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能正确认识隋唐兴亡与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时间及其统治地域的范围。2、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能运用史料分析隋唐兴衰与五代十国政权历史演变原因和影响3、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史实,了解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维护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755年618年907年朱温废唐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581年开皇之治唐朝建立隋朝建立589年完成统一960年北宋建立隋唐五代十国隋唐兴继短盛乱一、隋朝的兴亡1、概括隋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2、概括隋朝繁盛的表现。4、分析隋朝隋朝短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3、结合P34“学思之窗”,如何评价大运河的修建?快速阅读课文P34,回答下面问题。炀帝亡隋文帝建隋一、隋朝的兴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576年周灭齐隋南北朝上承东晋十六国的混乱局面,本身虽仍处于分裂状态,但南北对峙,北方占据优势,逐渐为隋唐的统一和鼎盛打下基础。589年隋灭陈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隋,都长安。①概括隋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一、隋朝的兴亡②概括隋朝繁盛的表现。广设仓库,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2、隋朝“繁盛”的表现:含嘉仓遗址图含嘉仓是隋炀帝初年于洛阳城内修筑的。内有粮窖四百座以上,现已发掘出二百八十座。其中,大窖储粮可达一万多石,小窖也有数千石。有一个窖里,还掘出五十多万斤已经碳化的粟。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炀帝末年,东都的布帛堆积如山。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尚未用尽。一、隋朝的兴亡

汴河怀古二首

唐皮日休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用:贯通南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南北

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弊端: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五大水系结合古诗,如何评价大运河的修建?3、评价大运河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唐)

材料二(隋末)“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藁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隋书·食货》

探究:分析隋朝短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杜佑《通典·食货典》国富民贫沉重的徭役和兵役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启示:以民为本,藏富于民隋炀帝自恃强盛,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穷兵黩武,超过社会承受能力上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是隋亡的主要原因。一、隋朝的兴亡4、隋朝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1、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政令严急,导致南方豪强纷纷举事反隋。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逐一平定……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复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隋朝这些措施()

A.源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

C.旨在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2、《通典·食货》中提到:“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从中可以看出()

A.隋朝商品经济发达B.隋朝注重精耕细作

C.隋朝重视粮食储备D.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DC针对训练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快速阅读课本P35--37页,思考以下问题:1、概括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并总结唐朝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的原因。3、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归纳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2、总结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及统一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完成统一2、唐朝的繁荣(1)政治贞观之治,繁荣初现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武周之治,持续发展继续劝课农桑,开创殿试和武举,选拔人才开元盛世,空前繁荣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①概括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并总结唐朝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的原因。唐玄宗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2、唐朝的繁荣(2)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筒车唐三彩手工业:①丝织业:丝织技术高,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②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还有著名的“唐三彩”(最名贵的陶)。③造纸业:宣州、益州的纸都十分有名。农业:江南地区制造了曲辕犁,并创造新型灌溉工具---筒车。商业:①货币统一:开元通宝。②市场发达,邸店、柜坊、飞钱。③繁华大都市,如长安、洛阳、扬州等。②总结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2、唐朝的繁荣(3)民族关系③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归纳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唐太宗灭东突厥,被尊奉“天可汗”唐高宗灭西突厥,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唐太宗与吐蕃和亲(7世纪)唐中宗与其会盟(9世纪)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特点:政策开明,恩威并施,方式多样,因俗而治。方式:设立机构;册封首领;武力征服;和亲、会盟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的首领大祚荣为渤海君王指导思想:华夷一体、民族平等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2、唐朝的繁荣职贡图

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只有隋唐帝王冒出了“天可汗”的称号,百年内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阎立本的职贡图可谓神来之笔,不是充满敌意的边远蛮夷,而是大国之外的使臣。

——《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民族关系唐朝的民族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什么启示?合作探究启示:民族团结一家亲;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纳百川,开放共享;思考点P35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隋唐盛世形成的必要条件。(2)统治者励精图治是盛世形成的政治保证。(3)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盛世形成的物质基础。(4)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是推动盛世形成的重要因素。提示:结合隋唐的政治、经济和民族政策思考。合作探究针对训练3.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由此可知,唐太宗的政治理念是

()

A.谏官+明君→皇权加强B.昏君+良言→社会动荡

C.昏君+奸臣→国破家亡D.明君+良臣→治世良方4.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滞开元盛世的到来”。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DB5、唐贞观初年,长安城汇聚了许多民族,如突厥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大约50000人)”,其中,除以政治目的而居留的官员外,以经商和贸易为目的安居长安者为数不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各民族间的交往很频繁

B.长安居住的突厥人最多

C.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针对训练6、唐朝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这反映出唐朝这一政策(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B.有利于民族的交融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CD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总结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快速阅读课文P37--38,回答下面问题。3、什么是“五代十国”?这个局面的形成与唐末的藩镇割据有什么关系?周世宗改革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2、简单叙述黄巢起义(背景、经过、结果)安禄山周世宗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总结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1、安史之乱①边疆危机,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局面②唐玄宗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背景:版图的拓展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增置军镇节度使权力扩大国家出现外重内轻局面李林甫过程

755年--763年

安禄山、史思明1、安史之乱材料3: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材料4: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安史之乱对我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影响》经济:经济衰退;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和课文分析安史之乱造成了什么影响?材料1:安史之乱后,吐蕃从唐朝手中夺走河西走廊和西域,代宗即位初甚至一度攻占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南诏继续扰边,大渡河以南尽为其所有。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2: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新唐书·兵志》

政治:藩镇割据,唐朝由盛转衰边防空虚,吐蕃、南诏侵扰边境平叛将领拥兵自重,削弱中央集权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严重破坏北方经济,迫使北方民众南迁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安史之乱后)的藩镇,是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之乱危机相当理性的举措……在与藩镇的博弈中,唐帝国通过不断学习调整……延续时间比代表“盛唐”气质的帝国前期还要长。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宋史·尹源传》合作探究如何评价唐朝的藩镇割据?一方面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另一方面中央依赖藩镇维系统治,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2、黄巢起义背景经过结果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后黄巢起义的将领朱温降唐,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简单叙述黄巢起义(背景、经过、结果)《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3、五代十国什么是“五代十国”?这个局面的形成与唐末的藩镇割据有什么关系?周世宗改革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朝代开国皇帝身份五代后梁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天雄军节度使十国吴越钱缪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南汉

岭南节度使闽王审知威武军节度使吴杨行密淮南节度使楚马殷武安节度使前蜀王建剑南节度使南平高季兴荆南节度使后蜀孟知祥剑南、西川节度使南唐徐知诰升州刺史北汉刘旻河东节度使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质上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后周世宗柴荣政治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强化中央政权经济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军事整顿军队,严肃军纪。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7、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逐渐掌握了禁军,甚至还掌握着宰相和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黄巢起义给了宦官和禁军沉重打击,而藩镇实力则进一步壮大。节度使朱温、李茂贞各有接天子以令诸侯之意。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外重内轻局面出现

B.宦官势力消亡

C.朝廷政治危机严重

D.宰相权力膨胀8、据宋初《太平寰宇记》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全国新置59县,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南方。至北宋统一南北,从后周、北汉治下的北方得户百万,而从南方诸国原辖区得户230余万。这表明五代十国时期()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C.战乱的影响未波及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