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⑥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C.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D.“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B.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C.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难有艺术感染力。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C.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D.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答案】1.C2.A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A.“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B.“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可见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D.“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原文中说“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是艺术就要有创作虚构,选项说法太过于绝对化。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错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误,以偏概全。因为讲好中国故事,还有其它因素,还需要“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故选C。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有人敲门!”他喊起来。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C.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5.文章是围绕“渴”来展开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6.文章以一个未解之谜结束了,这样的结尾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结合文章来分析。【答案】4.C5.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通过严酷环境描写凸显了队员们的绝望与送瓜人的质朴善良的形象;③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6.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只要写到表现出故事的真实性即可)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错误,“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和“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都是因为善良,是善良、互帮互助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全文的情节围绕着“渴”来安排,最开始是科考队员受困受渴,他们希望有水可以送来,渴望被救,最后因救助他人,得瓜解渴。“渴”这一中心就成为了小说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从人物形象来说,受渴受困的科考队员在自身生命安全尚不被保障的时候,还去救助敲门人,体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科考人员受困受渴,说明他们工作的地方环境艰苦,但他们在这里进行着了不起的科考工作,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送瓜人冒着生命危险还来给科考队员送瓜,为他们解渴,突出了送瓜人的善良品质。从文章主旨来说,正是科考人员口渴,需要水,而被救助的人刚好有一个西瓜,科考人员因此得以解渴的巧合,揭示了文章主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小说结尾的作用,要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主旨、读者感受等角度入手分析。从小说的叙事视角角度分析,文章的结尾是以科考队员的身份去揣测送瓜人的送瓜经历,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彼此间语言又不通,不可能对送瓜经历有所了解,这样写很真实。从结尾的艺术特色角度分析,送瓜人到底怎么来到这里,是一个未解之谜,虽然结构上不够完整,但戛然而止的故事,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从读者的体验来看,惯有的思维模式会引领读者想到后文会揭秘送瓜人是如何到来的,但结尾说因为语言不通,没有人听懂,就变成了一个“美好的谜”,这就使得故事结尾出现了反转,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增强了小说的戏剧张力。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恭谨强力,心计精敏。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会八作副使綦廷硅,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佘抵罪有差。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车,复为枢密都承旨。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节选自《宋史·陈从信传》)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B.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C.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D.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8.下列对文中相关文言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一般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B.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C.太宗,与文中“太祖”都是庙号;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D.度支使,本为户部一司,唐代中期以后特派大臣判度支,后来独立于户部之外。9.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从信精于财务,很受信任。宋太宗赵光义将朝廷中的财务费用交由陈从信主管,宫中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他办理。B.陈从信为国分忧,精明能干。他周密核算运粮船只往返时间,建议由每年三运增至四运,解决了京城仓储不足的问题。C.陈从信体察民情,为民着想。京城米价日盐上涨,民不聊生之时,他建议放开米价让百姓自由买卖,使米价得到平抑。D.陈从信谨慎恭敬,得到重用。虽然历经仕途的浮沉,他却始终能够恪尽职守,因而得到太宗的器重,最终加右卫大将军。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2)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答案】7.A8.C9.A10.(1)你们不早作打算而使仓库的储备将近用完,这才请求驻军调集民船来运送,这可以仓促办到吗?(2)不如募集结实的船运送粮食,用其中破损的船承载柴炭,那么公私都有利。【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开宝三年秋,三司报告皇帝:仓储月俸只能维持到第二年二月,请分驻各地的军队率领所有民船,以资助长江、淮河的漕运。太祖非常愤怒。“三司言”引出下文内容,其后应是冒号,所以应在“言”后断句,排除BD;“江淮”是指长江和淮河,中间应加顿号,排除C。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唯一名号”错误,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宋太宗赵光义将朝廷中的财务费用交由陈从信主管,宫中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他办理”张冠李戴,此事发生在赵光义还是晋王的时候,让陈从信主管的只是晋王府事务。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素”,平常、向来;“垂”,将近;“乃”,才;“是”,这;“卒”,仓促。(2)“募”,募集;“舟之坚者”,定语后置,坚固的船;“漕粮”,运送粮食;“俱济”,都有利,都有益处。参考译文: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恭敬谨慎很有能力,思虑谋划精细敏捷。太宗在晋王府时,命令他主管财物费用,王宫里事无大小全部委任给他。开宝三年秋,三司报告皇帝:仓储月俸只能维持到第二年二月,请分驻各地的军队率领所有民船,以资助长江、淮河的漕运。太祖非常愤怒,斥责道:“国家如果没有九年的储蓄叫不足,你们不早作打算而使仓库的储备将近用完,这才请求驻军调集民船来运送,这可以仓促办到吗?如今设置你们这三司有何用?假使供给短缺,就要定你们的罪来告诫众人!”三司使楚昭辅害怕,到太宗那儿请求免罪,使他得以竭尽全力。太宗答应他之后,叫来陈从信询问对策。陈从信回答说:“我曾游历楚州、泗州,知道粮运的症结。实在是因为船工的费用,每天由所经过的州县核实供,因此停滞拖拉。如果从开船时计算日程往返所需用度一次过支付,可以责令他们按规定期限办妥。另外,楚州、泗州用船运米,到了京城又用车运入粮仓,应该早早预备运粮隶卒,让他们即时卸粮入仓,这样,每次运输可减少几十天。楚州、泗州到京城有一千里,旧例八十天运一次,一年运三次。如果除去拖延停留的时间,那么每年可以增加一次运输。如今三司想征用民船,如果不同意,那么不能责成办理,如果答应他们,那么冬天京城的柴炭恐怕断绝了。不如募集结实的船运送粮食,用其中破损的船承载柴炭,那么公私都有利。如今市场上的米价昂贵,官价每斗七十钱,做买卖的人不能得利,不敢运粮到京城,即使商栈储存多也藏起来不卖,因此米价更贵,百姓将要饿死。如果听任百姓自行贸易,他们就会从四面八方运粮到京城来,米多了价格自然低廉了。”太宗第二天详细奏报,太祖同意了,这件事果然办成了。太宗即位,陈从信升为东上阁门使,担任枢密都承旨。适逢八作副使綦廷珪因为病假满没有销假,过了日期没有上朝参拜,就进入朝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一同因此获罪而扣去一季度薪俸,陈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被责罚授为闲厩使、阁门袛候,其余的人抵罪不等。太平兴国三年,改为左卫将军,再次担任枢密都承旨。太宗征伐并州、汾州,任命他为大内副部署。太平兴国七年,因为秦王廷美的事情牵连获罪,在原职上被罢官。第二年,撤销三司改为三部,任命陈从信为度支使,赏赐宅第在浚仪宝积坊,加官右卫大将军。九年,去世,享年73岁,赠官太尉。四、古代诗歌阅读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虽不被重用却仍然不忘天下苍生的深沉感慨。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1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1.D12.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解析】【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说法错误。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以秋蝉凄切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意思是不空听江上蝉声吵嚷不休。不是以动衬静,应是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文,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诗句中没有静景描写。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整理理解诗歌所写的景、物、人、事,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从诗歌的题目看,“客舍”有游宦在外的漂泊之感,“悲秋”直接表明了对秋天的伤感之情。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还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流逝、不被重用的惆怅。首联,自叙平生。写做过几任郎官便已白头,自从来到州县已过了五个春秋。“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表达出对平生没有得意之时壮志难酬的感叹。“便白头”是说时光之快,说头发都白了,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悲叹。颔联,倾诉平生感慨。意思是别说圣明君主长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忧。“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但“苍生未休”令诗人不安,表达出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颈联,点题,则是“悲秋”。写看那人间岁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见秋风飕飕,悲叹时光易逝,自己年老体衰,暗含壮志未酬、平生失意的意思。尾联,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写自己不知满腹心事向谁倾诉,只是空闻江上蝉声吵嚷不休,这表达出诗人晚年有满腹心事,无处倾诉的孤独寂寞之感。五、情景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学习和反思自我对于个人做人做事的重要性。(2)《琵琶行》中“___________”一句连用多个弹琵琶的手法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___________”一句通过自然环境侧面描写琵琶曲的感染力。(3)《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夸张和想象来描写蜀道山势高危和人们惊叹的动作神态。(4)《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木头变直、刀剑变锋利的方法作为例证,表明学习可以改变人。(5)《师说》中用士大夫自己的两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理。(6)《师说》中明确指出李蟠的爱好并称赞其儒学素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7)《寡人之于国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了相似的愤慨。【答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轻拢慢捻抹复挑

唯见江心秋月白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重点字有“知”“捻”“唯”“扪”“膺”“砺”“谀”“彘”“涂”“莩”等。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以学术而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相承不辍;以文学而言,由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发其端,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续其绪,高峰迭起,。而一代代延续中华文化的传统,就是读书。历史上,对读书,我们有读《易》“韦编三绝”的先贤孔子,有“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股”的苏秦,有凿壁借光的匡衡,有映雪读书的孙康,有借萤读书的车胤……他们以自己的刻苦和坚毅传承着中华文化,也为世代的读书人树立了榜样。十几年前,读苏轼写的《答王庠书》中关于读书的论述,感慨颇深,大意是:读书实无捷径可谈,要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看来读书没有捷径,读书不是的事情,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积累才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读书是要扎扎实实、锲而不舍地下工夫的。(郭宗忠《读书的境界》)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此起彼伏

声势浩大

经久不衰

一蹴而就B.此消彼长

声势浩大

经久不息

一蹴而就C.此消彼长

波澜壮阔

经久不息

一朝一夕D.此起彼伏

波澜壮阔

经久不衰

一朝一夕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B.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文化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C.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D.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文化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1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B.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C.儒家不谈鬼,“祭神如神在”,可以说对于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答案】14.D15.C16.C【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此消彼长: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引申为不要太过于在乎此时的失去,别的方面会有长进。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或者多面性。或者引申为两个事物之间的反相关关系。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根据“相承不辍”可知,语境说的是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连续不断,故选用“此起彼伏”。第二处,声势浩大:形容声威和气势非常盛大。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根据“高峰迭起”可知,语境说的是文学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选用“波澜壮阔”。第三处,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或欢呼声。经久不衰:意思是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语境说的是中华文化长期保持旺盛状态,一代代传承,故选用“经久不衰”。第四处,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根据“看来读书没有捷径”“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地不断坚持”可知,语境说的是读书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不是短时间是事情,故选用“一朝一夕”。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错误有:一是“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成分残缺,应把“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改为“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二是“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语序不当,应改为“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以上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引号表特殊含义。B.引号表否定讽刺。C.引号表引用。D.引号表特殊称谓。文中划波浪线的引号表引用,与C项引号用法相同。故选C。七、选择题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B.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表达得体的”,选项中,A项,“璧还”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表达得体;B项,“失陪”不能相陪。对客人的谦词,只能用在自己身上;C项,“寒舍”自谦之词,不可用在别人家;D项,“千金”只能称别人的孩子。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八、语言表达18.欣赏下面漫画,说一说该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90字以内。【答案】内容:木匠给客户做了一张桌腿不齐倾斜的桌子,桌面盖着“合格”的印章。木匠拿着专家鉴证书说:“经专家鉴定是地不平……”客户一脸震惊。寓意:判断事物不能迷信权威,要实事求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介绍漫画的内容要找全构图要素,明确要素特点,然后将其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合理的介绍。本题中的构图要素有木匠的工具箱、一张桌腿不齐倾斜的桌子、桌子上“检验合格”的印章、手拿专家鉴证书的木匠、一脸震惊的客户和“经专家鉴定是地不平……”的醒目字样。很明显,桌子的桌腿是不齐的,但是因为有检验合格的印证和专家的鉴定书,所以木匠把原因定为“地不平”。“检验合格的印证”“专家”代表着“权威”,正是“权威”的错误让木匠看不清真相,所以这幅漫画的寓意是:判断事物不能迷信权威,要实事求是。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_________,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_________,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记力测试显示,________,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答案】

记忆力已经开始消退;

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连,灵活推断。如文段中的第①处空缺,上文有“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的引领,下文有“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改善的对象应为“记忆力”;前文又有“即使进入老年阶段”的表述,所以填入此处的句子应与老年人的记忆力情况有关,故此处可填写“记忆力已经开始消退”;第②处,结合上文“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下文“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分析可知,“这两组人”应指上文所说的“30名被试人员”,故此处可填写“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第③处,结合下文“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分析,“而”表转折,可推断内容上应和上文是相对的,也就是“有氧运动组的成绩”相对较好,故此处可填写“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九、材料作文20.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有一位小伙子扛着一只精美的罐子去打水,不小心手一滑,罐子“啪”的一声摔在地上碎了,水也撒了一地,小伙子头也不回地走了。路人觉得惊奇,小伙子为何对如此精美的罐子一点也不可惜呢?小伙子解释,罐子碎了,水也撒了,停下脚步来叹息又有什么用呢?请完整全面地把握以上材料,根据材料所蕴含的道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