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正定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石家庄市正定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石家庄市正定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石家庄市正定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石家庄市正定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定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到下表的相应位置)1.隋唐两朝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积极、恰当的评价应是()A.民族大融合 B.繁荣与开放C.中外文化全面交流 D.割据与动荡【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我国历史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封建经济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时期也是我国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对其积极、恰当的评价应是繁荣与开放,B正确;民族大融合对应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A排除;中外文化全面交流只是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的表现,C排除;割据与动荡出现在唐朝安史之乱后,D排除。故选B。2.隋朝仅历二世而亡,隋炀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问政事 B.骄奢淫逸 C.滥用民力 D.统治残暴【答案】A【解析】【详解】隋炀帝统治时期,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在位期间,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三次征辽东,故“不问政事”不符合隋炀帝的特征,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隋炀帝骄奢无度、滥用民力、统治残暴都是隋朝灭亡的原因,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3.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唐玄宗”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A项正确;“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李白送别友人的诗,排除B项;“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是李白写的一首赠日本友人的诗,排除C项;“千歌万歌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描述的是唐玄宗爱好歌舞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4.《旧唐书》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与上述记载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A.隋征辽东 B.安史之乱 C.北宋伐辽 D.黄巢起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唐玄宗时,发生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唐朝开始衰落,B项正确;《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历史,而不是隋朝、宋朝历史,排除AC二项;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5.唐朝一位诗人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他应是()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王维【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一生写下几千首诗,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反映出了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C项正确;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与“作品都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与“作品都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王维的的古诗词既富立体感,又体现和谐美,使人读诗如看画,与“作品都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的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下图中的文字就是中国书法颜体的代表作,其开创者应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颜真卿的书法,端正秀美、雄浑敦厚,世称颜体,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正确;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排除A项;柳公权的字,方折峻健,排除C项;欧阳询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排除D项。故选B项。7.“和同为一家”是古人用来描述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融洽的说法,这个少数民族应是()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秣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了,C项正确;唐朝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排除A项;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排除B项;秣鞨后来发展成渤海国,唐朝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排除D项。故选C项。8.唐玄宗时期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统治的地区位于今天的()A.东北地区 B.云南地区 C.西藏地区 D.新疆地区【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渤海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等地,唐朝时期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故A正确;唐朝时期云南地区建立了政权南诏,B排除;唐朝时期西藏地区建立了政权吐蕃,C排除;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D排除。故选A。9.“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A.玄奘 B.张骞 C.鉴真 D.郑和【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所以A项符合题意;张骞在西汉时期通西域,鉴真在唐玄宗时期六次东渡日本,郑和在明朝时期七次下西洋。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修建的传道场所。由此可见鉴真()A.东渡日本历经磨难 B.在日本极受尊敬C.意志顽强、学识渊博 D.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修建的传道场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华文化,并在日本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是中日友好交往的见证,也反映了鉴真在日本极受尊敬,B正确;题干没有反映鉴真东渡日本的过程或鉴真的意志、学识,AC排除;题干也没有反映鉴真来自扬州大明寺,D排除。故选B。11.关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有人认为只是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现象。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这一观点错误的是()A.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B.遣唐使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回日本C.朝鲜半岛的音乐在唐朝宫廷演出 D.新罗引入了唐朝的科技成就【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有人认为只是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历史现象”,可见能够证明这一观点错误的是唐朝时也有吸收外来文化,而朝鲜半岛的音乐在唐朝宫廷演出说明当时中国也有吸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C正确;ABD都是反映唐朝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北宋和辽经历了多次战争,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保持了很多年的和平,北宋和西夏,金,南宋和金等国家政权之间也是战争不断,但总体上说,此时期是一个各民族政权并立,力量彼此消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时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违背了史实,排除;故选D。13.开启了辽、宋100多年间和平友好局面的历史事件是()A.1044年元昊向宋称臣 B.1005年澶渊之盟签订C.1004年宋真宗澶州抗辽 D.1038年大夏国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B正确;1044年元昊向宋称臣反映的是北宋与西夏政权的关系,A排除;宋真宗澶州抗辽反映的是宋辽之间的冲突对抗,C排除;大夏国建立反映的是西夏政权的建立,D排除。故选B。14.《东京梦华录·序》中记载:“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囊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该材料可直接用于说明北宋时期()A.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C.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D.市民娱乐生活丰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可知,这是说,四面八方的货物,均在市场上交易,这体现出商品经济繁荣发展,B项正确;“市易”是市场交易,体现不出坊市制度已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政策,排除C项;“市易”是市场交易,体现不出市民娱乐生活丰富,排除D项。故选B项。15.脍炙人口的岳家军的故事发生在()A.宋夏战争期间 B.辽宋战争期间C.夏辽战争期间 D.宋金战争期间【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南宋建立后,金军经常南下进犯,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组建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一生精忠报国,受到世人的尊崇和怀念,D正确,ABC排除。故选D。16.始创于元朝,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C项;隋唐时期,开创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排除D项。故选B项。17.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279年,元统一了全中国,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所以答案选D。18.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活动的场所,北宋时期随着商业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出现了瓦子等与经济文化生活有关的娱乐场所,,C项符合题意;科举、民族关系均不符合题意;瓦子出现的时期是北宋,而不是明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9.史料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可见元朝()A.设置郡县管理 B.疆域空前辽阔 C.交通发达 D.统治稳固【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材料“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大意是说自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后,汉、隋、唐、宋都很强盛,但是要说到幅员辽阔,却都及不上元朝了,因此题干说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故B正确,ACD排除。故选B。20.《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A.火药 B.印刷术C.造纸术 D.指南针【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火药发明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箭、火枪、火炮等。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定位】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1)运用所学知识,答出材料中“此河”的名称,并根据材料,说明判断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此河”开凿的重要影响。【答案】(1)隋朝大运河判断理由:流经扬州(或载到扬州尽不还);隋朝灭亡与此河有关(或尽道隋亡为此河)(意思相近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也可)(2)促进了南北地区的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答出其一即可);促进了江南地区发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等。(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也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载到扬州尽不还……”可知此河流经扬州。“尽道隋亡为此河……”可知,隋朝的灭亡与此河有关,综上所述,可判断出材料中的“此河”是隋朝大运河。判断的理由是流经扬州;隋朝灭亡与此河有关。【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地区的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根据材料“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大运河开凿的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发展;根据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可得出影响: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等。22.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公元583年,隋文帝打破了以往根据门阀等级而选拔人才为统治阶级所用的举士方法,采取一些较为简单且无严格程序的考试,按照国家统一需要的人才科目,不分身份阶层地位直接从社会中考评人才。隋炀帝于大业二年(606)开始设立进士科,完善了通过平等考试从社会中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且较之以前更加严格。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即位后,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创立武举。——摘编自黄喆(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利弊分析)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入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散序进士》(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在不同皇帝统治时期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在当时的重要影响。【答案】(1)隋文帝用考试的办法选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增加录取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意思相近即可)(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等。(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也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隋文帝打破了以往根据门阀等级而选拔人才为统治阶级所用的举士方法,采取一些较为简单且无严格程序的考试,按照国家统一需要的人才科目,不分身份阶层地位直接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可知,这体现的是,隋文帝用考试的办法选官;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隋炀帝于大业二年(606)开始设立进士科,完善了通过平等考试从社会中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且较之以前更加严格”可知,这体现的是,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即位后,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创立武举”可知,这体现的是,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增加录取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隋文帝打破了以往根据门阀等级而选拔人才为统治阶级所用的举士方法,采取一些较为简单且无严格程序的考试,按照国家统一需要的人才科目,不分身份阶层地位直接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可知,这体现的作用是,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根据所学可知,其它作用还有,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可知,这体现的作用是,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等。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窃闻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