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_第1页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_第2页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_第3页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_第4页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童年的水墨画》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组儿童诗,由诗人张继楼的《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小诗组成,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生活场景,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无穷趣味。《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诗歌先描绘平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再写水面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绿”一“红”,既是和谐唯美的相互映衬,又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使画面充满了色彩美感;接下来,描绘了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钓鱼孩子的倒影、钓鱼竿、红蜻蜓,空气都仿佛停止了流动,直到鱼儿上钩的一刹那,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画面顿时变得生机盎然。这一静一动的结合,是本诗的微妙高明之处。《江上》读准字音,会读水葫芦一词,简单了解双引号下的水葫芦的特殊含义。《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让学生读正确的同时,体会到运用修辞将小蘑菇钻出泥土顶着菌盖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第三句又将孩子们的斗笠想象成雨后的蘑菇。两句诗将“小蘑菇”与“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让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课教学的重点要立足单元教学,落实语文要素,达成学段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另外,要辅助学生学习诗歌这种体裁,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感悟诗情、体验诗境,领悟寥寥几句诗歌表现出的浓郁的童年趣味。二、教学目标1.通过字源探析、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墨、染、碎”等3个生字,学写“墨、染、竿”等3个汉字;2..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及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3.朗读课文,了解三个不同场景描写的内容。根据景物的色彩、声音和人物的活动等想象画面,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三、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掌握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2.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言文字。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认识绘画工具,了解水墨画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和绘画有关。看看这些绘画工具,你们认识吗?a出示:墨b出示:砚台在砚台里加上水,用墨研磨,就成了墨汁。c出示:水墨画用浓淡不同的墨汁画出来的画就叫“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绘画,所以也称为“国画”。板书:水墨画“墨”的上半部分是“黑”,下半部分是“土”。“墨”的结构告诉我们它是由黑色的土灰制成的。2.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正音,梳理内容。1.出示:学习活动一(1)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2)诗歌描写了那几幅水墨画?2.我们先来检查第一个学习任务。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三首儿童诗。出示学习《溪边》(1)“当作”:这个词怎么读?这里的“当”读第四声。让学生领读两遍,把整句诗读一遍。(2)讲生字“染”这首诗中还有两个生字。第一个“染”,谁能很快记住?(结构部件)你是用拆解部件的方法来记的。其实,这个“染”字的部件在提示我们这个字的意思呢!谁知道哪个部件告诉我们染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色素?(木)接着再把提取出来的色素放到----水里。然后把织物放进有色素的水里反反复复着色浸染。哪个部件在告诉我们浸染的次数很多?你看咱们中国的汉字太有趣了,“染”字本身就是一本只有一个字的说明书,记录了故人收集、制作染料,再用染料给织物上色的一整套方法。你记住这个染字了吗?“染”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谁来读?(出示字典里“染”的释义,请一生读。)“染”在课文里应该是第几种意思?看到过染布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染布的图片)你们发现染的布颜色上有什么特点?(3)讲生字“碎”你平时有打碎过什么东西吗?看演变,从石,表示石可碎物,卒有死亡之意,表示东西碎了,它的价值就不存在了。3.出示读《江上》理解水葫芦这组词语当中也有一个读音发生变化的,发现了吗?“水葫芦”轻声的。我们一起读一遍。水葫芦是什么?猜猜是什么?(出图)这就是水葫芦,它是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我们看它叶柄处圆圆的,像个葫芦,所以人们就叫他水葫芦了。水葫芦到了课文中还发生了变化,发现了吗?师:小朋友真厉害,一下子就读懂了这个词语特殊的含义。看来刚才读书的时候是动了脑筋的,来,我们一起读这两行。4.出示读《林中》读音完全正确5.认识组诗(1)诗歌描写了哪几幅水墨画?溪边、江上、林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三个词语)师:我们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三首小诗的题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三个题目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生:都是表示地方的词语。师:对,都是表示地点的词语。(2)起小标题“溪边”只是告诉我们一个地方。在溪边干什么呢?生:溪边钓鱼。那“江上”,他们又在干什么?生:江上戏耍。师:对了,这样的语言就有一种对称美。最后,在林中干什么?注意语言的对称美。(师在“江上”后面板书“戏水”)(师在“林中”后面板书“采菇”)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童年的水墨画》写了哪三幅水墨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我们看这三首小诗虽然地点不同,但都是写小朋友的童年生活。那么像这样子主题相同的几首小诗放在一起,我们就称他们叫组诗。(三)研读溪边钓鱼1.今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的第一首“溪边钓鱼”。(出示学习活动二,学生根据学习活动提示,自主学习。)师: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之前,要把相关的诗句读一遍,再说从这句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明白了吗?师:从“梳妆”这个词语中看到了一幅“垂柳飘动”图!掌声献给她。她是抓住关键词来理解、想象的。(板书:抓关键词理解)2.发现没?这句诗就是把垂柳当成人来写的。结合写法来想象,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板书:结合写法来理解)3.生:我从“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一句中,看见溪水很平静。师:除了静,溪水还有一个什么特点?(清)师:从哪看出?生:“像绿玉带一样”说明溪水很清澈。师:联系上一句,你是不是也能发现溪水很清澈?师:真好!你们看,联系上下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板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带着这样的想象,读出这两行诗句的美。(生齐读第一、二行诗句,声音舒缓而优美)4.你们还从其他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人站在清澈的溪水边,人影倒映在溪水中,人影都映绿了。师:你读了哪一句诗句,产生这样的画面的?(生读诗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师:你刚才也说了,人影是倒映在溪水中,应该说“人影给溪水映绿了”,诗人为什么说是“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联系生活经验、联系诗歌的特点来理解,靠自己的思考,领悟到诗人这样用字的精妙了!(板书: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联系诗歌特点理解)5、这山溪简直就是一汪神奇的染料?想想还会有什么被这山溪染绿了呢?师:岸上是一个绿色的世界,水中还有一个绿色的世界。同学们看,就在这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绿中,还有一种颜色格外醒目。是什么颜色?请你说。生:它就是红色。红蜻蜓。师:对,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可是嫩绿丛中的一点红,这样红绿相衬的画面,我们小朋友在一首诗当中过读到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红绿相衬,这就是对比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来,谁来读,突出红绿对比的感觉。好,请这位女同学。师:读的不错,还有谁来试试?把红和绿再突出一点?请你来。师:我觉得他读的也不错,它把绿和红稍稍的延长一点,色彩的美是不是就出来了?来,我们一起来试试。生齐读。6《溪边》真是一幅美丽的画,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钓鱼。师:那你们想走进画中和他们一起钓鱼吗?(播放音乐)这是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来到溪边,欣赏这如画的美景,到了溪边,人们才发现美丽的绿色世界,它还是一个如此安静的世界。师:仔细听听这安静的大自然中还能听到声音呢?请你说。(播放鸟叫声)是的,有鸟鸣声,因为幽静,我们才能听到小鸟的歌唱。跟着李老师来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请你说。花草师:大自然的气息让我们的心都静下来了。谁来读这4行?读出安静,请你读。读的再静一点,来请你读。我们就在这静静的溪边钓鱼,我们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垂柳为我们遮阴,饿微风习习,我们握着长长的鱼竿,把小手伸出来,(生伸出手)静静的等待,等什么?师:水面有没有动?赶紧站起来拉。师:你们把鱼儿甩到哪里去了?钓到这么大一条鱼,开心吗?开心了会怎么做?师:我们钓到鱼了,实在是太开心了,那书里的小朋友呢?“扑腾一声”到底是在水里游泳,还是发生了其他的事?你又是怎么知道是鱼儿上钩了?你看,联系上下文理解就准确了。对了,这里的“扑腾”就是鱼钓上来发出的声音。多开心啊,赶紧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五、六行诗句)假设课堂就是草地,你们都是钓到鱼的人,让笑声蹦跳起来!师:现在明白笑声为什么能蹦跳了吧?师:这样读诗,我们才是真的读懂了。现在,我们要把自己的理解、想象融入到声音里,一起来读读《溪边》。读之前,我们再一起回忆一下,第一、二句要读得——生:前两句要读得平静一点、美一点。师:第三、四句要读出——生:对比和变化。师:第五、六句读出——生:开心、兴奋。全班感情齐读。师:前文写景,后面哪里开始写人?那请问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人?你们仔细听,这样写不可以吗?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