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眉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眉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眉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眉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眉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检测一、选择题(26×2=52分)1.1929年,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此后,又相继发掘出4个猿人头盖骨,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良渚文化遗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此后,又相继发掘出4个猿人头盖骨,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北京人,B项正确;考古学者发现的是元谋人的门齿化石和粗糙的石器,排除A项;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模样基本相同,发现于1930年,排除C项;1936年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列与“干栏青石微风里,骨耜农耕稻谷收”相符的历史文化遗迹是()A.山顶洞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与“干栏青石微风里,骨耜农耕稻谷收”相符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河姆渡遗址,生活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他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使用骨耜,最早种植水稻,C项正确;山顶洞人是旧石器时代的代表,以采集狩猎为生,还没有过上原始农耕定居生活,排除A项;二里头遗址是有关夏朝的遗址,排除B项;半坡人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最早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3.“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A.炎帝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造车指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黄帝的贡献。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指南车。因此,材料是宋楚瑜拜谒黄帝陵的祭文,B项正确;炎帝没有发明指南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秦始皇的贡献,排除C项;孙中山的贡献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图历史事件发生在①对应朝代的是()A.大禹治水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46年是商朝时期,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的,B项正确;大禹治水是原始社会末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平王东迁发生在东周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西周初年,诸侯在受土受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器物、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自己的封地,这说明周初()A.全国政局稳定 B.地方财力雄厚C.中原文明扩展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把周王朝器物、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自己的封地”可以看出材料通过强调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受分封的诸侯将周王朝先进文化传播到被分封地,强调的是分封制推动了中原先进文明的扩展,C项正确;AB项下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西周还没有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6.下列关于下图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第一手史料,反映我国原始农业领先世界B.属于口传史料,反映华夏族的形成过程C.属于第二手史料,反映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属于实物史料,反映我国青铜铸造工艺历史悠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目所给图为商朝铸成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属于实物史料,反映了我国青铜铸造工艺历史悠久,D项正确;司母戊鼎不能反映我国原始农业领先世界,排除A项;司母戊鼎属于实物史料,不是口传史料,排除B项;司母戊鼎是第一手资料,排除C项。故选D项。7.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A.西周的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B.春秋时期分封制度渐趋瓦解C.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 D.战国时期有些卿大夫自立为诸侯【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反映了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说明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诸侯甚至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分封制度已经逐步走向瓦解,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西周的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反而说明分封制度在走向瓦解,排除A项;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因此公元前707年属于春秋时期,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卿大夫自立为诸侯,而且这一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8.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商鞅变法中体现“国家形态”转折措施是()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C.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结合课本所学,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治理地方的制度,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并立,兼并战争不断。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政治方面对地方治理,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国君的权利,使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A项正确;由题干中“分封制项直接行政管理”涉及到是对地方的管理,没有涉及改革户籍制度,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9.战国时期的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韩非则要求“以法治国”。这反映出当时()A.人民渴望民丰与法治 B.社会局势动荡不安C.百家争鸣追求治国之道 D.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韩非则要求“以法治国”可得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治国理念,儒家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家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墨家主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因此反映出当时百家争鸣追求治国之道,C项正确;题干涉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因此人民渴望民丰与法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无法体现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排除B项;题干只强调诸子百家的思想,未涉及传统文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0.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郡国并行制取代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了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俄封建国家。我国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代替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C项正确;夏朝时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排除A项;世袭制是王位更替的制度,分封制是天子为了管理臣子设置的管理制度,二者不能互相代替,排除B项;汉朝时期实行的是郡国制,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秦朝是"成也法家,败也法家"。它的成功,是建立了高效的汲取制度;它的失败,是这套制度没有可以约束它的力量,导致它汲取过度,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最能说明秦朝灭亡原因是A.法家思想影响 B.中央集权制度 C.陈胜吴广起义 D.秦朝残暴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它汲取过度,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赋税、徭役、兵役沉重,秦朝的残暴统治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AC项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中央集权制度与秦朝的灭亡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故选D项。12.“刘邦即位后,秦代竭泽而渔的剥削方式得到了重大改善,景帝时最终将田租的比例定为‘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汉初的统治者都十分节制使用民力。”这说明汉初统治者()A.实行横征暴敛 B.推行轻徭薄赋政策C.倡导“以德化民” D.注重扩大土地面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暴政灭亡,汉初吸取秦朝灭亡教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休养生息,B项正确;汉初轻徭薄赋,并不是横征暴敛,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倡导“以德化民”,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面积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13.“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材料体现了的主张()A.董仲舒 B.主父偃 C.李斯 D.姜子牙【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名为“推恩”,实际上是分割王国的封地,使王国无力同中央对抗,B项正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A项;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大臣,排除C项;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西周,排除D项。故选B项。14.“汉式帝之孙刘贸差中出土了‘孔子镜屏’和《易经》《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简族。”根据这些文物可以推断当时()A.重文轻武政策实施 B.造纸推动文化传播C.四书五经十分盛行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汉式帝之孙刘贸差中出土了‘孔子镜屏’和《易经》《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的简族。”可得出当时推崇儒学,儒学在西汉已经居于正统的地位,D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是在宋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造纸术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盛行,排除C项。故选D项。15.西汉文帝、景帝、东汉光帝等调整统治政策,使国家走向兴盛,出现了盛世局面,他们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发生农民起义 B.巩固皇权统治C.打击贵族的势力 D.防止诸诸侯王夺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根本目的都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B项正确;防止发生农民起义,打击贵族势力,防止诸诸侯王夺权的根本落脚点都为了巩固皇权统治,排除ACD项。故选B。16.“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在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这段材料反映了A.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B.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C.丝绸之路是一条军事、外交之路D.陆上丝绸之路没有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在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可见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条大国之道,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外交之路,但是重点强调此后发展成为沟通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之路,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17.下列关于我国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B.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C.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实施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疼痛D.《史记》中记录了蔡伦造纸的全部过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等做原料造纸,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排除A项;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排除B项;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实施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排除C项。故选D项。18.“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官渡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8年,孙刘联军采取火攻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官渡之战是曹操大败袁绍主力的战争,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故A错误;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爆发于战国时期,故BD错误。综上故选C。19.近年流行穿越剧,如果你穿越回汉末三国,你不可能看到的是A.曹操发动政变,废汉献帝建立魏国B.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C.周瑜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败曹军D.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汉末三国时期,曹操迎奉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周瑜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败曹军;而曹丕发动政变,废汉献帝建立魏国,而不是曹操建立魏国。所以你不可能看到的是A,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有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0.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①鲜卑族②氐族③越族④汉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戎狄”是对少数民族的称呼,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因此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鲜卑、氏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1.下表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领域发展状况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 D.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A项正确;B项不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排除B项;CD项是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D项。故选A项。22.《史记》记载江南地区在汉中期以前“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晋书》记载江南“谷帛殷阜……家给人足矣”。下列与江南地区发生变化原因无关的是()A.先进技术的传入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南宋时期,与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无关,B项符合题意;北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先进技术的传入,南方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ACD项都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23.据《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孝文帝采取的这一措施的意义是-()A.加深了民族矛盾 B.消灭了鲜卑文化C.促进了民族融合 D.造成了民族分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可知,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这一规定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C项正确;这一规定没有加速民族矛盾,也没有使鲜卑文化消灭,促进了民族融合,排除AB项;这样促进了民族融合,没有造成民族分裂,排除D项。故选C项。24.画像砖是魏晋文化的一部分,下边两幅画像砖分别出自北魏迁都前后鲜卑族墓葬,由此可以推断()A.鲜卑族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 B.北魏经济繁荣C.鲜卑族与汉族相互学习 D.鲜卑族完全汉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两幅画像砖可知,北魏迁都前鲜卑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而北魏迁都后鲜卑族已经过上了农耕生活,由此可见受汉族文化习俗的影响,鲜卑族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所转变,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北魏迁都前后鲜卑族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北魏经济繁荣,排除B项;题干体现了鲜卑族受到汉族文化习俗的影响,但没有体现汉族也受到鲜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无法得出相互学习,排除C项;仅凭农耕生活不足以得出鲜卑族已经完全汉化,排除D项。故选A项。25.下图人物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科学家,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①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②测算出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③写有数学著作《缀术》一书④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人物是祖冲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最突出的成绩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差50秒,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缀术》在唐朝时期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来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教材,①②③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④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祖冲之,结合①②③④的题型最好的解题方法是排除法来解答本题,①②③都是祖冲之的成就,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④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由此得出正确答案。26.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特点概括全面的是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最终趋向统一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南北朝后期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③民族融合形成又一次高潮,长江、黄河流域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在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分立、战争不断、民族融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政权分立,从220年起-589年的369年的时间里,出现过魏、蜀、吴、西晋、十六国、北魏等北朝、南朝等割据政权,期间也有过短期的统一。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在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大量的人口逃离家乡到安定的南方生活,一方面带去了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也带去了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发展。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加强。由于是分裂的时期,战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他们为躲避战乱,纷纷逃离家乡,到他处生存,逐渐走向融合,特别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这一时期,科技文化也有着显著的进步,在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所以概括全面的是①②③④,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全面,排除,故选C。二、综合题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春秋时期,“礼崩东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五霸称雄,战国时期,七雄互相攻伐,据统计,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而在公元的463到前222年的242年中,没有战争的年份少于89年。——摘编自《中国通史》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常,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您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繁荣局面。——部编版七上教科书(1)材料一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材料二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特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君“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农业措施,并归纳出商君变法的影响。(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代表的历史事件。【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2)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互相攻伐、不断兼并;战争不断。(3)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多的人可免除倔役。影响: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4)百家争鸣。【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片的出现,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等新现象。(2)根据材料“‘礼崩东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五霸称雄,战国时期,七雄互相攻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有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互相攻伐、不断兼并;战争不断。(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君“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农业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多的人可免除摇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4)据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丞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繁荣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代表的历史事件是百家争鸣。28.政治制度是稳定一个国家基石,好的制度能推动国家的发展。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二西周建立后,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室把王畿以外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1)“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目的和分封对象有哪些?受封的诸侯应该履行哪些义务?(3)结合所学,依次写出图一中①②代表的官职,并根据材料三写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1)制度:禅让制。(2)目的: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官职:①是丞相,②是御史大夫;措施: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天下为公”指的是禅让制。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推举人才的标准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2)根据材料二“西周建立后,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进行有效的统治;根据材料二“周王室把王畿以外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可知,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根据材料二“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可知,受封的诸侯应该履行的义务有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中①②代表的官职是丞相、御史大夫,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根据材料三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29.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华夏之形成】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化之交流】材料二:张骞拜别汉武帝出塞图(敦煌壁画)【民族之交融】材料三: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