工人阶段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加强国家政权专政,维护人民政权。民主二、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81岁的人大代表申纪兰,是中国唯一一位连任十一届的人大代表直/间选举组成产生具体行使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不辖区的市人大代表乡(民族乡)人大代表镇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选民选举选举选举选举县、自治县、市辖区、不辖区的市的人大代表辖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间接选举选举选举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中华人民共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邓小平曾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目标。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名称(简称)成立时间组织成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1948年1月1日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士为主(如李济深,周铁农)中国民主同盟(民盟)1941年11月文教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如闻一多,黄炎培,蒋树声)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1945年12月16日经济界人士(如陈昌智,孙起孟)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1945年12月30日文教出版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如叶圣陶,谢冰心)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1947年2月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如章伯钧,桑国卫)中国致公党1925年10月10日归侨和侨属为主(如陈炯明,万钢)九三学社1946年5月4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如周培源,韩启德)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1947年11月12日台湾省人士(如吴国祯,林文漪)八大民主党派概况和性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92%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500万;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

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之后建立的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自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2、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6、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中国的法治建设揭开了新篇章。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首先要抓立法工作。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p159

依法治国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邓小平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查阅:中国的法律体系列举几个犯法的行为:举出自己知道法盲的案例中国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上访现象。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宪法是统帅,法律是主干,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对国家法律的细化和补充。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三、发展基层民主第三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的定义达200多种《大英百科全书》:文化,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广义文化,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化)□文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所具有的进步和开化状态。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积极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内容。(相对于野蛮)□狭义文化,是精神观念形态,包括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文明)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衰则民族衰,文化的灭亡才是民族的真正灭亡。文化就是历史文明以观念、思想、习惯和习俗以及作风等的形式在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中的投影,这里所说的观念包括价值标准、道德、思维方式等。文化无时无刻不在通过人对社会即时状况发生着作用。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理论:无产阶级文化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评文化部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中国死人部"。——1963年末毛泽东说:“戏剧要推陈出新,不应推陈出“陈”,光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他们的丫头、保镖之类。”同月,又说:“文艺部门,戏曲、电影方面也要抓一下推陈出新的问题,舞台上尽是帝王将相、家丁、丫鬟。推陈出新,出什么?封建主义?社会主义?旧形式要出新内容。上层建筑总要适应经济基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两手抓、“四有”新人)

江泽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胡锦涛: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和谐文化、文化创新)

■和谐文化: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体系,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蜂拥而至,导致了我国当前社会文化混乱的现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芙蓉姐姐、凤姐等所谓“行为艺术”、“哥”文化.10.1.1雷人“凤姐”.avi恶搞文化。2005年11月11日晚,北京奥运吉祥物出炉,出现22个被篡改“福娃”版本。三俗文化。低俗、庸俗、媚俗。中国人民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寿等金融公司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向我表达爱意,愿意与我结婚,而本人觉得他们年老色衰,所以不愿意。我经常看的都是人文社会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

以我的智商和以我的能力的话,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我。爱因斯坦绝对没我聪明,他发明电灯的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文化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2、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发展为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人民共享——创作灵感来自生活《潜伏》、《闯关东》等

3、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弘扬中华文化——共有精神家园4、必须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5、必须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化事业是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性质与方向社会发展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社会发展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文明道德风尚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价值取向,是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救灾精神:大灾之中有大爱(汶川地震)救灾精神:大灾之中有大爱(舟曲泥石流)救灾精神:大灾之中有大爱(汶川地震)用生命守护学生的人民教师

同是中华儿女

用我们的爱心给你们力量

谢谢解放军叔叔

救灾精神:大灾之中有大爱(舟曲泥石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方面的创新。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十八大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价值取向扭曲:高富帅、社会上存在严重的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活动。

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10.3.1小悦悦事件.avi

诚信意识淡薄:比如,大学生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就业中的虚假包装等现象。

社会责任感缺乏:比如,学者的学术腐败、不良医者假药害命、矿难、毒奶粉屡见不鲜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一、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适应市场经济、与法律规范相协调、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第二、着力培养文明道德风尚,加强“三德”教育。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利己害他害己利他客观利己(道德,广泛性)损人利己(极端个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等级宗教道德主观利己(个人主义,合法)社会主义道德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先进性)共产主义道德害人害己(非理性道德)第三、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鼓励先进,循序渐进,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第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逐渐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有效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与大学生的关系。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与人文并重)

2、发展教育和科学

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社会财政投入。(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教师素质。(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高度的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3)》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5%,而美国则占了42%。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到GDP的比重必须要占到5%或者5%以上,才能算是支柱产业。

百年沧桑46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我国对未来和谐社会的憧憬:儒家有“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之分;老子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洪秀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和谐社会的历史考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803年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

—19世纪30-40年代欧文先后在美国、墨西哥创办“新和谐公社”;

—1842年魏特林出版《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马克思称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处女作”。

—《共产党宣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种“自由人联合体”或“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就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大、十八大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将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一、生态文明的概念文明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2、人类文明历程1、什么是文明生态文明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3、什么是生态文明(相互关系)(存在状态)自然生态人类社会改变其发展规律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

1、广义的角度。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发展阶段。

2、狭义的角度。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

3、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

4、制度属性的角度。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专家学者对生态文明的不同见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国生态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