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大自然的声音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3.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过程与方法:

完成表格,分小组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1.会认7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难点:能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教学准备:

教师:大自然声音的音乐,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字词,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叽叽喳喳

2.教师引读,学生说说读这些词语时眼前出现的画面。

3.教师小结:这些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它们都来自于大自然中,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大自然中聆听声音。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读流利。

2.同座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赛读。

三、合作学习: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小组学生朗读课文,讨论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风水动物

师: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

有一句话总结了整篇课文的内容,你能找出这句话吗?(指名回答)

2.齐读第1自然段。

3.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指导学生填写图表。

4.学生交流答案。

第二个方框中填: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第三个方框中填: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1

5.学生交流课文写法的特点和第2、3、4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6.教师总结:第2、3、4自然段都是围绕第1自然段来写的。第2、

3、4自然段的第1句又是每段的中心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琴:下部是“今",不要写成“令"。

器:不要把点漏写了。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大自然的声音

风水动物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

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

你们想去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

小伙伴(出示由生字所组成的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

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想想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4.学生交流,全班汇报。

二、合作学习:入境想象,美读感悟

1.小组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哪

些美妙的声音。

2.学生默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3.关于风的声音(大胆想象,美读悟妙)。

⑴师: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

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们听……

⑵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

在音乐的变换中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⑶出示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

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

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4)指名读,提醒学生读时注意将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将狂风的

雄伟读得急、猛,感受风声的美妙。

⑸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

适时用手势划出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2

(6)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聆听了音乐会上的风之曲。

⑺教师小结:风真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微风曲,

又能合奏出雄浑的狂风曲,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8)学生熟读第2自然段,尝试背诵。

4.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师: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⑴指名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

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

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

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水也能演奏,真

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叫"象声词"。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

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僻僻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真形象,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去,小雨滴

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会更加有趣、热闹吧!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⑵教师引导: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

出示相关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

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

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

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师生分小组合作朗读。第1组读小溪,第2组读河流,第3、4组

读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通过体会”淙淙、潺潺、哗啦啦”来感受

水声变化的美妙。)

③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

来(小溪一河流一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⑶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

滴的伴奏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3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⑸学生试背。

5.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⑴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

乐会上一展歌喉。

⑵齐读第4自然段。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

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

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⑶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蛔蛔),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

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

乐!教师范读句子。

(4)指名读,同桌轮读,小组赛读。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师: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

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3

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瀑布》。

2.指名读。

3.学生交流诗中瀑布的特点及诗的写作特点。教师相机指导。

瀑布的特点——声音大、雄伟

写作特点——由远及近的顺序、比喻的手法

4.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象拓展,课外练笔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

音时,你就会发现大自然的神奇。请把自己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用

几句话写下来,再和同学交流吧。

大自然的声音

风手风琴]

水打击乐》

动物歌手,

教学后记:

4

22父亲、树林和鸟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默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以理知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爱鸟、保护大

自然的情感。

重占.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默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图片(父亲、树林、鸟)。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有鸟叫声的音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根据学生

的回答贴上鸟图。

2•课件展示图片,明确“家”的概念,问:“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

哪儿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树林图。(板书:树林和鸟)

让学生用“我喜欢鸟儿,因为——”来说一句话。(贴上父亲图)

3•继续板书课题(父亲),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先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带

生字的新词,并借助拼音自主认识生字,强调鼻音和边音。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学生反馈:课文共22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生词:黎明、喃喃、凝神

静气、舒畅、一瞬间、猎人。

3•随机指名学生起来当小老师带读词语。

强调:黎(边音)、凝(鼻音)、猎(边音)。

4•课件展示顺口溜,让学生猜字。

5

(1)十对十,日对月。(朝)

(2)雨天做家务。(雾)

(3)月亮在旁边。(膀)

5•教师范写要求会写的字,学生书空。

6•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

三、合作学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桌齐读课文。

(1)先让学生说说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篇课文呢?(快乐、喜

欢)

(2)学生带着快乐和喜欢的感情来齐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课

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2•反馈并指导朗读中心句。

(1)学生反馈信息,课件展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哪两个词最能体现父亲喜欢的感情呢?(最,一生。)

③那么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父亲如此喜欢树林和鸟的感情读出来

呢?(指名读)

④全班再一起读一读。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喜爱树林和鸟最一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制作生字卡片,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二、合作学习: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思考:1、父亲一生最喜欢什么?

2、你能在课文中的第2〜8自然段里找出相关句子来说明父

亲是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的吗?

3、为什么作者只闻到草木的味道?

4、为什么作者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齐读第1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

林和歌唱的鸟。

2•望鸟、闻鸟(仔细观察)。

(1)你能在课文中的第2〜8自然段里找出相关句子来说明父亲是用

心地闻、仔细地观察的吗?(自由读第2〜8自然段,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

流)

(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

用鼻子闻了又闻。”从“幽深的雾蒙蒙的”体会到树林里什么都看不到。

6

从“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体会到父亲在仔细地看、用心地闻。(个别读)

“我茫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

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个别读)

随机指导理解:凝神静气。

“像树一般兀立的”可以看出父亲的专注。

(3)齐读这两句话。

(4)一旁茫茫然的我,这时心里会想什么?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父亲,

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幻

灯片出示第3〜8自然段中父亲的话,师生合作读,板书:看叶知鸟)

(5)父亲这么仔细地观察,连说话的语气都是轻轻的,他是多么爱鸟、

多么呵护鸟呀,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体味鸟味(父亲对鸟味有深刻的了解)。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9~14自然段。

(2)出示句子: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

气味。

指导理解“浓浓的苦味的”是谁的味道?(草木的味道。)

师:为什么作者只闻到草木的味道?

学生交流。

(3)齐读: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指导认识

“喙”。

(4)鸟特有的气味,容易闻到吗?那怎样才能闻到?(全班交流)(板书:

闻鸟有味)

4•知鸟。

师:父亲的判断正确吗?

(1)学生读第15-18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知其快活)

5•父亲对鸟更深入的了解。

(1)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2)请听师配乐读第19〜22自然段。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指导朗读句子,

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你们还听出了父亲对鸟的什么?(担心)(板书:怕其受害)

(3)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指名回答)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5)学生探究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6)教师总结:如果父亲是猎人,以他对鸟的了解,恐怕每一只鸟都

逃脱不了被杀的命运。

三、总结升华,再现父亲的形象

师:文中的父亲对鸟的了解如此至深,那么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大家判断下面的说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父亲很善于观察。

◊父亲热爱自然。

7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明理导行

1•教师总结:蓝天和树林是小鸟最好的家,人类是小鸟最好的朋友,

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像父亲那样爱树林、爱鸟,每一个人都向可爱的动

物们多奉献一点爱心,那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的美好!

2•同学们,我们也像父亲那样爱鸟爱树林,好吗?请同学们观察鸟

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父亲、树林和鸟

看叶知鸟、

闻鸟有味

卜甘小父亲深爱鸟和大自然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

教学后记:

8

23带剌的朋友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读、议、思”等多种学习方式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

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体会刺猬的本事高明,激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重占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刺猬偷枣中体会刺猬的本事高明。

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刺猬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

什么呀?

1•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

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的多。

师:枣儿长得可真好!你们想不想摘一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有

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2•教师板书:带刺的朋友。

3•出示刺猬图和词语“刺猬”。

师:它是谁呀?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

4•学生交流。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打开书,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书要求: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2•学习字词。

刺枣树一颗眼馋惊讶猜测

监视逐扎聪明忽然圆乎乎

暗暗伸出匆匆水沟偷枣追到

缓慢弯腰恍然大悟

3•同桌相互交流。

4•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读词语,教师正音,重点指出“扎”是个多音字,在

文中读zhao

9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关于刺猬的什么事?(偷

枣)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三、合作学习:小组朗读刺猬偷枣的段落

1•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部分,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

红枣僻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

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

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3•同桌互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

的方法。

2•教师着重指导“刺、枣、忽、匆、腰”的写法。

⑴注意“刺”与“枣”的写法。

(2)“忽”的上部与“匆”字要区分开来。

(3)“腰”右部上边是“面”,不要写成“西”。

3•词语练习。

(1)用“刺、枣、颗、忽、乎、暗、伸、匆、沟、聪、偷、追、腰”

做扩词游戏。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五、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带刺的朋友

刺猬偷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带刺的朋友”是指__________,课文写了它________________的

事。

二、合作学习: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10

小组朗读课文,思考:

(1)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

(2)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画出一句概括介绍刺猬偷枣本领的

句子。

(3)作者的好奇心是什么?他找到刺猬住的地方了吗?

(4)“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说明了什么?

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

(1)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1自然段。

(2)指名读。(多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

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这枣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馋,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2•学习第2〜1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画出一句概括介绍刺猬偷枣本领的句

子。

(2)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师:“高明”是什么意思?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儿?请你们

再读读课文第2〜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哪些语句最能让你感觉到小

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用波浪线画出来。

(3)学习重点语句。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

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

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

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①轻声读读这些句子,任意选择一句,可以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

现出来。

②学生对上面的句子进行交流,体会其生动性。

③边读边找出描写小刺猬动作的词,在下面画上小圆圈。(生画,交

流)

④板书:爬归拢滚驮跑

⑤教师小结:正是作者注意仔细观察,抓住小刺猬的动作进行描写,

才能让大家如同亲眼所见小刺猬偷枣那精彩的场面。

⑥齐读第11自然段。

理解“钦佩”(赞扬、佩服),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谁能用钦佩的语

气来夸夸这只小刺猬呢?(指名读)

3•学习第12自然段。

自由读第12自然段,思考:

(1)作者的好奇心是什么?他找到刺猬住的地方了吗?

(2)“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说明了什么?(小刺猬动作迅速)

4•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1)找出文中作者对小刺猬的称呼。

(2)指名学生回答。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

师:从不同的称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1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起初作者不知道偷枣的是刺猬,称“那个东西”,作者当时心里是

有些讨厌的;当称“那个家伙”时,作者心中有了温情;当作者钦佩刺

猬时,内心已油然而生对它的喜爱之情,所以称它为“小东西”。尽管

刺猬偷走了红枣,但它的可爱、本事高明却深深地留在了作者的心中。

三、复述偷枣,总结全文

师:偷枣的小刺猬可真可爱。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话讲讲小刺猬

偷枣的过程吗?

1•出示开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

2•学生默读小刺猬偷枣的部分。

3•指导学生讲:除了用口头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肢体语言。

4•学生试讲,全班评价。

5•教师总结。

同学们,从大家的讲演中,我看到了作者笔下的那只偷枣的小刺猬,

我还想看到更多的可爱的小刺猬,你们想吗?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

一篇散文《带刺的朋友》,这篇文章里,除了有我们今天学到的这只偷

枣的小刺猬,还有这只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请你们课后找来读一读,

然后再和同学们交流你对小刺猬又有了哪些新的印象。

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爬归拢滚驮跑

偷枣:高明

教学后记:

12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个性化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能针对身边的现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汇总小组意见时,能综合考虑每位组员的意见。

过程与方法:

出示较多的图片,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

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讲文明的公民。

重点:能针对身边的现象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汇总小组意见时,能综合考虑每位组员的意见。

教学准备:

教师:生活中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图片,几张白纸、奖状。

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师: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公交车上,看到了感人的一幕,一位老人

上车后,车上好几个人纷纷让座。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

1•学生发表看法。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小事”,通过这样的小事,我们

能感受到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身边的“小事”。

2•板书课题:身边的“小事”。

二、细看插图,说出图意

1•出示文中四幅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四幅图,说说图中有什么,并发表自己对

这些行为的看法。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图一:排队上公共汽车时,有人插队

图二:在旅游景点,有人为了拍照爬到树上,有人在墙上乱涂乱画

图三:进门时,让别人先走

图四:在公园里清理动物的粪便

三、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1•老师为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

2•出示要求。

♦小组内每位同学都说一说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并用简要的

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小组长做记录。

♦每位同学都要发表意见,小组长要真实记录每位组员的意见。

3•小组交流,教师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时给予点拨

指导。

13

四、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各小组分别交流。

2•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连贯。

3•小组交流时,其余小组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五、交际范例

丁一凡:我曾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两个小男孩用书包砸向同一个座

位,并为了座位争吵了起来。我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对,我们要学会礼让。

尹娇娇:昨天,我看见盲人道上停满了自行车,一位中年妇女默默

地将自行车移到空旷的位置。我觉得大家都要向她学习,因为文明要从

小事做起。

邓丽英:上个星期,我看见一群小男孩在草坪上兴奋地踢足球。旁

边有一个男孩用手轻轻的抚摸小草,将其他男孩踩倒的小草扶正。”对不

起。”男孩喃喃道。这个小男孩的行为令我感动,我们要爱护花草,保护

环境。

六、评选优秀学生,颁发奖状

从小组中评出“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不文明:插队、爬树、乱涂乱画

文明:让别人先走、清理动物粪便

教学后记:

14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并能说说自

己的想法。

2•写清楚现象和自己的想法,如果有改进的办法或建议,也可以写

下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习作完成后,读给同学

听,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有参与社会的意识;关注生活,有让我们

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愿望。

重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现象或问题,并能写出自己的建议或想法。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佳作,培养学生倾听和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例文,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承前启后,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发现身边的“小事”,用一张巧嘴

说出的“小事”不小,你们都是社会合格的小公民。那么这节课,我们

再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1•课件出示图片。

2.指名学生说说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边开车边玩手机、

踩草坪)

师:这是不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就会看到的现象呢?看到这种现象,

你有什么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3­教师板书:我有一个想法。

二、确定内容,探究写法

1•相互讨论,确定内容。

师:请大家翻开书本,听老师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的习

作主题是什么?

2•师读: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

有什么想法?从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15

3•学生交流本次习作的主题。

4•教师小结,并板书。

生活中自己关注的一个现象或问题及对此现象的想法。

5•全班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材料。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大家把各自收集的材

料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如果有的同学没有收集,请拿出笔,记下其他同

学说的现象或问题,作为自己的习作内容。

6•典型引路,探究写法。

师:同学们都有了想写的内容,那么该怎样写呢?请大家自由读一

读方框中的语段,想一想,这些语段给了你哪些启示?

⑴学生自读。

(2)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交流。

(现象、想法、建议)

(3)教师总结。

第一语段

现象: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爷爷生日那天,大家都忙着玩手机,

很少一起聊天;我爸爸下班后也一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不理我。

想法: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

建议: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第二语段

想法:我们班能不能开辟一个植物角呢?

建议:我们可以在植物角养花种草,或是种花生、种豆子,还可以

根据时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植物。

三、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1.师:从同学们的表情和眼神中,老师已经知道大家都急于把自己

的想法写出来。不过在写之前,老师还有两个提示。(出示提示)

□把现象和想法写清楚。

□如果有改进的办法或建议,也要写下来。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生活中自己关注的一个现象或问题及对此现象的想法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明确评改方法

1•师:上节习作课,大家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你们还记得习

作要求吗?

出示:

习作要求:写清楚现象、想法、建议

2•师:这节习作课,我们要进行习作评改(大屏幕显示“习作评改”),

希望大家在评改习作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我们的发现给生活带来的好处。

板书:习作评改

3•师:评改习作,你有哪些好方法?

生谈自己评改习作的好方法:评改习作前,要先认真默读,边读边

16

把错字、好词好句找出来,用评改符号进行标注。评改时,还要认真思

考,好的句段可进行眉批,不足的地方予以修改,最后写上评语。

师板书:

评改方法:读一找一评一思(改)

二、互评互改,共同探究

1•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互评习作,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是一位认

真负责的“小老师”。

2•大屏幕出示“习作修改符号”,要求学生规范使用。

3•大屏幕出示“习作评改标准”,要求学生小声读、记忆。

4•师提示评改过程:请用心听评改要求,提前评改完的同学多看几

遍习作后,先同桌交流,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交流内容:推荐有进步的、优秀的习作,如有需要改进的片段大家

共同商议,拿出解决方案。如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可找老师帮忙。

5•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互评习作。

6•生按照要求互评习作,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交流评改成果

1•小组内的同学两两组合,互相读,请听的同学说一说他是否明白

你的想法,再问问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你所提出的建议是否认可。

2•指名在小组内推荐优秀习作和有进步的习作。

师:你从别人的习作中学到了什么?

3,生说一■说。

四、佳作赏析

我有一个想法

最近我一直在想,玩电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家长们认为我们玩电脑害处多多:会伤害眼睛、会沉迷于游戏、会

耽误学习……可是不玩电脑,我们就不会在QQ群里事先了解班级的事

情,不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同学、朋友视频聊天,沟通感情,也不能及

时获知和了解时事新闻……这样,我们的思维会被限制,所以,我认为

家长们不应该禁止我们玩电脑,但是可以规定我们玩电脑的时间和内容。

比如,让我们只能在周六、周日玩电脑,而且每次不能超过3小时,玩

电脑的内容主要以了解时事新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主。

点评:小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思考,通过列举家长对“我们”玩电

脑的看法及电脑带给“我们”的益处,围绕小学生玩电脑这一现象写出

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想法贴近生活,建议合理可行。

五、课堂总结

这节习作评改课,同学们在交流、评改中发现了自己的习作和他人

的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也了解到更多好的建议。老师会将这些建议收

集起来并传达出去,希望大家的建议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习作评改

评改方法:读一找一评一思(改)

教学后记:

17

语文园地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摘抄。

2•会正确写“得”字句。

3•读句子,发现句子的特点。

4•写好笔画撇和捺,将字形写得优美。

5•背诵古诗《采莲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指导学生摘抄的方法。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

重点:发现“得”字句的特点,会写“得”字句。

难点:读句子,借助加点的词语,发现句子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摘抄本。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讲述:徐特立爷爷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毛主席的老师。今天,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他教孙女禹强读书的故事。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文章,老师

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徐特立爷爷知道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

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只要能找到

的,就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爷爷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

读书要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想一想书上有哪些好的词语、好的句子、

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还要把它们摘抄下来,记在心里。”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是带上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

一边想,一边记。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师:看来,摘抄是我们学习习作的一个窍门,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

摘抄。(板书课题)

2•阅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习得方法。

(1)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看看能读懂什么。

(2)指名读四位小朋友交流的句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你知

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8

(3)教师随机点拨。

(4)总结摘抄方法。

摘抄写得好的语句;归类摘抄;写感受,背下来;注明出处。

3•列举实例,指导摘抄。

(1)出示词语。

五颜六色、美丽、争奇斗艳、漂亮。

师: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花的,你会摘抄哪个?为什么?(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

冬天,雪花似银蝶在空中飘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师:这两句都是描写雪的句子,你会摘抄哪一个?为什么?(小组内

交流)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知道摘抄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

师:摘抄要选择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

4•展示交流,练习摘抄。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摘抄本。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摘抄的词句、段落,再说说为什么摘抄这

些内容。(教师适当提示:可归类摘抄。)

⑵师生评议。

二、日积月累

1•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出示谜语: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指

名学生猜)

师:同学们,每到春末夏初之际,荷塘里,荷叶绿了;到了盛夏时

节,荷花红了,一个个粉嫩的莲蓬露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等莲蓬成熟后,

采莲的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摇着小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这

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于是他用一首诗写下了这一场

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王昌龄的这首诗一一《采莲曲》吧。

2•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诵。

6•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荷花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7•摘抄这首诗中自己喜欢的诗句。

语文园地

[好处对习作有帮助

[摘抄写得好的语句

摘抄《、、J归类摘抄

方法]写感受,背下来

〔〔注明出处

19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句子。

♦小家伙摔骨还挺重。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_______»

♦爸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总结。

“得”前面是动词或形容词,“得”后面是对这个动词或形容词的描

述。

4•学生将句子补充完整。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二)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文中的两个句子,全班齐读。

2•学生交流发现。

(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与后面句子开头的词语一样)

3.教师举例将句子往下说。

弯弯的小桥下面是清清的河水,清清的河水里有一群爱游戏的小鱼。

4•学生尝试说句子。

5•出示例句,引导学生说。

◎蓝蓝的天空下面是青青的草原,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

◎蜜蜂装点着美丽的花儿,______________上___________,

二、书写提示

1•出示汉字:英、及、柔、雾、蒙、奏、煤、翅。

2•指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中都含有哪两个笔画。(撇、捺)

3•讲解“撇”“捺”的书写要领。

4•老师示范书写一个字,指名说笔画名称。

5•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捺”有什么特点。(写得

舒展)

6•学生练写。

7•展示评讲。

语文园地

(动词或形容词)得(描述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教学后记:

20

24司马光个性化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

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

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

语言。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

—《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

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

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自读课文,遇

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课文比较短,请大家再读一遍,这次试着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

提意见。(学生点评)

现在,请听老师范读,同学们可以拿出铅笔,一边听一边体会,哪

里该断句,哪里该重读,作上记号。(教师读两遍)

21

5•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看标记的停顿和重音是否合适。

6•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

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小组朗读课文,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

(2)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3)你发现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交流: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

(“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

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

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

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肯定玩得非常……(生:开

心、高兴)那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齐读)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⑴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

(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

(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

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

句)

(6)看到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真让人……

(生:着急)那谁能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读,尽量读出紧迫的感觉来?(抽读、

范读、齐读)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22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

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

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

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⑴指导书写“持”。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

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4)根据回答指导朗读:那你们能不能也来沉着、冷静的或带着佩服

的语气读读,做一回勇敢的小司马光呢?

5•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⑴齐读。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

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的

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⑵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

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