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2.本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答题卡另页。3.答题卡的填写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全部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在本卷上作答无效。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上,试卷由考生保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由此可见,我国古人类遗址()A.研究内容基本相同 B.元谋人是最早的人类C.地域分布非常广泛 D.具有相同的血缘传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云南、北京、重庆……广东等地”,可见,我国多地发现古人类遗址,且地域分布广泛,中国西南、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东北、东南等地均有发现,故C项正确;题干信息中未涉及古人类遗址的研究内容,排除A项;题干信息反映“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未提及古人类的生活年代,排除B项;题干信息着重反映古人类遗址的地域分布,未提及血缘传统,排除D项。2.杭州市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不能推测出()[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A.该文物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B.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C.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制作器物 D.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猪纹陶钵”“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并且已经开始饲养家畜;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吞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传说中能引起早灾的鬼怪),雨止,遂杀蚩尤。”上述材料A.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 B.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C.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证 D.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是神话传说,其中,包含有价值的信息,也有人为加工部分,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证,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4.周分为西周和东周,王朝统治约800年。它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重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能够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是A.将王权至上发挥到极致 B.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局面C.依据了“天下共主”理念 D.直接对地方进行了有效管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它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重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可得出西周通过分封制维系与诸侯及各地的联系,分封制之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及认同,C项正确;西周并没有王权至上,排除A项;“家天下”是指世袭制,排除B项;西周没有形成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5.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带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 B.丝帛或麻布上 C.竹简或木牍上 D.树皮或宣纸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商王王后”、“战争”、“占卜”等,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天文历法等。可见,A项正确;秦汉时期,公文往来、私人书信及典籍等都用竹简、丝帛书写,可见,竹简、丝帛作为书写材料出现的时间晚于甲骨文,排除B项和C项;隋唐时期,宣纸比较盛行,主要用于书法、绘画,排除D。故选A项。6.有学者对东周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春秋时期出身微贱的人占26%,而战国时期增加为55%。这一变化的原因有()A.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B.文化教育得到普及C.井田制度得到推广 D.民族交融得到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战国时期出身微贱的政治任务比重更大,说明传统的选官制度和政治制度出现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分封制度趋向瓦解,出身对选官的影响逐渐削弱,故选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学,但文化教育尚未得到普及,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度趋向瓦解,排除C;民族交融的加强和政治人物的出身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7.(原创)据顾颉刚先生考证,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诗经·商颂》,《诗经》是春秋时代的作品,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战国时,《尚书·禹贡》设专门的篇幅详细记载,说禹的贡献不仅治水,还划分“九州”“五服”,扩大统治疆域,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这是因为()A.大禹治水只是传说完全没有史学价值 B.不同编者对历史人物的记载详略不同C.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记载内容难免有误 D.制造祖先同源的神话顺应统一的趋势【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不断,逐步实现局部统一,实现全国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时,制造一个华夏族共同的祖先顺应了统一的大趋势,故D符合题意;大禹治水只是传说完全没有史学价值的说法错误,排除A;编者对历史人物的记载与编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排除B;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记载内容难免有误不是对禹记载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C。故选D。8.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如表所含的历史内容,解释最为准确的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铁农具、牛耕采集渔猎原始农业奴隶和奴隶主阶级,井田私田,新兴地主阶级A.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期B.国家的产生,标志人类社会由蒙昧进入文明C.统治力量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D.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社会变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如北京人、元谋人,主要用于采集渔猎。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如河姆渡、半坡文化,主要用于原始农业。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如商周此时社会对立的阶级是奴隶和奴隶主阶级,主要实行井田制。铁器时代是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它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具和牛耕的开始使用,导致了大量私田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封建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成效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所以题干图表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变化发展,D项正确;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已经不再是蒙昧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体现了生产力的提升,没有体现国家的产生和统治力量的变化,排除BC项。故选D项。9.《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国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显赫)。”此项变法措施()A.提升了秦国的粮食产量 B.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C.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措施,这一措施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B项正确;奖励军功与粮食产量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增加财政收入与农业措施有关,排除C项;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是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0.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学派关系图,从中可以看出A.各学派以血缘为联系纽带 B.各思想学派之间等级森严C.各学派之间相互学习借鉴 D.诸子百家均师出同一师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与其他学派存在着师徒关系,不同学派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相互学习借鉴,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本题选C。11.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材料中的“中国之政”()A.使秦朝统治迅速走向灭亡 B.对中国统一和稳定带来不利影响C.在汉武帝时期被全面废止 D.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启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的政治模式,D项正确;秦始皇的暴政使得秦朝快速走向灭亡,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对中国统一和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持续了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并没有在汉武帝时期被全面废止。排除C项。故选D项。12.《汉书》记载“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仇怨,遂用溃畔。”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朝()A.赋税沉重 B.刑罚严酷 C.徭役繁重 D.兵役繁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可知材料说明秦朝建立后赋役沉重,人民辛勤劳作也无法满足需要,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赋役沉重,BCD项都与赋役沉重的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1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 B.统一铸币 C.北击匈奴 D.休养生息【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人民得不到温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D项正确;郡县制是秦国实行的,排除A项;统一铸币、北击匈奴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排除BC项。故选D项。14.以下表格是关于“笞刑(打板子)”的记录,可以说明汉文帝和汉景帝文帝时期景帝时期前167年,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用笞刑代替,规定当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者笞三百。前156年,改笞五百为三百、笞二百为一百,行刑时只准打臀部。A.重视农业 B.减轻刑罚 C.重视儒学 D.整顿吏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文帝时期,用笞刑代替断残肢体的肉刑;景帝时期,减少笞刑次数,且只打臀部。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材料体现的是减轻刑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视农业,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重视儒学,排除C项;材料与整顿吏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5.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谋逆的事件,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这种智慧的实践先行者是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答案】C【解析】【详解】“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大意是说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每个诸侯)的实力,结合所学知识,这种智慧的实践先行者是汉武帝,西汉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也能够分得部分土地作为列侯,这样诸侯国的数量表面上看显著增加,但是实际上单个诸侯国的面积大为减少,难以同中央对抗,从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汉文帝、汉景帝是在汉武帝之前的西汉皇帝,没有能够真正解决王国问题,AB排除;光武帝是西汉灭亡后的东汉开国皇帝,D排除。故选C。16.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时间大事前136年为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各置博士前134年兴办太学,礼聘名师教育天下学子前124年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弟子按成绩授予相应官职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国家经济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为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各置博士”、“兴办太学,礼聘名师教育天下学子”、“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弟子按成绩授予相应官职”及所学知识可得,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这些都是对儒家学说的肯定,同时重视学习儒学的人,重视儒学人才培养,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诸子百家的思想,属于无中生有,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汉初的时候推行过,汉武帝时期不能说奉行无为而治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对经济的重视或者对经济的控制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7.下图所示为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施政措施,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矛盾A.杜绝了贪官污吏现象 B.消除了民族矛盾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导致了朝政腐败【答案】C【解析】【详解】光武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根据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8.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道:“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A.外族入侵 B.农民起义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它反映的是东汉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母后”和外戚有血缘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外族、农民、宦官均不合题意,故ABC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19.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公元前119年,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材料中说明张謇在长安传授他滞留西域时所接触到的“胡曲”,这首佛教乐曲是张骞从“丝绸之路”上带回的重要礼物。可见,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故A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的是张骞对于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并不能说明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排除B;材料中说明传到汉代的马其顿乐曲,说明是西汉时期,不是西晋。排除C;材料论述的是张骞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不是说明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排除D。故选A。20.“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遂命郑吉兼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以后便成为了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材料中的“神爵二年”应该是指()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2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229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遂号‘都护’以后便成为了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它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故“神爵二年”应该是公元前60年,C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排除A项;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排除B项;公元229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21.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可知,章学诚认为纸的应用影响文辞,致使文辞多显冗长枝蔓,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22.西汉时人们多斥责秦始皇为暴君,《史记》敢于肯定其统一天下“成功大”;对于汉武帝也揭露他迷信方术,任用酷吏的过失。这反映司马迁()A.勤奋好学,饱读书籍 B.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C.开创纪传体史书体裁 D.在文学上有崇高地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司马迁客观记述历史,对人物的评价既肯定成绩也记载其过失,体现了公正记事,秉笔直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司马迁勤奋好学的信息,也没有体现《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体裁以及《史记》在文学上的地位,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23.《三国志》记载“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倾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这段材料记载的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倾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记载的是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C项正确;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排除A项;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4.《三国志》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遣将军卫温……浮海求夷洲”的是()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司马炎【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C项正确;曹操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排除A项;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排除B项;司马炎是晋朝开国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5.研究表明,从汉朝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未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人口南迁的潮流。“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动乱不断 B.南方地大人稀C.全球气候变冷 D.江南经济开发【答案】A【解析】【详解】东汉末年,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A项正确;BC项不是当时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排除BC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26.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这里的“王与马”分别是指A.王导、司马睿 B.王导、司马炎 C.王猛、司马懿 D.王敦、司马睿【答案】A【解析】【详解】“王与马,共天下”中的“王”和“马”分别指王导和司马睿。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子弟都作了高官,当时流传到“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故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27.《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可知,题干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经济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江南气候条件优越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在当时,江南生产技术没有北方先进,故C不符合题意;在当时,江南劳动力资源没有北方丰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8.东晋南朝时,建康城除了城内官立的大市、北市、东市、宫市以外,沿着秦淮河东北岸一线,又备置有官市征税的大市及10余所小市。由此可见,当时()A.农业税征收越来越重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缩小C.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D.政府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东晋南朝时,建康城除了城内官立的大市、北市、东市、宫市以外,沿着秦淮河东北岸一线,又备置有官市征税的大市及10余所小市。”这反映出建康城商品交易活跃,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C项正确;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题干中体现不出农业税收越来越重,排除A项;此时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政府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29.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开始设置县、郡管理地方,战国时商鞅在秦国确立县制;十六国时期,大量胡物胡俗在中原推广,北魏孝文帝推行全面汉化政策。这主要表明两位历史人物的活动A.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B.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C.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D.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和改革的时代潮流,因而取得了成功;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封建化的潮流而取得成功,A项正确;商鞅和孝文帝的改革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但是这不是成功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两次改革都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因而才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排除C项;商鞅变法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孝文帝改革并没有对后世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30.“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士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这里“传入中国”的是()A.基督教 B.白莲教 C.佛教 D.道教【答案】C【解析】【详解】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由材料“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士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这里“传入中国”的是佛教,故C项正确;基督教1世纪产生,唐朝传入我国,排除A;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道教是东汉末年在我国产生的宗教,排除BD。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务农重本,国之大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图1原始农具图2商代青铜铲图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材料二如下表时代国家举措战国秦国在岷江上修建水利工程西汉组织人力开挖水渠,治理黄河曹魏兴修渠堰堤塘,如郑陂、百尺渠、泉州渠等东晋南朝兴修水利工程,如吴兴塘、苍陵塘、长湖等材料三秦以农战并天下,汉承秦制,以重农而富强。秦汉两朝皇帝重视农业,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措施以确保农业的发展,督促各级官吏以农政为首务,国家重农体制逐渐形成。国家重农体制始于商鞅,确立于秦王朝,至汉代趋于成熟。——摘编自谭光万《战国秦汉农业功能的国家定位与制度强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所示农具名称并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名称及主持者,并归纳表中举措的共同作用。(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统治者采取的重农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是如何促进农业发展的。(4)综上所述,概括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农具:骨耜发展趋势:材料不断改进,更加坚固耐用;制作技术不断进步(或从骨器到青铜器到铁器)。(2)水利工程:都江堰;支持者:李冰作用:灌溉耕地;治理水患;促进农业发展;(3)措施: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提倡以农为本;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统治者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作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业劳动力;国家立法,形成体制,确保农政为首务。(4)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修建;政府政策的支持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可知,图1所示农具的名称是骨耜。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趋势是由原始耒耜等木石器发展为铁制农具,从骨器到青铜器到铁器的演变过程,材料不断改进,更加坚固耐用,制作技术也不断进步。【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可知,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名称是都江堰。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上述举措的作用是使人民掌握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灌溉耕地,治理水患,还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促进了农业发展。【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秦以农战并天下,汉承秦制,以重农而富强。秦汉两朝皇帝重视农业,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措施以确保农业的发展,督促各级官吏以农政为首务,国家重农体制逐渐形成。国家重农体制始于商鞅,确立于秦王朝,至汉代趋于成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统治者采取的重农措施有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这些措施增加了劳动力,有利于农民不误农时,因地制宜,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业发展。【小问4详解】综上所述可知,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耕作方式的改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修建,国家的统治政策等。3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场景一商朝时期,为了生活和记事,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如图)。场景二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剑桥中国秦汉史》场景三西汉时期,司马迁写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如图)。(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2)根据以上材料,以中华文化为主题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题格式:观点—论证—结论)【答案】(1)商朝(2)观点: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大作用。论证: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是商代文化最直接的佐证,有利于文明的传承;秦朝统一后,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使得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西汉时期,司马迁写成《史记》,通过文字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页。结论:文字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商朝时期,为了生活和记事,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文字是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经过研究,认定这是商朝的文字,且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2)本题是开放题,结合材料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如:围绕材料一文字用于记事,材料二文字统一从而巩固政权统一到材料三文字作为史实的记录供后人研究,可提炼出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大作用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是商代文化最直接的佐证,有利于文明的传承;秦朝统一后,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使得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西汉时期,司马迁写成《史记》,通过文字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页。得出文字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结论。33.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表事件1事件21.废除了并田制,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界限,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在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1.迁都洛阳,整顿吏治,推行三长制。2.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提倡学习汉族文化和与汉族通婚,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语。材料二朝代皇帝治世局面有关措施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①田租减为三十税一;提倡节俭东汉初年光武帝②田租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隋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业SaaS运营管理软件销售合同3篇
- 2024版物流仓储中心租赁及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度销售合同违约责任补充协议
- 年度回转窑式垃圾焚烧炉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版城市更新项目借款合同规范2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2追寻生命的起源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 二零二四年仓储物流园建设项目融资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客房安全监控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林业生态补偿项目评估合同4篇
- 2025版茅台酒经销商培训及销售技能提升合同3篇
- GB/T 7588.2-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 GB/T 14600-2009电子工业用气体氧化亚氮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高级(一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有答案)
- 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征求业主意见表
-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 应急柜检查表
- 通风设施标准
- 酒店市场营销教案
- 房屋买卖合同简单范本 房屋买卖合同简易范本
- 环保有限公司营销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