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省陇南市第八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甘肃省陇南市第八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甘肃省陇南市第八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甘肃省陇南市第八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甘肃省陇南市第八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数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方程﹣1=的解是()A.﹣1 B.2或﹣1 C.﹣2或3 D.32.如图,各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四个阴影三角形中,一定相似的一对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c=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2和3,则()A.b=1,c=﹣6 B.b=﹣1,c=﹣6C.b=5,c=﹣6 D.b=﹣1,c=64.下列标志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C. D.5.如图,已知:在⊙O中,OA⊥BC,∠AOB=70°,则∠ADC的度数为()A.70° B.45° C.35° D.30°6.如图是二次函数y=ax1+bx+c(a≠0)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1.关于下列结论:①ab<0;②b1﹣4ac>0;③9a﹣3b+c>0;④b﹣4a=0;⑤方程ax1+bx=0的两个根为x1=0,x1=﹣4,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7.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的长不可能是()A.3.5 B.4.2 C.5.8 D.78.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没有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是()A.m<1 B.m>﹣1 C.m>1 D.m<﹣19.已知二次函数(是常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当时,函数图象经过点B.当时,函数图象与轴没有交点C.当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始终在轴下方D.当时,则时,随的增大而增大.10.把分式中的、都扩大倍,则分式的值()A.扩大倍 B.扩大倍 C.不变 D.缩小倍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则=_________.12.铅球行进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关系为y=﹣x2+x+,铅球推出后最大高度是_____m,铅球落地时的水平距离是______m.13.如图,将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得到,连结,若,则的度数是____.14.一个布袋里装有10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这10个球中有m个红球,从布袋中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搅匀,再摸出一个球,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0.3左右,则m的值约为__________.15.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和4,则△OAB的面积是_____.16.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5,其中较小的三角形面积是,那么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7.在△ABC中,∠ABC=30°,AB=,AC=1,则∠ACB的度数为____________.18.若⊙O的直径是4,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3,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即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1)如图1,取点M(1,0),则点M到直线l:y=x﹣1的距离为多少?(2)如图2,点P是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上的一个点,过点P分别作PM⊥x轴,作PN⊥y轴,记P到直线MN的距离为d0,问是否存在点P,使d0=?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3,若直线y=kx+m与抛物线y=x2﹣4x相交于x轴上方两点A、B(A在B的左边).且∠AOB=90°,求点P(2,0)到直线y=kx+m的距离最大时,直线y=kx+m的解析式.20.(6分)问题提出:如图所示,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若干金属片,按下列规则,把金属片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a.每次只能移动1个金属片;b.较大的金属片不能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把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移动多少次?问题探究:为了探究规律,我们采用一般问题特殊化的方法,先从简单的情形入手,再逐次递进,最后得出一般性结论.探究一:当时,只需把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用符号表示,共移动了1次.探究二:当时,为了避免将较大的金属片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我们利用2号针作为“中间针”,移动的顺序是:a.把第1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2号针;b.把第2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c.把第1个金属片从2号针移到3号针.用符号表示为:,,.共移动了3次.探究三:当时,把上面两个金属片作为一个整体,则归结为的情形,移动的顺序是:a.把上面两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2号针;b.把第3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c.把上面两个金属片从2号针移到3号针.其中(1)和(3)都需要借助中间针,用符号表示为:,,,,,,.共移动了7次.(1)探究四:请仿照前面步骤进行解答:当时,把上面3个金属片作为一个整体,移动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五:根据上面的规律你可以发现当时,需要移动________次.(3)探究六:把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移动________次.(4)探究七:如果我们把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移动的次数记为,当时如果我们把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移动的次数记为,那么与的关系是__________.21.(6分)同学张丰用一张长18cm、宽12cm矩形纸片折出一个菱形,他沿矩形的对角线AC折出∠CAE=∠DAC,∠ACF=∠ACB的方法得到四边形AECF(如图).(1)证明:四边形AECF是菱形;(2)求菱形AECF的面积.22.(8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A的坐标为(﹣4,1),点B的坐标为(﹣1,1).(1)画出△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1BC1;(1)画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1B1C1.23.(8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3m﹣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m的取值范围;(2)当m为正整数时,求方程的根.24.(8分)如图,已知AB是⊙O上的点,C是⊙O上的点,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CD=∠BAC.(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D=30°,BD=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5.(10分)如图,直线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连接.(1)求直线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直线经过点吗?请说明理由;(3)当直线与反比例数图象的交点在两点之间.且将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为时,请直接写出的值.26.(10分)近期猪肉价格不断走高,引起市民与政府的高度关注,当市场猪肉的平均价格达到一定的单价时,政府将投入储备猪肉以平抑猪肉价格.(1)从今年年初至5月20日,猪肉价格不断走高,5月20日比年初价格上涨了60%,某市民在今年5月20日购买2.5千克猪肉至少要花100元钱,那么今年年初猪肉的最低价格为每千克多少元?(2)5月20日猪肉价格为每千克40元,5月21日,某市决定投入储备猪肉,并规定其销售价格在5月20日每千克40元的基础上下调a%出售,某超市按规定价出售一批储备猪肉,该超市在非储备猪肉的价格仍为40元的情况下,该天的两种猪肉总销量比5月20日增加了a%,且储备猪肉的销量占总销量的,两种猪肉销售的总金额比5月20日提高了,求a的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D【分析】找到最简公分母,去分母后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后,再检验是否有增根问题可解.【详解】解:去分母得2x﹣(x2﹣4)=x﹣2,整理得x2﹣x﹣6=0,解得x1=1,x2=-2,检验:当x=1时,x2﹣4≠0,所以x=1是原方程的解;当x=-2时,x2﹣4=0,所以x=2是原方程的增根,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解答完成后要对方程的根进行检验,判定是否有增根产生.2、A【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四个图形中阴影三角形的边长,然后判断哪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即可.【详解】解:由图,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①图中阴影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②图中阴影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③图中阴影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④图中阴影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可以得出①②两个阴影三角形的边长,所以图①②两个阴影三角形相似;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如果两个三角形三条边对应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本题在做题过程中还需注意,阴影三角形的边长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有的图形需要把小正方形补全后计算比较准确.3、B【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2+3=﹣b,﹣2×3=c,即可得到b与c的值.【详解】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3=﹣b,﹣2×3=c,∴b=﹣1,c=﹣6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满足,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解答.【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C、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点睛】掌握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5、C【分析】先根据垂径定理得出=,再由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OA⊥BC,∠AOB=70°,∴=,∴∠ADC=∠AOB=3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D【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图像可知,a<0,b<0,故①错误;∵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故②正确;当x=-3时,y=9a﹣3b+c,在x轴的上方∴y=9a﹣3b+c>0,故③正确;∵对称轴∴b-4a=0,故④正确;由图像可知,方程ax1+bx=0的两个根为x1=0,x1=﹣4,故⑤正确;故答案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难度系数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图像判断出a,b和c的值或者取值范围.7、D【详解】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AP的长不可小于3∵△ABC中,∠C=90°,AC=3,∠B=30°,∴AB=1,∴AP的长不能大于1.∴故选D.8、C【解析】试题解析: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解得:故选C.9、D【分析】将和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判断A选项;利用可以判断B选项;根据顶点公式可判断C选项;根据抛物线的增减性质可判断D选项.【详解】A.将和代入,故A选项错误;B.当时,二次函数为,,函数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故B选项错误;C.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即,当时,不一定小于0,则顶点不一定在轴下方,故C选项错误;D.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由C选项得,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所以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根的判别式以及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掌握抛物线的对称轴、开口方向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C【分析】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b都扩大3倍,∴∴分式的值不变.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解析】根据众数的概念求解可得.【详解】∵数据4,3,x,1,1的众数是1,∴x=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12、310【分析】利用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铅球行进的最大高度;铅球推出后落地时,高度y=0,把实际问题可理解为当y=0时,求得x的值就是铅球落地时的水平距离.【详解】∵y=﹣x2+x+,∴y=﹣(x﹣4)2+3因为﹣<0所以当x=4时,y有最大值为3.所以铅球推出后最大高度是3m.令y=0,即0=﹣(x﹣4)2+3解得x1=10,x2=﹣2(舍去)所以铅球落地时的水平距离是10m.故答案为3、10.【点睛】此题考查了函数式中自变量与函数表达的实际意义,需要结合题意,取函数或自变量的特殊值列方程求解.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13、【分析】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然后得出,进而求出的度数,再利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得到∵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3【解析】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实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可以从比例关系入手,列出等式解答.【详解】解:根据题意得,=0.3,解得m=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关键是要知道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实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15、2【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A,B两点的横坐标,求出A(1,1),B(4,1).再过A,B两点分别作AC⊥x轴于C,BD⊥x轴于D,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出S△AOC=S△BOD=×4=1.根据S四边形AODB=S△AOB+S△BOD=S△AOC+S梯形ABDC,得出S△AOB=S梯形ABDC,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S梯形ABDC=(BD+AC)•CD=(1+1)×1=2,从而得出S△AOB=2.【详解】解:∵A,B是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1和4,

∴当x=1时,y=1,即A(1,1),

当x=4时,y=1,即B(4,1).

如图,过A,B两点分别作AC⊥x轴于C,BD⊥x轴于D,则S△AOC=S△BOD=×4=1.

∵S四边形AODB=S△AOB+S△BOD=S△AOC+S梯形ABDC,

∴S△AOB=S梯形ABDC,

∵S梯形ABDC=(BD+AC)•CD=(1+1)×1=2,

∴S△AOB=2.

故答案是:2.【点睛】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中k的几何意义,即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k|.16、25【解析】试题解析:∵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5,∴面积的比是4:25,∵小三角形的面积为4,∴大三角形的面积为25.故答案为25.点睛: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7、60°或120°.【分析】作AD⊥BC于D,先在Rt△ABD中求出AD的长,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D,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如图,作AD⊥BC于D,如图1,在Rt△ABD中,∠ABC=30°,AB=,AC=1,∴AD=AB=,在Rt△ACD中,sinC=,∴∠C=60°,即∠ACB=60°,同理如图2,同理可得∠ACD=60°,∴∠ACB=120°.故答案为60°或12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分情况作出图形求解.18、相离【解析】r=2,d=3,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离三、解答题(共66分)19、(1);(2)点P(,2)或(2,);(3)y=﹣2x+1【分析】(1)如图1,设直线l:y=x﹣1与x轴,y轴的交点为点A,点B,过点M作ME⊥AB,先求出点A,点B坐标,可得OA=2,OB=1,AM=1,由勾股定理可求AB长,由锐角三角函数可求解;(2)设点P(a,),用参数a表示MN的长,由面积关系可求a的值,即可求点P坐标;(3)如图3,过点A作AC⊥x轴于点C,过点B作BD⊥y轴于点D,设点A(a,a2﹣4a),点B(b,b2﹣4b),通过证明△AOC∽△BOD,可得ab﹣4(a+b)+17=0,由根与系数关系可求a+b=k+4,ab=﹣m,可得y=kx+1﹣4k=k(x﹣4)+1,可得直线y=k(x﹣4)+1过定点N(4,1),则当PN⊥直线y=kx+m时,点P到直线y=kx+m的距离最大,由待定系数法可求直线PN的解析式,可求k,m的值,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1,设直线l:y=x﹣1与x轴,y轴的交点为点A,点B,过点M作ME⊥AB,∵直线l:y=x﹣1与x轴,y轴的交点为点A,点B,∴点A(2,0),点B(0,﹣1),且点M(1,0),∴AO=2,BO=1,AM=OM=1,∴AB===,∵tan∠OAB=tan∠MAE=,∴,∴ME=,∴点M到直线l:y=x﹣1的距离为;(2)设点P(a,),(a>0)∴OM=a,ON=,∴MN==,∵PM⊥x轴,PN⊥y轴,∠MON=10°,∴四边形PMON是矩形,∴S△PMN=S矩形PMON=2,∴×MN×d0=2,∴×=4,∴a4﹣10a2+16=0,∴a1=2,a2=﹣2(舍去),a3=2,a4=﹣2(舍去),∴点P(,2)或(2,),(3)如图3,过点A作AC⊥x轴于点C,过点B作BD⊥y轴于点D,设点A(a,a2﹣4a),点B(b,b2﹣4b),∵∠AOB=10°,∴∠AOC+∠BOD=10°,且∠AOC+∠CAO=10°,∴∠BOD=∠CAO,且∠ACO=∠BDO,∴△AOC∽△BOD,∴,∴∴ab﹣4(a+b)+17=0,∵直线y=kx+m与抛物线y=x2﹣4x相交于x轴上方两点A、B,∴a,b是方程kx+m=x2﹣4x的两根,∴a+b=k+4,ab=﹣m,∴﹣m﹣4(k+4)+17=0,∴m=1﹣4k,∴y=kx+1﹣4k=k(x﹣4)+1,∴直线y=k(x﹣4)+1过定点N(4,1),∴当PN⊥直线y=kx+m时,点P到直线y=kx+m的距离最大,设直线PN的解析式为y=cx+d,∴解得∴直线PN的解析式为y=x﹣1,∴k=﹣2,∴m=1﹣4×(﹣2)=1,∴直线y=kx+m的解析式为y=﹣2x+1.【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根与系数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利用参数列出方程是本题的关键.20、(1)当时,移动顺序为:(1,2),(1,3),(2,3),(1,2),(3,1),(3,2),(1,2),(1,3),(2,3),(2,1),(3,1),(2,3),(1,2),(1,3),(2,3).(2),(3),(4)【分析】根据移动方法与规律发现,随着盘子数目的增多,都是分两个阶段移动,用盘子数目减1的移动次数都移动到2柱,然后把最大的盘子移动到3柱,再用同样的次数从2柱移动到3柱,从而完成,然后根据移动次数的数据找出总的规律求解即可.【详解】解:(1)当时,把上面3个金属片作为一个整体,移动的顺序是:(1,2),(1,3),(2,3),(1,2),(3,1),(3,2),(1,2),(1,3),(2,3),(2,1),(3,1),(2,3),(1,2),(1,3),(2,3).故答案为:(1,2),(1,3),(2,3),(1,2),(3,1),(3,2),(1,2),(1,3),(2,3),(2,1),(3,1),(2,3),(1,2),(1,3),(2,3).(2)解:设是把n个盘子从1柱移到3柱过程中移动盘子之最少次数n=1时,f(1)=1;n=2时,小盘→2柱,大盘→3柱,小柱从2柱→3柱,完成,即n=3时,小盘→3柱,中盘→2柱,小盘从3柱→2柱,大盘从1柱→3柱,小盘从2柱→1柱,中盘从2柱→3柱,小盘从1柱→3柱,完成.[用种方法把中、小两盘移到2柱,大盘3柱;再用种方法把中、小两盘从2柱3柱,完成],故答案为:(3)由(2)知:故答案为:(4)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归纳推理、图形变化的规律问题,根据题目信息,得出移动次数分成两段计数,利用盘子少一个时的移动次数移动到2柱,把最大的盘子移动到3柱,然后再用同样的次数从2柱移动到3柱,从而完成移动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对阅读并理解题目信息的能力要求比较高.21、(1)详见解析;(2)1.【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AF=CE即可.(2)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AE,再根据S菱形AECF=S矩形ABCD﹣S△ABE﹣S△DFC求出面积即可.【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FAC=∠ACE,∵∠CAE=∠DAC,∠ACF=∠ACB,∴∠EAC=∠ACF,∴AE∥CF,∵AF∥EC,∴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FAC=∠FCA,∴AF=CF,∴四边形AECF是菱形.(2)解:∵四边形AECF是菱形,∴AE=EC=CF=AF,设菱形的边长为a,在RT△ABE中,∵∠B=90°,AB=12,AE=a,BE=18﹣a,∴a2=122+(18﹣a)2,∴a=13,∴BE=DF=5,AF=EC=13,∴S菱形AECF=S矩形ABCD﹣S△ABE﹣S△DFC=216﹣30﹣30=1cm2.【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转化的思想,把问题转化为方程解决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1)详见解析;(1)详见解析.【分析】(1)分别作出A,C的对应点A1,C1即可得到△A1BC1;

(1)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1,B1,C1即可得到△A1B1C1.【详解】(1)如图所示,△A1BC1即为所求.(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旋转变换,熟练掌握位旋转变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3、(2)m<2;(2)x2=2+,x2=2-.【解析】(2)由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知△>0,列不等式求解可得;(2)求出m的值,解方程即可解答.【详解】(2)∵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2﹣4(3m﹣2)=24﹣22m>0,解得:m<2.(2)∵m为正整数,∴m=2.∴原方程为x2﹣4x+2=0解这个方程得:x2=2+,x2=2-.【点睛】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方程的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值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4、(1)证明见解析;(2)阴影部分面积为【解析】(1)连接OC,易证∠BCD=∠OCA,由于AB是直径,所以∠ACB=90°,所以∠OCA+OCB=∠BCD+∠OCB=90°,CD是⊙O的切线;(2)设⊙O的半径为r,AB=2r,由于∠D=30°,∠OCD=90°,所以可求出r=2,∠AOC=120°,BC=2,由勾股定理可知:AC=2,分别计算△OAC的面积以及扇形OAC的面积即可求出阴影部分面积.【详解】(1)如图,连接OC,∵OA=OC,∴∠BAC=∠OCA,∵∠BCD=∠BAC,∴∠BCD=∠OCA,∵AB是直径,∴∠ACB=90°,∴∠OCA+OCB=∠BCD+∠OCB=90°∴∠OCD=90°∵OC是半径,∴CD是⊙O的切线(2)设⊙O的半径为r,∴AB=2r,∵∠D=30°,∠OCD=90°,∴OD=2r,∠COB=60°∴r+2=2r,∴r=2,∠AOC=120°∴BC=2,∴由勾股定理可知:AC=2,易求S△AOC=×2×1=S扇形OAC=,∴阴影部分面积为.【点睛】本题考查圆的综合问题,涉及圆的切线判定,勾股定理,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5、(1);(2)直线经过点,理由见解析;(1)的值为或.【分析】(1)依据直线l1:y=-2x+b和反比例数的图象都经过点P(2,1),可得b=5,m=2,进而得出直线l1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