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史前一万年》是好莱坞英雄史诗大片。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代去体验我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去体验的地方是()A.北京龙骨山 B.云南元谋县 C.河南安阳 D.河南仰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项正确;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是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排除A项;河南安阳是殷墟的遗址,排除C项;河南仰韶是仰韶文化的遗址,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孚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制度是A.选举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因此,这一传说反映的制度是禅让制,故选D项;选举制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A项;夏朝时,启子承父位,开启了世袭制,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C项。3.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活动主题是()A.中国的朝代更替 B.中国的远古传说C.中国原始农耕文明 D.中国的青铜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河姆渡人最早培育了水稻,半坡人最早培育了粟,他们都是我国最早培育农作物的先民,因此活动主题应该是中国原始的农耕文明,C项正确;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没有建立王朝,他们也不是传说中的先民,更没有开始铸造青铜器,排除ABD项。故选C项。4.下列关于夏朝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建立者是启 B.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070年C.建立军队,制定历法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答案】A【解析】【详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军队,制定历法,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5.下列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C项图片是商周最具代表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C项正确;A项图片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记载武王伐纣,排除A项;B项图片是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排除B项;D项图片毛公鼎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目前出土青铜器铭文数量最多的,排除D项。故选C项。6.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于我国的()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铁农具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我国在春秋时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C项正确;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期都未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排除AB项;铁制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排除D项。故选C项。7.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它的设计与建造者是()A.秦国商鞅 B.齐国孙膑 C.秦国李冰 D.楚庄王【答案】C【解析】【详解】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它的设计与建造者是秦国李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C项正确;秦国商鞅进行的是变法活动,排除A项;齐国孙膑是著名的军事家,排除B项;楚庄王参与中原争霸的国君,排除D项。故选C项。8.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此人是()A.墨子 B.老子 C.孔子 D.孟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倡“仁”,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C项正确;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提倡“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提倡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提倡“仁政”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9.“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出自李白《古风》组诗,与此句描述气势相关的事件是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秦灭六国的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秦王扫六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灭六国的战争,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D符合题意;ABC项与“秦王扫六合”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0.成语“揭竿而起”描述了陈胜、吴广领导起义的情景。“揭竿而起”的地点在A.牧野 B.城濮 C.长平 D.大泽乡【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揭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D正确;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灭亡商朝,建立西周,A排除;春秋时期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B排除;战国时期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打败赵国,推动了秦统一的进程,C排除。故选D。1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注重“以德化民”,减轻农民负责,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少有的盛世局面。历史上将其称为()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答案】C【解析】【详解】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C项正确;贞观之治出现于唐太宗统治时期,排除A项;开元盛世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排除B项;康乾盛世出现于清朝前期,排除D项。故选C项。12.汉武帝曾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以解决诸侯王势力过大的问题。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汉武帝当时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 B.实行禅让制C.设置三公九卿制度 D.设刺史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以解决诸侯王势力过大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故选A;汉武帝时期已经不存在禅让制,排除B;设置三公九卿制的是秦始皇,排除C;设刺史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与题意不符,排除D。13.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但是,东汉后期政治腐朽、紊乱,主要表现为A.皇帝专制独裁 B.农民起义 C.军阀混战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年继位,便由此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各谋私利,相互斗争,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故选D;东汉后期皇帝年寿不长,不大容易出现专制独裁局面,排除A;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是政治腐朽引发的后果,而非起因,排除BC。1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西汉的史实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B.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C.班超在西域经营30年 D.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排除;CD项发生在东汉时期,排除。故选B。15.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爱憎分明,记事公正,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A.《论语》 B.《史记》 C.《汉书》 D.《诗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B项正确;孔子的言论被弟子整理成《论语》,班固写成了《汉书》,《诗经》相传是孔子编订的,均与题干“司马迁”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6.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①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地区②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③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④皇族之间连年混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建立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昏庸无能,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西晋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最后西晋被内迁的匈奴族所灭。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地区与西晋的灭亡无关,可以排除。②③④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温暖、湿润 B.土地肥沃,便于耕种C.兴修水利 D.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江南在没有得到开发前,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落后,西晋以后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D项正确;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便于耕种不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的原因,而是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排除AB项;兴修水利是统治者的政策,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排除C项。故选D项。18.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三组同学出示了如下史料,她们的观点应是()A.苻坚骄傲轻敌 B.前秦兵力分散 C.民族矛盾尖锐 D.前秦实力弱小【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表明,苻坚作为领导者,骄傲轻敌,自以为是,最终导致战争失败,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题干图片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A。19.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A.钟繇 B.王羲之 C.胡昭 D.欧阳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的行书摆脱了以往隶、篆的痕迹。王羲之是“行书”的集大成者,被后人称为“书圣”,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20.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200年的()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B项正确;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之间的战役,排除A项;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是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排除C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秦赵之间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21.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________;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答案】①.南朝②.鲜卑族【解析】【详解】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答案:①南朝②鲜卑族22.图1是______原始居民______式房屋复原图,图2是______原始居民______式房屋复原图。【答案】①.半坡②.半地穴③.河姆渡④.干栏【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做柱子,屋内有灶炕,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图片1是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图片2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复原图。23.“医圣”_______著有《伤寒杂病论》;东汉时,宦官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答案】①.张仲景②.蔡伦【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张仲景的知识可知,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根据所学造纸术的发明的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三、简答题(24小题6分,25小题12分,共18分)24.看图思考完成下列各题:①图中的A是国②图中的局面是?③奠定图中局面的关键性战役是?【答案】①魏②三国鼎立③赤壁之战【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的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建立魏、都城是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都城是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都城是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08年的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联合打败了曹操,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由此可知①图中的A是魏国;②图中的局面是三国鼎立;③奠定图中局面的关键性战役是赤壁之战。【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充分利用好图片信息的内容,要掌握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建立时间、人物、都城,识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意义和特点。25.秦朝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却又成为第一个短命王朝。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统一建立秦朝的是谁?秦完成统一的意义?(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一种什么制度?在地方实行的又是什么制度?(3)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列举两例?(4)秦统一后,又很快灭亡,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答案】(1)嬴政(秦始皇);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等(4)秦暴政;启示:不能实行暴政,要实行仁政;要减轻老百姓负担,让民休息;不能实行严刑峻法,要“以德治民”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完成统一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有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等。(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又很快灭亡,其灭亡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不能实行暴政,要实行仁政;要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让民休息;不能实行严刑峻法,要“以德治民”等。四、材料解析题(26小题18分,27小题16分,共34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材料二“然骞(qiān)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材料三各游牧民族又因其自身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充当了早期丝绸之路上贩运买卖的主角。他们都与丝绸之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非常密切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樊保良《略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根据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中“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哪两位?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2)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大一统,在政治、思想方面各采取了哪些举措?(3)材料二中的“骞”指的是谁?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什么?(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开通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5)综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国家的统一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写出一点即可)(6)西汉政府设置什么机构管理西域?有何意义?【答案】(1)炎帝和黄帝;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政治: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4)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6)西域都护;西域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解析】【小问1详解】人文初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生活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郡长官称_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秦初,将天下划为36郡。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在地方上采取了郡县制。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小问2详解】举措:政治方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13个州郡,每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大一统,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举措是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方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斥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大一统,在思想方面采取的举措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小问3详解】人物:依据材料二所给关键信息“然骞(qiān)凿空”和所学知识可知,“骞”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张骞。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了“丝绸之路”,张骞为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做出了贡献。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小问4详解】意义:依据材料“他们都与丝绸之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非常密切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小问5详解】影响:依据材料“秦朝、汉朝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小问6详解】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意义是西域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2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受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1)材料一中“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2)从材料二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成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3)根据材料三,概述这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三说一说,“敦煌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尉奏报给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作用。【答案】(1)分封制。义务:诸侯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参考
- 2025二手车买卖合同全国正式版
- 2025石油化工管道工程监理安全环保合同
- 2025室内涂料分包合同样本
- 《绿色生活由我启动》课件
- 2025医疗器械采购销售合同模板
- 电子银行承兑合同协议
- 电脑服务外包合同协议
- 电影股权转让合同协议
- 玉林农村建房合同协议
- DB33-1036-202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岩芯鉴定手册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试讲PPT
- 甘肃历史与甘肃文化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 高边坡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分析
- SAP航空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优秀方案集)
- 江苏工业企业较大以上风险目录
-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课件(PPT 49页)
- 监理质量评估报告(主体分部)
- 锅炉爆炸事故演练方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