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盐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盐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盐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盐城市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2022秋期末考试初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0分)1.“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他们可能是()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可知其结构是干栏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以木结构为主。C项正确;元谋人和山顶洞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类,排除AB项;半坡居民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图中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两件绝世青铜精品铸造于商朝。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3.下图为某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的课题,该单元的主题是()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原始的农耕社会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夏商周”“青铜器”“甲骨文”“春秋”“战国”等关键词可知主题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项正确;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大致相当于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排除A项;原始农耕生活主要指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指秦汉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4.下列关于“夏、商、西周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A.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B.国力衰弱,外族入侵C.横征暴敛,残害人民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夏、商、西周和秦朝这几代的最后的一位帝王,都横征暴敛,残害人民,因此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灭亡,C项正确;秦朝没有诸侯争霸、外族入侵,排除AB项;焚书坑儒,思想专制是秦朝,排除D项。故选C项。5.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鲁国朝拜当时强国晋国次数远高于周天子,说明的是当时周王室衰微,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A项排除;春秋时期的显著特征是诸侯争霸,C项排除;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排除。故选B。6.《资治通鉴》记载:“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中的()A.确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严明法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可知秦国人作战勇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因此材料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7.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不计安危迎难而上,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A.“无为而治”思想 B.“仁者爱人”思想C.“非攻、节俭”思想 D.“以法治国”思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不计安危迎难而上,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可得出,广大医务人员的行动体现了仁者大爱,“仁者爱人”思想,B项正确;“无为而治”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非攻、节俭”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以法治国”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8.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历史上秦朝中央政府主管监察官员的是()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御史大夫主要负责监察百官,D项正确;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郡守是地方长官,排除ABC项。故选D项。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中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的领导人是()A.商汤 B.陈胜 C.刘邦 D.项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0.两汉文化看徐州。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和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XX年)。这就是纪年法。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公元前202年应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故属公元前3世纪末。D符合题意,故选D项。【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11.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这直接反映汉文帝的统治政策是()A.以农为本 B.废除严刑峻法C.休养生息 D.建立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可得出,汉文帝的统治政策是休养生息,C项正确;以农为本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废除严刑峻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建立中央集权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2.秦朝“焚书坑儒”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观目的都是()A富国强兵 B.以德化民 C.巩固统一 D.摧残文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巩固秦朝统治,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汉朝统治,因此秦朝“焚书坑儒”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观目的都是巩固统一,C项正确;富国强兵与秦朝“焚书坑儒”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关,排除A项;以德化民与秦朝“焚书坑儒”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关,排除B项;摧残文化并非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3.直观的图示是有效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吻合的时期是()A.秦朝末年 B.西汉初年 C.三国时期 D.东汉后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出现在东汉后期,D项正确;秦朝末年没有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排除A项;西汉初年没有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排除B项;三国时期没有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4.下表对于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项目描述A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医学“医圣”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C史学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宗教道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佛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C项正确;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排除A项;医圣是张仲景,排除B项;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佛教从西方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依次是()A.商朝、战国、秦朝 B.商朝、东周、战国C.东周、战国、秦朝 D.东周、战国、秦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被商汤所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亳。商朝之后是周代,西周之后是东周,即春秋与战国,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表明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B项正确;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和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这三个表述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7.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提到的这场战役()A.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B.推翻了秦的残暴统治C.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D.推动大一统局面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可得出,诗中提到的这场战役是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A项正确;赤壁之战与推翻了秦的残暴统治无关,排除B项;官渡之战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排除C项;赤壁之战与推动大一统局面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8.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A.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B.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C.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D.三国鼎立是从混战到局部统一,是历史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是现象,从混战到局部统一,是历史进步,体现的是本质,故D正确;“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体现的现象,没有本质,故排除A项;“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是现象,故排除B项;“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体现的是现象,故排除C项。故选D。19.《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可知,题干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经济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江南气候条件优越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在当时,江南生产技术没有北方先进,故C不符合题意;在当时,江南劳动力资源没有北方丰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的改革措施是()A.用汉姓 B.穿汉服C.说汉话 D.与汉族通婚【答案】C【解析】【详解】孝文帝改革内容有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用(讲/写)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仿汉制(管制、律令),学汉礼,尊崇儒孔,以孝治国,尊老养老。当时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题干中的“北语”就是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故选C。二、材料题(共3题,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中国经济史》材料二: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中国历史》材料三: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选自《中外历史纲要》(1)材料一“革命性突破”是什么?这个突破在经济方面有什么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3)材料三中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哪个国家哪次改革成效最大?(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牛耕的出现、铁器(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都有所发展。(意思相近即可)(2)百家争鸣;法治。(3)富国强兵;秦国、商鞅变法。(4)新兴阶级力量的形成、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科技文化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等。(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可得出是铁农具和牛耕;根据材料“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都有所发展。【小问2详解】根据“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得出是百家争鸣;根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小问3详解】根据“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得出各国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商鞅变法影响最大。【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因素有新兴阶级力量的形成、改革或革命运动的推动、科技文化的进步和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等。

2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在治国理政方面各有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初年在治理国家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概括这一措施所起的作用?(2)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简述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道法令”是指什么法令?分析这一法令推行的根本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汉武帝在经济和军事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1)问题:疆域辽阔,不便于统治;措施:实行分封制(或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作用:保证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2)制度:郡县制度;影响: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秦朝的统一);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法令:推恩令;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西汉的统一;经济:盐铁专卖(他经济措施亦可,如统一铸造五铢钱;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军事:北击匈奴。【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可得出,西周初年在治理国家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疆域辽阔,不便于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解决措施是实行分封制(或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保证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秦朝的统一);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地方上实行推恩令,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西汉的统一。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军事上北击匈奴。23.对外友好交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区域文明的融合与发展,阅读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