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_第1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_第2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_第3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_第4页
浙江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一、选择题1.(2024·浙江杭州期末)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将诸镇节度(使)召集到京城,并以高爵厚禄将他们留在京城;地方上改由中心派出文臣出任地方长官,称“知州军事”。宋太祖的这一举措()A.加剧了冗官冗费现象B.实现了中心集权的强化C.得到了节度使的支持D.加强了文武官员的制衡解析:B依据材料“宋太祖将诸镇节度(使)召集到京城……地方上改由中心派出文臣出任地方长官,称‘知州军事’”可知,体现了对地方行政权的减弱,加强了中心集权,B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心集权,不是冗官冗费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解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是对地方军权和行政权的减弱,不会得到节度使的支持,解除C项;材料中的举措不能体现文武官员的制衡,解除D项。2.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旨在()A.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削相权以加强君权 D.完善地方监察体系解析:B宋代在路一级行政区划下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等分掌其权力,州一级则设置知州与通判相互牵制,目的是通过地方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心集权,故选B项;各机构没有建立集体议事制度,解除A项;题干中不涉及君权与相权之间的问题,解除C项;题干中所涉及的多个机构并不具有监察职权,只是对地方加强限制和统治的举措,解除D项。3.北宋建立后,武将狄青当过枢密使,这已是武将能做的最高官职了。像唐朝那样出将入相的事,在宋朝是不行想象的。这主要是因为北宋()A.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B.统治秩序特别稳定C.科举取士名额增多 D.士人关切国家政事解析:A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宋代武将地位较低,这是由于北宋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故选A项;北宋少数民族袭扰不断,统治秩序并不稳定,解除B项;科举取士名额增多并不是主要缘由,解除C项;武将也关切国家政事,不只有士人,解除D项。4.宋代的统治,对外无军功可标榜,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一是没有前代地方割据的悲剧;二是没有全国性的农夫起义危机。两宋300多年间,军阀割据、藩镇坐大的现象再未重现。对此合理的说明是()A.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B.土地兼并有效遏制C.中心集权成效显著 D.经济发展民众富足解析:C据材料“对外无军功可标榜,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可知,宋代加强中心集权,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故选C项;清代专制皇权空前强化,解除A项;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宋代的经济状况,解除D项。5.(2024·浙江温州期中)多民族政权并立是10—13世纪中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图示与王安石变法发生时的形势一样的是()解析:B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王安石生活在北宋时期,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分别是西夏和辽,B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时期金朝尚未建立,解除A、C、D三项。6.(2024·浙江绍兴期中)宋朝自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失败后,转而对少数民族“送礼”,而且名目繁多。其中“岁赐”的对象是()A.辽 B.金 C.西夏 D.蒙古解析:C与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和西夏,其中北宋“岁赐”的对象是西夏,C项正确;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解除A项;金和蒙古都没有与北宋长时期对峙,北宋没有赐予他们“岁赐”,解除B、D两项。7.(2024·浙江湖州学考模拟)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人数的变更。这些变更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A.打破了宋辽的军事平衡B.保障了对外斗争的成功C.变更了崇文抑武的观念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解析:D依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代的禁军人数和军队总人数不断攀升,浩大的军队规模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图示内容仅有北宋军队数目的变更,不能据此说明打破了宋辽的军事平衡,解除A项;军队数量的增长不愿定能够保障对外斗争的成功,也没有变更当时崇文抑武的观念,解除B、C两项。8.(2024·浙江宁波联考)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解决藩镇割据的基础,以巩固统一B.整顿政府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C.消退国家边防压力,解决财政危机D.加强国家的管理和限制,富国强兵解析:D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等领域的管理和限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D项正确;宋初强化中心集权,变更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解除A项;整顿政府官僚机构、消退国家边防压力的说法与题干无关,解除B、C两项。9.如图是中国某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国实行猛安谋克制度B.乙国分置南、北面官管理国内事务C.丙国实行“四等人制”D.甲国与丙国签订和议,甲国向丙国称臣解析:A据图中“会宁”“兴庆”和“临安”可知,反映的是金、西夏和南宋形势图,甲为金,乙为西夏,丙为南宋。当时金政权实行猛安谋克制度,故选A项;分置南、北面官管理国内事务的是辽政权,非图中的西夏,解除B项;实行“四等人制”的是元朝,非南宋,解除C项;金与南宋签订绍兴和议,丙国向甲国称臣,解除D项。10.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10—13世纪的历史学问时制作的表格,与表中序号依次对应正确的是()少数民族主要活动①916年建立政权,实行南、北面官制度②定都兴庆,创制文字,仿照北宋制度③与南宋长期对峙,后出现“大定之治”④完成全国统一,进行地方制度创新A.①契丹②党项③女真④蒙古B.①鲜卑②女真③蒙古④满洲C.①契丹②吐蕃③女真④满洲D.①鲜卑②女真③党项④蒙古解析:A契丹族于916年建立政权并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定都兴庆的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大定之治”发生在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蒙古族兴起后渐渐统一全国。故①②③④为契丹、党项、女真、蒙古,A项符合题意。11.《辽史·百官志一》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实行南、北面官制主要是因为()A.契丹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B.契丹与汉族民族冲突尖锐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解析:C据唯物史观可知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南、北面官制是政治制度,其出现的缘由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C项;风俗习惯的不同不是主要缘由,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冲突尖锐,解除B项;辽政权中契丹是统治阶层,无须与汉族官僚妥协,解除D项。12.(2024·浙江杭州期中)《元史》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据材料可以推断元朝()①崛起于漠北蒙古②实行“四等人制”③实行了先北后南策略④完成了全国统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C据材料“起朔漠”可知,元朝崛起于漠北蒙古,故①正确;“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的政策,材料并未体现,故②错误;“并西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说明实行了先北后南策略,故③正确;“并西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说明元朝先后灭掉西夏、金,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击败南宋,完成全国统一,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13.(2024·浙江宁波学考模拟)钱穆曾评价说:“(它)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心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心,事实上并不是为了行政便利,而是为了军事限制。”文中的“它”是指()A.秦朝的郡县 B.元朝的行省C.西汉的刺史 D.隋唐的三省六部解析:B依据材料“行动的中心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权只在中心”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该机构是元朝的行省,B项正确。14.(2024·浙江嘉兴期末)《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呈现的趋向是()A.与内地一体化 B.敬重各民族习俗C.有重大的创新 D.留意继承前朝阅历解析:A依据材料“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一改唐朝的羁縻制度,而是与内地一样,对其征发赋役,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敬重各民族习俗,解除B项;元朝对边疆实行税收管理不是创新,解除C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不同于唐代,“留意继承前朝阅历”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D项。15.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包括()①结束民族政权并立,实现统一②实行了行省制度,影响深远③同等对待不同民族,促进交融④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B元朝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政权分立状态,实现大一统,故①正确;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故②正确;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区分对待不同民族,故③错误;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故④正确。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2024·浙江台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心集权,削夺方镇支郡(引者注:节度使管理的行政单位),以州县直属朝廷。至太宗统一南北后,因中心政府干脆管理三百余州幅度太大,不得不在州县之上再设置一地方政府。经过发展变更,这级政府的职能分散在诸监司(转运司、提刑司与提举常平司)之中……北宋诸监司中,以转运司最先设置,也最重要。——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元代中心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世祖末年,行省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始终属于中心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心分驭各地的使命照旧如故。全国共分为10个行省,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据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探讨》等整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北宋州县的上级“地方政府”名称及其作用。说明“转运司最先设置,也最重要”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行省的特点。从地方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实作用两个角度,分析行省制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名称,依据所学可知,宋代实行路、州、县三级制,因此北宋州县的上级“地方政府”名称是路。作用,依据材料一“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心集权,削夺方镇支郡”可得出,分散机构权力,加强中心集权(或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缘由,依据材料一“经过发展变更,这级政府的职能分散在诸监司(转运司、提刑司与提举常平司)之中……北宋诸监司中,以转运司最先设置,也最重要”得出,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第(2)问特点,依据所学可得出,辖区广袤;依据材料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得出,军政大权集中;依据材料二“行省官名义上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