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民生】 互联网+地震预警创新的案例_第1页
【“互联网+”民生】 互联网+地震预警创新的案例_第2页
【“互联网+”民生】 互联网+地震预警创新的案例_第3页
【“互联网+”民生】 互联网+地震预警创新的案例_第4页
【“互联网+”民生】 互联网+地震预警创新的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地震预警创新的案例分析

1、案例名称互联网+地震预警创新全国防震减灾服务2、参评单位XX高新减灾研究所3、案例简介汶川地震后,XX博士立即回国组建XX高新减灾研究所(简称减灾所),带领团队致力于地震预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减灾所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地震预警领域进行了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标准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开启了中国地震预警领域的服务和事业。目前,减灾所已形成了世界领先的地震预警技术,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包括芦山7级、九寨沟7级地震在内的39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并取得减灾实效。减灾所持续6年多通过手机、广播电视、微博、专用终端等多方式安全服务人员密集场所,核电站、卫星发射中心等重大工程,使得我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之后世界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截止目前,没有减灾所,中国的民众和工程就还不能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作为国内唯一正在提供地震预警服务的单位,减灾所已成为我国地震预警事业发展的引领者。4、案例解决行业痛点我国地震频发、震灾严重。21世纪前10年,我国仅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7.1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就夺去了近9万人的生命。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世界难题,且短期内还难以攻克。地震预警是大震时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墨西哥和日本已经实现地震预警,并在日本2011年3月11日9级地震时提前向日本民众发出地震预警警报,取得了一定的减灾实效。2008年汶川发生8级地震时,近7万人死亡,若有地震预警,可以减少2-3万人的死亡,避免2-3万个家庭的生死离别。汶川地震后,减灾所解决了中国没有地震预警能力的问题,包括从无到有形成地震预警技术、地震预警网的建设、地震预警的应用、各领域应用地震预警的策略等,填补了国内公开面向公众、工程提供地震预警服务的空白。具体的:(一)从无到有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地震预警技术地震预警是指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布设相对密集的传感器监测点,利用物联网技术(电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在地震对用户造成破坏前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以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的目的。自2008年以来,通过减灾所持续不断地创新,目前已形成世界领先的地震预警技术,其系统平均响应时间、盲区半径、震级偏差等关键核心技术均优于日本。(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应用减灾所地震预警技术建设了延伸至3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面积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6.6亿人)的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并通过出口尼泊尔,建成首个跨国地震预警网,服务一带一路国家。(三)从无到有,通过多种手段服务持续6年安全服务多个领域自201X年以来,该地震预警系统持续为多个领域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填补各领域地震预警应用空白。已逐步通过手机、广播电视、政务微博、专用接收终端等连续6年多安全服务民众、学校、社区、化工、地铁、高铁、国防、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及国家重大工程(核电站、核反应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领域,并连续预警芦山7级、鲁甸6.5级、九寨沟7级等39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技术安全、可靠。截至目前,减灾所地震预警技术是我国迄今唯一公开预警、并成功预警过7级地震的地震预警系统。以九寨沟7级地震为例,当地震发生时,四川汶川电视自动弹出地震预警画面,提前54秒向观众发出地震预警警报,四川茂县电视提前36秒向观众发出了地震预警警报,收到警报的民众迅速采取了避险措施,保障了生命安全。一位电视地震预警用户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情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之后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节目专题报道19分钟,另有共产党员手机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此事,引起了互联网上的热烈反响。九寨沟地震时,该系统还通过预警终端给XX市提前71秒预警,给甘肃陇南市提前19秒预警;通过包括四川科技、XX高新等近20个政务微博为近600万粉丝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注:目前已有35家政务微博接入地震预警服务,为1300多万粉丝提供地震预警服务);通过地震预警手机软件为全国100万手机用户发出预警警报。(四)从无到有,为各领域提供地震预警应急预案减灾所作为推动我国地震预警应用的先行者,不仅推动地震预警应用的发展,还承担着地震预警应用的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通过与国内外地震、应急、安监等领域的专家合作,吸收日本的应用经验和风险控制措施,在手机、学校、电视和化工、地铁等重大工程领域,探索出了通用地震预警应用风险控制对策和措施。已完成的主要风险控制对策和措施如下:1、手机地震预警应用风险控制策略及科普方法;2、微博地震预警应用风险控制策略及科普方法;3、电视地震预警安全播控措施及风险控制对策;4、学校应用地震预警的演习方法和避险策略;5、基于危化企业特点的地震预警应急预案和风险控制;6、地铁地震预警预案及风险控制;7、燃气地震预警及紧急处置方案;8、核反应堆应用地震预警的风险控制策略。5、案例应用范围目前,减灾所建成了延伸至3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面积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6.6亿人)的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可在地震预警覆盖区域内为民众和工程提供地震预警服务。自201X年以来,减灾所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示范应用到各领域。已逐步通过手机、广播电视、政务微博、专用接收终端等连续6年多安全服务民众、学校、社区、化工、地铁、高铁、国防、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及国家重大工程(核电站、核反应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领域,并连续预警芦山7级、鲁甸6.5级、九寨沟7级等39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民众收到预警警报采取合理措施避险,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减灾效益。同时,该地震预警技术已服务尼泊尔,并与中国大陆地震预警网实现互联互通,开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目前正在全国全面推动地震预警服务。典型应用如下:(一)重大工程。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石化、XX铁路局、XX和西安地铁、XX燃气、德阳东汽、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核反应堆等重大工程已应用地震预警。(二)党政部门的应用。四川省委、四川省人大、四川省政府、四川省政协及一些省级政府部门和市县政府的大院应用了地震预警。(三)应急部门的应用。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四川省应急办、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四川省减灾中心、云南省应急办等应急部门应用了地震预警,以便快速了解灾情信息,启动应急救援。新华社四川分社、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和中央电视台四川记者站已应用地震预警。(四)人员密集场所的应用。一些学校、社区、场镇、医院、办公楼等人员密集场所已应用地震预警。其中,全国21个省市区的一些中小学,包括XX市的152个中小学已应用了地震预警。(五)广播电视、手机地震预警。四川汶川、北川、茂县和攀枝花市米易县政府通过政府授权,将地震预警网接入当地的广播电视网,通过广播电视服务当地民众地震预警;四川交通广播电台(四川省应急广播电台)及时发布震情信息为听众服务。另外,民众还可通过手机APP、微博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四川公安”“四川科技”“XX高新”等35个政务微博(1300多万粉丝)接入地震预警信息并同步发布为粉丝服务;减灾所通过手机地震预警软件为31省市的手机用户提供地震预警服务。(六)军队、军工的应用。6、案例应用场景减灾所大陆地震预警系统通过手机、广播电视、政务微博、专用接收终端等连续6年多安全服务民众、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化工、地铁、高铁等重大工程、国防、政府部门等领域,为用户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及服务。由于地震是在人们没有任何防备情况下突发的,因此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且可能环境复杂。工程也处于不同的运行状况。因此,需要结合不同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手段相结合,多方面手段保障尽可能多的人在大震时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实现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具体应用场景如下:(一)手机应用下载手机地震预警APP。(二)广播电视应用广播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只需要当地广电部门和政府同意开通电视地震预警即可,不需要民众主动去关注,解决了地震时地震预警信息受众数量有限和科普难的问题,只要电视机开着,民众就能收到电视地震预警或地震预警科普信息。电视地震预警是付出成本最低且成效最快的方式。(三)微博应用1.微博可以通过关注XX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微博以及35家接入了地震预警信息的政务微博,可在地震时收到地震预警信息。2.鼓励大V主动向XX高新减灾研究所申请接入地震预警功能,免费为更多的粉丝提供地震预警服务。(四)专用接收终端应用1、人员密集场所可以通过安装地震预警接收终端,通过广播系统向民众提供地震预警服务、科普知识以及实现模拟地震演练。2、工程领域可以通过安装地震预警接收终端及紧急处置系统,在大震时,为工程领域的人员提供地震预警服务,减少人员伤亡;正在运行的工程可通过紧急处置系统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次生灾害。7、案例核心优势地震预警技术的核心是快速、可靠、安全的产生地震预警信息并传递到民众和工程。没有误报或误报概率低是地震预警应用的首要条件。截止目前,没有减灾所,中国的民众和工程就还不能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作为国内唯一正在提供地震预警服务的单位,减灾所已成为我国地震预警事业发展的引领者。在过去的6年多减灾所的大陆地震预警系统没有发生过误报的情况,但作为技术系统,理论上是存在这种风险的,应当尽量避免或防范。做一个对比,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在过去2年有几次严重误报。例如:2016年8月1日,日本国家地震预警网发出预警警报,称东京湾发生9.1级地震,一些重大工程紧急关停、民众紧急避险,后经证实该警报为由于地震测量计受到雷电造成的电信号干扰导致的地震误报。2013年,日本国家地震预警网误报7.8级地震。8、案例实施成果2011年以来,减灾所成功预警了芦山7级、鲁甸6.5级、九寨沟7级等39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民众收到预警后进行避险疏散,重大工程收到预警后进行紧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其中典型应用成果如下:1)成功预警2017年九寨沟7级地震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由减灾所自主研发的大陆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电视、手机、微博、专用接收终端等方式成功预警此次地震。四川省广元市、XX市、绵阳市、阿坝市、甘肃省陇南市、陕西省汉中市等6个市的11所学校提前5秒-38秒发出预警。还通过包括四川科技等近21个政务微博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还为国家减灾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提前预警了该地震。本次成功预警同步启动了全社会地震应急响应,是地震预警同步启动全社会应急响应的典型案例。当九寨沟7级地震发生时,四川汶川电视自动弹出地震预警画面,提前54秒向观众发出地震预警警报,四川茂县电视提前36秒向观众发出了地震预警警报,收到警报的民众迅速采取了避险措施,保障了生命安全。一位电视地震预警用户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情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之后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节目专题报道19分钟,另有共产党员手机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此事,引起了互联网上的热烈反响。2)成功预警2013年芦山7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震,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时第6秒开始发布地震预警信息。预警系统5秒给雅安主城区的预警;提前28秒给XX主城区预警,提前21秒告诉XX主城区的预估烈度4.5度(有强烈震感,但破坏较小)。地震预警信息通过手机、微博、广播电视、专用接收终端进行了同步发布。芦山7.0级强震时,XX一王姓手机地震预警用户,收到地震预警警报后,利用28秒的预警时间,从所居住的4楼避险到户外安全场所。地震结束后,回到家中,发现吊灯被地震震落。手机地震预警避免其被吊灯砸伤的可能。3)成功预警2014年云南景谷6.6级地震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6.6级地震,预警系统分别为普洱市和昆明市提前15秒和67秒预警。中央电视台《新闻1+1》对手机地震预警用户进行了采访报道。4)成功预警2014年云南盈江6.1级地震2014年5月30日,云南盈江发生6.1级地震。处于3度区的保山市和大理州有12所安装了地震预警接收终端的学校,即达到了学校预警接收终端设定的阈值,12所学校全部发出了地震预警警报,并按照演习和学校应急预案进行了安全有序避险。9、案例社会价值及影响力(一)案例的社会价值1、民生价值(1)为民众和重大工程提供地震预警服务,并在39次破坏性地震时取得减灾实效;(2)为国内“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提供地震安全支撑服务。2、科技价值减灾所使得中国地震预警成果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减灾所将持续在地震预警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在全球的科技形象提供领域支撑作用。3、外交价值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已走出国门,为尼泊尔建设地震预警系统,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减灾所将进一步将地震预警成果输出到更多地震多发国家,服务国际防震减灾,服务外交。(二)社会影响力1、基于在地震预警领域的创新,得到了广大媒体持续的报道、关注和支持减灾所的创新得到了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科技日报、新京报、京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中青报、南方都市报、东方卫视、四川日报、XX日报、文汇报、大公报、XX电视台、XX商报、华西都市报、XX晚报等媒体的密切关注、报道和支持。以九寨沟地震为例,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节目专题报道19分钟,另有共产党员手机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